2022-2023學年河南省洛陽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1?20題每題1分,21?35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內環境穩態是維持機體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正常情況下氨基酸、尿素、血紅蛋白均會出現在內環境中 B.葡萄糖在內環境中徹底氧化分解可以為細胞代謝提供所需能量 C.飲食中長期缺乏蛋白質,血漿滲透壓會下降,會引起組織水腫 D.長跑比賽時運動員大量出汗會使血漿的pH下降,也不利于體溫穩定 組卷:6引用:2難度:0.7 -
2.短期記憶與腦內海馬區神經元的環狀聯系有關,如圖表示相關結構。信息在環路中循環運行,使神經元活動的時間延長。下列有關此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興奮在環路中的傳遞順序是①→②→③→① B.M處的膜電位為外負內正時,膜外的Na+濃度高于膜內 C.N處突觸前膜釋放抑制性神經遞質 D.神經遞質與相應受體結合后,進入突觸后膜內發揮作用 組卷:121引用:14難度:0.7 -
3.人體下丘腦具有內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調節中樞的所在部位。下列有關下丘腦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下丘腦能感受細胞外液滲透壓的變化 B.下丘腦能分泌抗利尿激素 C.下丘腦有水平衡調節中樞 D.下丘腦可直接控制腎上腺皮質調節血鈉含量 組卷:5引用:1難度:0.6 -
4.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見于兒童,臨床特征為全身出現丘疹、水皰。接種VZV減毒活疫苗(VarV)是預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感染初期患者皮膚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皰,其中的液體主要是組織液 B.吸入花粉后發生的哮喘與水痘的發病機理基本相同 C.VZV入侵人體后需要通過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共同配合將其消滅 D.接種VarV后,當人體再次感染VZV時就會迅速產生大量抗體 組卷:4引用:1難度:0.7 -
5.如圖是探究生長素生理作用的對照實驗。有關實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該實驗可以證明生長素能促進胚芽鞘生長 B.該實驗不能證明胚芽鞘尖端產生生長素 C.該實驗不能證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D.該實驗可以證明生長素只能由形態學上端運輸到形態學下端 組卷:3引用:1難度:0.6 -
6.下列關于植物生長發育調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冬小麥要經歷春化作用才能開花是溫度參與植物生長發育調節的結果 B.在受到光照射時,結構改變的光敏色素進入細胞核影響特定基因的表達 C.植物根向地、莖背地生長都是在重力的調節下形成的 D.植物生長發育的調控是由基因表達調控、激素調節和環境因素調節共同完成的 組卷:2引用:1難度:0.7 -
7.下列關于種群數量特征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 B.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直接決定種群密度 C.種群的性別比例通過影響死亡率,進而影響種群密度 D.年齡結構為增長型的種群在一定時期內種群數量可能會越來越多 組卷:4引用:1難度:0.7 -
8.如圖為某地東亞飛螳在不同時間的種群數量變化示意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ab段種群的增長速率不斷加快,應在b之前控制東亞飛蝗的數量 B.be段受種群密度制約,出生率逐漸升高,死亡率逐漸降低 C.d點的出現可能與氣候干旱引起東亞飛蝗種群爆發式增長 D.e點的出現可能與秋天過早降溫導致蝗蟲在產卵前死亡有關 組卷:11引用:1難度:0.5 -
9.種群數量變化受環境因素影響,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陽光、溫度、水等非生物因素對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往往是綜合性的 B.林冠層的郁閉度較大會使所有林下植物種群數量下降 C.生物種群數量的不規則變動只與非密度制約因素有關 D.只有影響種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環境因素才能影響種群數量 組卷:17引用:2難度:0.8 -
10.下列關于群落結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狀況常呈鑲嵌分布 C.群落外貌的變化與自然環境的季節性規律變化無關 D.群落中每種生物都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是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環境間協同進化的結果 組卷:10引用:1難度:0.6 -
11.下列關于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人類活動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行 B.群落演替過程中生物種類可能會不斷增多,也可能會不斷減少 C.影響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是群落外界環境的變化,與種間關系的發展變化無關 D.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最終都會達到一個與群落所處環境相適應的相對穩定的狀態 組卷:5引用:2難度:0.7 -
12.斑點叉尾魚和鰱魚是兩種常見的淡水養殖魚類,人們琿常將兩者混合放養以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兩種魚所攝取的食物種類和數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d越小說明兩種生物的種間競爭越激烈 B.b越大說明斑點叉尾魚適應環境的能力越弱 C.對生態位的研究屬于在種群水平上研究的問題 D.生態位就是一個物種所處的空間位置和占用資源的情況 組卷:12引用:1難度:0.5 -
13.如圖中甲、乙、丙分別表示在有限空間內培養(或飼養)兩種生物的實驗結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豆科植物與根瘤菌的種群數量變化關系如圖甲所示 B.甲、乙、丙分別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種間競爭關系 C.圖乙中Ⅱ生物對Ⅰ生物的進化有害無益 D.圖丙中實驗初期,種內互助與種間競爭并存,后期Ⅲ的種內競爭加劇 組卷:37引用:5難度:0.7
二、非選擇題:共50分。
-
39.海水立體養殖中,表層養殖海帶等大型藻類,海帶下面掛籠養殖濾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蠣,底層養殖以底棲微藻、生物遺體殘骸等為食的海參,中間層用來養殖經濟魚或蝦等。某海水立體養殖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如圖所示(單位:kJ/(m2?a),M、N表示營養級。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M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為
(2)該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特點是
(3)在構建海水立體養殖生態系統時,需考慮所養殖生物的環境容納量、種間關系等因素,從而確定每種生物之間的合適比例。若養殖的海帶數量過多,會造成牡蠣減產,從種間關系角度分析,原因主要是
(4)從群落的空間結構的角度分析,海水立體養殖模式的優點是組卷:6引用:1難度:0.6 -
40.塞罕壩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歷史上曾是樹木蔥蘢的皇家獵苑,后來由于人類的活動退化為荒原。1962年起我國在塞罕壩建立機械化林場生態工程,開始時人們在荒原上種植品種單一的人工林,結果出現了病蟲害嚴重等問題。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終于建成了面積108.6萬畝的全國最大的人工林場,成為了京津冀地區重要的綠色生態屏障。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對森林進行適度的采伐并不會造成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破壞,而亂砍濫伐則會導致生態環境惡化,主要原因是
(2)從生態系統穩定性的角度分析,治理開始時種植單一人工林出現嚴重病蟲害的主要原因是
(3)塞罕壩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
(4)塞罕壩地區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年均氣溫-1.4℃。林場建設者在樹種選擇方面應注意選擇物種等,這主要體現了生態工程的組卷:10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