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上海市復興高中高一(下)期中化學試卷

          發布:2024/12/27 21:0:3

          一、選擇題(10分,每小題2分,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 1.“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下列做法與該理念不符的是(  )

            組卷:10引用:3難度:0.6
          • 2.關于自然界中的氮循環相關過程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51引用:3難度:0.7
          • 3.銅能夠在硫蒸氣中燃燒生成硫化亞銅,相關的實驗裝置可選用(  )
            A B C D

            組卷:26引用:3難度:0.6

          二、綜合分析題

          • 8.如圖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編號分別代表對應的化學元素。

            完成下列填空:
            (1)單質可能是電的良導體的元素是
             
            (選填字母編號);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具有兩性的元素是
             
            (選填字母編號)。
            (2)b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工業上制備b單質常用的方法是
             

            如果給核外電子足夠的能量,這些電子便會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而離去。核外電子離開該原子或離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兩大因素的影響:
            ①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吸引力
            ②形成穩定結構的傾向
            下表是一些氣態原子失去核外不同電子所需的能量(單位:kJ?mol-1
            元素 X Y
            失去第一個電子 519 580 502
            失去第二個電子 7296 1820 4570
            失去第三個電子 11799 2750 6920
            失去第四個電子
             
            11600 9550
            (3)通過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數據分析為什么鋰原子失去核外第二個電子所需的能量遠遠大于失去第一個電子所需的能量
             

            (4)X可能是表中所列11種元素中的
             
            (選填字母編號);Y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電離方程式為
             
            (用元素符號表示)。
            (5)表中所列11種元素中,失去核外第一個電子所需能量最多的是
             
            (選填字母編號)。

            組卷:22引用:1難度:0.5
          • 9.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探究銅與硫酸反應,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夾持、加熱裝置已省略)。

            完成下列填空:
            (1)用“可抽動的銅絲”代替“直接投入銅片”的優點是
             

            (2)能說明有SO2氣體產生的實驗現象是
             

            (3)反應后,不需要打開膠塞,就可使裝置中殘留氣體完全被吸收,應當采取的操作是
             

            反應結束后,該化學興趣小組同學發現,三頸燒瓶底部有白色固體并夾雜有少量黑色物質。倒去瓶中的濃硫酸,將剩余固體(含少量濃硫酸)倒入盛有水的燒杯中,發現所得溶液為藍色,仍然有黑色固體未溶解。
            (4)由上述實驗可知,原試管底部的白色固體是
             

            (5)甲同學認為黑色固體是CuO,并提出了可能的反應過程:
             
            Cu+
             
            H2SO4(濃)
             
             
            CuO+
             
            。完成上述化學方程式,此過程中濃硫酸體現的性質是
             
            。乙同學根據實驗現象立即否定了甲同學的猜測,依據是
             

            (6)乙同學通過查閱資料,認為黑色固體可能銅的硫化物。他將燒杯中黑色固體過濾并洗滌干凈,加入足量稀硝酸加熱后固體完全溶解,產生的氣體只有NO,再加入少量BaCl2溶液。該實驗過程中,能說明黑色固體中含Cu、S兩種元素的實驗現象是:
             

            (7)已知CuS、Cu2S都能在空氣中灼燒生成CuO和SO2。乙同學想要進一步探究黑色固體到底是CuS、Cu2S還是它們的混合物,應如何設計實驗?請簡要敘述。
             

            丙同學進一步探究銅與硫酸生成黑色沉淀的條件,實驗結果如下:
            硫酸濃度/mol?L-1 14 15 16 18.4
            黑色沉淀出現-消失的溫度/℃ 150-236 140-250 120-250
            使用適量銅(銅絲)的現象 不反應 銅絲變黑 微量黑色沉淀 微量黑色沉淀
            使用過量銅(銅片)的現象 不反應 大量黑色沉淀 大量黑色沉淀 大量黑色沉淀
            補充實驗:先將18.4mol?L-1硫酸預熱至338℃,再分別與適量、過量銅反應,發現均無黑色沉淀出現。
            (8)由上述實驗結果可知,造成銅與硫酸反應常產生黑色沉淀的原因有:
             

            組卷:43引用:1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