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湖北省十堰實驗中學名校教聯(lián)體九年級(上)月考語文試卷(10月份)
發(fā)布:2025/6/29 2:0:11
一、積累與運用(20分)開展活動可以讓語文學習更有意思。小湖和小北設計了一些語文小活動,請你來參加。
-
1.請你根據(jù)下面的語言材料,運用對偶知識對出上聯(lián)。
春天時,湖水漲滿,潮天一色,船走湖中,如行天上
秋日里,山色斑斕,山景如畫,人游山中,似在畫中
上聯(lián)是:
下聯(lián)為:秋山人似畫中游組卷:11引用:1難度:0.8 -
2.重要詞語
(1)
(2)主宰:
(3)無邊無垠:
(4)
(5)倦怠:
(6)潛滋暗長:
(7)懨懨:
(8)縱橫決蕩:
(9)秀頎:組卷:67引用:1難度:0.9 -
3.解釋詞語。
(1)火眼金睛:
(2)胸有成竹:
(3)忍氣吞聲:
(4)忐忑不安:
(5)侃侃而談:
(6)靦腆:組卷:2引用:1難度:0.9 -
4.默寫。
(1)懷舊空吟聞笛賦,
(2)起舞弄清影,
(3)
(4)秋草獨尋人去后,
(5)欲為圣明除弊事,
(6)雞聲茅店月,
(7)相見時難別亦難,
(8)鳥下綠蕪秦苑夕,
(9)正鶯兒啼,燕兒舞,
(10)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11)大雪三日,
(12)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贊美當代英雄豪杰的詩句是:
(13)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我們都能克服,李白《行路難》中的“組卷:2引用:1難度:0.5 -
5.從2008年開始,國務院規(guī)定每年的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各放假一天,此舉在全國引起較大反響。在規(guī)定發(fā)布之前,某民意測評機構(gòu)做了“你更喜歡過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還是情人節(jié)、愚人節(jié)、圣誕節(jié)等西方節(jié)日”的調(diào)查。以下是調(diào)查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調(diào)查對象
調(diào)查項目中 老 年 青 少 年 城鎮(zhèn)居民 鄉(xiāng)村居民 城鎮(zhèn)居民 鄉(xiāng)村居民 更喜歡過中國
傳統(tǒng)節(jié)日73.8% 95.5% 58.3% 70.1% 更喜歡過
西方節(jié)日26.2% 4.5% 41.7% 29.9%
①在我國中,
②在我國中,
(2)對國務院的舉措,你所持的態(tài)度及理由。
態(tài)度:
理由:組卷:36引用:2難度:0.8 -
6.春光美如斯,正是讀書時。在 4 月 23 日第 28 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學校開展以“閱讀正當時”為主題的系列活動,下面這段文字是小范同學為參加本次活動摘抄的。請認真閱讀,完成問題。
【甲】作為知識的載體,書籍承載了人類的記憶和想象。【乙】品讀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智者對話。【丙】順境時,使你清醒;迷 wǎnɡ時,給你希望;追夢時,給你力量。【丁】因為閱讀,使許多人超越庸常,積蓄了向上的力量。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有益于開闊眼界,提升格局。翻閱《論語》《孟子》《禮記》等國學經(jīng)典,感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博大精深;細覽《史記》《資治通鑒》等古代典籍,獲得“可以知興替”的歷史借 jiàn;走進《紅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作品的文學情境,點燃拼搏奉獻的生命烈火。含英咀華,浸潤書香,你終將閃耀出不一樣的氣質(zhì)。
(1)他對加點的字讀音拿捏不準,請幫他選一選,全部正確的一項是A.載 zài 咀jǔ B.載 zǎi 咀 jǔ C.載 zǎi 咀 zǔ D.載 zài 咀zǔ A.①罔 ②薦 B.①惘 ②薦 C.①罔 ②鑒 D.①惘 ②鑒
A.【甲】
B.【乙】
C.【丙】
D.【丁】組卷:11引用:1難度:0.5
二、閱讀與鑒賞(45分)
-
7.閱讀下面宋詞,完成下列各題。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辛棄疾
連云松竹,萬事從今足。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
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
(1)賞析“兒童偷把長竿”中“偷”字的妙處。
(2)這首詞抒發(fā)了作者哪些情感?組卷:269引用:28難度:0.5 -
8.【材料一】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節(jié)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材料二】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節(jié)選自陶淵明《五柳先生傳》注:會意是指對書中的內(nèi)容有所領會。
【材料三】
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義熙二年,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兮辭》。
節(jié)選自《晉書?陶潛傳》(1)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思相近的選項是A.緣溪行 有緣千里來相會 B.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高可二黍許 C.欲窮其林 其真無馬耶 D.乃賦《歸去來兮辭》不可久居 乃記之而去
A.“夾岸數(shù)百步”中“步”,古代長度單位,舉足兩次為一步。“百步穿楊”即為此意。
B.“先生”由來已久。不同時期稱呼對象也不同,如:長輩而有學問的人,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從事教師職業(yè)的人等。文段二是作者自指。
C.古人取名有姓、名,還有字和號。如柳宗元,字子厚。號,一般只用于自稱,以顯示自己的志趣或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如:李白號香山居士。
D.“記”,古代一種散文體裁,可敘事、寫景、狀物,抒發(fā)情懷抱負,闡述某些觀點。“傳”多為記述在歷史上較有影響而事跡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跡,一般為他人所寫,也有自傳。
(3)下列與材料二中陶淵明提出的讀書方法接近的選項是
A.吟安一個字,拈斷數(shù)莖須——唐?盧延讓《苦吟》
B.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C.未曉不妨權(quán)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宋?陸九淵《讀書》
D.讀書之法,莫貴于循序而致精——南宋?朱熹《讀書之要》
(4)翻譯。
①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②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
(5)陶淵明棄官歸田,投身自然,山川風物,皆有所寄。請結(jié)合材料,說說陶淵明自號“五柳先生”的各種原因。組卷:4引用:1難度:0.5 -
9.閱讀《中國文學肩負著構(gòu)建民族精神的使命》一文,回答下列各題。
中國文學肩負著構(gòu)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①古往今來的中國文學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構(gòu)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但對個人品行的養(yǎng)成發(fā)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對我們民族意志的鍛造,起到價值觀的奠基與導引作用。
②文學對民族精神的構(gòu)建,要從個人品行的養(yǎng)成和提高入手。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既是“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寓于其間。所思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就是運用文學的手段,塑造當時社會樸實的理想人格。如《詩經(jīng)》涉及玉的篇目多達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潔。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貴,更體現(xiàn)為不容玷污,拒絕同流合污。周敦頤的《愛蓮說》更是將這種文學手段進一步升華;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這種人格,經(jīng)得起各種挫折和磨難,在任何威逼利誘前都永不變節(jié)。這種文學實踐及其對民族精神的構(gòu)建,既是上古到當代的中國文學中的藝術要素,更是融入文學活動全過程的經(jīng)緯線。
③中華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無不與文學構(gòu)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劉禹錫、“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他們千百年來之所以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與堅定:無論何時何地,無論面對怎樣的威脅和誘惑,他們心中的信念絕不動搖,自身節(jié)操穩(wěn)如磐石。
④文學對民族精神的構(gòu)建,更體現(xiàn)在對民族意志的鍛造上。民族意志是眾多個體精神品格的凝聚。歷史上,中華民族面臨強敵入侵時,總能升華堅韌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與事跡不計其數(shù),歷史發(fā)展到今天,我們的視野與思維,足以在高度肯定歷史人物的同時,對其當代意義予以重新闡釋。金庸的武俠小說正是在繼承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將評價歷史人物與事件的角度,轉(zhuǎn)為對天下蒼生是否真正脫離苦難、是否能夠安居樂業(yè)的關注和思考。這些文學作品都是在鍛造民族精神,通過感召廣大民眾,化育普通百姓,為熔鑄民族意志打下廣泛而堅實的基礎。
⑤中華民族的精神構(gòu)建,已綿延數(shù)千年。文學在新世紀履行構(gòu)建使命時,更為我們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內(nèi)涵。既要弘揚傳統(tǒng)文學之精華,又要符合我們國家在當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們要讓文學順應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構(gòu)建使命的重擔。
(有刪改)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分析本文第②段與第④段不能調(diào)換的原因。
(3)文中第②段畫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4)結(jié)合本文,按第③段畫波浪線的句式,補寫一個事實論據(jù)。組卷:423引用:14難度:0.3 -
10.閱讀理解。
手推車
艾青
在黃河流過的地域
在無數(shù)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車
以唯一的輪子
發(fā)出使陰暗的天穹痙攣的尖音
穿過寒冷與靜寂
從這一個山腳
到那一個山腳
徹響著
北國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凍的日子
在貧窮的小村與小村之間
手推車
以單獨的輪子
刻畫在灰黃土層上的深深的轍跡
穿過廣闊與荒漠
從這一條路
到那一條路
交織著
北國人民的悲哀
(1)認真閱讀全詩,你認為這首詩可以分為幾部分?各部分的大意各是什么?
(2)“手推車”是全詩的主要意象,這個意象蘊含著什么深刻含義?
(3)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旨。組卷:33引用:4難度:0.4 -
11.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時間不等人畢嘯南??①意識到父母老去,是一個模糊而漫長的過程。第一次有這樣具體的感知,是十四年前,我出發(fā)去濟南念大學的那一天。
??②舅舅開車送我和我父親去火車站,村子里的街坊鄰居都來送行。大家左一句叮嚀右一聲囑咐,熱熱鬧鬧中,青澀的我意識到自己要去一個遙遠的地方,有些茫然,有些期待,也有些恐懼。
??③母親給我準備了六大包的行李,我堅持只帶一個皮箱。她像雨前忙著搬家的螞蟻,左右搖晃著略顯圓潤的身體,自顧自地來來回回,連拖帶抱,硬生生地把大大小小的包裹都塞進了舅舅的車里。她又叮囑我爸,哪個包里有貴重的物件,路上一定要小心照看,別被賊偷了。父親站在一旁一直愣愣地點頭,像個沒開悟的和尚。
??④車快發(fā)動了,母親突然大喊了一聲:“糟了糟了,到底是忘了東西。”我和父親還在恍神中,她不知何時已經(jīng)跑進了院子,又跑了回來,手里拎著一大袋子煮熟的花生。她一只手托著袋子從車窗遞給我說:“差點就忘了。剛剛煮好的,別燙著,帶著路上吃。”
??⑤熱騰騰的花生冒著熱氣,蒸得我眼前發(fā)白。母親的臉擠進了車窗里,我望著她,她也凝望著我,我在她水汪汪的眼睛里,看到了一個眼睛水汪汪的少年。
??⑥父親說:“走吧,時間不等人。”
??⑦車終究還是開動了。
??⑧我坐在車里,整張臉貼在車窗的玻璃上,目光透過車窗看母親離我遠去,越來越遠。她的身影越來越小,我有些困惑,有些懊惱,母親怎么突然變得這樣矮小了呢?直到視線里再也看不見她,我才意識到,遠去的人原來是我啊,而她只是停留在了原地。
??⑨上了火車,父親從威海到濟南送我入校。等我安頓好,天已經(jīng)漸漸暗了,落日剛剛垂入山間,幾顆淘氣的白星已經(jīng)急不可待地在湖藍色的夜幕上眨著眼睛。為了省錢,父親訂了當晚回老家的火車票。我送他到校門口的路上,他似乎又想起了些什么,拐彎去了學校的超市,給我在大學剛剛認識的舍友一人買了一袋蘋果,挨個放在大家的桌子上。在我念大學以前,我與父親很少交流,他性格內(nèi)斂,常常沉默,我并不知道,也從來沒有關心過他在想什么。來濟南的路上,我們坐了一夜的綠皮火車,老式的火車晃晃蕩蕩,一直搖晃了七個小時,我與他也就這樣彼此沉默了一整夜。
??⑩送父親去校門口的路上,我們依然沉默。那條校園里的小路,我們卻走了很久很久。第一次,對眼前的這個男人,我心里涌動著一股巨大而微妙的情緒,我想說點什么,卻又不知如何開口。
???路并不長,再放慢步子也有終點。送我爸到了校門口,我仍只是緩緩吐出幾個字:“爸,路上注意安全。”父親說:“你先回去吧,我在這兒看著你回去再走。”
???我的淚水開始在眼眶里打轉(zhuǎn),只能先轉(zhuǎn)身往回走,一轉(zhuǎn)頭,淚就“吧嗒”掉下來了。
???走了幾步,我停下往回看,父親依舊在那兒站著,穿著卡其色的夾克,寬寬的黑色褲子,擦得锃亮的黑皮鞋,那是他為了來送我上大學而特意添置的新行頭。他一動也不動,我突然有些逃離般地加快腳步往學校里跑,不敢再回頭。生怕稍慢一些,自己就要被這離別的悲傷吞噬掉。似乎走了好久好久,我忍不住再次回望他,只見父親還在那里,只是,他已經(jīng)變成一個很小很小的人了,我已看不清楚他的模樣。
???這個男人,曾經(jīng)是我心中的天地,頭頂?shù)娜赵拢h望的山海。而那一刻,我才意識到,他只是我的父親,一個正在老去的男人。
???這一次,是我送父親,但最后遠去的人依然是我,停留在原地的,還是父親。
(《讀者》2023年第6期有刪改)(1)閱讀全文,補寫下面故事情節(jié)及人物心理。故事情節(jié) 人物心理 家門口,讀大學待出發(fā),熱熱鬧鬧 茫然、期待、恐懼 道路邊,母親送我離開,難分難舍 ① ② 悲傷
(3)請從修辭或環(huán)境描寫的角度賞析第⑨段畫線句子。
(4)作者在第⑧段和第?段為什么都要強調(diào)“遠去的人”“是我”?有什么作用?
(5)選出下列對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
A.選文標題“時間不等人”點明了文章中心,與文中“父親說:‘走吧,時間不等人。’相呼應,告訴讀者歲月匆匆,要珍惜愛自己的人,珍惜當下的生活。
B.選文運用順敘,記敘事件由頭到尾,次序井然,文氣自然貫通,文章條理清楚。
C.選文中很少與我交流的父親送我入校,《背影》中父親在特定背景之下艱難地過鐵路爬月臺給我買橘子;兩文中的“我”都是在感情非常脆弱的時候,流下的都是激動的淚水。
D.選文第?段這一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出我對父親的不舍,而父親堅持要讓我先回去,說的話是樸素的,可是表達的情感卻是深沉的。組卷:27引用:1難度:0.3
三、表達與交流(55分)
-
12.系統(tǒng)找不到該試題
-
13.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寫作。
父母、老師那暖暖的愛,朋友、同學那默默的關懷,一本好書給予我們的感動,一片落葉帶給我們的情思……都留在了我們的心中,滋養(yǎng)著我們的生命。
請以“留在心中的那份________”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
(1)請在橫線上填寫恰當?shù)脑~語,如“感動”“溫暖”“詩意”等;
(2)選準角度,確定立意,融入情感,文體自選(詩歌除外);
(3)書寫工整,不少于600字;
(4)不得抄襲、套作;不得出現(xiàn)真實姓名或校名。組卷:93引用:9難度:0.3 -
14.作文。
一個小孩手拿一個石榴,問:“媽媽,為什么石榴不能拿來就吃,而要剝皮呢?”“那是石榴在告訴你,你想得到的東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的,而是要付出相應的勞動。”“那為什么石榴里的籽又是一粒粒擠在一起的呢?”“孩子,那是石榴在告訴你,只有團結(jié)在一起才能成就完整與美好。”“那石榴為什么外形這么丑,里面這么甜呢?”“那是告訴我們不要注重外表而要注重內(nèi)在”。
任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可以記敘經(jīng)歷、抒發(fā)感情、發(fā)表見解等;
②字跡工整,書寫規(guī)范,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襲本試卷閱讀理解部分的材料。組卷:16引用:3難度:0.5 -
15.(1)閱讀下面的材料,在認真審題的基礎上,列出兩三個寫作的主題。
匆匆趕路的貓頭鷹遇到斑鳩。斑鳩問它:“你要到哪兒去?”貓頭鷹回答:“我打算搬到東方去。”斑鳩不解地問:“為什么呢?”貓頭鷹說:“這里的人都討厭我的叫聲。”斑鳩說:“你改變自己的叫聲就可以了。如果不改變你的叫聲,即使到了東方,還是會惹人討厭的。”
(2)從上面列出的主題中選擇一個,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組卷:50引用:3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