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山東省煙臺市高三(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11/19 21:30:2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 1.遷移小體是一類由細胞膜包被形成的細胞器,它與細胞遷移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有關。細胞遷移導致TSPAN4蛋白及膽固醇在細胞局部高度富集,增大了富集區域膜的彎曲度,形成遷移小體結構。研究發現,某些線粒體(具有濃縮的基質和腫脹的嵴)可被遷移小體吞噬并從細胞中清除。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28引用:5難度:0.6
          • 2.植物的氣孔是由兩個含有葉綠體的保衛細胞圍繞成的,保衛細胞吸水后會開放,反之關閉。保衛細胞內的淀粉磷酸化酶在酸性條件下,主要催化葡萄糖轉化成淀粉,而在堿性條件下,主要催化淀粉轉化成葡萄糖。光照、高K環境均可促進氣孔開放。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14引用:1難度:0.7
          • 3.細胞呼吸過程中產生的氫可與NAD+結合,形成NADH。細胞外煙酰胺磷酸核糖轉移酶(eNAMPT)的催化產物NMN是合成NAD+的原料。研究發現,人的衰老過程與組織中NAD+水平的下降直接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16引用:1難度:0.7
          • 4.細胞中染色體的正確排列、分離與染色單體之間的粘連蛋白有關,機理如圖。動物細胞內的SGO蛋白對細胞分裂有調控作用,主要集中在染色體的著絲粒位置。水解粘連蛋白的酶在中期已經開始起作用,而著絲粒到后期才幾乎同時斷裂。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13引用:2難度:0.7
          • 5.非編碼RNA是一大類不編碼蛋白質、但在細胞中起著調控作用的環狀RNA分子,其調控失衡與一系列重大疾病的發生、發展相關。科學家開發出一項新的血液檢測技術,能檢測出胰腺癌患者血液中一種名為HSATIⅡ的非編碼RNA,可作為胰腺癌的生物標記,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診斷。下列表述一定錯誤的是(  )

            組卷:6引用:1難度:0.7
          • 6.用二倍體芍藥(2n=10)與四倍體芍藥(4n=20)雜交獲得性狀優良的新品種過程中,發現其育性較低。如圖甲~丁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的圖像,據圖分析,導致其雄配子育性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

            ①圖甲中來自同一個初級精母細胞的兩個次級精母細胞分裂不同步,導致授粉時有些花粉未成熟
            ②圖乙中落后的染色體在分裂末期丟失,從而導致配子染色體數目減少
            ③圖丙染色體因著絲粒異常而未能正常分離,染色體斷裂后導致某些基因功能喪失
            ④圖丁減II后期有的子細胞的染色體相互靠近未能分離,最終形成三個雄配子

            組卷:6引用:1難度:0.6
          • 7.刺突蛋白是病毒的一部分,大多數疫苗都用它來啟動免疫系統對抗新冠病毒,是病毒用來打開進入人體細胞大門的鑰匙。近日南非檢測出一種被命名為奧密克戎的新冠病毒新變種,刺突蛋白上的突變為32處,總共有50個突變,遠超德爾塔毒株。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5引用:1難度:0.7
          • 8.為研究自然選擇的作用,科研人員進行了如下實驗:將直毛長翅果蠅(AABB)與分叉毛殘翅(aabb)果蠅雜交,雜交后代作為第0代放置在塑料箱中,個體間自由交配。裝有食物的培養瓶懸掛在箱蓋上,使殘翅個體難以進入。連續培養7代,檢測每一代a、b的基因頻率,結果如圖。已知A、a與B、b基因是自由組合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13引用:1難度:0.6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

          • 24.2020年一場史上罕見的蝗蟲災害席卷東非和亞歐大陸,大量毀壞當地的草場、作物,對糧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1)從種群特征的角度分析,沙漠蝗蟲遷徙到新環境后種群密度短期內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是
             
            。若要評估沙漠蝗蟲對當地生態造成的危害,主要調查當地群落的
             

            (2)粉紅掠鳥號稱“蝗蟲收割機”,沙漠蝗蟲所在的一條食物鏈的能量流動如圖。
            沙漠蝗蟲和粉紅掠鳥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不在10%-20%之間,最可能的原因是
             

            (3)研究者對草原上蝗蟲密度對牧草產量(牧草產量=牧草補償量-蝗蟲取食量)的影響進行調查發現,當雛蝗密度小于5只/m2時,牧草產量仍能增加,原因是
             
            ,由此說明生態系統具有
             

            (4)在《科學》上有論文指出:“蝗蟲從獨居到群居的轉變,始于它們相互吸引而聚集在一起,發現并嗅到對方發出的氣味,或者用后肢彼此觸碰。”這說明了
             
            種群繁衍中的重要作用。

            組卷:12引用:1難度:0.7
          • 25.植物在遇到不良環境影響時,會引起系列脅迫響應相關基因的表達改變,這一過程稱為脅迫響應。而脅迫相關基因的轉錄與其啟動子區 DNA 分子的甲基化修飾(DNA分子上連入甲基基團)密切相關。當植物處于脅迫狀態時,體內脫落酸(ABA)含量會升高,因此 ABA處理可模擬外界不良環境,使植物產生脅迫響應。

            (1)研究發現,擬南芥R基因編碼的D酶能夠切除某些基因啟動子區 DNA分子上的甲基基團,即DNA 去甲基化,從而改變染色質結構,使
             
            能夠與該部分
             
            結合,從而開啟相關基因的轉錄。
            (2)科研人員以R基因突變體及野生體擬南芥種子為材料,用不同濃度 ABA 進行處理,統計種子萌發率,實驗結果如圖1所示。其中ABA濃度為0.9、1.2μM時,突變體種子萌發率較野生體明顯降低,說明
             

            (3)研究發現NIC基因是脅迫條件下種子萌發所需的關鍵基因之一。科研人員檢測了1.2μM ABA處理后,擬南芥R基因突變體及野生體種子中 NIC基因啟動子不同區域的 DNA 甲基化程度,結果如圖 2所示。通過比較 區域可知,突變體種子萌發率明顯降低的原因是
             

            (4)結合上述研究,推測在種子萌發過程中,R基因突變體對 ABA脅迫更加敏感的原因是
             

            組卷:18引用:1難度:0.4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