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七年級(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布:2025/6/30 11:0:22
一、積累運用(18分)
-
1.下列語句中標點符號使用不當的一項是( )
A.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每年發給那些在過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事業方面為人類做出最大貢獻的人”。 B.1901年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紅十字會,經濟學家帕西,他建立了促進國際仲裁的各國議會聯盟。 C.1867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了黃色炸藥,以后又發明了多種炸藥,這使他獲得巨額收入。 D.從即日起,諾貝爾獎由4個機構(瑞典3個,挪威1個)頒發。 組卷:679引用:9難度:0.9 -
2.下列句中加點詞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很多奇怪的商業想法,最初聽起來像意想天開,但最終都變成了產品。 B.美國一貫狂忘自大,在外交上奉行霸權主義,喜歡干涉他國內政。 C.從忙碌中偷得一份賢情逸致,坐在窗前,品若讀書,感受片刻腰意,這是難得的人生享受。 D.唐老師的指點使我茅塞頓開,很快就解決了這道難題。 組卷:29引用:2難度:0.9 -
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為了防止H7N9疫情不再反彈,市領導要求各部門加強管理,制定嚴密的防范措施。 B.對于那些無視交通規則的人,難道不應該受到責備嗎? C.上一世紀,在這片神圣的土地上發生過一場血戰。 D.同學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注視和傾聽著這位見義勇為的英雄的報告。 組卷:2398引用:13難度:0.9 -
4.作者傅雷主要精通的語言( )
A.英語 B.德語 C.西班牙語 D.法語 組卷:223引用:4難度:0.7 -
5.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A.聰明的重慶人因地制宜,依山建樓,跨水筑橋,讓重慶呈現一種獨特的美。 B.遇到煩惱,我就會情不自禁地躺在草地上,任清風拂面,希望自己也能化作一陣風,在天空中自由地俯仰生姿。 C.來到兵馬俑博物館,你會發現,每個兵馬俑的表情都惟妙惟肖,古代匠人們的工藝實在令人震撼。 D.泰州老行當展館里的游人摩肩接踵,大家饒有興味地觀賞著那些承載著兒時記憶的物品。 組卷:862引用:6難度:0.8 -
6.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沁園春(qìn) 莽莽(máng) 妖嬈(ráo) 折腰(zhé) B.嘶啞(sī) 洶涌(yǒng) 拏舟(ná) 腐爛(fǔ) C.娉婷(pīng) 鮮妍(yán) 冠冕(guàn) 呢喃(ní) D.豐潤(rùn) 紅暈(yùn) 憂戚(qi) 搖曳(yì) 組卷:20引用:3難度:0.8 -
7.古詩文名句默寫。
“歌以詠志,詩以傳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中的“組卷:1448引用:3難度:0.8
二、閱讀理解(42分)
-
8.閱讀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題。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1)結合“千尋”一詞,分析前兩句詩在全詩中的作用。
(2)“詩言志”,寫詩就是為了抒發情感、表達志向。最能體現作者志向的詩句是哪兩句詩?請分析其作用。組卷:140引用:5難度:0.7 -
9.名著閱讀。
(1)下面三幅圖是名著《駱駝祥子》中的插圖,請將對應的選項寫在相應位置。
A.祥子成親
B.雨中拉車
C.買羊肉包
D.大兵搶車
甲
(2)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
“眼中帶出些渴望看到他的光兒;嘴可是張著點,露出點兒冷笑;鼻子縱起些紋縷,折疊著些不屑與急切;眉棱棱著,在一臉的怪粉上顯出妖媚而霸道。”
“她的臉紅起來,黑紅,加上半殘的粉,與青亮的燈光,好象一塊煮老了的豬肝,顏色復雜而難看。”
以上兩段文字描寫的是組卷:2引用:1難度:0.8 -
10.名著閱讀。
【片段一】
①一年,兩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兩滴汗,不知道多少萬滴汗,才掙出那輛車。②從風里雨里的咬牙,從飯里茶里的自苦,才賺出那輛車,那輛車是他的一切掙扎與困苦的總結果與報酬,像身經百戰的武士的一顆徽章。③在他賃人家的車的時候,他從早到晚,由東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著轉的陀螺,他沒有自己。④可是在這種旋轉之中,他的眼并沒有花,心并沒有亂,他老想著遠遠的一輛車,可以使他自由,獨立,像自己的手腳的那么一輛車。⑤有了自己的車,他可以不再受拴車的人們的氣,也無須敷衍別人,有自己的力氣與洋車,睜開眼就可以有飯吃。①~③句批注示例:
內容:為了擁有一輛屬于自己的車,祥子吃了多少苦,付出了多少努力!我被他吃苦耐勞、堅忍的品質深深地震撼!
語言: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他比作陀螺,具體、生動地展示了他拉車的艱辛。
④~⑤批注:
內容:
語言:
他的車也不講究了,什么新車舊車的,只要車份兒小就好。拉上買賣,稍微有點甜頭,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車的不答應,他會瞪眼,打起架來,到警區去住兩天才不算一回事!獨自拉著車,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幫兒車,要是高興的話,他還肯跑一氣,專為把別人落在后邊。在這種時候,他也很會掏壞,什么橫切別的車,什么故意拐硬彎,什么別扭著后面的車,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車一把,他都會。
(1)【片段一】中請仿照①~③句批注示例,為④~⑤句從內容、語言兩方面各寫一個批注,表達你的閱讀體會。
(2)對比閱讀【片段一】【片段二】,我們發現祥子的生活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組卷:98引用:5難度:0.7 -
11.文言文對比閱讀。
【甲】魚我所欲也 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②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乙】呂氏春秋(節選) 君子之自行也,動必緣義,行必誠①義。孔子見齊景公,景公致廩丘②以為養③。孔子辭不受,入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今說景公,景公未之行④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⑤亦甚矣。”令弟子趣駕辭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魯司寇。萬乘難與比行,三王之佐不顯焉,取舍不茍也夫!
【注】①誠:同“成”,實行。②廩丘:齊國地名。③養:供養。④未之行:沒有采納我的主張。⑤丘:孔子名丘。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故不為茍得也/茍全性命于亂世
B.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同舍生皆被綺繡
C.鄉為身死而不受/從鄉之先達執經扣問
D.入謂弟子曰/太守自謂也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
B.孔子辭不受(告辭)
C.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聽說)
D.其不知丘亦甚矣(了解)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①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②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4)請用“/”給選文【乙】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令弟子趣駕辭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魯司寇
(5)下列對選文【甲】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開篇運用比喻論證方法,以魚和熊掌為喻,論述了人生的選擇應以“義”為重。必要時要“舍生而取義”,同時批判了那些見利忘義的人。
B.“鄉為”和“今為”的排比句運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強調了人不能失其本心,論證了“舍生取義”的觀點。
C.面對生死抉擇的時候,那些“舍生取義”者的表現是“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D.《魚我所欲也》從怎樣對待生與死、義與利的角度,闡述了孟子的主張:在生與義不可兼得的情況下,要“舍生取義”。
(6)結合選文【乙】,簡要分析孔子是個怎樣的人。組卷:82引用:1難度:0.5 -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一碗“雪花面”
馬海霞??①那年深冬,雪下得不大,但天氣卻極寒,北風吹在臉上刀割一樣疼。母親去外婆家了,由我負責午飯。我在火上燉了一鍋白菜豆腐湯,掐著父親快下班的點兒,煮上面條。我平時不咋做飯,煮面條時放多了掛面,煮了滿滿一大鍋。面條剩下就不好吃了,若母親看到,肯定會劈頭蓋臉數落我一頓。
??②正發愁時,我看到修鞋的瘦大叔又來出攤了。不如將多余的面條送他一碗。我從廚房找了一個大碗,盛了滿滿一碗面條,端到瘦大叔面前,說:“今天太冷了,請您吃碗熱面條暖和暖和。”
??③瘦大叔放下手中的活計,客氣地說:“不用不用。”但我哪里容得他拒絕,直接將面條放在他的三輪車上,邊往回走邊說:“吃吧,吃完了我再給您盛,家里還有呢。”
??④我正說著,父親騎車回來了,我低聲對父親說:“面條煮多了,與其到下午坨得不能吃了,不如送給那位修鞋的吃……”父親聽我說到這里,忙折回去,請瘦大叔來家里吃,說外面天冷。瘦大叔笑著說:“沒事的,我在外面吃飯習慣了。中午來取鞋子的多,我不能離開鞋攤。”
??⑤父親見他這么說,轉身回家,讓我把小桌子搬到外面,自己則盛了一碗面條,要到外面好和瘦大叔一起吃飯。
??⑥這么冷的天,父親這是中了哪門子邪?父親把酒瓶裝進左口袋里,酒盅裝進右口袋里,雙手端面,出了屋門,我只好搬著小桌子緊隨其后。
??⑦瘦大叔見父親非要和他喝兩盅,也不好再拒絕。那天,父親和瘦大叔一邊吃面條一邊碰杯喝酒,雪花飄落在他倆身上、臉上、飯碗里、酒盅里,兩人依然吃得開心,喝得盡興。酒足飯飽,父親又陪著瘦大叔聊了一會兒,才返回家中。
??⑧晚上我問起父親中午在外面與瘦大叔喝酒吃飯的事兒,父親打開話匣子,說了一段往事。
??⑨父親年輕時推著小車去外縣買石灰,等買上石灰,往回趕到半路時,卻發現隨身帶的干糧袋和水壺都忘在了石灰廠。父親又餓又渴,便敲開一戶人家的門討水喝,男主人出來,聽說父親將干糧和水都弄丟了,忙邀父親到家里吃飯。
??⑩父親落座,女主人給父親盛了一碗粥,又遞給父親一個菜窩窩。女主人說,他們這里連續兩年遭了水災,只能請父親吃這些,很是過意不去。父親說,那頓飯雖然吃得不好,但受到了客人的待遇,因為那家人也是喝稀粥,吃菜窩窩。若人家遞給他一個菜窩窩讓他站在外面吃,父親便有種乞討的感覺。
???父親的意思我明白了。我送修鞋的瘦大叔面條,初衷是讓他幫忙消滅剩飯,送給人家時卻一副大善人的模樣。其實瘦大叔肯定帶了午飯,也不缺我這碗面。父親就不同了,他是把瘦大叔當朋友,陪他在風雪中吃一碗面,那是情義。
???后來,父親和瘦大叔真成了朋友。瘦大叔說,他來我們這里出攤,是他下崗后的第一份職業,說實話剛開始干,有點磨不開面子,心情也非常低落。但那天,天那么冷,父親還陪他在外面喝酒、吃飯、受凍,讓他非常感動,心情也敞亮起來。
???事情過去多年了,瘦大叔每次來我家,都會提及那年冬天他和父親在雪地里喝酒吃面的場景,那碗面讓他吃得熱氣騰騰,寒意全無。
???父親說得對,一碗“雪花面”,有了情義便有了溫度。
(1)第①段中畫橫線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2)文中第⑨⑩兩段采用了什么記敘順序?起到了什么作用?
(3)根據文章內容和寫法,下面分析、判斷錯誤的一項是
A.我平時不咋做飯,煮面條時放多了掛面,煮了滿滿一大鍋。“滿滿”寫自己平時不煮飯,把面條煮多了,擔心母親數落自己。為后文“我”請瘦大叔吃面作鋪墊。
B.我從廚房找了一個大碗,盛了滿滿一碗面條,端到瘦大叔面前……“滿滿”寫出“我”給瘦大叔盛的面條很多,表現了“我”對瘦大叔的關愛,也是“我”讓他幫忙消滅剩飯的做法。
C.第⑥段中寫道:“這么冷的天,父親這是中了哪門子邪?”寫“我”不認同父親的做法,從正面寫出父親的愛心和對我的教育:在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時,應盡自己所能給予幫助,并且要注意方式方法,給被幫助的人以尊嚴。
D.我給修鞋的瘦大叔面條,初衷是讓他幫忙消滅剩飯;父親陪瘦大叔在外面喝酒、吃面,那是情義。
(4)本文的題目有什么妙處?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組卷:50引用:1難度:0.5 -
13.記敘文閱讀
三個目標之后
余秋雨 很多年前,我收到美國企業家貝林寫來的一封信。他邀我做他的顧問。
他是世界級的富豪,主持著一個龐大的慈善機構,專為各國殘疾人提供輪椅。
他說,他出身貧苦,逐漸致富,曾為自己提出三個階段的目標。第一階段是“多”,即追求錢多、廠多、房多、車多、雇員多;第二階段是“好”,即在多的基礎上淘汰選擇,事事求精,物物求好,均是名牌,或比名牌還好;第三階段是“獨”,即在好的基礎上追求唯一性,不重復別人,也使別人無法模仿自己。
他很快完成了求多、求好、求獨這三個目標。本應滿足了,他卻深感無聊。當無聊籠罩了生命,他對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就不再有一絲驕傲。
他對我說:“當我完成這一切時,還不到六十歲。家里沒有人要繼承我的產業,我今后的日子就失去了目標。一度,我甚至不想活下去了。”
他繼續告訴我,終于有一天,一個六歲的越南殘疾女孩救了他。那天他順手把專機上的一臺輪椅推給這個無法行走的女孩,女孩很快學會操作后,雙眼閃現出一種他從未見過的光亮。貝林先生在那種光亮中,看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
第二個救了他的是一位津巴布韋青年。那天,這位青年背著一位殘疾的中年婦女,用了兩天時間穿越沙漠來到他面前。
貝林先生問:“這是你母親嗎?”
青年回答:“不是。”
“是你親戚嗎?”
“不是。”
“你認識她嗎?”
“不認識。”
“那你怎么把她背來了?”
“她聽說有人在這里發輪椅,就讓我背她過來。”青年回答。
這個青年說,他要回到出發的地方,把這兩天耽誤的時間補回來,隨后,他就轉身大步走了。
看看他的背影,貝林先生心頭一震。這個津巴布韋青年一看就非常窮困,幫了不認識的人一個大忙,卻不要任何回報。
貝林先生說:“我居然到六十歲才明白,慈善的事,早就可以做了,我也可以早一點擺脫無聊。慈善,是一種尋找人生意義的自我救贖。”
我為貝林先生自傳的中文版定了一個非常中國化的譯名——為富之道。
貝林先生與我的對話在報刊上發表之后,中國讀者最感興趣的,是他在六十歲前的三大目標。求多、求好、求獨,幾乎概括了中國大多數企業家正在逐步攀緣的三大臺階。多數人還在第一臺階,少數人已經在第一到第二臺階之間,攀上第三臺階的比較稀少。
攀緣是辛苦的,也是令人興奮的,因為有目標,我非常欣賞貝林先生說的一句話:“我把梯子擱錯了墻,爬到墻頂才知道擱錯了。”我告訴他,這句話已經具有文學價值。
我并不認所有企業家都必須像他一樣最后全然投身慈善事業,但是我希望大家經常想想,爬到墻頂之后要干什么,因為我發現,很多人還沒有攀到高處,在半道上就已經感到無聊。
貝林先生告訴我們,需要更換梯子擱置的方向,更換目標。
新的目標會是什么?應該多種多樣,但是貝林先生和其他類似人物抬手指了一個,那就是超越個人功利,為大善、大愛、大美留出更多的地方。
(選自天地出版社《雨夜短文》)(1)文章為什么以“三個目標之后”為題,而不以“三個目標”為題?請說說你的理解。
(2)貧窮的津巴布韋青年背著一個陌生的殘疾婦女,穿越沙漠來到貝林面前,只為了幫助她得到一張輪椅,并且不需要回報。請你運用心理描寫描述貝林目睹青年的背影時“心頭一震”的具體感受,不少于20字。
(3)貝林說“我把梯子擱錯了墻,爬到墻頂才知道擱錯了”,這句話中“擱錯了墻”指什么?道出了貝林什么樣的感情?
(4)文章倒數第五段提到“中國讀者”與“中國大多數企業家”,這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5)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為那些“超越個人功利”,有大善、大愛、大美的人點贊,請用簡潔的語言補充一個類似的事例,要求寫出人物的名字和相關優秀事跡。組卷:231引用:6難度:0.4
三、寫作表達(50分)
-
14.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冬天的陽光是溫暖的,家人的關心照顧是溫暖的,老師的理解支持是溫暖的,朋友的幫助鼓勵是溫暖的……其實溫暖無處不在,只在于是否被你發現。
請以“溫暖就在身邊”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體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透露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關信息;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襲。組卷:1引用:2難度:0.5 -
15.根據下面材料作文。
古今、春夏、朝夕間……太陽無時不有;山巔、海邊、家院里……太陽無處不在;青春的心靈看太陽,看到光明、溫暖,看到亮麗、生機,看到奉獻看到愛……
請以“我在 看太陽”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將題目補充完整;②除詩歌、劇本以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現(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組卷:154引用:16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