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湖南省湘西州龍山縣石羔中學九年級(上)月考化學試卷(10月份)

          發布:2025/6/29 16:0:9

          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本題共15道小題,每題3分,共45分。)

          • 1.“綠色化學工藝”是預防污染的基本手段,其理想狀態是反應物里的原子全部轉化到欲制取的產物中,對環境實現零排放。下列反應類型中,一定屬于“綠色化學工藝”的是(  )

            組卷:93引用:18難度:0.9
          • 2.小紅同學做蠟燭燃燒實驗時,做了如下的觀察記錄,其中不合理的是(  )

            組卷:25引用:1難度:0.7
          • 3.下列四個圖像中,不能正確反映其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組卷:399引用:4難度:0.6
          • 4.下列化學實驗操作行為中,正確的是(  )

            組卷:83引用:3難度:0.8
          • 5.下列物質燃燒可以除去空氣中的氧氣,得到一瓶較為純凈的氮氣的是(  )

            組卷:14引用:1難度:0.5
          • 6.對下列物質在氧氣或空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組卷:23引用:2難度:0.5
          • 7.下列圖示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組卷:17引用:2難度:0.8
          • 8.從下面的實驗現象可知,黑色粉末可能是(  )

            組卷:6引用:1難度:0.5
          • 9.小明同學將雞蛋殼放入食醋中,發現有氣泡產生,他認為可能是產生了二氧化碳氣體,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來檢驗。就“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來檢驗”而言,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

            組卷:52引用:9難度:0.8
          • 10.下列變化不屬于緩慢氧化的是(  )

            組卷:12引用:2難度:0.9
          • 11.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裝置中,有關幾個“口”的位置錯誤的是(  )

            組卷:852引用:9難度:0.3
          • 12.安全警鐘要長鳴,下列生活中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組卷:68引用:7難度:0.8
          • 13.下列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

            組卷:14引用:4難度:0.9
          • 14.我國古代技術燦爛輝煌。下列我國古代的技術應用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組卷:2引用:1難度:0.7
          • 15.首先提出原子、分子理論的科學家是(  )

            組卷:12引用:3難度:0.9

          二、填空題(本題共3道小題,第16小題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21分。)

          • 16.①純凈的氮氣是一種沒有氣味的氣體;②密度與空氣相差不大;③氮氣與氫氣在高溫高壓并有催化劑的條件下生產氨氣(化學式NH3);④氮氣難溶于水;⑤氮氣與氧氣在放電的條件下生成無色的一氧化氮氣體;⑥一氧化氮不溶于水;⑦一氧化氮在常溫下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⑧氮氣約占空氣體積的
            4
            5
            ;⑨氮氣和氬氣的混合氣體填充燈泡,使燈泡經久耐用.(以下各空用所給序號填寫)
            以上描述的屬于氮氣物理性質的是
             
            ,屬于氮氣化學性質的是
             
            ,屬于氮氣用途的是
             

            組卷:18引用:2難度:0.5
          • 17.(1)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一號實驗室中進行了氧氣分別與碳、硫、鐵反應的實驗,實驗方法如圖1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填序號);C中的現象是
             
            ;B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為了解上述實驗產生的氣體對空氣成分造成的影響,接著設計了圖2所示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圖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增大氣體與溶液的接觸面積,使反應充分進行).①該實驗在沒有受到污染的二號實驗室中進行,需從一號實驗室中取空氣樣品,其正確的方法是
             

            ②將取得的空氣樣品按上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測定,其中裝置A的作用是
             
            ,裝置C的作用是
             

            ③若通入空氣樣品100mL,實驗結束后,量筒中液體的體積為99mL(導管內液體忽略不計),說明裝置(填序號)
             
            中吸收了lmL氣體.
            ④寫出一種減少實驗對環境污染的做法:
             

            組卷:11引用:1難度:0.5
          • 18.閱讀下列科普短文,回答相關問題。
            2021年2月,我國在張家口建成了首個加氫站(氫氣),為2022年冬奧會崇禮賽區大巴加注氫能。作為全國運營氫能公交車最多的城市,張家口市已有214輛氫能公交車在運行。
            氫氣不僅是清潔燃料,而且能實現污染物凈零排放。氫氣燃燒值高,單位質量氫氣燃燒放出的熱是天然氣的2.6倍、汽油的3.1倍、煤炭的4倍。
            氫能在多個行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在運輸行業,與傳統燃油汽車比,氫燃料汽車不產生污染,同時又比電動汽車加注時間短、續航更遠。較長距離、固定路線的快遞貨車和載重貨車等重型卡車,以及水上交通運輸等都可大規模應用氫能。
            氫能可作為固定能源用于建筑、社區等的備用供能。燃氣(CH4)中混入一定量的氫氣,燃燒使用與天然氣相同,但單位質量燃燒放熱更高、碳排放更低。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與居民用電在季節上、晝夜交替和有風無風等方面存在不匹配問題,而氫能恰好可用來補充調節備用。
            氫氣可作為化學過程的原料。比如,直接用氫氣煉鐵(氫氣和氧化鐵反應)已經成為綠色煉鐵的重要發展方向。傳統的煉鐵采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鐵高溫下反應生成液態鐵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種傳統的高碳排放行業。采用氫氣和氧化鐵加熱反應,既能降低能耗,又大大減輕了碳排放。
            氫氣制備來源廣泛,可由多種方式制備而得。制備方式不同,得到的氫名稱也不同,有綠氫、藍氫、灰氫和棕氫(褐氫)之分。
            綠氫由電解水得到,或由氨(NH3)高溫分解得到,或生物質氣化、光解水得到。電解水是綠氫制備的主要方式,整個過程零碳排放。比如利用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所產生的電能電解水,技能很好地生成綠氫,也能很好地解決風、光發電所存在電力浪費問題。
            藍氫來自于天然氣,由蒸汽甲烷熱解等方式轉化制取。灰氫主要通過焦爐煤氣、氯堿尾氣等制備。棕氫(褐氫)由煤炭、石油等高碳化石能源制備。藍氫、灰氫和棕氫(褐氫)產自化石能源和工業尾氣的制氫過程。
            氫能的開發利用尚處于起步階段,需要解決制備氫氣、儲存、運輸和安全使用等多個瓶頸。盡管如此,氫能在環保和能效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潛力正在吸引全世界科學研究和產業投資。有志青少年可投身于氫能開發研究,未來一定大有可為!
            (1)氫能是一種清潔燃料的原因是
             
            ;燃燒16g甲烷放出的熱是893千焦(kJ),則燃燒16g氫氣放出的熱是
             
            kJ。
            (2)將天然氣(甲烷)和氫氣混合,充分燃燒,燃燒的產物是
             
            ;在實驗室將混合燃氣點燃前,需要進行的操作步驟是
             

            (3)氨氣高溫分解可制得綠氫和另一種單質,該單質的分子式是
             
            ;太陽能發電電解水除了生成綠氫,還可得到另一產物的分子式是
             

            (4)傳統煉鐵的反應方程式是:Fe2O3+3CO
            高溫
            2Fe+3CO2。參照該方程式,寫出用氫氣煉鐵的化學方程式
             

            組卷:53引用:2難度:0.7

          三、簡答題(本題共1道小題,每空2分,共8分。)

          • 19.氧氣是空氣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物質,有非常重要的用途。如圖是工業上利用分離液態空氣的方法得到氧氣的流程示意圖:

            (1)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的過程主要發生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2)已知:在標準大氣壓下,液氮的沸點為-196℃,液氧的沸點為-183℃,液態空氣在升溫時,首先蒸發出來的是
             
            (填“氧氣”或“氮氣”)。
            (3)(本題按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21%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點)成年人每分鐘大約需要吸入8升的氧氣,(氧氣的密度=1.429g/L,空氣的密度=1.293g/L)問:
            ①成年人每分鐘大約需要吸入空氣
             
            升,這些空氣的質量為
             
            克;
            ②8升氧氣的質量為
             
            克。

            組卷:47引用:2難度:0.7

          四、實驗與探究題(本題共3道小題,每空2分,共26分。)

          • 20.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裝置如圖所示,根據所學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標號儀器的名稱②
             

            (2)小明想利用高錳酸鉀來制取氧氣,你認為他應該選擇
             
            (填字母)作為發生裝置,該裝置中還應添加
             
            ,該方法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
             
            ;小明在實驗完成后發現試管破裂了,請你幫他分析一下原因可能是
             

            (3)硫化氫(H2S)是一種無色且有臭雞蛋味的氣體,有毒、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寫出氫硫酸,實驗室用氯化亞鐵固體跟稀硫酸反應制取硫化氫氣體,那么小強在實驗室制取一瓶該氣體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
             
            (填字母).

            組卷:3引用:1難度:0.3
          • 21.某科學興趣小組對“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進行了改進:將數顯設備、氣體壓強傳感器和空氣中氧氣含量測量裝置按如圖連接。裝置氣密性良好,調節右邊敞口容器和集氣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時集氣瓶內氣體的體積為V1.關閉活塞,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立即塞緊瓶塞,待火焰熄滅后,過一段時間打開活塞,觀察到集氣瓶中的水位上升。待集氣瓶內的水面不再上升時,集氣瓶內的氣體體積為V2.然后向右邊容器內加入一定量的水至兩邊水面再次相平,此時集氣瓶內的氣體體積為V3.在點燃紅磷至打開活塞這一過程中,觀察到數顯設備顯示集氣瓶內的氣體壓強先上升后下降,再趨于穩定。
            (1)數顯設備顯示,開始一段時間集氣瓶內氣體壓強上升,導致氣壓變化的原因是
             

            (2)基于數顯設備顯示的氣壓變化,“過一段時間打開活塞”中的“一段時間”指的是火焰熄滅后到
             
            所經歷的時間。
            (3)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集氣瓶中減少的氧氣體積為V1-V3而不是V1-V2其原因是
             

            組卷:124引用:6難度:0.6
          • 22.化學興趣小組對雙氧水的分解速率受外界條件的影響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雙氧水的分解速率受哪些外界條件的影響?
            [猜想與假設]雙氧水的分解速率受催化劑、濃度、溫度等影響。
            [設計并實驗]如圖1組裝裝置。

            實驗一:按如表添加物質,然后打開分液漏斗活塞,采集數據,得到如圖所示的裝置內壓強—時間圖像。
            實驗 抽濾瓶 抽濾瓶中盛放物質 分液漏斗盛放物質
            1 無任何試劑 20mL4%的H2O2溶液
            2 0.2gMnO2粉末 20mL4%的H2O2溶液
            3 0.2gCuO粉末 20mL4%的H2O2溶液
            (1)實驗3中抽濾瓶里發生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
             

            (2)從實驗一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實驗二:按如表添加物質,然后打開分液漏斗活塞,采集數據,得到如圖3所示的裝置內壓強—時間圖像。
            實驗 抽濾瓶 抽濾瓶中盛放物質 分液漏斗盛放物質
            1 0.2gCuO粉末 20mL2%的H2O2溶液
            2 0.2gCuO粉末 20mL4%的H2O2溶液
            3 0.2gCuO粉末 20mL6%的H2O2溶液

            (3)實驗二的探究目的是
             

            (4)從實驗一中的③號瓶與實驗二中的②號瓶比較,發現同為40s時裝置內壓強—時間圖像有顯著差異,其原因可能是
             

            (5)設計實驗驗證雙氧水分解速率受溫度的影響:
             

            組卷:2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