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江蘇省常州實驗初中九年級(上)月考化學試卷(一)

          發布:2024/9/17 0:0:8

          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滿分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 1.下列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某一工藝流程或應用,其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組卷:73引用:12難度:0.9
          • 2.下列物質的用途中,主要由化學性質決定的是(  )

            組卷:21引用:1難度:0.5
          • 3.下列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

            組卷:7引用:1難度:0.8
          • 4.下列儀器名稱書寫正確的是(  )

            組卷:25引用:2難度:0.8
          • 5.常州博物館啟用了“真空充氮殺蟲滅菌消毒機”來處理和保護文物。即將文物置于該機器內,三天后氮氣濃度可達99.99%;再密閉三天左右,好氧菌、厭氧菌和絲狀霉菌都被殺滅。下列有關氮氣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43引用:5難度:0.9
          • 6.以下是某小組同學記錄的實驗數據或實驗操作,你認為不合理的是(  )

            組卷:29引用:1難度:0.6
          • 7.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組卷:104引用:9難度:0.9
          • 8.下列反應不屬于氧化反應的是(  )

            組卷:92引用:1難度:0.8
          • 9.符合如圖所示陰影部分的化學反應是(  )

            組卷:47引用:2難度:0.5

          二、第Ⅱ卷(共60分)

          • 27.在學習了有關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化學知識后,小明對“催化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決定進一步研究。
            【查閱資料】氧化銅也可作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
            【進行實驗】請你參與完成下表:
            實驗步驟和現象 結論
            (1)取15mL過氧化氫溶液,加入0.5gCuO后,產生O2的速率比未加入時快得多
             
            (2)將上述反應后的混合物過濾,將濾渣洗滌、干燥、稱量 CuO的質量仍為0.5g,質量未改變
            (3)另取15mL過氧化氫溶液將步驟(2)所得固體加入其中,仍能觀察到迅速產生大量氣泡
             
            【得出結論】
            氧化銅可做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寫出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
             

            【繼續研究】氧化銅和二氧化錳的催化效果哪個更好呢?
            【設計并實驗】他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通過收集等體積的氧氣來比較CuO與MnO2的催化效果。
            實驗序號 過氧化氫溶液體積 催化劑 待測數據
            15mL CuO(0.5g)
            15mL MnO2(0.5g)
            【參與討論】
            (1)檢查圖Ⅰ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
             

            (2)裝置Ⅱ中油層的作是
             

            (3)表中“待測數據”是
             

            (4)下列情況對氣體測量結果無影響的是
             
            (填字母)。
            A.實驗前試管中的空氣
            B.未冷卻到室溫,就記錄量氣管的讀數
            C.讀數時量氣管和水準管液面不相平
            【實驗結論】
            在相同的條件下,“待測數據”中實驗①的數據比實驗中實驗②的大,則
             
            對過氧化氫的催化效果更好。

            組卷:30引用:1難度:0.7
          • 28.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再探究
            【知識回顧】
            (1)下列較早通過實驗研究空氣成分的科學家是
             

            A.拉瓦錫
            B.居里夫人
            C.門捷列夫
            D.諾貝爾
            (2)圖1是科學家經過精確實驗得出的空氣成分示意圖(按體積分數計算),其中“b”的數值是
             


            【提出問題】能否用木炭代替紅磷進行實驗?
            【初步探究】同學們設計圖2所示的實驗。實驗時先關閉K1、K2、K3,再將紅磷、木炭點燃后同時伸入到大小相同的兩個集氣瓶中。
            (1)紅磷燃燒的符號表達式為:
             

            (2)待反應完畢,裝置冷卻到室溫后,應進行的較合理的操作是
             

            A.先打開K1、K2,一段時間后,再打開K3
            B.先打開K1、K3,一段時間后,再關閉K1、打開K2
            (3)操作全部正確的情況下,能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深入探究】同學們再用圖3裝置進行探究,傳感器分別測得氣體濃度變化如圖4所示。
            依據實驗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中試劑X的主要作用是
             

            (2)通過探究得出結論:不能用木炭代替紅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理由是
             

            組卷:539引用:2難度:0.1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