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10課 三峽》2021年同步練習卷(15)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課內(nèi)閱讀

          • 1.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問題。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甲]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A]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br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B]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乙]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欣然起行 欣然:
             
            屬引凄異 屬引:
             
            (2)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三峽七百里中 康樂以來
            B.相步于中庭 未復有能其奇者
            C.五色 疏條
            D.四俱備 見日
            (3)聯(lián)系上下文,下列語句的翻譯和理解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甲]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翻譯:層層疊疊的巖石和山峰,遮天蔽日,從正午到半夜,都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理解:此句是對三峽的整體描繪?!半[天蔽日”從正面寫出懸崖峭壁的高峻,“不見曦月”從側(cè)面體現(xiàn)了三峽的雄偉。
            B.[乙]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翻譯:哪一夜沒有月光,哪一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理解:此句是作者的夜游感慨,月夜常有,竹柏也常見,只有作者和友人張懷民這樣的閑人才能體會到其中的美妙。
            (4)兩篇文章中[A][B]兩處畫線語句,分別描寫了哪些景物?寫出了景物的什么特點?

            組卷:132引用:3難度:0.5
          • 2.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小題。
            三峽
            酈道元
                  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字詞。
            ①略無處(
             

            ②自非亭午夜分(
             

            ③雖乘御風(
             

            ④哀轉(zhuǎn)久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下列對文意理解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文章先寫山,后寫水,重點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故先寫“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則只用正面描寫突出江流的洶涌。
            C.“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與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有異曲同工之妙。
            D.結(jié)尾引用漁歌,既突出三峽山高嶺長的地形特點,又渲染三峽秋天凄涼的環(huán)境特點。
            (4)請用簡潔的語言分別概括三峽夏、秋兩個季節(jié)“水”的特點。
            (5)春冬之時,三峽清奇秀脫,深幽雋逸,趣味良多。請從第3段中找出一處描寫“趣景”的句子,并用形象的語言描繪出來。

            組卷:17引用:1難度:0.5
          • 3.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問題。
            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br />(1)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略無
             
            ②清峻茂
             
            (2)翻譯句子。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文章結(jié)尾引用漁歌有什么作用?

            組卷:13引用:2難度:0.7
          • 4.閱讀文言文,完成問題。
            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讞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①沿阻絕
             

            引凄異
             

            (2)翻譯下面的語句。
            ①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②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3)第3段寫三峽春冬景色時,既描寫了“
             
            ,
             
            ”的靜景,也描寫了“
             
            ,
             
            ”的動景,動靜結(jié)合,相得益彰。
            (4)“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是詩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寫下的《早發(fā)白帝城》。請說說其中后兩句詩與文中“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之間有什么相同與不同之處。

            組卷:27引用:2難度:0.5
          • 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解釋下列語句中畫橫線實詞的含義:
            ①沿阻絕
             
            引凄異
             
            ③回倒影
             
            ④略無
             
            (2)選出下列畫橫線虛詞“之”與“春冬之時”中“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項
             

            A.何陋
            B.故時有物外
            C.是吾劍所從墜
            D.鞭數(shù)十,驅(qū)別院
            (3)下面一段文字是對我國享有盛名的“三峽景觀”的描繪,其中搭配和銜接不恰當?shù)囊痪涫?
             

            A.有人說,三峽像一軸展不盡的山水畫卷。
            B.也有人說,三峽是一條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shù)長廊。
            C.依我們看,三峽倒更像一部輝煌的交響樂。
            D.它由“瞿塘雄、巫峽秀、西陵險”這三個具有各自不同旋律、節(jié)奏的優(yōu)美的畫面組成。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組卷:67引用:2難度:0.7
          • 6.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br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不見月(
             

            ②至于夏水陵(
             

            多趣味(
             

            ④屬凄異(
             

            (2)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②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作者寫三峽秋天的景象渲染了怎樣的氣氛?
            (4)從全文看,文末引用漁者歌謠的作用是什么?

            組卷:9引用:1難度:0.5
          • 7.文言文閱讀,回答問題。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
            ①沿阻絕
             

            湍綠潭
             

            引凄異
             

            ④不以
             

            (2)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文章先寫山,后寫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B.全文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突出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特點。
            C.文章用“寒”“肅”“哀”等詞,寫出三峽的秋天充滿了清幽秀麗之美。
            D.本文多用對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讀起來收放有致,很有節(jié)奏感。
            (3)翻譯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4)請概括三峽景物的總體特征,并另寫一句本文之外的描寫山或水的詩詞。

            組卷:95引用:2難度:0.9
          • 8.(一)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各題。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br />(節(jié)選自酈道元《三峽》)(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雖乘御風 猛浪若
            B.多趣味 此皆
            C.飛漱 真無馬邪
            D.引凄異 召令徒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3)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的語言精準凝練,如:“隱天蔽日”中的“隱”“蔽”寫出了山峰高聳入云、遮天蔽日的特點。
            B.選文先總寫概貌,重點寫山,再分寫四季、重點描寫每個季節(jié)水的特點,景物特征鮮明,歷歷如繪。
            C.選文既寫了柏樹生于山峰的靜景,又寫了懸泉瀑布沖蕩于山峰之間的動景,動靜結(jié)合,相得益彰。
            D.選文作者對三峽描寫比較客觀,作者情感沒有直接表述出來,但我們?nèi)阅荏w會到作者的欣賞之情。

            組卷:123引用:2難度:0.5
          • 9.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br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略無
             
            。
            素湍綠潭
             
            。
            多趣味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②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3)對此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一篇明麗清新的山水散文,記述了三峽的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
            B.本文結(jié)尾引用漁歌,渲染了三峽秋季蕭瑟、凄清的氛圍,以及漁民生活的艱辛。
            C.文章分別按照四季變化的順序?qū)Υ憾啊⑾乃?、秋景進行具體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三峽山光水色的熱愛。
            D.全文結(jié)構(gòu)嚴謹,布局巧妙,渾然一體,用語言簡意亥,描寫情景交融,生動傳神。

            組卷:5引用:1難度:0.5

          二、對比閱讀

          • 1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幕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嗚三聲淚沾裳!”
            (選自酈道元《三峽》)(乙)《宜都記》曰: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至峽口百許里,山水紆曲①,而兩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絕壁或千許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象類。林木高茂,略盡冬春。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絕。所謂“三峽”,此其一也。
            (選自酈道元《水經(jīng)注。江水》)①紆曲:迂回曲折。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王命急宣        或:
             

            ②屬凄異           引:
             

            ③至峽口百里    許:
             

            其一也            此: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絕壁或千/許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象類
            B.絕壁或千許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象類
            C.絕壁或千許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象類
            D.絕壁或千許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象類
            (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②猿鳴至清,山谷傳響,冷冷不絕。
            (4)乙文中的“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這句話,與《三峽》一文中的哪些句子意思相同?請簡要分析二者寫法上的相同之處。

            組卷:12引用:1難度:0.2
          • 11.閱讀下面甲、乙兩篇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題。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br />(節(jié)選自酈道元《三峽》)
                  (乙)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至峽口百許里,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絕壁或千許,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類,林木高茂,略盡冬春,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絕。所謂三峽,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聞峽中水疾,書記及口傳,悉以臨懼相戒,曾無稱有山水之美也。及余來踐躋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聞之不如親見矣。
            (節(jié)選自袁山松《宜都記》)
            【注】①紆曲:迂回曲折。②形容:形態(tài)。③踐躋:登臨。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王命急宣
             

            日中夜半,不見日月
             

            (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②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3)對乙文中畫線部分斷句,限兩處。
            猿 鳴 至 清 山 谷 傳 響 泠 泠 不 絕
            (4)對文段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乙兩文都寫猿,甲文重在寫猿聲凄異,突出三峽秋天景色的凄美,乙文重在寫猿聲不斷,突出三峽的勃勃生機。
            B.甲文從猿鳴聲中側(cè)面表現(xiàn)出人們生活的不幸,寄托了作者的哀思,乙文寫出了作者在旅行過程中看到各種景象的欣喜之情。
            C.甲乙兩文都按照一年四季的順序來記敘三峽,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甲文作者沒有去三峽,而是在乙文的基礎(chǔ)上加工而成《三峽》,但是甲文卻能將不同的語言轉(zhuǎn)化為不同的情調(diào),把強烈的意趣統(tǒng)一起來。
            (5)甲、乙兩文都寫到了三峽的水,但水的特點不盡相同,請你結(jié)合兩個文本內(nèi)容,指出不同之處。

            組卷:54引用:2難度:0.5
          • 12.閱讀下面甲、乙兩文,回答問題。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br />(節(jié)選自酈道元《三峽》)      (乙)登山里許,飛流汩然下瀉。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從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業(yè)已上登,不及返顧,遂從三姑又上半里,抵換骨巖,巖即幔亭峰后崖也。巖前有庵。從巖后懸梯兩層,更登一巖。巖不甚深,而環(huán)繞山巔如疊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巖為室曲直高下隨巖宛轉(zhuǎn)。
            (節(jié)選自《徐霞客游記》)(注)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沿阻絕                  溯:
             

            ②屬凄異                  引:
             

            ③不及返                  顧:
             

            從三姑又上半里     遂: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土人新以木板循巖為室/曲直高下/隨巖宛轉(zhuǎn)
            B.土人新/以木板循巖為室/曲直高下隨巖宛轉(zhuǎn)
            C.土人新以木板循巖/為室曲直高下/隨巖宛轉(zhuǎn)
            D.土人新/以木板循巖為室曲直/高下隨巖宛轉(zhuǎn)
            (3)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②登山里許,飛流汩然下瀉。
            (4)甲文寫“水”,各寫了三峽“四時之水”的什么特點?乙文寫“山”,作者前往“換骨巖”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請簡要概括。

            組卷:9引用:1難度:0.5
          • 1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br />(《三峽》)【乙】江水又東逕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南岸重嶺迭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人跡所絕,莫得究焉。此巖既高,加以江湍紆回,雖途逕信宿,猶望見此物。故行者謠曰:“朝發(fā)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毖运芳u深,回望如一矣。
            (節(jié)選自《水經(jīng)注》,有刪減。)【注釋】①成就:輪廓。②信宿:兩三日。
            (1)請解釋下面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
            非亭午夜分
             

            引凄異
             

            ③哀轉(zhuǎn)久
             

            ④黃牛如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②人跡所絕,莫得究焉。
            (3)【甲】文“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側(cè)重寫水的
             
            ;【乙】文“朝發(fā)黃牛,暮宿黃?!?,側(cè)重寫水的
             
            。這種寫法都屬
             
            描寫。
            (4)【甲】文結(jié)尾引用漁歌有何作用?

            組卷:54引用:2難度:0.5

          二、對比閱讀

          • 38.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問題。
                  (一)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br />(酈道元《三峽》)      (二)江水又東,歷荊門、虎牙之間,荊門在南,上合下開,暗徹山南,有門像虎牙,在北,石壁色紅,間有白文,類牙形,并以物像受名。此二山,楚之西塞也。水勢急峻,效郭景純《江賦》曰:“虎牙桀豎以屹翠。荊門闕竦而盤薄,圍淵九回以懸騰,湓流雷響而電激者也。”
            (節(jié)選自酈道元《水經(jīng)注》,有改動)【注】①桀豎:像小木樁一樣豎立。②翠(如):險峻。③盤薄:宏大而雄偉。④湓(pén):水涌溢。⑤響(hǒu):轟鳴。
            (1)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三峽七百里中/非亭午夜分
            B.有時朝發(fā)白帝/野芳發(fā)而幽香
            C.空傳響/行深山巨
            D.漁者歌曰/溫而知新
            (2)把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3)有人評說段(一)的寫景“次序分明”,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分析語段(一)描寫三峽景致的層次思路。
            (4)語段(一)和語段(二)末尾都有引用之語,請分別簡析其作用。

            組卷:447引用:4難度:0.4
          • 39.文言文閱讀。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峰,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三峽》)
            [乙]      二十六日,發(fā)大溪口,入瞿塘峽。兩壁對聳,上入霄漢,其平如削成。仰視天,如匹練然。水已落,峽中平如油盎”。過圣姥泉,蓋石上一罅。人大呼于旁則泉出,屢呼則屢出。晚至瞿塘關(guān),唐故夔州,與白帝城相連。關(guān)西門正對灔澦堆。堆,碎石積成,出水數(shù)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漲時,水又高于堆數(shù)十丈?!?br />(節(jié)選自陸游《入蜀記》)【注釋】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縫。③灔澦堆:在瞿塘峽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甲]文段的作者是
             
            時期地理學家
             
            (人名)。
            (2)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沿溯阻絕
             

            ②不以
             

            ③林寒澗
             

            發(fā)大溪口
             

            (3)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人大呼于旁則泉出,屢呼則屢出。
            (4)[乙]文段寫出了江水相對于灔澦堆在不同季節(jié)水位的高低變化:作者到瞿塘關(guān)時,
             
            ;等到夏秋水漲時,
             
            。
            (5)[甲][乙]兩個文段都描寫了三峽的山,畫線句子分別突出了山怎樣的特點?請簡要分析。
            (6)[甲][乙]兩個文段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這是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組卷:65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