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廣東省廣州九十七中高一(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每題2分,30題,共60分)
-
1.如圖所示四種不同生物,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和乙的主要區(qū)別是乙有細胞壁 B.丙和丁的主要區(qū)別是丙有擬核 C.甲和丙的主要區(qū)別是甲有細胞結構 D.乙和丁的主要區(qū)別是乙沒有遺傳物質(zhì) 組卷:70引用:24難度:0.7 -
2.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和N分別指的是病毒表面的兩大類蛋白質(zhì)--血細胞凝集素和神經(jīng)氨酸酶,病毒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病毒屬于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 B.甲型H1N1流感病毒僅含核糖體一種細胞器 C.病毒表面的兩類蛋白質(zhì)是在宿主細胞中合成的 D.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獨立自我繁殖 組卷:21引用:12難度:0.8 -
3.用顯微鏡的一個目鏡分別與4個不同物鏡組合來觀察某一細胞裝片.當成像清晰時,每一物鏡與載玻片的距離如圖甲所示.圖乙是甲圖中d條件下觀察到的視野,如果不改變載玻片的位置、光圈及反光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chǎn)條件下視野的亮度比d條件下大 B.a(chǎn)條件下可能觀察不到細胞 C.b條件下比c條件下看到的細胞數(shù)多 D.由d條件轉(zhuǎn)變?yōu)閏條件下觀察時,應先將裝片向左下方移動 組卷:38引用:7難度:0.7 -
4.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是一個在科學探究中開拓、繼承、修正和發(fā)展的過程,充滿了耐人尋味的曲折。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德國科學家魏爾肖對細胞學說的補充是“所有的細胞都來源于先前存在的細胞” B.細胞學說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發(fā)育而來的 C.細胞學說認為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 D.細胞學說闡明了細胞的統(tǒng)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 組卷:58引用:20難度:0.6 -
5.幾丁質(zhì)又稱殼多糖,關于殼多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幾丁質(zhì)可直接被細胞吸收 B.被一些科學家稱為“第七營養(yǎng)素” C.是各種動物骨骼的組成成分之一 D.可用于制作食品的包裝紙和人造皮膚 組卷:28引用:2難度:0.8 -
6.下列有關水和無機鹽的敘述,不正確的有( )
①水能溶解、運輸營養(yǎng)物質(zhì)和代謝廢物,并維持細胞形態(tài)
②細胞中無機鹽含量很少且大多數(shù)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③哺乳動物的血液中鈣離子含量過高,會出現(xiàn)抽搐等癥狀
④無機鹽可以為人體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⑤休眠種子與萌發(fā)種子相比,結合水與自由水的比值更小
⑥缺碘會引起兒童佝僂病A.六項 B.五項 C.四項 D.三項 組卷:188引用:53難度:0.7 -
7.下列各項功能中,與固醇類物質(zhì)無直接關系的是( )
A.促進腸道對鈣和磷的吸收 B.作為細胞內(nèi)良好的儲能物質(zhì) C.構成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 D.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fā)育 組卷:12引用:7難度:0.8 -
8.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人類和小鼠的軟骨細胞中富含miR140分子,這是一種微型單鏈核糖核酸。與正常小鼠比較,不含該分子的實驗鼠軟骨損傷程度要嚴重得多。下列關于該分子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該分子一定有糖類物質(zhì)參與構成 B.組成該分子的單體不是含氮堿基、磷酸和核糖 C.該分子以碳鏈為骨架 D.該分子中含有胸腺嘧啶,但是不含尿嘧啶 組卷:3引用:2難度:0.6 -
9.某些溶劑可以破壞多肽鏈結合時的非共價相互作用。用尿素處理蛋白質(zhì),可以使蛋白質(zhì)變性,成為失去原有空間結構的松散肽鏈。當去除尿素時,蛋白質(zhì)又可以自發(fā)地重新復性成為原來的構象,實驗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變性的蛋白質(zhì)能夠恢復原來的構象 B.實驗中暴露在高濃度的尿素中的肽鏈只由它的氨基酸序列決定 C.無法用雙縮脲試劑來檢測蛋白質(zhì)是否變性 D.對變性后的蛋白質(zhì)進行氨基酸序列測定,無法得到其準確序列 組卷:17引用:3難度:0.6 -
10.在人類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中,羅伯特森提出的三層結構模型與流動鑲嵌模型的相同點是( )
A.兩種模型都認為磷脂雙分子層是構成膜的基本支架 B.兩種模型都認為蛋白質(zhì)分子均勻排列在脂質(zhì)分子的兩側(cè) C.兩種模型都認為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質(zhì)是蛋白質(zhì)和脂質(zhì) D.兩種模型都認為構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數(shù)蛋白質(zhì)分子可以運動 組卷:18引用:2難度:0.7 -
11.從洋蔥根尖細胞中分離出X、Y、Z三種細胞器,測定它們有機物的含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蛋白質(zhì)/% 脂質(zhì)/% 核酸/% X 61 0 39 Y 67 20 微量 Z 59 41 0 A.這三種細胞器均可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 B.細胞器Z可能與蛋白質(zhì)的分泌有關 C.細胞器Y具有雙層膜結構 D.細胞器X的形成可能與核仁有關 組卷:23引用:6難度:0.7
二.非選擇題
-
32.如圖是生物體內(nèi)葡萄糖分解代謝過程示意圖,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物質(zhì)A是
(2)過程②發(fā)生的條件是
(3)圖中能在人成熟紅細胞中發(fā)生的過程有
過程有
(4)蘋果儲藏久了會有酒味產(chǎn)生,其原因是
(5)在進行種子安全儲藏時,通常采用低氧(如充入一定的N2或CO2)、低溫、一定濕度等條件儲存,這些
條件的選擇主要原因是組卷:8引用:1難度:0.6 -
33.生產(chǎn)實踐中發(fā)現(xiàn),普遍栽培的綠葉辣椒對強光耐受能力弱。為培育耐強光的辣椒品種,研究人員探究不同光照強度對綠葉辣椒和紫葉辣椒光合作用的影響,通過實驗測得辣椒葉片中相關色素含量及辣椒植株的凈光合速率,結果如圖所示。
(1)適宜光照下,綠葉辣椒葉綠體
(2)B點時綠葉辣椒葉肉細胞進行光合作用所需二氧化碳來源場所可以是
A.外界空氣
B.細胞核
C.細胞質(zhì)基質(zhì)
D.線粒體
(3)若用同位素標記14CO2,請用流程圖寫出碳元素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各種物質(zhì)的轉(zhuǎn)移途徑
(4)紫葉辣椒在B點產(chǎn)生的物質(zhì)相對含量一定多于A點的有
A.NADPH
B.ATP
C.氧氣
D.丙酮酸
(5)由圖可知,綠葉辣椒和紫葉辣椒光補償點(實際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時的光照強度,即圖中的A、B點)不同的原因在于
或“不能”)吸收一部分光能,造成紫葉辣椒光補償點
(6)根據(jù)實驗結果分析,紫葉辣椒能適應強光條件,原因可能是組卷:10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