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4-2025學年湖南省長沙市雅禮集團九年級(上)質檢語文試卷(三)

          發布:2025/7/1 11:0:12

          一、積累與運用(共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h2>

            組卷:5引用:1難度:0.8
          • 2.下列文學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

            組卷:54難度:0.5
          • 3.在下列各句中的橫線處,依次填入漢字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br />(1) ①盡全力努力了,人生也就無憾了。
            (2)這是一位印度籍 ②畫家來中國旅游時發生的事。
            (3)生 ③字這么多,雅致的同時只能說是相當用心了。
            (4)這兩年,他少年時生活過的貴州山洼 ④繁地入夢來。

            組卷:22引用:1難度:0.9
          • 4.下列句子中空缺處標點運用最恰當的一項是(  )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組卷:36引用:1難度:0.4
          • 5.默寫。
            (1)寫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歐陽修《醉翁亭記》中“
             
            ,
             
            ”兩句寫出了春夏時節醉翁亭的景色;許渾《咸陽城東樓》中“
             
            ,
             
            ”兩句寫出了秦苑、漢宮的蕭條荒廢;秦觀《行香子》(樹繞村莊)中“
             
            ,
             
            ”兩句寫出了綠樹環繞、水滿池塘的田園風光。
            (2)運用典故是古詩文中常見的寫作手法。李白《行路難》(其一)中“
             
            ,
             
            ”運用姜太公、伊尹的典故,表達了一展宏才的理想;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
             
            ,
             
            ”運用向秀、王質的典故,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悵惘。

            組卷:9引用:1難度:0.8
          • 6.系統找不到該試題
          • 7.舉例論證,是指運用典型事例來證明論點的方法,使用這種方法,可以具體有力地證明中心論點,增強說服力。王選在闡述自己的觀點的時候,就多次使用了這種方法。
            請你運用舉例論證的方法,論述某個觀點。

            組卷:26引用:2難度:0.8

          二、閱讀與理解(共50分)

          • 8.閱讀下面的詩,完成下面小題。
            漁家傲
            宋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上闋前兩句詩選取了 
             
            等意象,營造了
             
            的意境。
            (2)這首詞詞人借夢境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組卷:6引用:1難度:0.5
          • 9.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亂礁洋
            (宋)文天祥
                  自北海渡揚子江,至蘇州洋,其間最難得山,僅得蛇山、洋山大小數山而已。自入浙東,山漸多,入亂礁洋,青翠萬疊,如畫圖中。在洋中者或高或低,或小或大,與水相擊觸,奇怪不可名狀。其在兩傍者,如岸上山,叢山實則皆在海中,非有畔際。是日風小浪微,舟行石間天巧捷出令人應接不暇殆神仙國也。孤憤愁絕中,為之心曠目明,是行為不虛云。
            選自《指南錄》【注釋】①亂礁洋:今舟山群島附近海域。②寫作背景:當時南宋瀕臨滅亡,朝臣爭權奪利,作者出使元營,同行參與談判者媚敵賣國,作者被扣押北行,中途脫險,顛沛流離。行至舟山海域,聽聞浙閩尚有抗敵的火種。
            [甲]指南錄(其一)
            (宋)文天祥
            一葉飄搖揚子江,白云盡處是蘇洋。
            便如伍子當年苦,只少行頭寶劍裝。
            [乙]指南錄(其二)
            (宋)文天祥
            海山仙子國,邂逅寄孤蓬。
            萬象畫圖里,千崖玉界中。
            風搖春浪軟,礁激暮潮雄。
            云氣東南密,龍騰上碧空。
            【注釋】①蘇洋:今舟山群島海域。②伍子:伍子胥,春秋時吳國大夫。公元前522年伍子胥被追殺,歷經宋、鄭等國出逃至吳。③玉界:神仙居住之處。
            (1)用“/”給下面句子斷句(限斷三處)。
            舟行石間天巧捷出令人應接不暇殆神仙國也。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高或低
             

            ②奇怪不可
             

            ③非有畔
             

            日風小浪微
             

            (3)結合加點字探究下句中文天祥的心理。
            其間最難得山,僅得蛇山、洋山大小山數山而已。
            (4)推測文章畫波浪線句作者的未盡之意,補寫于橫線上。
            孤憤愁絕中,為之心曠目明,乃悟
             

            (5)詩前的一段文字為詩序。請結合詩文相關內容簡要分析,《亂礁洋》為[甲][乙]中哪首詩歌的詩序?

            組卷:11引用:2難度:0.3
          • 10.讀課文《周莊水韻》1-3段,回答問題。
            (1)第1自然段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個畫面體現了什么?
            (2)找出第1段中的比喻句,指出它的本體、喻體,并說說其作用。
            (3)第2自然段首先使用了一句反問句“什么比在周莊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詩意呢?”這句話有什么作用?請找出在周莊泛舟有詩意的景物。
            (4)第3自然段中寫到周莊布局有何特點?“這樣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見到”一句如何理解?“大概”一詞可否去掉?
            (5)本部分除了用比喻和反問的修辭手法外,還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請分析。
            (6)從1-3段找幾個生動準確的字詞,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

            組卷:0引用:1難度:0.3
          • 11.論述性文本閱讀。
                  材料一
                  文章沒有寫好,我總不自覺地說:“眼高手低??!”似乎我手雖低,眼還是高的。我不肯承認自己“眼低”?!把鄣汀?,仿佛牽涉到趣味問題,對于從事創作的人來說,這大約是最難堪的了。
                  我真是“眼高”嗎?多思索一下,并不是的。
                  在我們創作的過程中確實有那么一段“眼高手低”的時候,那就是,尋到了也望到了那個更高的境界,但是暫時還沒有能力達到,或者達不到,這才真是“眼高手低”。而一般情況,我們的“眼”是不夠“高”的。我們寫不好,常因為不去看好的作品,或者看了不下力鉆研,因此,胸中沒有一個實實在在、眼可見、手可觸的標準。古話說:“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倍叭》ê跸隆?,就更槽了。能“取法”什么,不是個簡單的事情。而是要真拿出時間從好作品中去學。瀏覽了幾部東西,便以為是“眼高”了。這是寬容了自己。
            【A】“眼高”,要真下一番苦功夫才能得到。登上高山翹首而望,望得遠,見得博,這是誰都知道的。但“登高見博”就要下一番“攀登”的苦功夫。杜甫說?!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彼笪覀儾粌H要博覽“萬卷”,而且要“讀破”萬卷?!白x破”才能“眼高”,眼高才是“下筆如有神”所要具備的若干條件之一。
            【B】郭老,田漢、夏衍、老同志,給我們寫了很多好劇本。他們往往把我們帶入一種很高的境界里?!綜】我以為這些老前輩寫得好,首先在于他們“眼高”,在“登高見博”上下了大功夫。
                   對話不夠精煉,意味不厚。我寫的東西有些便犯這類毛誠。讀了夏衍同志的作品,我益發覺出自己寫得不精煉,不含蓄。想出一大堆,恨不得全部裝進文章里,不肯割舍。
                  假若真的“眼高”,這種毛病是可以治掉的。讀透了優秀的作品,再看自己的那些敗筆,取舍之間就能“狠”了。好比壞了的食物。不丟掉而吃下去,是要嘔吐的。語言也是一樣,對語言敏銳的感覺不可幸致,先要下功夫,要看得出自己作品中那些蕪雜的東西,再,便是勇于割舍它。這需要“眼高”,需要有人指點,需要謙虛,需要實事求是,更需要長期地鉆研好作品,讀得深,讀得透。
            (節選自我國著名劇作家曹禺的《多讀書,讀透書》略有改動)      材料二
                  獨立、自為的思考與閱讀書籍,在我們精神上的作用,可謂大異其趣。思考的時候,我們只依據直觀所見的外在環境和自身的內部經驗,經由自己的思維獲得真知。閱讀則不然。讀書的時候,精神的一切活動全為書本所支配,我們不是以自己的而是以別人的頭腦思考事情。沒有什么比別人觀點的大量流入更有害于自身的思維活動了,而持續不斷的閱讀恰是把大量陌生的、外來的、色彩駁雜的觀點引入我們的頭腦。而這些大雜燴永遠不會自動成為思想、觀點和信念的統一體。只有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一整套連貫、統一的思想才得以形成。相反,頭腦一旦充塞者這些雜亂的聒噪,就會失去一切清晰的見解,尤共在涉及健康理解力、正確判斷力和實際生活的技巧與智慧方面。當然,科學的思想者因為需要很多知識而必須進行大量閱讀,但他們的頭腦卻足夠強勁,能吸收、同化這些知識,使之并入自己那有機、連貫的總體思想——在這些總體思想里面,偉大、出色的見解不斷增加。他們的思維在此就像一架管風琴的基本低音那樣統領著一切,從來不會被其他的聲音蓋過。
            (節選自德國著名哲學家淑本華的《論思考》,有改動)(1)下面對兩則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三項是
             

            A.材料一前兩段作者以批評自己眼高手低的毛病引出話題,親切自然。
            B.材料一中的三個畫線句,【A】處屬于觀點,【B】【C】兩處屬于事實。
            C.材料二中的加點詞均為比喻的說法,指從閱讀中得米的別人的思想。
            D.兩則材料文風不同,前者多短句,簡潔平易;后者多長旬,推理嚴密。
            E.兩則材料對讀書認識不同,這可能與作者身份及文章的寫作目的有關。
            (2)材料一中的“眼高”有何含義?創作中為何需要“眼高”?請根據文意簡要概括。
            (3)小鄭看完兩則材料后深感困惑:曹禺主張多讀書,叔本華主張少讀書,我該怎么做呢?請參考兩則材料,幫他解惑。

            組卷:41引用:3難度:0.4
          • 12.《儒林外史》的作者是
             
            。你最喜歡那個人物?為什么?

            組卷:13難度:0.8

          三、寫作(50分)

          • 13.一個古董愛好者請專家為一個明代花瓶做鑒定。專家經過一番鑒定,認定花瓶價值不菲。古董愛好者驚呼:“一個看似普通的花瓶,其價值竟如此之高?!睂<艺f:“明代幾乎每家都有這樣一個花瓶?!睈酆谜邍K嘖贊嘆說:“在明代,家家都如此富有!”專家搖搖頭說:“那是它現在的價值,而不是它當時的價值。因為經過時間的磨礪,普通的花瓶才會成為價值不菲的古董!”
                  根據材料,任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也不要超出所給的字格。
                  (3)書寫規范,卷面整潔,字體美觀,可酌情獎勵2分。
                  (4)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組卷:134引用:5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