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上海市浦東新區八年級(下)期中語文試卷(五四學制)

          發布:2025/7/1 18:0:14

          一、古詩文。(24分)

          • 1.古詩文默寫。
            (1)
             
            ,唯聞女嘆息。(《木蘭詩》
            (2)深林人不知,
             
            。(王維《竹里館》)
            (3)《木蘭詩》中說明戰爭曠日持久、戰斗激烈悲壯的句子是“
             
             
            ”。
            (4)借物抒情是古詩詞中常用的表現手法。在《春夜洛城聞笛》中,李白聽到笛聲,用“
             
             
            ”抒發了濃濃的思鄉之情;在《晚春》中,韓愈看到萬紫千紅的春景,用“
             
             
            ”寫楊、榆也加入留春行列,含蓄表達了乘時而進、創造美好未來的思想感情。

            組卷:5引用:1難度:0.5
          • 2.閱讀下面兩篇選文,完成問題。
            【甲】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譴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節選自《桃花源記》)【乙】      是日風順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明日,宿旦子岡,甫行數里,見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蓋江北之俗,婦女亦耕田力作,以視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產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騎步行,過一農家,其丈夫方擔糞灌園,而婦人汲井且浣衣,門有豆棚瓜架,又有樹數株郁郁然,兒女啼笑,雞犬鳴吠。余顧而慕之,以為此一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遠甚也。
            (節選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記》,有刪改)【注釋】①旦子岡:在今南京市江寧區附近。②甫:剛。③洵(xún);確實。④浣:洗。
            (1)【甲】文是
             
            朝代的“田園詩人”
             
            (人名)的代表作。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①尋所志
             

            ②老幼男女耕于田間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4)選出【乙】文畫線句子朗讀停頓恰當的一項
             

            A.是日風順/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B.是日/風順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C.是日/風順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D.是日風順/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5)【甲】文中“設酒殺雞”“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現了桃花源人
             
            的特點;作者虛構一個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了作者的
             
             
            社會理想;【乙】文記述的是沿途風光和民情世風,只是一些日常見聞之事,作者以小見大,從中可見當時社會的縮影,所以結尾畫線處作者產生了
             
            的思想感情。【甲】【乙】兩段文字共同展現了一幅
             
             
            的鄉村生活圖景。

            組卷:23引用:1難度:0.5

          二、現代文。(26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學類文本,完成問題。
            溫暖的葦花
            丁立梅
                  ①蘆葦的花,最不像花,像是用輕軟的絲絮絮出來的。
                  ②出城,逢到有河的地方,有溝的地方,就能看到它。不是一棵一棵單獨生長,要長,就是一片,一群。擠擠挨挨,摩肩接踵,親親密密。它們是最講團結精神的。這一點,比人強。人有時喜歡離群索居,喜歡特立獨行。所以,人容易孤獨,而蘆葦不。
                  ③風吹,滿天地的葦花,齊齊的,朝著一個方向致意。它讓我想起“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那樣的詩句來,那是極具蒼茫寥廓,極具凄冷迷離的景象。可是,我眼前的葦花不,一點也不,我看到的,是一團一團的溫暖。冬陽下,它像極慈眉善目的老婦人的臉,人世迢迢,歷盡滄桑,終歸平淡與平靜。
                  ④我一步一步下到河沿,攀了兩枝最茂盛的葦花。一旁的農人經過,看我一眼,笑笑。走不遠,復又回過頭來看我一眼,笑笑。他一定好笑我的行為,采這個做什么呢!
                  ⑤我是要把它帶回家的。家里有花瓶,靛青色的,上面拓印著一片一片肥碩的葉。這是我的一個學生,在江西讀書,不遠千里給我捎回來的。花瓶太大,沒有花能配它。插兩枝葦花進去,卻剛剛好。葦花伸出長長的脖頸,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綿軟、溫柔,一團和氣。
                  ⑥來我家的人看到,驚奇一聲,這不是蘆葦嗎!
                  ⑦當然是。尋常的物,換了一個環境,就顯出不尋常來。有一句話講,環境造就人。其實,環境也造就物的。
                  ⑧我的老父親看到,卻吃吃笑出聲來。他說,丫頭,虧你想得出。我知道父親笑什么,老家遍地蘆葦,沒人拿它當寶貝的。
                  ⑨冬天,農閑。家家要做的事,就是去溝邊河邊割蘆葦,運回家當柴火。一叢一叢的蘆葦倒下,葦花受了驚嚇,撲撲撲,四下飛散,飛絮滿天。農人的頭上身上,都沾滿葦花。他們把它當塵一樣的,隨便拍拍,輕描淡寫。彎腰,卻在小鳥用葦花壘成的窩里,撿到幾只還溫熱著的鳥蛋。他們很高興地把鳥蛋揣進懷里,哪里顧得上半空中鳥的凄凄鳴叫呢。他們的眼前,晃過家里幾個孩子的小臉。請原諒,貧窮年代,那是孩子的美食。
                  ⑩我的祖母用葦花絮過枕頭和尿墊。她稱葦花叫茅花。那個時候,天冷得嘎嘎叫啊,我的手凍得裂了口子,還是一條溝一條溝去摘茅花,摘回來給你爸絮枕頭,絮尿墊。茅花軟乎乎的,我的兒子枕在上面睡在上面就不冷了——祖母每說到這兒,就停下來,眼神里波光乍現。她想起她初為人母的幸福時光了,多遙遠吶。而我,總會在她的話里,發好一會兒的呆。我轉身,看著頭發已漸灰白的父親想,這么老的父親,也是被他的母親疼大的。人類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就是因為這樣的愛啊,年年復年年,如葦花。
                  ?也見過村人用葦花編毛窩的。這是一種草鞋,編出的毛窩,像毛茸茸的小船兒。天寒地凍,凍僵的雙腳,伸進毛窩里,又輕軟,又暖和。人被凍僵的神經,也一下子活絡起來。貧窮年代,它默默無聞地,溫暖了多少雙腳啊!
                  ?現在,毛窩已很少見了。今年,我去一個山溝溝游玩,在一間供游人游覽的舊作坊里,赫然見到毛窩。它們被染成五顏六色,一雙一雙串在一起,掛在墻上,成了藝術品。
            (1)葦花的“溫暖”體現在哪些方面?
            (2)分析第③段中畫線句的表達效果。
            (3)作者在記敘“我”攀了兩枝最茂盛的葦花,將它插在花瓶中這一事件時,寫到了農人和父親的笑。作者有何深意?
            (4)從全文看,葦花具有等可貴品質。

            組卷:8引用:1難度:0.8
          • 4.說明文閱讀。
            味道是怎么來的???最近,美國普渡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根本味覺——酸甜苦咸鮮之外的第六種根本味道:肥。敏感的味覺是長期進化的產物,能幫助動物尋覓營養,避開毒素。
            “味道”如何被感知??人的舌頭大約有8000個味蕾,每個味蕾大約由100個味覺受體細胞組成。味蕾主要分布于舌頭前半局部、后部和舌頭兩側。科學家曾認為不同地方的味蕾感受到的味道不一樣,后來卻發現舌頭上的味蕾都有能力感受到根本味道。
            ??味蕾中的味覺細胞感受到食物中味道的刺激后,一般會產生神經信號,這種信號傳到大腦中,由大腦區分食物的味道。這就是味覺產生的過程。
            ??當然,唾液也是影響味道感知的一大因素。食物溶解在唾液里后,化學物質才能被味蕾上的接收器感知。
            感冒時為什么吃飯不香??如果味覺只有六種,那我們感受到的千千萬萬種味道是怎么來的呢?這里面還有鼻子的功績。我們每個人大概有384種不同的嗅覺細胞。鼻子聞到的味道大約占我們感受到味道的80%~90%,這大大豐富了我們的味覺感受。所以如果你感冒了,會發現吃飯不香,這是因為鼻子被堵住了。
            肥胖會改變味覺嗎??實驗發現,嚴重超重的肥胖老鼠比正常體型的老鼠品嘗甜味的味覺細胞更少,同時對苦味的反響能力也很弱。但是不管胖瘦,老鼠對鮮味的反響都一樣,這種味道多與美味的肉類食物有關。因此有科學家推測,這可能是胖人更愛吃肉食的原因。
            色彩會影響味覺嗎??人們對顏色的期許味道,影響了人們對食物真實味道的品鑒。增加或改變食物的顏色,相當于變相增加食物的美味程度。美麗的食物容器在這方面的效用,與顏色類似。
            噪音會降低食欲嗎??飛機、火車餐不好吃,一個重要的因素是飛行的噪音和行駛的轟鳴聲影響了我們的味覺,大家或許有過打雷時吃東西會覺得沒什么味道的經驗。
            口味差異為什么大??有的人喜歡吃臭豆腐,有的人想想就受不了,這就是味覺的原因。味覺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產物。基因通過影響味蕾接收器的結構來影響我們對食物的選擇,這決定了人的先天喜好。研究說明,差不多每個人都不同程度的更喜歡甜食,我們天生就對甜味有更積極的響應,而母親在懷孕早期的晨吐失去電解質和鈉的嚴重程度,會影響胎兒對咸味的偏好程度。
            ??環境則決定了人的后天喜好,會讓我們接受一些原本可能并不喜歡的味道。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味覺也會退化,因此老人的口味一般更重。
            (科技日報2022年8月21日)(1)第六種味道指什么?
             

            A.甜
            B.鮮
            C.咸
            D.肥
            (2)吃菜時,常常感覺舌頭的兩側被辣著、中部卻沒啥感覺,為什么?
             

            A.舌頭中部味蕾分布少、兩側分布多
            B.舌頭中部是凹下去的、兩側凸起來
            C.舌頭中部顏色更淺些、兩側更深些
            D.舌頭中部接觸菜更少、兩側接觸多
            (3)以下是人們吃東西時感受食物味道的過程圖。“產生神經信號”應該處在什么位置?
             

            ①食物溶解在唾液→②味覺細胞感受到→③傳到大腦→④大腦區分到
            A.在①之前
            B.①~②之間
            C.②~③之間
            D.③~④之間
            (4)影響人們味覺的主要因素,除了有先天基因的外,還有什么?
             

            A.性格
            B.環境
            C.身高
            D.膚色
            (5)小明、爸爸、爺爺和奶奶常常抱怨媽媽做的菜不合口味。一家人都很苦惱。請你根據文本內容,給媽媽提兩條做菜的建議。
            建議一:
             

            建議二:
             

            (6)你認為“有科學家推測”(第6自然段)中,用“推測”準確還是用“認定”準確?
            根據文本內容說明理由。
            觀點:
             

            理由:
             

            (7)《味道是怎么來的?》這篇說明文很有意思,標題是問句、小標題也是問句。你覺得好不好?根據文本內容說明理由。
            觀點:
             

            理由:
             

            組卷:17引用:1難度:0.3

          三、綜合運用。(10分)

          • 5.葉圣陶先生曾評價《經典常談》時說:“因這本書的導引,去接觸古書,就像預先看熟了地圖跟地理志,雖然到的是個新地方,卻能頭頭是道。”請你從下面兩個問題中任選一個,結合名著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①朱自清先生是怎樣以現代的、科學的學術觀念研究傳統典籍的?
            ②作為一本學術散文集,《經典常談》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組卷:247引用:4難度:0.6

          四、寫作。(40分)

          • 6.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進入初中,我們在語文、數學、英語、體育、勞動、美育等課程中汲取知識、涵養德性;我們在形式多樣的興趣小組,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種類繁多的課后服務項目中鍛煉能力、塑造性格……我們度過了快樂而又美好、充實而又有意義的少年時光,我們漸漸長成少年應該有的模樣。
                  請以“少年的模樣”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中心突出,感情真摯;不得抄襲,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或師生姓名;不少于500字。

            組卷:7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