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上海市七寶中學高二(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布:2024/12/31 10:30:3

          一、積累與運用

          • 1.按要求填空。
            (1)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作者:
             
            《屈原列傳》)
            (2)
             
            ,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離騷》)
            (3)李白在《蜀道難》貫穿全詩主旨的句子是“
             
             
            ”。
            (4)心系百姓是古代文人常有的一種高尚品格,屈原在《離騷》中就對百姓生活困苦發出來自內心深處的感喟:“
             
             
            。”
            (5)劍閣崢嶸而崔嵬,
             
             
            。(李白《蜀道難》)
            (6)
             
            ,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

            組卷:3引用:2難度:0.7
          • 2.填入下列語段空格處的內容,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紅樓夢》到底是怎樣開頭的?我以為,它將開端建立在一種虛幻的基礎上,構造了一個虛擬的世界,同時讓我們對這個藝術建構的世界,嘗試著多重不同的“進入”方式。我們每每感到《紅樓夢》開頭難讀,(  )。(  ),(  );(  ),表明了作者從更為深遠、特別的視野審察、判斷的意向。它一方面令讀者難以進入,另一方面又不斷鋪墊新的“入口”途徑,提示“里面”的幽深復雜。這種結構安排,所顯示的作者多種心靈隱曲,幾乎是中國小說史上最艱難、最復雜的一個特例。
            ①出乎其外,重新打量這個自己營造的藝術世界
            ②似乎總在“外面”繞,不得其門而入
            ③實則視角、視線改變
            ④不斷退回到故事之外,貌似一種“退步”

            組卷:25引用:3難度:0.7
          • 3.下面是一則某校學生會草擬的邀請函,以下4處畫線句中,表達恰當的一項是(  )
            尊敬的***教授:
                  我校定于本月16日下午2點在校圖書館舉行民間文學理論報告會。您是著名的民間文學專家,【甲】對民間文學的研究造詣深厚,【乙】恭請您就有關民間文學的現狀與發展高談闊論,【丙】為莘莘學子做出認真的指導。【丁】希望您務必光臨,敬謝不敏。
            聯系人:***
            2022年12月

            組卷:43引用:4難度:0.5

          二、閱讀

          • 8.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止齋記      ①公受事九郡,務求簡靖。其風概嚴而不猛,有犯,惻怛以處之,毋貸。故名聲莫不聞。每語同僚,曰:“爾來宦途不再,歲經涉萬有余里,游已倦矣!安得幽閑之地,葺一容膝之齋,其中惟竹與菊是植,終日燕坐,誠可樂也!”他日又謂余曰:“我得齋名矣。”舉所得,云:“行年六十,官三品,亦是人生合止時。以止名齋可乎?子為我記之。”余謝曰:“公精力未衰,中外屬望,方期大用,膏澤天下,豈容止乎?且余不敏,安敢承教?”公笑曰:“子言侈矣,止此,于我為過,敢有他望,以重其過?其毋愧我。”遂不敢復辭,勉為之說。
                  ②曰:“止之時義大矣哉!止有兩義:有止而止者,行而止者。止而止者,時行則行,時止則止,如蹇之險而止,如蒙之坎而止,止其時也。行而止者,謂行其事也,所止者,理而已,如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此即止其所也。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觀之,止之為義,非特專主辭祿去位,閉門卻掃,與夫高蹈遠引,遁世無悶之謂也。歷觀前人處止之義不同,有功成名遂全身遠害而止者;有知足不辱惡盈好謙而止者;有委心乘化樂天知命而止者,如漢之留侯與二疏及晉之陶淵明是已,是止也固異。夫知進而不知退,既得患失,暨不量其才之稱否而冒之者萬萬也,然皆非圣人之止也。圣人之止何如?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孔子也。噫!為能盡止之之道者,□唯圣人□?孟子不曰: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又曰:乃所愿則學孔子也。公如處止之道,愿以孔子為法,庶無慊于孟氏矣。敢此以為止齋記。”
            [注]①出自《孟子?公孫丑上》:“……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伊尹也。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孔子也。”
            (有刪改)(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處的一項是
             

            A.何……為
            B.其……乎
            C.奈……何
            D.抑……邪
            (2)對文章第①段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公”對待犯錯的人以惻隱之心處理,但也不隨便寬恕。
            B.“公”想建一座小小的齋院,終日悠閑而坐并以此為樂。
            C.“公”想要為書齋命名為止齋的原因是他對仕途悲觀失望。
            D.作者起初以“公”精力未退可當大任為由拒絕了作記的請托。
            (3)根據文意,將下面幾個句子放入第②段畫線處,順序最合適的一項是
             

            ①既不失其時    ②當行而止    ③又皆得其所    ④當止而止
            A.②①④③
            B.①④②③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4)請結合全文,分析作者對“公之止”的態度。

            組卷:12引用:2難度:0.6

          三、寫作

          • 9.完成作文。
                  有人說:懷舊可以讓人們與過去的自己建立聯結,讓人們更加認同自己。也有人說:不要沉浸在昨日的世界里,要活在當下,不懼將來。
                  對此談談你的認識和看法?題目自擬,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組卷:5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