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八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布:2025/7/1 7:0:11
一、基礎積累與運用(25分)
-
1.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認識歷史離不開考古學。考古工作是研究和展示中華民族歷史、中華文明guī bǎo_____的重要工作。對于沒有文字記載的早期文明階段,通過考古發掘找到更多信息,可以用遺跡遺物廓清歷史迷霧;而對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階段,通過考古發掘“證經補史”,則可以讓歷史更加生動鮮活。浙江良渚、湖北石家河、山西陶寺、陜西石峁、河南二里頭……考古工作者將mái cáng_____于地下的古代遺存發掘出土,將塵封的歷史揭示出來,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
??事實上,考古既是在不斷發現遺存、探尋歷史,也是在不斷傳承歷史、弘揚文化。遺址的發掘與復原、文物的保護與修復,不僅讓歷史遺跡、文化瑰寶重見天日、重獲新生,也讓更多人能夠在觸摸歷史中感知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在思接千載中讀懂“何以中國”。與考古文物的每一次相遇,都能讓我們更直觀地了解先人的生活習俗、思維方式、審美取向,感受中華文化的A_____(源遠流長、滔滔而至),體會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在這個意義上,文物不僅是歷史的jiàn zhèng_____,也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物質載體。
(1)把文段中三個拼音寫成其對應詞語。
guī bǎo
mái cáng
jiàn zhèng
(2)文段下劃線劃出的句子很有深意,請你仿寫兩句。
(3)在A處填入合適的成語。
(4)文中有一處標點符號錯誤,請找出并改正。組卷:9引用:1難度:0.7 -
2.下列關于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h2>
A.魯迅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樹人,著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 B.臧克家被譽為“農民詩人”,是中國現實主義新詩的開山人之一。其第一部詩集《烙印》真實展現了農民的苦難。 C.古時帝王一般用“寡人”“孤”“朕”來自稱。“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中的“大兄”是古時對朋友輩的愛稱。 D.《孫權勸學》中魯肅稱贊呂蒙的學識大有長進,故后以“吳下阿蒙”來形容有學識人。 組卷:16難度:0.8 -
3.名著閱讀。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說:“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請結合下面名著(任選一部),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昆蟲記》組卷:11引用:2難度:0.6 -
4.古詩文名句默寫。
“歌以詠志,詩以傳情?!崩畎住洞阂孤宄锹劦选分械摹?!--BA-->組卷:1448引用:3難度:0.8
二、閱讀與理解(55分)
-
5.下面兩首詩同是寫菊,兩位詩人抒發的情感一樣嗎?請結合詩歌內容加以分析。
雪霽霜晴,獨尋山徑,菊花猶盛,感而賦詩①
[宋]王禹偁
狼藉金錢撒野塘,幾叢無力臥斜陽。
爭偷暖律②輸桃李,獨亞寒枝負雪霜。
誰惜晚芳同我折,自憐孤艷襲人香。
幽懷③遠慕陶彭澤④,且擷殘英泛一觴。飲酒(其五)
[東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組卷:25引用:2難度:0.6 -
6.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問題。
(甲)小石潭記??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西施山書舍記(節選)??①西施山去縣①東可五里,《越絕》若《吳越春秋》②并稱土城,后人始易以今名,然亦曰“土城山”。蓋勾踐作宮其間,以教西施、鄭旦而用以獻吳③。更數千,主者不可問矣。
??②山高不過數仞,而叢灌疏篁,亦鮮澄可悅。上有臺,臺東有亭;西有書舍數礎,舍后有池以荷。東外折,斷水以菱。出東南,西而山者,聳秀不可悉,悉名山也。繞其舍而畝者、水者,不可以目盡;以田以漁以桑者,盡畝與水無不然。 余少時蓋觴④于此而樂之。
??③嗟夫!土城,一山耳,始以粉黛歌舞之宮,而今變而且遷之。田夫野老耕釣徘徊于其間,宜無不感而噓,資野人之聚而談者矣。至其易冶⑤以樸,易優伎⑥以農桑,則有識者又未嘗不忘其悲而為之一笑也⑦。
——選自(明)徐渭《徐文長全集》[注釋]①縣:指紹興縣。②《越絕》《吳越春秋》:史書名。③此句意思為:越王勾踐在土城山建宮,教西施、鄭旦二人歌舞禮儀等,把她們獻給吳王。④觴:飲酒。⑤冶:艷麗。⑥優伎:歌舞。⑦此句意思為:使得有識之士未嘗不拋去悼古的憂傷,而換之以欣然的微笑了。
(1)甲文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學家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①后人始易以今名
②資野人之聚而談者矣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4)下列對乙文畫線句意思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記得我年輕時好像曾到西施山飲酒并且至今感到高興。
B.記得我年輕時好像曾到西施山飲酒并且為之感到高興。
C.記得我小時候好像曾到西施山飲酒并且為之感到高興。
D.記得我小時候好像曾到西施山飲酒并且至今感到高興。
(5)甲文寫景,藝術手法高超。如“皆若空游無所依”,表而寫游魚,實則寫組卷:18難度:0.5 -
7.閱讀散文,完成問題。
坐在南瓜上,與歲月天真相對
王征宇
①每每內心焦躁,古典音樂便成了精神出路的捷徑。好比一個老農,遇到點難事,默默拎一把鐵鋤去園子,將蕪雜地,一鋤一鋤掀翻,草根、亂石、土坷垃,俯身一一剔掉。一身汗后,回頭望望翻過的地,潔凈舒展,便籌謀著播點什么,人就這樣把自己給度過來了。這種時候,大抵聽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樂,凡塵里的小悲小愁,經恢宏沉實的靈魂映照,聽一遍相當于翻一小時地,人的精神就能迎來豁朗。
②可與古典音樂匹敵的,深以為,是投身自然,到鄉下去。
③收獲時節,溝坎邊的芋艿可挖了。半人多高的芋稈,頂著綠綢子一樣的闊葉,其下的作物,奶娃娃一樣虎頭虎腦。黑黢黢的爛泥地,穿套鞋,跨馬步,一鐵耙下去,掀開,便聽嚓的一聲響,芋稈很忘情地投到大地的懷里,露出長長的根須,毛猴似的芋艿一個個攢成團。熟悉的土腥味撲上來,非常好聞,似是山河曠野晚霞的來處。
④“香飯青菰米,嘉蔬綠筍莖?!边@是唐代詩人王維《游感化寺》中的詩句,一飯一蔬偎紅倚翠地寫,有意彌補植物本身的低調和謙卑。剔掉虛浮、焦慮與沉痛,詩人在家常中領受暖意與蘊藉,人至中年,格外能感同身受。王維是晚年靠弟弟接濟的詩人,從此舊人長短不再過問,擁茅屋菜哇,得煙霞養性,與天地化,人生安篤??茨且痪洌盒械剿F處,坐看云起時。應是行到人生的絕境了吧,想必頹喪之極,此時抬頭看天上的云,不就是另一種水的存在嗎?人啊,往往囿于自我局限。而從廟堂轉身輞川的王維,在絕對的孤獨和寂靜中,尋得了更為超越和出世的表達。
⑤將連根帶泥的芋艿,刮皮切塊后做菜羹。土灶生起來,鐵鍋里略放菜籽油,油熱投姜米煸香,將芋塊倒下去翻炒,然后放寬寬的水,滾開后改小火燜。待到爛糊黏稠,小白菜切碎入鍋,滾一滾,調味盛進藍邊花碗。類似老饕蘇東坡說的“玉糝羹”,細軟糯滑清香,乃下飯恩物。秋后,我已多次拿了父母種的蔬菜,分送給城里友人。瓢兒菜、蘿卜、篙菜、薺菜,朋友們能吃到鄉野菜蔬,都覺得十分幸運,紛紛誠懇地讓我轉達對父母的感謝。父母表現得非常淡然,鄉下人對自家種的瓜菜,很少有私權意識,彼此間分享幾乎是家常便飯。
⑥“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描述的當是秋末初冬。連綿的晚稻田黃澄澄的,華麗如裝綴好的一席婚床,望一望,整個人被亮堂籠罩住,想頹靡也頹靡不起來。田邊菊、紅蓼草,還有茅,都開花了,將一條條田埂,簇擁得斑斕如錦。田邊菊就是春天吃的馬蘭頭,紅蓼草可以采來釀酒,而一年蓬,是出沒在《詩經》里的草木。累了,就在中世紀畫家丟勒的《一塊雜草地》上躺倒,我太喜歡這幅畫了,這是一只昆蟲的視線,鬼頭鬼腦的風在里面搞出聲響,雜草成了浩蕩的森林。枕著蒲公英、車前草、牛筋草打個小盹兒,夢里或許能會會那些采苯莒(車前草)的姑娘。
⑦鄉下的夜來得早。六點過,天完全黑透了。吃罷飯,與父母在昏黃的燈盞下聊天。時間滴答滴答在掛鐘上傾著身子走。我捉過一只老南瓜墊在屁股底下當凳。父親見了哈哈笑道,你還跟小時候一個樣。.梭羅說:“寧愿獨自坐在一個南瓜上、而不愿擁擠地坐在天鵝絨的座墊上?!毙淖栽冢砭妥栽冢芘c歲月天真相對。
(選自《北京日報》2022年03月08日,有改動)(1)文章第②節寫到“投身自然,到鄉下去”請用簡潔的語言將鄉下的經歷補充完整。
溝坎挖芋艿——
(2)第②節提到“可與古典音樂匹敵的,深以為,是投身自然”,這二者有何相似之處?
(3)賞析下面的句子。
①土灶生起來,鐵鍋里略放菜籽油,油熱投姜米煸香,將芋塊倒下去翻炒,然后放寬寬的水,滾開后改小火燜。(請從用詞角度進行賞析)
②我太喜歡這幅畫了,這是一只昆蟲的視線,鬼頭鬼腦的風在里面搞出聲響,雜草成了浩蕩的森林。 (請從修辭角度進行賞析)
(4)第④節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請談談你對最后一節畫線句的理解。組卷:200引用:5難度:0.1 -
8.班級組織“太空再長駐 天和探無垠”的新聞閱讀活動。小記者小語和文文搜集了以下四則材料,請你參與,完成問題。
【材料一】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本報酒泉10月16日電(記者余建斌、吳月輝、劉詩瑤)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射,約582秒后,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飛船入軌后,將按照預定程序,與天和核心艙和天舟二號、天舟三號組合體進行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后續,航天員將進駐天和核心艙,開啟為期6個月的在軌駐留,開展機械臂操作、出艙活動、艙段轉移等工作,進一步驗證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關鍵技術。
??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二十一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的第二次載人飛行任務。
??目前,天和核心艙和天舟二號、天舟三號組合體已進入對接軌道,狀態良好,滿足與神舟十三號交會對接的任務要求和航天員進駐條件。
(選自《人民日報》2021年10月16日)【材料二】
凌空飛天征寰宇
——訪神舟十三號飛行員王亞平作者:本報記者 章文 本報通訊員 占康??航天員王亞平因“太空教師”被大眾熟知,這次再度問鼎蒼穹,她又將新添不少“首個”標簽:中國首個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天員,首次太空駐留時間最長的中國女航天員,以及首個出艙的中國女航天員。
??神舟十號任務時,王亞平在聶海勝、張曉光的支持配合下,完成了一堂為時40多分鐘的太空授課,利用失重環境演示了多項物理實驗。這堂課當時引起全世界高度關注,王亞平也被冠以“太空教師”的稱號。
??對王亞平來說,神十任務是她實現飛天夢的起點,她的航天員生涯和太空之旅才剛剛開始。果然,8年后的今天,她迎來了第二次太空飛行。
??面對空間站任務,王亞平再次表現出不怕吃苦、不服輸的個性??臻g站任務中,出艙是超大負荷的活動。和男航天員臂力、體型和臂展的先天優勢相比,女航天員對加壓后艙外服的操控力,可能需花費更多努力才能達到。尤其是身著艙外服的航天員行動和操作主要靠上肢,必須提高上肢力量。一次艙外服的試驗做下來,完全超出了王亞平的想象——在200公斤的艙外服中工作五六個小時,手已抖得拿不住筆。
??為了提高能力,王亞平加大自己的訓練強度,也放棄了很多假期。王亞平的體質訓練教員說,每次王亞平都要針對出艙任務加練臂力,為自己的胳膊練粗了而欣喜。
??為了此次太空“出差”,王亞平攜帶了樂器、家人和戰友的照片、視頻,還給兩位男航天員提前準備了新年禮物,“我非常期待能再次在太空回望美麗的地球,在中國空間站過一個不一樣的除夕,也期待能有機會到艙外去見識太空”。
(選自《光明日報》2021年10月16日)【材料三】
??擬訂提綱
采訪者要搜集與采訪主題相關的資料,預先擬好采訪提綱。采訪提綱,主要包括采訪者預先設計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應該圍繞主題,盡量全面。
??提問技巧
??采訪者可以通過寒暄等方式拉近與被采訪者的距離。提問要有邏輯性,可以由淺入深,也可以由主及次。提問應簡潔清晰,盡量不用長句不用有歧義的句子,少用否定語氣。
【材料四】采訪提綱 采訪對象 林西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 采訪目的 了解太空生活的日常飲食 采訪方式 議論、筆錄、錄像拍攝 采訪問題 問題1:您好,林叔叔,您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可以先和我們聊聊宇航員在太空中是如何解決吃飯問題的嗎?
問題2:林叔叔,您曾提到宇航員在太空旅行前必須經過地面訓練,在太空生活很容易出現心理疾病,那宇航員們很在意食物的口感和營養怎么辦?
小文:我發現【材料二】的副標題解釋、補充了主標題的內容,我們也可以給【材料一】加一個副標題:②
(2)小語:【材料一】是消息,【材料二】是通訊,你覺得二者在閱讀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嗎?
文文:
(3)小記者們準備作一次模擬采訪,并擬定了采訪提綱,請你從“提問技巧”的角度,對【材料四】中的采訪問題作出評析。組卷:27引用:2難度:0.5
三、寫作(70分)
-
9.書包里有褶皺的書本,嶄新的文具;書包里有媽媽親手裝的水果盒,有我偷偷放進去的漫畫書……一筆一紙勾起兒時的記憶,一字一句喚出青春的希望。孩童的懵懂、少年的青澀,父母的期望、老師的教誨,都在書包里匯集,積聚,交織!
請以“書包里的故事”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體自選(詩歌、戲劇除外)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組卷:25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