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九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積累與運用。

          • 1.閱讀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題。
                  書不薄窮賤之人,亦不厚富貴之人,唯有刻苦自lì、學而不棄者,方得其精髓,孕其瑤華!一旦胸有珠玉,何愁生命不靈光四射?所以,讀書求進之人,得到的應該是尊重,是敬幕,是扶持,而不是譏笑和打擊,因為你不知道在日后的歲月里,他們將_____(成為  成就)什么雄業佳績!年年春風得意的蒲柳,或許會嘲笑霜欺雪壓的松柏,但是,蒲柳只能為薪為柴,而松柏才是廟堂之材啊!讀書人,就是成長中的松柏!
            (《選自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1年第2期)(1)從下面兩幅字中任選一幅臨寫在下面。
            靈光四射            春風得意
            (2)根據拼音寫漢字,給加點字注音。
            ①自lì
             

            ②精
             

            (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個錯別字。
             
            改為
             

            (4)結合語境,從括號內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在橫線上。

            組卷:3引用:1難度:0.7
          • 2.“自強不息”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學校將開展以“君子自強不息”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加。
            (1)班級響應學校號召,將開展一次演講比賽,請你完善活動環節。
            ●賽前準備
            ①個人搜集資料,撰寫演講稿;
            ②小組比賽,推薦選手;
             

            ●現場比賽
            ①選手依序上場,發表演講;
             

            ③獲獎選手發表感言,評委點評。
            (2)歷史上有很多自強不息的故事,請從下列成語中選擇一個講述故事。
            聞雞起舞   斷齏畫粥    囊螢映雪       懸梁刺股
            (3)班級打算組織一次關于“自強不息人物”的采訪。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對朱彥夫采訪的提綱設計。
                  202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朱彥夫被稱為當代中國的“保爾?柯察金”。他參加了抗美援朝的長津湖戰役,是他們連的唯一幸存者。經過47次手術、93天的昏迷,朱彥夫失去了雙手雙腳,僅剩下一只0.3視力的右眼。但他不想躺在功勞簿上度過一生。他回到家鄉,用殘肢夾著粉筆,教鄉親們認字;他拄著拐、拖著假肢,一步一步帶村民們走向致富之路。60歲時,他執筆寫下《極限人生》,將他和曾經戰友的故事捧給了世人……

            組卷:5引用:1難度:0.5
          • 3.詩、文名句填空。
            (1)但愿人長久,
             
            。(蘇軾《水調歌頭)》)
            (2)
             
            ,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3)
             
            ,人跡板橋霜。(溫庭筠《商山早行》)
            (4)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范仲淹《岳陽樓記》)
            (5)李白《行路難(其一)》中運用南朝宋人宗愨的典故,抒發作者樂觀豁達的胸懷、堅定不移的信念的句子是:
             
             

            組卷:1引用:1難度:0.8

          二、閱讀。

          • 4.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各題。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這首詩的首聯寫出了詩人怎樣的遭遇?
            (2)同樣用典,李白《行路難》中“閑來垂釣碧溪上”與本詩中“懷舊空吟聞笛賦”在抒情方面有何不同?

            組卷:1引用:1難度:0.5

          二、閱讀。

          • 11.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題。
            文玩核桃
            徐慧芬
                  ①瞧見有些上了年歲的人么?掌心里常滾著一只核桃。核桃質硬,核上有自然孕生出來的紋樣,捏在掌心里,不停地摩挲著,刺激著掌上的穴位,據說能防老年癡呆癥。這核桃若經人長久把玩,留下了古人的手澤,也可以當文物了。有人有收集這種核桃的癖好,當古董賞玩,故稱之為“文玩核桃”。
                  ②傅三是在四十歲后開始玩上的。祖上留下來一只核桃,色澤赭里透紫,泛出幽光,仿佛藏著些什么,一看就知年代久了。這核桃,個大,紋路深,形狀圓中帶扁,坊間稱“大燈籠”,是搞收藏的人夢寐以求的。據家里長輩說,它曾是貢物,本有一對,是分不清你我的雙胞胎,另一只在傅三爺爺小時候給弄丟了,實在是可惜了!
                  ③因此,傅三的收藏有了目標,就想找到那只配對的。好些年下來,錢也折騰掉不少,大大小小、成雙配對的也弄到一些。但祖上丟失的那一只,在哪兒藏著呢?這成了傅三心頭的記掛。
                  ④這天傍晚,傅三溜達到新居附近的一片綠地里,一群人正圍住一白須老者。老人八旬模樣,聲氣頗足,邊說笑,邊摩挲手中物。這一瞧,傅三的眼一下子像被電擊中,胸腔里的那顆心頓時跳得要蹦出來——老者的手中物,正是傅三心頭多年來的念與想!
                  ⑤傅三于是一步步地接近,漸漸地,與老人熟了。某一天,傅三備下酒菜,邀老人來家敘談。酒熱話酣時,傅三轉身捧出一只木匣來,掀開蓋,大大小小的文玩核桃跳在人眼前。傅三說,這是十多年收藏下來的。老人叫了聲好,傅三又轉身進里屋捧出一只小錦匣,開了匣蓋,老人的眼也熱了起來,這一只核桃竟與他手上的一模一樣,紋絲不差!
                  ⑥傅三紅著臉,把心事攤了開來,說愿意把這一大匣的核桃換下對方那一只來。老人不言不語,繼續喝酒吃菜。半晌,才吐出幾句話:小老弟,聽沒聽說過君子不奪人所愛呀?我也好這物,照我的心思,也想出個價,把你的這只歸了我,可我沒言語呀!
                  ⑦傅三的臉一下子紅到耳根!傅三想,這話厲害呀!再細想起來,覺得老先生畢竟做人做得比他有境界呀!靜下來心里便生出些慚愧來。此后傅三再沒勇氣提這事了。只是寶物亮了相,傅三偶爾也會把它捧在手上把玩一下,在人面前露露臉。有時呢,與老人聚在一起時,也讓這一對寶貝暫時在同一雙手里,拿捏拿捏,把玩把玩,然后再各歸各。
                  ⑧傅三與老人的友誼漸深了。兩家常走動,倆人常聚在一起談古論今。又過了些年,老人已近九秩了,老伴兒也已去世,一個女兒又在外地,傅三就常常去老人那兒陪著聊聊天,或幫著干些小活。某一天,老人病重,躺在床上,對傅三開了口:小三呀,我怕不行了,死前能否圓我一個心愿,把你那只核桃放我這兒,讓我成雙地玩幾天,行不?
                  ⑨傅三沒想到老人會開這個口,沉吟了一下,心想,就當他是自己爹吧,臨死的老人,讓他高興一點兒吧。于是趕緊回家把核桃取來,塞到老人手里。老人握著核桃臉上露出笑顏,對傅三說:小三啊,人活不過物,我也沒幾天玩了!看著老人油燈將滅的模樣,傅三一陣心酸,忙岔開話題說些寬慰話。
                  ⑩臨終前,老人的女兒趕了回來,大家一陣手忙腳亂,誰知道老人手里的這對核桃竟不見了,大家都說沒看見。傅三嘆著氣,幫著老人女兒料理完喪事,想起這對核桃,心里難免發悶,但也只能寬慰自己:權當它是陪老人去了。
            ?過了幾天,老人的女兒找到傅三,端來一只瓷匣子。匣蓋打開,傅三一下子跌入夢中!匣內竟一溜齊擺著四只形狀、大小、紋路、色澤,恰似一個模子里倒出來的“大燈籠”!腦筋轉過彎來,傅三才知道這原來竟是四胞胎呀!這誰能料得到呢!傅三大叫一聲:怪哉!老人女兒說,匣里留著老人的遺書,遵從父命,全留給你了。
            ?傅三的眼淚汩汩涌滿一臉,把瓷匣捧在胸口好半天。平靜下來,他只拈出兩枚,另兩枚讓老人女兒收著,理由是:滿易虧。
            (摘自《小小說選刊》2022年4期)(1)這篇小說情節跌宕多姿,圍繞“文玩核桃”一波四折,請根據提示梳理情節。
            ①傅三苦尋珍貴核桃,向老人求購遭拒絕;
             

            ③老人女兒遵從父命,送來四只珍貴核桃;
             

            (2)請從修辭手法或人物描寫的角度賞析第④段畫線句子。
            (3)第⑦段中傅三“覺得老先生畢竟做人做得比他有境界”,你能從文中找出相關的依據嗎?
            (4)聯系文章內容和生活實際談談你對小說結尾處“滿易虧”的理解。

            組卷:11引用:1難度:0.5

          三、寫作。

          • 12.作文。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體現出一種胸懷與擔當;梁啟超在《敬業與樂業》的演講中提醒學生們,苦與樂全在主觀的心,從刻苦中得到快樂,快樂的分量加增。苦憂與喜樂伴隨我們一生,相互聯結,相互矛盾,又相互轉化。
                  請以“苦憂與喜樂”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可講述經歷,可闡述觀點,也可以進行文學創作。
                  要求:(1)題目自擬。(2)除詩歌、戲劇外,體裁不限。(3)文章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4)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不得套寫、抄襲。(5)書寫工整,卷面整潔。

            組卷:9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