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4-2025學年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七年級(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布:2025/7/1 12:0:12

          一、積累和運用(24分)少年正是讀書時,七年級(1)班開展主題為“砥礪前行不負韶華”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積極參與,完成下面的任務。【感悟文字美好】

          • 1.閱讀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題。
                  一層秋雨一層涼。雨后清秋,枝頭殘留的花蒂上流著晶瑩的陽光,窗檐下的蛛網貯蓄了一兜鉆石般的露珠,鳥鳴聲依然嬌媚嘹亮,穿過黃綠相間的樹冠直沖向云xiāo(  )。院落路旁沒有了花團錦簇的蓬勃景象,街頭巷尾沒有了人聲dǐng(  )沸的圍坐聊天。從盛夏到深秋,天地人間然不同。當秋風漸冷,生活終將歸于平淡。人生最珍貴的,不是花開時值得炫耀的流年,而是葉落時不離不棄的陪伴。
            (1)給語段中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A.zhuǎn
            B.zhuàn
            C.zhuaǐ
             

            A.jíe
            B.jiē
            C.jié
            (2)根據拼音,在詞語空缺處填寫漢字。
            云xiāo
             

            人聲dǐng
             

            組卷:3引用:1難度:0.8

          【品味詩文魅力】

          • 2.詩文傳世名篇眾多,其魅力令人難以抗拒。讀下面的語段,將空缺處的古詩文原句書寫在橫線上。
                  神游三國: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忠誠的楷模,他在《出師表》中寫道“(1)
             
            ,(2)
             
            “盡顯其淡泊名利的形象。
                  夢回大唐:詩仙李白“我寄愁心與明月,(3)
             
            淋漓盡致地抒發對友人遠行的憂慮和關切;王灣《次北固山下》“(4)
             
            ,(5)
             
            一聯對仗工整,時序交替中隱含哲理,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
                  穿越大宋:蘇軾的“回首想來蕭瑟處,歸去,(6)
             
            ”盡顯樂觀豁達之態;辛棄疾的“馬作的盧飛快,(7)
             
            “再現戰斗場景。

            組卷:24引用:1難度:0.8

          【瀏覽時事新聞】

          • 3.根據要求,回答下面問題。
            (1)根據要求背寫。
            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
             
            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
             
            人民的人。
            (2)從詞語的感情色彩來看,加點詞語分別屬于什么詞?
            (3)仿寫一段話,要求和(1)中的這段話句式相同(或相似)。

            組卷:19引用:4難度:0.8

          【閱讀經典名著】

          • 4.名著閱讀。
                  閱讀名著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在“名著人物大家談”活動中,下面兩個問題是同學們的爭論,請選一個談談你的看法,并結合名著內容簡述兩點理由。
            ①《西游記》中的沙僧是一個才能平平的人嗎?
            ②《水滸傳》中的魯智深是一個性情急躁的人嗎?

            組卷:205引用:12難度:0.5

          二、閱讀(46分)

          • 5.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問題。
            【材料一】
                  第19屆亞運會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舉行,由于亞運會是由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主辦,所以自從第2屆亞運會起,如歷屆奧運會會徽必須要有五環圖案一樣,從今以后的亞運會的會徽上也必須要融入會徽的中心圖案——放射16道光芒的紅日,象征著亞洲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歷屆亞運會會徽代表著亞洲運動的蓬勃發展與迅速推廣。
                  杭州亞運會三個吉祥物(圖2):“琮琮”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遺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蓮蓮”代表世界遺產西湖,名字源于西湖的接天蓮葉;“宸宸”代表世界遺產京杭大運河,名字源于京杭大運河杭州段的標志性建筑拱宸橋。項目的整體設計充分凸顯了“智能亞運”的理念,在吉祥物造型準確、神態生動的前提下,賦予了運動道具器材、運動場的氛圍和運動方式濃厚的科技感和時尚感,以區別于歷屆亞運會吉祥物運動造型。同時,動畫產生虛實相生的效果,使畫面充滿想象空間。

            【材料二】
                  綠色,是亞運籌辦的鮮明特色。除場館外,綠色能源和無廢亞運建設,也是“綠色亞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發布會上,杭州亞組委環境保障部副部長孟祥勝表示,在綠色能源方面,杭州亞運會實現了兩個“亞運歷史上的首次”——首次實現全部場館為綠電供應,主火炬首次使用甲醇燃料。“綠電”,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碳排放量為零或趨于零、對環境影響較低的電力,一般為太陽能和風能所發的電。杭州亞運會使用的綠電,有的來自于青海柴達木盆地、甘肅嘉峪關、黃土高原等地的光伏發電,有的來自于新疆哈密、巴楚等地的風力發電。這些電源點,多分布于中國古代絲綢之路上,通過特高壓網架的輸送,實現了“絲綢之路的‘光’,點亮杭州亞運的‘燈’”。同時,浙江省內分布式光伏電和海上風電也參與了綠電交易,綠電總成交電量6.21億千瓦時,可以保證全部場館使用綠色電力。
                  此外,用于點燃主火炬的甲醇燃料也非常“綠色”。甲醇是全球公認的新型清潔可再生能源,杭州亞運會主火炬使用的甲醇,利用焦爐氣中的氫氣與從工業尾氣中普及的二氧化碳合成,實現了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生動詮釋了綠色亞運的理念。
            【材料三】
                  杭州亞運會是史上首屆提出智能辦賽理念的亞運會,橫跨6個城市、56個競賽場館,10萬人,12000多個工作群,平均每天消息發送量超過20萬條。近日召開的亞運重保誓師暨亞運釘安全運行三周年大會透露,“一部手機掌上辦賽”成為顯著特點,這也是亞運會歷史上的首創。“數”和“智”的助力,不僅僅體現在籌辦背后的環節。據主創團隊透露,開幕式將以“數實融合”的形式完成主火炬點燃,打造亞運史上首個數字點火儀式,這是開幕式的核心創意。從場館運營維護到服務保障,再到觀賽體驗持續提升……“智能亞運”辦賽理念深入杭州亞運會賽事籌備的方方面面。如何讓“數”與“智”更好地賦能亞運,組委會可以說動足了腦筋。
            (1)下列對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第2屆亞運會起,亞運會徽必須要融入會徽的中心圖案——放射16道光芒的紅日。
            B.本屆亞運會三個吉祥物既體現了杭州地域特色,又具科技感和時尚感。
            C.綠色場館、綠色能源和無廢亞運建設,構成了“綠色亞運”。
            D.開幕式主火炬的點燃以“數字形式”完成,這是亞運會史上數字點火儀式的創舉。
            (2)通讀以上三則材料,請概述本屆亞運會的辦賽理念。
            (3)本屆亞運會徽極具杭州特色,作為開幕式志愿者,請你向觀眾介紹亞運會徽。(提示:可從構成元素、寓意等方面介紹,50-80字)

            組卷:8引用:5難度:0.5
          • 6.賣傘姑娘      ①有些想念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時常躍入我心中的那個姑娘的身影。每當纏綿的細雨裹住這個城市的時候,這種思念就如同四處彌漫的細雨一樣,無邊無際。
                  ②那是一年前的一個雨夜。路燈在絲絲雨線織成的帷帳里睜著惺忪的睡眼,灑下的光映射在路面的積水上。在單位加班昏了頭的我下了樓,才知道這個城市的一切都貓在了細雨的懷抱里。我呆望這路燈罩里舒緩而降的雨絲,想起了遠在十多公里之外的家,心一橫,推著車子撞破了雨霧。
                  ③“先生,您需要一把傘嗎?”正準備騎上車子的我,突然聽到一個輕盈、溫馨的聲音。回過頭我才發現單位大門外的路燈下站著一位姑娘,懷里抱著一捆傘。她有十六七歲的樣子,穿著鵝黃色的薄毛衣和黑色的長裙,背光站著,我看不清她的臉龐。
                  ④我的確是需要一把傘呀!我停下來,仔細地把她懷抱中的十幾把雨傘挑了一遍。我那時世俗地想:街頭小販的東西十有八九是假冒偽劣,既然急需,那就買吧,但挑挑揀揀的事兒是不能掉以輕心的。
                  ⑤那姑娘極有耐心地把我打開包裝的雨傘又一一裝上。她蹲下來時,一頭長發幾乎垂到地上,發梢上一縷縷地淌著雨水。
                  ⑥“姑娘,你賣的是雨傘,為什么不自己用一把?看你,小心淋病了。”我嘴上這么說,手里卻沒有停下挑揀的動作。
                  ⑦“一用就賣不出去了,這是我這學期的生活費……”姑娘說了半截,止住了話頭。我才明白,眼前的這個小販是個學生。我想接著問她其他的情況,但她再不肯說一句話了,只是細心地拾掇著被我弄亂的雨傘。
                  ⑧事情就這么簡單,簡單得如同到集貿市場那樣。我剛走到半路時,原本溫柔細膩的雨絲變成了瓢潑狂暴的大雨。因而,那把雨傘便顯得尤為體貼、尤為及時……
                  ⑨隔了兩天,我無意中翻閱晚報時,在一版右下角看到了一幅圖片報道。雖然那晚我沒有看到賣傘姑娘的面孔,但我從衣著的款式、顏色和報道的內容上立即斷定,她就是我遇見的那個賣雨傘的姑娘。圖片報道簡練得只有幾句說明:“這位貧困大學生昨晚在勤工儉 學賣雨傘時,挺著感冒了好幾天的病體,因冒雨等待一位付款時掏掉了四百多元錢的顧客,而昏倒在街頭……”那個因付款而掏丟了四百多元錢的人不是我。如果是我,那么我對她的掛念也還有充分的理由。
                  ⑩又是一個下雨天。我獨自走在行色匆匆的人流里,又想起了那個賣雨傘的姑娘。初春的雨水還有幾絲涼意,我沒有打傘,潛意識里有一種希冀:那個穿著鵝黃毛衣、黑色長裙、看不清面龐的姑娘會不會突然出現在我的面前?
            ?“先生,你需要一把傘嗎?”我真想再次聽到那句輕盈溫馨的問話。
            ?我沒有雨傘,但我總覺得頭頂有一把粉紅色的雨傘,伴我在每一個雨天里……
            (1)閱讀全文,請你說說賣傘姑娘有哪些性格特點。
            (2)第⑧段寫道“我剛走到半路時,原本溫柔細膩的雨絲變成了瓢潑狂暴的大雨”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下列句子煉詞準確,富有表現力。請從詞語或修辭手法的角度進行賞析。
            每當纏綿的細雨裹住這個城市的時候,這種思念就如同四處彌漫的細雨一樣,無邊無際。
            (4)“我沒有雨傘,但我總覺得頭頂有一把粉紅色的雨傘,伴我在每一個雨天里……”請談談你對文章最后一句話的理解。

            組卷:427引用:10難度:0.3
          • 7.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1)下列句子朗讀節奏有錯誤的一項是:
             

            A.余/因得/遍觀群書
            B.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C.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D.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2)“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腰白玉之環
            B.無鮮肥滋味之享
            C.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D.弗之怠
            (3)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略無慕艷意”“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表現作者在艱苦的環境中一心向學的精神。
            B.描寫富家子弟的豪華,是為了突出對自己窮酸生活的遺憾。
            C.作者以“勤且艱”的求學經歷,勉勵馬生勤奮學習。
            D.文段內容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夠戰勝物質上的貧困。
            (4)閱讀文言文,思索作者的求學經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點,談談所獲得的啟示。
            (5)閱讀文言文,翻譯文言句子。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②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組卷:3引用:1難度:0.6
          • 8.送人之荊門明?浦源
            長江風揚布帆輕,西入荊門感客情。
            三國已亡遺舊壘,幾家猶在住荒城。
            云邊路繞巴山色,樹里河流漢水聲。
            此去郢中應有賦,千秋白雪待君賡
            (選自《明清詩賞析》)【注釋】①郢(yǐng):春秋戰國時楚國國都,此處借指朋友去的地方,即荊門。②白雪:也稱“陽春”“陽春 白雪”,古代楚國歌曲名,也用以比喻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③賡(gēng):繼續。
            (1)詩歌的頷聯和頸聯分別從
             
             
            兩個方面來表現荊門的特點。
            (2)此詩尾聯與李白《送友人》詩中的尾聯所抒發的情懷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李白《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組卷:172引用:13難度:0.5

          三、作文(5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作。

            ??對于“習”字的本義和三個延伸義項,你有什么聯想與感悟?請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歷,以《習》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文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組卷:20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