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湖南省長沙市長郡雙語實驗中學九年級(下)開學化學試卷

          發布:2025/7/2 5:0:9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 1.下列關于碳與碳的氧化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96引用:1難度:0.6
          • 2.近年來,我國的航空航天技術迅速發展,建立了多個太空空間實驗站。空間站中的氧氣源自電解水,所得的H2和CO2反應生成了H2O和CH4,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23引用:3難度:0.5
          • 3.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組卷:41引用:5難度:0.7
          • 4.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組卷:7引用:1難度:0.6
          • 5.合金由于其優良的性能在生產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下列關于合金及純金屬的各項比較中,不正確的是(  )

            組卷:55引用:3難度:0.7
          • 6.某同學在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課中,利用如圖裝置做了“空瓶生煙”的化學小魔術。操作步驟如下:
            (1)將軟塑料瓶中充滿氨氣,用膠塞塞緊。
            (2)用注射器取一定量的濃鹽酸。
            (3)把注射器針頭穿過膠塞,緩緩向瓶中注入濃鹽酸,觀察到空瓶中產生濃濃的白煙,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H3+HCl═NH4Cl.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①NH4Cl為白色固體 ②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③會觀察到軟塑料瓶變癟的現象。

            組卷:68引用:9難度:0.7
          • 7.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組卷:5引用:1難度:0.6
          • 8.掌握自救常識是生活的必備技能,下列自救措施正確的是(  )

            組卷:2引用:2難度:0.7
          • 9.下列物質的用途,由物質的物理性質決定的是(  )

            組卷:25引用:3難度:0.9
          • 10.下列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

            組卷:12引用:2難度:0.5
          • 11.按下列方法配制的溶液,其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是(  )

            組卷:239引用:6難度:0.8
          • 1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一般有如下五步:①檢查裝置氣密性;②按要求裝配好儀器;③向漏斗中注入過氧化氫;④向錐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錳;⑤收集氣體。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

            組卷:4引用:2難度:0.7

          二、不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個或兩個選項符合題意。全部選對的得3分,選對但不全對的得2分,有選錯的得0分。)

          • 13.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

            組卷:97引用:2難度:0.8
          • 14.茶,是一片樹葉的故事。綠茶中的單寧酸【C76H52O46】具有抑制血壓上升、清熱解毒、抗癌等功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482引用:18難度:0.7
          • 15.某固體樣品中可能含有Ba(OH)2、KOH、K2SO4、CaCO3、K2CO3中的一種或幾種,某化學興趣小組對固體樣品的成分進行了如下探究:
            步驟1:取少量固體樣品于燒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攪拌、靜置后燒杯底部有白色固體。
            步驟2:取少量步驟1所得上層溶液于試管中,滴加過量的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過濾,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產生氣體。向濾液中加入酚酞溶液,無色酚酞溶液變紅。
            步驟3:取13.8g固體樣品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后產生4.4g二氧化碳。
            結合以上探究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202引用:4難度:0.7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化學方程式每個3分,其余每空2分,共30分)

          • 16.宏觀和微觀相結合是認識物質結構與性質的重要方法。
            (1)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ⅠA族的金屬元素被稱為堿金屬元素,其中四種元素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如表所示。
            元素名稱
            原子結構示意圖        
            ①表中x=
             
            。鈉原子失去一個電子所形成離子的離子符號為
             

            ②堿金屬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從原子結構上看,其原因是
             

            ③已知堿金屬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越多,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引力越弱,金屬性越強。這四種原子中金屬性最弱的是
             

            (2)氯及其化合物的“化合價-物質類別”關系如圖所示。
            ①物質X的化學式是
             

            ②Cl2和H2O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Y和HClO,反應中Cl2和H2O的分子個數之比為
             

            ③寫出HClO3通過中和反應生成KClO3的化學方程式:
             

            組卷:93引用:1難度:0.5
          • 17.將宏觀、微觀及化學符號相聯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如圖表格中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通過表中由Na至Ar八種元素的原子序數信息,你能獲得的信息有
             
            (寫出一條)。
            (2)在A、B、C、D四種粒子中,A和B屬于同種元素,理由是
             

            (3)C在化學反應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電子。
            (4)比較A和D,A表示的粒子屬于離子,D表示的粒子屬于
             

            組卷:32引用:2難度:0.5
          • 18.從科學家認識物質的視角認識CO2
            (1)微觀角度我國研制的一種新型催化劑可將CO2和H2轉化為甲醇(CH3OH)和X。若用“”表示氫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如圖1,寫出X的化學式
             


            (2)性質角度將蘸有酒精的棉芯點燃放入燒杯中,向燒杯中緩緩傾倒二氧化碳,觀察到燒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滅,如圖2所示。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質有
             
            。若使棉芯下半段立即恢復燃燒,操作方法是
             

            (3)應用角度
            Ⅰ.可用如圖3所示方法自制汽水來消暑解熱。制汽水時,NaHCO3與檸檬酸反應生成檸檬酸鈉、二氧化碳和水。
            ①檸檬酸中的陽離子是
             
            (填離子符號)。
            ②自制汽水需要冷藏。說明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與
             
            有關。
            Ⅱ.Al-CO2電池是一種新型電池。?
            ③電池的工作原理:在O2的催化下,Al與CO2發生化合反應生成Al2(C2O43。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組卷:11引用:1難度:0.5
          • 19.鎂(Mg)是一種年輕的金屬,1808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用電解法最早制得少量的鎂。鎂呈銀白色,熔點為649℃,質輕、密度為1.74g/cm3。鎂的化學性質活潑,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鎂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鎂在氮氣中燃燒生成氮化鎂,鎂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生成碳和氧化鎂。煙花和照明彈里都含有鎂粉,是利用了鎂在空氣中燃燒能發出耀眼的白光,金屬鎂與戰爭有著密切的關系除照明彈里有鎂粉外,燃燒彈里也裝有鎂粉。每架飛機的外表是用耗費近半噸鎂的鋁鎂合金制成的。世界上鎂產量最高的年份,往往就是發生戰爭的年份。因此,鎂產量就成了戰爭的晴雨表和指示劑,人們常把鎂稱為“國防金屬”。
            (1)上述材料中描述鎂的物理性質有
             
            (填一點即可)鋁鎂合金屬于
             
            (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2)寫出鎂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從原子結構角度解釋金屬鎂化學性質活潑的原因:
             

            (3)在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不能用鎂代替紅磷,其原因是
             

            (4)現有相同質量且相同形狀的鎂和鋁兩種金屬,分別加入足量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稀硫酸中,產生氫氣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圖中N代表
             
            (填“鎂”或“鋁”)。

            組卷:75引用:2難度:0.5
          • 20.某化學興趣小組在實驗室探究工業廢水的綜合利用,設計了以下流程圖,并完成了回收銀的實驗。
            (1)寫出與銀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
             
            (填元素符號)。
            (2)步驟Ⅰ和步驟Ⅱ的名稱是
             

            (3)步驟Ⅰ中,若溶液乙的質量小于溶液甲的質量,寫出導致這一結果的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組卷:22引用:2難度:0.5

          四、實驗與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空2分,共20分)

          • 21.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請根據下列儀器和實驗裝置回答有關問題:

            (1)儀器①②的名稱是
             
             

            (2)用①②③組合可制備CO2,寫出實驗室用此裝置制備CO2的化學方程式
             

            (3)收集CO2應選用裝置
             
            (填“④”或“⑤”).
            (4)利用圖⑥所示裝置(集氣瓶中預先裝滿CO2氣體)來驗證CO2的性質,先加入足量氫氧化鈉溶液,觀察到的現象是氣球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反應方程式為
             
            ;再加入足量的鹽酸,觀察到的現象是氣球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組卷:94引用:4難度:0.3
          • 22.小剛在化學實驗室發現,盛放NaOH溶液的試劑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現了白色粉末.小剛叫來小軍和小紅,共同探究這種白色粉末的成分,他們依據所學的化學知識,對這種白色粉末的成分做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 ;③可能是NaOH與Na2CO3 的混合物.為了驗證猜想,他們分別做了如下實驗:
            (1)小剛取少量白色粉末,滴加稀鹽酸,有氣泡生成,由此小剛認為白色粉末是Na2CO3.請判斷小剛所得結論是否正確,并簡述理由.
             

            (2)小軍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試液,溶液變為紅色,由此小軍認為白色粉末為NaOH.請判斷小軍所得結論是否正確,并簡述理由.
             

            (3)小紅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BaCl2試液,有白色沉淀產生,由此判斷白色粉末中含有
             
            .為了驗證猜想③,小紅繼續向溶液中滴加BaCl2試液至不再產生沉淀,然后過濾,她接下來還有進行的實驗是
             

            (4)在小紅所做的實驗中,若把BaCl2溶液換成Ba(OH)2溶液是否可行?

            組卷:10引用:1難度:0.5

          五、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5分)

          • 23.牙膏中的摩擦劑可以增強牙膏對牙齒的摩擦作用和去污效果。已知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劑是CaCO3和SiO2(SiO2不溶于水也不與稀鹽酸反應)。為了測定摩擦劑中 CaCO3的質量分數,通過實驗測得如圖數據:

            (1)生成CO2的質量為
             
            g;
            (2)求摩擦劑中CaCO3的質量分數(寫出必要的計算過程)。

            組卷:133引用:8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