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陜西省安康市部分學校中考化學二模試卷
發布:2025/7/1 15:0:19
一、選擇題(共9小題,每小題2分,計1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
-
1.下列物質中,不屬于氧化物的是( )
A.Al2O3 B.HgO C.HNO3 D.H2O 組卷:50引用:23難度:0.9 -
2.學會識圖能發展科學思維。下列圖像與反應過程的變化趨勢對應正確的有( )
序號 ① ② ③ ④ 圖像 反應過程 KMnO4受熱分解 向含等質量HCl的稀鹽酸中分別加入Zn和Fe至過量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至過量 木炭在充滿O2的集氣瓶中燃燒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組卷:48引用:2難度:0.5 -
3.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下列現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
A.水結成冰--分子停止運動 B.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分子本身發生變化 C.氣體可以壓縮儲存在鋼瓶中--分子間有間隔 D.1滴水中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分子很小 組卷:577引用:24難度:0.5 -
4.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下列物質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質決定的是( )
A.洗潔精能乳化油污 B.氯氣可以用于自來水消毒 C.二氧化碳用于滅火 D.氮氣可以做保護氣 組卷:28引用:2難度:0.6 -
5.下列變化不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A.碘升華 B.冰雪融化 C.食物腐爛 D.膽礬研碎 組卷:5引用:1難度:0.2 -
6.下列主題知識的歸納中,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生活常識 B.安全常識 干冰升華吸熱——用于人工降雨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消毒凈水熄滅酒精燈——用嘴吹滅
發生火災——撥打“110”C.環保知識 D.物質鑒別 臭氧層空洞——溫室效應
化石燃料的過度使用——空氣污染O2和CO2——澄清石灰水
N2和O2——帶火星的木條A.A B.B C.C D.D 組卷:15引用:2難度:0.7 -
7.對如圖所示裝置認識不正確的是( )
A.制取氣體前需要檢驗裝置的氣密性 B.該裝置可用于實驗室制取氫氣 C.用于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時,可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 D.用于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時,多孔板的材質可以換成鐵 組卷:22引用:1難度:0.6 -
8.下列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設計 A 證明碳酸飲料中含有CO2 燃著木條置于瓶口 B 鑒別羊毛與滌綸 取樣、灼燒、聞氣味 C 除去銅中氧化銅 加足量稀鹽酸、過濾、洗滌、干燥 D 檢驗蠟燭燃燒后生成水 火焰上方罩一個干燥燒杯 A.A B.B C.C D.D 組卷:5引用:2難度:0.5 -
9.下列有關水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A.電解水時在正極產生氧氣 B.可用肥皂水來區分硬水和軟水 C.水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 D.在沉淀、過濾、蒸餾等凈化水的操作中,凈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餾 組卷:14引用:5難度:0.7
二、填空及簡答題(共6小題,化學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計24分)
-
10.右圖是甲、乙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根據圖示完成下列問題:
(1)在
(2)t2℃時,要使接近飽和的甲溶液變為飽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3)要將t2℃時60g甲的飽和溶液稀釋成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質量為組卷:56引用:6難度:0.8 -
11.燒綠葉蔬菜時,經常會出現綠色變褐色,其主要原因是葉綠素生成暗褐色的脫鎂葉綠素,葉綠素雖然比較穩定,但在酸性條件下葉綠素分子的中心鎂原子更容易取代,生成脫鎂葉綠素,某些鹽(如氯化鈣、氯化鎂)的加入可以部分抑制葉綠素變色。
(1)葉綠素的化學式C35H74O5N4Mg,葉綠素屬于
(2)燒綠葉蔬菜時,為防止變色應盡量不用
A.食醋 B.食鹽 C.食用蘇打粉(碳酸鈉)組卷:1引用:0難度:0.8 -
12.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離不開各種材料。
①玻璃制品隨處可見。玻璃制造中發生的反應之一為:CaCO3+SiO2CaSiO3+X↑。X的化學式是高溫
②鋁箔可用于食品包裝。鋁的元素符號是
③鋰(Li)電池廣泛應用于數碼產品、電動汽車等領域。電池
特點鈷酸鋰(LiCoO2) 錳酸鋰(LiMn2O4) 磷酸鐵鋰(LiFePO4) 可循環次數 500 300 2000 低溫特性 優 優 差 高溫特性 優 差 優 安全性 差 好 好 成本 高 較低 低 組卷:27引用:1難度:0.7 -
13.(Ⅰ)仿照(1)選擇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物質,填入到如圖的方框中,使直線之間的物質能發生反應,且所有方框中的物質必須屬于不同的物質類別。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1)NaOH+HCl=NaCl+H2O 堿與酸反應
(2)
(3)
(4)
(Ⅱ)有一無色溶液含有CuSO4、HCl、BaCl2、Ba(OH)2、NaOH、NaCl、Na2CO3中的某兩種,做如下實驗:①測得溶液的pH=14;②向溶液中加入Na2SO4有沉淀生成。沉淀的名稱是組卷:8引用:1難度:0.3 -
14.A、B、C、D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它們的轉化關系如圖(部分物質和反應條件略去)。A常用來改良酸性土壤,其相對分子質量為74,C和D均屬于氧化物。則C的一種用途是
組卷:41引用:4難度:0.5 -
15.我國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彰顯了大國的責任和擔當。“碳”減排、“碳”捕集、“碳”封存、“碳”利用是實現碳中和的4種主要途徑。
(1)下列對節能減排的建議不可行的是
A.停止使用煤和石油
B.推廣使用光伏發電
C.多騎共享單車出行
D.踐行光盤杜絕浪費
(2)“湖泊”封存技術是將CO2送入3000米深海海底變成液態CO2湖,此過程中CO2分子的性質組卷:11引用:1難度:0.8
三、實驗及探究題(共2小題,化學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計13分)
-
16.根據圖示回答問題:
(1)如圖是探究燃燒條件的部分圖示。實驗一是探究燃燒需要
(2)圖3實驗中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說明了可燃物燃燒滿足的條件是組卷:47引用:3難度:0.6 -
17.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遺址發布最新考古成果,青銅神樹、青銅面具等破土而出!“拉瓦錫”小組從生活中的銅制品上提取綠色的銅銹,開啟“課外考古”探究。
【查閱資料】①銅銹俗稱銅綠,化學式Cu2(OH)2CO3,受熱易分解;②無水CuSO4為白色粉末,遇水變藍;③堿石灰是CaO和NaOH的固體混合物;④碳粉不與稀鹽酸反應,不溶于稀鹽酸。
【發現問題】小組同學將少量銅銹放入試管中加熱,發現固體由綠色變成黑色,試管壁上有無色液滴生成。
探究一:生成的黑色固體成分。
【猜想與假設】該黑色固體可能是:①C粉;②
【設計方案】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稀鹽酸 猜想②正確
【進行實驗】選擇如圖所示裝置進行驗證。
步驟一:連接A和B,打開彈簧夾,通入一段時間的空氣;
步驟二:關閉彈簧夾,依次連接裝置A→B→
步驟三:點燃酒精燈,觀察到明顯現象后,停止加熱。
觀察到裝置D石灰水變渾濁,說明銅銹受熱分解生成了CO2;當觀察到無水CuSO4從白色變成藍色,說明銅銹受熱分解生成了
【反思與評價】裝置中A的作用是組卷:148引用:2難度:0.5
四、計算與分析題(共1小題,計5分)
-
18.某礦山蘊藏著大量的鐵礦石,其中赤鐵礦石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鐵,請回答:
(1)赤鐵礦石屬于
(2)三氧化二鐵的化學式為
(3)三氧化二鐵中鐵元素的化合價是
(4)三氧化二鐵中鐵元素與氧元素的最簡質量比是
(5)計算三氧化二鐵的相對分子質量(寫出計算過程,(6)、(7)要求相同);
(6)計算三氧化二鐵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
(7)320kg三氧化二鐵中含鐵的質量有多少?組卷:30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