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陜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區中考語文二模試卷
發布:2025/7/1 10:0:15
一、積累和運用(17分)
-
1.下列幾組詞語中注音有誤的一組是( ?。?/h2>
A.豐潤(rùn) 沉醉(zuì) B.憂戚(qī) 勃發(bó) C.飄逸(yì) 漫游(màn) D.流盼(pàn) 搖曳(yì) 組卷:94引用:2難度:0.9 -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荒僻 險峻 愧怍 婦孺皆知 B.屏嶂 嗥鳴 豐繞 馬革裹尸 C.斑斕 滯笨 煩躁 一泄萬丈 D.摯痛 取蒂 慷慨 警報疊起 組卷:26引用:3難度:0.5 -
3.請從所給的三個詞語中選出一個最符合語境的填寫在句中的橫線上。
(1)經過老師的耐心勸導,他開始
(2)深邃的夜,有了月亮的存在,星星都變得黯淡了。在月亮旁邊,星星顯得好渺小,組卷:3難度:0.9 -
4.“月”是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下面是班里第一組同學整理的有關“月”的詩句,請一起完成表格。
意象 詩句 出處 情感 月 峨眉山月半輪秋,① 《峨眉山月歌》(李白) 借“月”抒發思鄉懷人之情 ②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回樂烽前沙似雪,③ 《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 我的發現:古詩詞中的某些特定意象包含的情感或意境具有固定性,整理古詩詞字詞時可以用“意象辨析法”。如下面這句詩的意象根據“意象辨析法”可以選出應填入正確的意象是
鄉書何處達?歸④
A.燕(主要表示春天的美好)
B.雁(主要表達詩人對故鄉的思念)組卷:72引用:2難度:0.5 -
5.下面文段摘自一位同學的習作,請用恰當的修改符號按提示在原文上修改。
換用號:增補號:
刪除號:
調位號:
(提示:文中有一處標點錯誤,有兩個錯別字,有一個語病,有一句話不合語境。)
“我成功了,”我喊了出來?!芭笥褌儯 睘榱诉@一刻,我頂嬌陽,踏嚴霜,春夏秋冬沒有懈怠的時候;為了這一刻,我跌倒了站起來,失敗了挺起胸,成功的希望在奮斗中實現。現在,我將登上領獎臺的時候,心潮洶涌,感慨萬千!這一次我終于握住了“成功”的手,雖然只得了一枚銀牌,但我把它看作珍寶,得來全不費工夫,因為這是我血汗的結晶。我要將這一刻與朋友分享,感謝他們的鼓勵和幫助。我還要自信地向他們宣告:我的下一個目標是以奪取金牌為目的!組卷:5引用:2難度:0.5 -
6.【活動:夢想?讀名著深入思考】
??他又恢復了他的靜默寡言。一聲不出的,他吃,他喝,他掏壞。言語是人類彼此交換意見與傳達感情的,他沒了意見,沒了希望,說話干嗎呢?除了講價兒,他一天到晚老閉著口;口似乎專為吃飯喝茶與吸煙預備的。連喝醉了他都不出聲,他會坐在靜的地方去哭。幾乎每次喝醉他必到A吊死的樹林里去落淚;哭完,他就在白房子里住下。酒醒過來,錢凈了手,身上中了病。他并不后悔;假若他也有后悔的時候,他是后悔當初干嗎那么要強,那么謹慎,那么老實。該后悔的全過去了,現在沒有可后悔的事。
以上語段出自《駱駝祥子》,祥子的夢想在A上吊后徹底破滅,請說出語段中的A是誰,并補全批注內容。
選文中A是①批注:以前的靜默寡言,是憨厚淳樸、拙于言辭;此時的靜默寡言,是② 組卷:15引用:1難度:0.7
二、綜合性學習(7分)
-
7.綜合運用
某學校開展“我和青春有一個約會”的語文實踐活動,請你完成以下任務。
(1)【活動設計】
學校將圍繞“我和青春有一個約會”的主題舉行系列主題活動,已設計出“活動一”和“活動二”,請你再設計出“活動三”。
活動一:舉行“青春最美”演講比賽
活動二:舉行“我的青春”征文比賽
活動三:
(2)【演講】
學校舉行演講比賽,有同學搜集了以下一組故事,準備以“只有勤奮才能成功”為主題寫一篇精彩的演講稿。這組故事中不符合主題要求的兩項是
①高山流水?、趯O康映雪 ③車胤囊螢?、芩五コ瓡、菰滥复套帧、尢K秦刺股
(3)【偶像介紹】
偶像是成長的心靈力量。下面三個人物都是同學們心中的青春偶像。請選擇其中一個,用簡潔的語言從人物所處的時代、人物的精神兩個方面進行介紹。
備選人物:①諸葛亮 ?、谖奶煜椤 、墼∑?br />示例:蘇軾--宋代詞人,雖屢遭挫折但依然豁達樂觀。組卷:208引用:19難度:0.7
三、閱讀(共4小題,計46分)
-
8.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問題。
回顧“兩彈”實驗秘聞
羅 坪 1964年,張其彬畢業于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分配到酒泉基地,作為技術員參與原子彈、導彈結合實驗,那年他28歲。
張其彬到基地后,與基地所有的科技工作人員一起,夜以繼日地進行認真仔細的實驗前準備。兩彈的發射日期,定在了1966年10月27日。
然而,在實驗前一天清晨,戈壁灘天氣陡變:大風呼嘯,天昏地暗……如此惡劣的天氣,實驗還能否如期進行?下午三四點到實驗場時,張其彬和大家都很擔心。按規定,風速超過15米/秒,溫度超過零下11攝氏度,就不能進行這個實驗了。而當時最大風速達25米/秒,氣溫降至零下十幾攝氏度。但在征求了氣象專家的意見后,中央果斷決定實驗如期進行,所有的設備、人員按計劃進場。
據張其彬回憶,由于風沙太大,能見度太低,十幾米外已視物不清。下午三四點,天空昏暗如夜,車隊進場時,不得不集體編隊打開大燈,一輛接一輛地緊跟著向目的地進發。車跟太緊怕造成追尾,稍一拉開距離,車就可能走丟。負責運載導彈和原子彈去兩個地方進行測試的車隊,竟然沿著電線桿走迷路,在走岔了50多公里才回歸正途,3個多小時后終于到達目的地。
10月26日下午5時,儀器終于檢測完畢,但是大風又帶來了另一個難題——無法將導彈在風中順利地豎到發射架上,只有組織人力拉繩子。開始時,16個人拉還不行,后來又增加了12個人。28個人拽著、扶著、拉著,配合著吊車,慢慢把導彈吊起來,再慢慢放下去,總算艱難地完成了這道程序。
按計劃,10月27日發射核導彈。為防止意外事件,當時蘭新鐵路停運,數百萬群眾緊急轉移疏散。26日21時,地面準備工作完成,按要求,基地所有人員全部撤出。而地下室負責發射控制的,只留下了包括張其彬在內的七個人。當時的兩彈結合發射塔,距離他們七人所在的地下控制室大約100米、深度4米。
地下室面積總共十幾平方米,一旦出現意外,誰也不能保證活命。于是,張其彬在日記本上寫下了這樣的句子勉勵自己:活著,為黨的事業而戰斗;死了,為黨的事業而獻身!張其彬如今坦然承認,當時心里很清楚核武器實驗的危險性。那時兩彈結合的實驗尚屬秘密,不能明說,所以只能將其隱喻為“戰斗”。此后,人們把當時留在現場的七人譽為“七勇士”,又稱“敢死隊”。
10月27日晨8時45分,距發射僅剩下15分鐘。在這最后15分鐘里,張其彬跟操作員們一起進行最后的調試。十幾平方米的小控制室里,滿滿當當的設備儀器在工作中散發出的熱量,使室內溫度迅速升高。室外地面上零下十幾攝氏度,地下室里卻是零上40多攝氏度。緊張忙碌中,七勇士汗流浹背,一個個熱得頭昏腦漲。
張其彬稱,不像現在電視上演的要喊點火,按按鈕。當時他們就是按照程序,擰動鑰匙。8時59分,參謀長下達命令:一分鐘準備,開始倒計時!上午9點按時發射。地下室里,七勇士各有分工,聚精會神地眼睛緊盯著儀器。一片靜寂中,只聽表在嘀嗒嘀嗒地響,心在怦怦怦地跳……五、四、三、二、一,——發射!
一陣火焰噴射,導彈攜原子彈呼嘯著騰空而去,轉瞬間消失在浩瀚無垠的天幕。顧不上歡呼,也沒有等到原子彈爆炸,七人中的徐虹、顏振清、劉啟泉三人沖出了控制室。按照規定的程序,這時他們必須開始工作,基地上還有許多發射后的任務等待著他們。幾分鐘后,張其彬沖了上來喊道:爆炸了!當時大家的眼睛都濕潤了。
(選自《人民周刊》,有刪改)(1)本文按照
(2)文中有多處環境描寫,請任選一處,談談其作用。
(3)文中畫線部分引用了張其彬日記中的話,有什么好處?
(4)你認為地下控制室留守的七個人,是否堪稱“勇士”?請結合文意,闡述理由。組卷:537引用:7難度:0.3 -
9.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植物也有語言
夏愛蘭 ①語言是人類溝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間交流情感的橋梁。動物也有屬于它們自己的語言,比如通過叫聲或者肢體去表達意圖。那么,植物有語言嗎?很多人覺得植物既不會動也不會說話,無論周邊環境發生怎樣的變化,它們都無動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語言呢?
②20世紀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亞科學家研究了植物對氣候環境的反應,發現在嚴重干旱時期,植物會發出一些奇特的聲音。通過進一步的測量和收集數據,他發現聲音的源頭在植物體內的輸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況下會發生微小的震動。另一位加拿大科學家發現,植物缺水時發出的響聲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關性的,缺水越嚴重,發出的響聲越大。但是,當時還無法對這種現象進行合理的解釋。倘若是因為植物缺水而有意發出這種聲音的話,這種具有意識性的表現實在令人驚嘆。
③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科學家發現植物的語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們所發出的聲音往往會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為了揭開植物發聲的奧秘,英國科學家羅德和日本科學家巖尾憲三發明了一種植物活性翻譯機,通過連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夠清晰地聽到植物的聲音。利用這臺翻譯機,他們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長時間處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強光的照射,會發出較高音調的聲音,如同人受到驚嚇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強風或者缺水時,發出的聲音是低音調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經歷生長環境變化后聲音會產生較大的差異,比如突然有舒適的陽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狀態下突然被澆灌,聲音會從刺耳變得很悅耳,這便是它們表達愉悅的一種方式。
④科學家對不同種類的植物聲音進行研究后發現,物種間的聲音也會有所差別。為了探索植物之間的聲音差異,美國科學家通過儀器對植物的聲音進行測量。在植物葉片的不同位置放置兩個微型電板,電極的作用是接收植物發出的信號,再通過一種特殊的儀器將這種信號轉換成聲音,并通過增幅機進行放大處理,形成一個完整的測試系統。通過對比測試,不同種類的植物會有其獨特的聲音。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聲音類似口哨,有的聲音猶如哭泣;而茄科植物西紅柿卻能發出響亮動聽的聲音。
⑤植物的語言本質上來說是對外界環境變化做出的反應,就像人類感情中的喜怒哀樂。通過植物的這一特性,人們使可知曉植物在生長過程中的文化和需求,從而進行針對性照顧,有效地提升它們的生命力。
(選自《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2019年05月13日)(1)閱讀全文,關于植物的“語言”目前有哪些研究成果,請簡要概括。
(2)文章采用的主要說明順序是
(3)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它們所發出的聲音畢畢會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一句中“往往”一詞能否刪去?為什么。
(5)第③段中劃線句子運用了哪兩種說明方法,有什么好處?組卷:1引用:1難度:0.4 -
10.閱讀下面【甲】【乙】兩個語段,完成問題。
【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br />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乙】魏文侯①使樂羊伐中山②,克之,以封其子擊③。文侯問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文侯怒,任座趨出。次問翟璜,對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對曰:“臣聞君仁則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悅,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親下堂迎之,以為上客。
(選自《資治通鑒?周紀一》)
【注釋】①魏文侯:戰國時魏國國君,名叫魏斯。②中山:中山國,戰國時小國。③擊:魏擊,魏文侯之子,后繼承為君,即魏武侯。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②聞寡人之耳者:
③克之:
④任座趨出:
(2)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A.向者任座之言直/便扶向路 (《桃花源記》) B.何以知之/策之不以其道 (《馬說》) C.臣誠知不如徐公美/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師表》) D.皆以美于徐公/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魚我所欲也》)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②文侯悅,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4)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
(5)同是為了達到說服他人的目的,【甲】文中的鄒忌和【乙】文中的任座、翟璜三人所采取的方法你更喜歡哪一個?請說明理由。組卷:164難度:0.5 -
11.閱讀《渡荊門送別》一詩,完成下面小題。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1)下列說法中,對本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這首詩以繪景取勝,想象瑰麗,景象雄渾壯闊,整體意境高遠,風格雄健。
B.首聯點題,寫詩人乘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將到楚地游覽,敘述中交代地點和事由。
C.頸聯以靜觀的視角,描摹江上晝夜美景,展現詩人喜悅開朗的心境,洋溢著青春的活力。
D.尾聯不僅將“故鄉水”擬人化,還用“憐”“送”二字表達詩人和故鄉彼此的情意,直接抒發了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
(2)以本詩頷聯為例,任選角度,具體說說該角度對你品味這首詩的幫助。(從節奏、押韻、對仗、煉字、寫作手法等角度談皆可。)組卷:37難度:0.6
四、作文(50分)
-
12.寫作。
??前不久,一首小詩火了——“媽媽說我撿來的,我笑了笑,我不想說出一個秘密……爸爸姓萬,我也姓萬,只有媽媽姓姜,誰是撿來的,不說你也明白。噓!我會將這個秘密永遠藏在心中。”成長路上,我們心里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小秘密,那些和愛有關的秘密經過時間的洗禮,逐漸變成了一顆閃著美麗光芒的琥珀。請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以“秘密”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書寫工整,卷面整潔;(3)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組卷:3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