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年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實驗學校蔣王分校中考化學模擬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0小題,共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 1.“吃出營養、吃出健康”是人們普遍的飲食追求。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組卷:11引用:3難度:0.8
          • 2.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質的是(  )

            組卷:21引用:1難度:0.7
          • 3.下列物質(或主要成分)的名稱、俗名與化學式一致的是(  )

            組卷:25引用:1難度:0.5
          • 4.下列物質中,由分子構成的是(  )

            組卷:6引用:1難度:0.6
          • 5.下列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中不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  )

            組卷:35引用:1難度:0.7
          • 6.如圖是國家頒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標志”,廢電池投入的垃圾箱上應貼有的標志是(  )

            組卷:16引用:2難度:0.7
          • 7.下列有關空氣成分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組卷:8引用:1難度:0.7
          • 8.下列化肥中,屬于復合肥的是(  )

            組卷:50引用:2難度:0.7

          二、解答題(共5小題,滿分60分)

          • 24.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實驗室器材進行了實驗探究

            [實驗一]如圖1是實驗室常用的幾種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實驗室用AE裝置組合制取某種氣體的化學方程式
             
            ,用E裝置收集該氣體,氣體從
             
            (填“a”或“b”)端進入。
            (2)實驗室制取的CO2中常含有少量雜質氣體會干擾F實驗的目的。為排除干擾,除去該雜質并檢驗是否除凈,將產生的混合氣體依次通過上述裝置
             
            (在B至E中選擇,填序號,裝置不重復),再進入F裝置:F裝置內產生的現象為
             

            [實驗二]探究酸堿中和反應。利用圖2裝置進行實驗,實驗開始后將注射器內的液體逐滴注入燒瓶內。
            (1)實驗測得燒杯中溶液的pH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3所示,c點所示溶液加熱蒸干所得固體是
             
            (填化學式)。
            (2)該反應是放熱反應,對應圖3中
             
            點溫度最高。
            (3)能說明鹽酸和氫氧化鈉發生化學反應的依據是:
            ①溶液的顏色從紅色變為無色;②溶液的pH
             

            [實驗三]探究NaOH和CO2的反應。
            (1)從壓強變化的角度探究。
            ①利用圖4裝置進行實驗,先擠壓膠頭滴管,再打開止水夾,觀察到燒瓶內形成紅色“噴泉”,原因是燒瓶內壓強
             
            (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氣壓;
            ②利用圖5裝置進行實驗,分別將等體積的NaOH溶液和水同時注入盛有等體積CO2的玻璃容器中。證明CO2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的實驗現象是
             

            (2)利用“數字化實驗”探究。利用圖6裝置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裝置內壓強變化如圖7所示,a點時推入NaOH溶液,b點時推入稀鹽酸。
            ①ab段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bc段壓強不變的原因是
             

            ③證明CO2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的實驗現象是
             

            組卷:154引用:2難度:0.3
          • 25.金屬錳是冶煉工業中常用的添加劑。工業上以兩礦法(軟錳礦和黃鐵礦)制備金屬錳的主要流程如圖所示:

            已知:a.軟錳礦的主要成分是MnO2,黃鐵礦的主要成分是FeS2,兩礦中都含有SiO2及少量Fe、Al、Zn的化合物等雜質。SiO2難溶于水也難溶于酸,制備過程中不參加反應。
            b.焙燒時發生的反應:8MnO2+4FeS2+11O2
            高溫
            8MnSO4+2Fe2O3
            c.錳離子在pH大于6的環境中易形成Mn(OH)2沉淀,部分金屬陽離子以氫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時溶液的pH見表
            沉淀物 Al(OH)3 Fe(OH)3 Fe(OH)2 Mn(OH)2
            pH 5.2 3.2 9.7 10.4
            (1)焙燒時固體混合物中硫和錳的原子個數比對水浸過程Mn的浸出率影響如圖圖1所示,選擇
            n
            S
            m
            M
            n
            為3.0而未選擇浸出率更高的3.5,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當
            n
            S
            n
            M
            n
            >3.0時,Mn的浸出率變化不明顯
            B.避免使用較多的黃鐵礦帶入更多雜質,增加后續除雜成本
            (2)為避免部分雜質在水浸時浸出,需要焙燒溫度高于600℃將其轉化為
             
            (填“可溶物”或“難溶物”),結合圖2應選擇最適宜的焙燒溫度為
             


            (3)水浸過程中,為提高錳元素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4)浸出液中金屬離子除Mn2+外,還含有Al3+、Fe3+、Fe2+和Zn2+。向浸出液中加入雙氧水作為氧化劑是為了將漫出液中的Fe2+轉化為
             
            (填離子符號),加稀硫酸調節pH保持在5.5目的是
             

            組卷:75引用:1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