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新版九年級(上)《第7章 燃料及其利用》名校試題套卷(4)
發布:2025/7/2 17:0:11
一、選擇題(共10小題)
-
1.古語道“人要實,火要虛”.此話的意思是說:做人必須腳踏實地,才能事業有成;燃燒木柴需要架空,才能燃燒得更旺.從燃燒的條件看,“火要虛”的實質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熱值 B.提高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著火點 D.增大可燃物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組卷:101引用:11難度:0.7 -
2.下列對實驗意外事故的處理錯誤的是( )
A.若不慎將燃著的酒精燈碰倒,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應立刻用濕抹布撲蓋 B.若不慎將燒堿溶液沾到皮膚上,要用較多的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C.若不慎將腐蝕性藥液濺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沖洗 D.若不慎被紅熱的金屬燙傷,應立即用大量涼水沖洗或浸泡,并涂燙傷膏 組卷:8引用:2難度:0.7 -
3.下列各組氣體混合后,不可能發生爆炸的是( )
A.H2,O2 B.CO2,O2 C.CH4,空氣 D.CO,空氣 組卷:19引用:1難度:0.7 -
4.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考慮,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汽油 B.天然氣 C.酒精 D.氫氣 組卷:370引用:13難度:0.7 -
5.下表是幾種可燃性氣體在空氣中的爆炸極限,據此判斷在空氣中最易爆炸的是( )
氣體 CH4 H2 CO C2H2 爆炸極限(體積分數) 5%~15% 4%~75% 12.5%~74% 2.5%~80% A.CH4 B.H2 C.CO D.C2H2 組卷:146引用:14難度:0.9 -
6.從化學的角度對下列詩句、成語的解釋,不科學的是( )
A.“伐薪燒炭南山中”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 B.“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涉及化學變化 C.“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D.“釜底抽薪”(釜:烹煮食物的容器,薪:柴),將可燃物移走 組卷:1引用:1難度:0.6 -
7.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氧氣是化工生產和宇宙航行中重要的燃料 B.潔凈的空氣是混合物 C.工業上利用分離液態空氣制取氧氣,這一過程屬于物理變化 D.為改善空氣質量,提倡“綠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為主 組卷:11引用:2難度:0.5 -
8.下列實驗或設計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
A.
探究燃燒的條件B.
驗證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C.
探究微粒在不斷運動D.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組卷:15引用:3難度:0.9 -
9.釣魚島及附近海域蘊藏著大量石油和天然氣。下列關于石油和天然氣的敘述的錯誤的是( )
A.天然氣是混合物 B.石油是可再生資源 C.石油是一種化石燃料 D.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組卷:71引用:9難度:0.7 -
10.下列表示“禁止吸煙”的標志是( )
A. B. C. D. 組卷:1引用:1難度:0.8
二、填空題(共10小題)
-
11.生活中處處有化學: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2)廢舊電池中有汞,如果隨意丟棄,會造成污染,威脅人類健康.汞的元素符號是組卷:13引用:1難度:0.5 -
12.汽車作為一種常見交通工具,已走進千家萬戶.請回答下列問題:
(1)目前汽車使用的燃料是汽油.將石油加熱,利用各成分的沸點不同將它們分離可得到汽油,該過程屬于
我國已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它是在汽油中加入適量的乙醇,作為汽車的燃料.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乙醇汽油是一種新型的化合物 B.乙醇可通過糧食發酵的方法制得
C.使用乙醇汽油能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 D.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
(2)汽車尾氣(含有CO、NO等物質)是城市空氣的污染物,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車的排氣管上裝一個催化轉換器,使CO和NO反應,生成兩種無毒氣體,試寫出CO與N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汽車生產過程中需要各種金屬,其中用量最大的是鐵和鋁.
①工業上煉鐵的簡要流程如下:
請寫出步驟Ⅱ、Ⅲ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組卷:25引用:2難度:0.5 -
13.2021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
(1)實現“碳中和”,需要通過能源結構的調整和替代實現。
①煤和石油都是
②頁巖氣是蘊藏于頁巖層可供開采的天然氣資源,其成分以甲烷(CH4)為主,是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資源和化工原料。請寫出甲烷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③圖1是某校同學開展的“燃燒的條件”的探究活動,該實驗是通過控制溫度是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和控制來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如圖所示方法,把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放有燃著蠟燭的燒杯中,下層蠟燭的火焰先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具有
④完善能源雙控制度,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新能源的是
A.風能
B.太陽能
C.石油
D.氫能
(2)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需要科學技術發揮核心作用。
科學家采用“組合轉化”技術,可將二氧化碳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其反應的微觀過程如圖2所示:
①依據微觀結構圖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乙烯屬于氧化物
B.該反應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參加反應的兩種分子的個數比是1:3
D.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和質量均不變
②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組卷:21引用:1難度:0.5 -
14.“頁巖氣”是蘊藏在巖層中的天然氣,被譽為未來能源的“明星”。
(1)天然氣屬于不可再生能源。為緩解能源危機,人們正積極開發利用新能源,下列屬于新能源的是
a.煤 b、石油 c、氫能 d、風能
(2)天然氣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其主要成分甲烷可通過以下方式制得:將二氧化碳和氫氣在催化劑作用下,生成甲烷和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組卷:7引用:2難度:0.8 -
15.2025年長安汽車廠將停止銷售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發展成為主要趨勢。
(1)下列不屬于人們正在利用和開發的新能源的是
A.潮汐能
B.氫能
C.汽油
D.太陽能
(2)乙醇是一種生物燃料,它是
(3)肼-空氣燃料電池有望應用于汽車工業,其原理是肼(N2H4)與氧氣在特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一種單質和水,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組卷:14引用:1難度:0.6 -
16.化學來源于社會,服務于社會。
(1)廚房里“加碘食鹽”中的“碘”指的是
(2)冬奧火炬“飛揚”采用氫氣作燃料,關閉火炬的燃氣開關,其滅火原理是
(3)飲用硬度過大的水不利于人體健康,可用
(4)預防新冠,手部消毒可用75%的醫用酒精。室內空氣消毒不宜采用噴灑酒精的方法,因為噴灑在空氣中的酒精遇明火可能發生爆炸。酒精(化學式C2H5OH)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組卷:15引用:1難度:0.7 -
17.下列變化中,屬于緩慢氧化的是
A.鎂條在空氣中燃燒 B.米酒的釀造 C.燈泡發光 D.組卷:27引用:3難度:0.7 -
18.能源是一個國家的命脈。
(1)在我國,實現對煤的綜合利用已是當務之急。將煤液化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這個變化屬于
(2)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學家采取新技術,將二氧化碳和氫氣在催化劑和加熱條件下轉化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進行金屬切割或焊接時使用的氧炔焰是乙炔(C2H2)在氧氣中燃燒產生的火焰,寫出反應的方程式
(4)一些城市使用焦爐煤氣作為生活燃料,其成分是CO2、CH4、H2、CO中的一種或幾種。現通過下列實驗流程對焦爐煤氣的成分進行探究(已知CH4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通過探究可推斷出焦爐煤氣中一定含有
(5)乙醇(C2H5OH)是常用的燃料,現有9.2g乙醇與一定量氧氣混合于密閉容器內,一定條件下反應物全部轉化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恢復到室溫,測得所得氣體中氧元素質量分數為60%,則反應過程中生成水的質量為組卷:65引用:2難度:0.6 -
19.據報道,某市一運輸電石的汽車因未做好防水工作,在運輸途中突降小雨,引發車廂內著火.已知電石(主要成分是碳化鈣,化學式為CaC2)本身不可燃,與水反應后生成一種無色具有可燃性的氣體乙炔(化學式C2H2).
(1)電石與水反應屬于
(2)碳化鈣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
(3)電石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2+2H2O=X+C2H2↑,則X的化學式為
(4)根據上述信息,你認為電石應組卷:48引用:1難度:0.7 -
20.在2008年3月24日的北京奧運會圣火采集現場,最高女祭司手中取火用的火炬中,用來充當引火之物的引子是折疊好的電影膠片.而在早期取火儀式中,火炬中填充的是干草.如今之所以偏愛膠片,是因為膠片是以硝酸纖維素為主要成分,比干草更易燃.最高女祭司采集圣火成功之后,首先用手中的火炬引燃了一旁的火種罐,火種罐中盛放的是希臘當地的特產橄欖油.
試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燃燒的條件,膠片是
(2)膠片、干草、橄欖油的著火點由高到低的順序是
(3)硝酸纖維素的化學式為C6H7O2(ONO2)3,下列有關硝酸纖維素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它是由碳、氫、氧、氮四種元素組成
B.它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97
C.它是一種有機物
D.其中碳、氫、氧、氮元素的質量比為6:7:11:3
(4)橄欖油中含有:油酸(單不飽和脂肪酸):70-80%,亞油酸(多不飽和脂肪酸):6-9%,棕櫚酸(飽和脂肪酸):7-15%,另外還含有維生素A和E.油酸的化學式為C18H34O2.
①橄欖油是
②油酸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組卷:9引用:7難度:0.9
三、解答題(共10小題)
-
21.閱讀下文,回答下列問題。
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陽的輻射強度只有現在的四分之一,為什么那時的地球沒有被凍成冰球呢?最新的理論認為,液態的水(比如降雨)能夠溶解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再把它變為碳酸鹽,沉積到巖石層中。同時,地球的內部很熱,沉積在地殼中的碳經常會隨著火山噴發而重新變為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這就形成了一個碳循環。經過幾億年的時間,這個碳循環逐漸達到了某種平衡,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正是由于這些二氧化碳產生的溫室效應,使得地球的溫度不至于太冷。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使二氧化碳濃度開始逐年上升,且能量轉換效率較低。用燃料電池代替化石燃料不僅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且能量轉換效率高達左右。燃料電池是一種使用燃料進行化學反應產生電能的裝置,最早于年由英國的發明。氫氣、乙醇、肼(N2H4)都可作燃料電池的燃料。例如乙醇燃料電池在酸性介質中的工作原理是乙醇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其不需推動渦輪等發電器具,且水又是無害的生成物,所以燃料電池是一種高效、低污染裝置。以燃料電池作為汽車的動力,已被公認是二十一世紀必然的趨勢。
(1)地球在形成初期沒有被凍成冰球的原因是
(2)寫出燃料電池的一條優點
(3)燃料電池是將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化學反應放出的能量可以是光能、熱能、電能等
b.燃料電池可以廣泛用于新能源汽車
c.燃料電池都要排放CO2氣體
(5)肼(N2H4)燃料電池工作原理如圖所示。根據圖示信息寫出該電池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組卷:47引用:1難度:0.7 -
22.火的利用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回答下列問題。
(1)拔下燈帽的酒精燈沒有燃燒,從燃燒的條件角度分析,是因為
(2)炒菜時鍋內的油著火,可用鍋蓋蓋滅,滅火的原理是組卷:12引用:2難度:0.5 -
23.保護環境,提倡“低碳生活”,是我們應共同關注的社會問題.
(1)為控制汽車尾氣給空氣造成的污染,要在燃料的使用和管理等方面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圖1中公交車使用的天然氣主要成分是
圖2是我國自行研制的氫動力概念跑車,氫氣作為最清潔的燃料的原因是
(2)煤燃燒時會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在一定條件下,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能發生反應:SO2+NO2═SO3+X.其中X的化學式為
(3)生活中,人們常常利用燃燒燃料反應產生的能量來做飯、取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化學反應過程中都會發生放熱現象
B.在化學反應中只有燃燒反應才能放出熱量
C.在當今社會,人類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學反應產生的.
(4)有一類有機物-烷烴,其中只含有C、H.現列出其中一些物質的名稱和化學式:
Ⅰ、由上述事實推測該類物質的名稱與
Ⅱ、丁烷的化學式為
Ⅲ、烷烴在空氣中充分燃燒的產物與酒精燃燒的產物相同,請寫出丙烷(C3H8)在空氣中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名稱 化學式 甲烷 CH4 乙烷 C2H6 丙烷 C3H8 組卷:14引用:1難度:0.5 -
24.合理利用能源和保護環境是我們關注的問題。
(1)常見的化石能源包含煤、石油和
(2)煤加工成蜂窩煤會更充分燃燒的原因是
(3)為了節約石油資源,常在普通汽油中加入適量的乙醇,乙醇燃燒方程式X+3O22CO2+3H2O,依據點燃組卷:15引用:1難度:0.7 -
25.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世博會充分體現了“綠色、低碳、節能、減排”的現代理念.
(1)世博會期間有千輛清潔能源汽車投入運行,氫燃料電池車可實現“零排放”.氫燃料電池總反應的化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H2+O2=2H2O,它將
(2)世博會主題館大量使用太陽能光伏發電最關鍵的材料是高純硅,其制取過程中可由氯化硅(SiCl4)和氫氣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硅和氯化氫,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下列做法與上海世博會理念不相符合的是
①垃圾分類回收處理;
②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
③優化建筑設計,增強室內自然采光,減少照明用電;
④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騎自行車或步行等出行方式.組卷:19引用:1難度:0.5 -
26.在2008年3月24日的北京奧運會圣火采集現場,最高女祭司手中取火用的火炬中,用來充當引火之物的引子是折疊好的電影膠片。而在早期取火儀式中,火炬中填充的是干草。如今之所以偏愛膠片,是因為膠片是以硝酸纖維素為主要成分,比干草更易燃。最高女祭司采集圣火成功之后,首先用手中的火炬引燃了一旁的火種罐,火種罐中盛放的是希臘當地的特產橄欖油。
試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燃燒的條件,膠片是
(2)膠片、干草、橄欖油的著火點由高到低的順序是
(3)硝酸纖維素的化學式為C6H7O2(ONO2)3,下列有關硝酸纖維素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它是由碳、氫、氧、氮四種元素組成;
B、它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97;
C、它是一種有機物;
D、其中碳、氫、氧、氮元素的質量比為6:7:11:3。
(4)橄欖油中含有:油酸(單不飽和脂肪酸):70-80%,亞油酸(多不飽和脂肪酸):6-9%,棕櫚酸(飽和脂肪酸):7-15%,另外還含有維生素A和E.油酸的化學式為C18H34O2。
①橄欖油是
②油酸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組卷:12引用:5難度:0.5 -
27.某科學小組圍繞燃燒與滅火的主題開展了相關活動,如圖。請你參與完成:
【知識回憶】可燃物燃燒的必備條件是
【交流討論】(1)改進后的裝置(如圖乙)與圖甲相比,其優點是
(2)將裝有某氣體的大試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試管罩住白磷(如圖丙所示),結果觀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觀,則大試管所裝氣體可能是
【綜合應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滅火,其實水有時也可以“生火”,比如鉀遇水會立刻著火,因為鉀遇水生成氫氣和氫氧化鉀,該反應是組卷:8引用:1難度:0.7 -
28.爆炸的條件是什么.
組卷:14引用:0難度:0.9 -
29.存放易揮發可燃物的倉庫門口均有貼禁止吸煙的標志,從燃燒條件說明兩點理由.
組卷:10引用:0難度:0.9 -
30.燃燒是人類最早利用的化學反應之一,燃燒的利用大大促進了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常見可燃物的著火點見下表:
可燃物 木材 木炭 無煙煤 著火點/℃ 200-290 320-370 700-750
①分別點燃大小相同的木材和木炭,
②用沙石蓋在燃燒的木材上,木材不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
③欲探究燃燒的另一條件,還需要準備的物質可以是
(2)若氧氣供給不足,木炭燃燒不充分,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如何點燃煤球(用無煙煤制作),結合生活經驗談談你的做法:組卷:42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