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2023年單元測試卷
發(fā)布:2025/7/2 11:0:13
一、基礎(chǔ)知識積累與運用(31分)
-
1.【品讀“行”之詩】
“行”是什么?“行”是杜甫用雙腳丈量泰山的高度之后,涌現(xiàn)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氣;“行”是白居易用眼睛飽覽西湖美景之后,吐露出“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歡愉;“行”是李賀用雙耳感受邊塞號角之后,表達出“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的悲愴。“行”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將世間萬物入我胸懷的態(tài)度_____“行”也是一種感悟,一種將喜怒哀閑思五味之情交融于心。
??第二組的同學徜徉詩詞之中,找到了詩詞中的“行”。上面是一位同學對“行”的總結(jié)。
下列表述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ā 。?/h2>A.文段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達到了句式整齊、氣勢連貫的效果。 B.加點詞“丈量”“涌現(xiàn)”“飽覽”“吐露”詞性不相同。 C.文段橫線處遺漏的標點應為分號。 D.語段結(jié)尾句存在語病,應在“交融于心”后加“的感悟”。 組卷:11引用:2難度:0.5 -
2.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本單元描繪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發(fā)了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 B.想一想在你的印象中冬天是怎樣的?然后用一段話把它寫出來。 C.我們在寫記事文章的時候,要記真實的事,切忌無病呻吟,“為賦新詞強說愁。” D.這一段描寫景物,有近景,有遠景;有靜態(tài),有動態(tài);有視覺、聽覺,還有味覺。 組卷:36引用:2難度:0.5 -
3.下列書寫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正襟威坐 抑揚頓挫 畸形 匿名 B.蕩然無存 誠慌誠恐 膽怯 懊喪 C.鍥而不舍 微不足道 咆哮 管轄 D.暗然失色 名副其實 犀利 凜冽 組卷:38引用:5難度:0.9 -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ā 。?br /> 如何科學合理地處置固體廢物需要多方合力,抓好兩大環(huán)節(ji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要求逐步完善和延伸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依賴固廢處理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科技與標準化能力,推動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最大化。
①資源化并不意味著固體廢物能完全資源化利用
②減量化不等于沒有廢物產(chǎn)生
③末端資源化,在固體廢物無害化處理基礎(chǔ)上,力求將廢物轉(zhuǎn)化成可利用資源
④它需要政府部門科學規(guī)劃產(chǎn)業(yè)布局,驅(qū)動資源產(chǎn)業(yè)轉(zhuǎn)型升級,從而減少廢物產(chǎn)生量
⑤源頭減量化,減少固體廢物的產(chǎn)生量A.③⑤①②④ B.③⑤②④① C.⑤③②①④ D.⑤③②④① 組卷:13引用:3難度:0.5 -
5.下列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翹首(qiáo) 緋紅(fěi) 纖維(qiān) 屏息斂聲(bǐng) B.氣氛(fēn) 燥熱(zào) 勻稱(chèn) 銳不可當(dāng) C.悄然(qiāo) 記載(zǎi) 畸形(qí) 惟妙惟肖(xiào) D.遒勁(qióu) 凜冽(lǐn) 詰責(jié) 筋疲力盡(jīng) 組卷:15引用:3難度:0.8 -
6.閱讀下面文字,在橫線上填寫相應的句子。
(1)
(2)人有悲歡離合,
(3)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組卷:2引用:2難度:0.9 -
7.閱讀。
??“離開桑菲爾德,我感到痛苦,我愛桑菲爾德;——我愛它,因為我在那里過著豐富、愉快的生活,至少過了短短的一個時期。我沒有受到踐踏,我沒有被弄得僵化,我沒有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我曾經(jīng)面對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愛的人,——同一個獨特、活躍、寬廣的心靈交談過。我已經(jīng)認識了你,現(xiàn)在感到自己非從你這兒被永遠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這個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這個必要性一樣。”
(1)文段中的“我”是
(2)聯(lián)系整部作品,選出“我”“受到踐踏,被弄得僵化,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的兩個人生階段。
A.在桑菲爾德府做教師
B.在蓋茨黑德府的童年階段
C.在洛伍德慈善學校受教育
D.在荒原莊與戴安娜和瑪麗相處的日子組卷:3引用:1難度:0.8 -
8.文學常識填空。
《動物笑談》選自《組卷:38引用:2難度:0.9
二、綜合性學習(11分)
-
9.學校開展“走近母親河弘揚黃河文化”綜合性學習活動。
【活動一:覽黃河風光】
詩人們常把黃河寫入詩篇,創(chuàng)設(shè)意境。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寫出了黃河波瀾壯闊的氣勢;劉禹錫“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濤風簸自天涯”,寫出了黃河曲折遼遠的景象;王維“長河落日圓”,寫出了黃河雄壯深邃的意境。
【活動二:知歷史變遷】
為了解黃河的歷史變遷,小文搜集到下列材料,請仔細閱讀,完成各題。
材料一:
古老的河道愈加雜亂無幸,這似乎又給黃河以變換手法繼續(xù)粗野的口實。在典籍記載或有水文資料的全部兩千五百年間,撒潑打滾的黃河放肆地胡作非為,上演出無數(shù)場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的鬧劇。任性的破壞直接釀成黃泛區(qū)接踵而至的生靈涂炭。“黃患”災民,經(jīng)常在被迫無奈之下背井離鄉(xiāng)的逃難。
(節(jié)選自趙政的《若重若輕的牽掛》)材料二:
目前山東正積極打造沿黃河文化體驗廊道,“黃河大集”成為重要載體。“黃河大集”( )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生態(tài)文化,( )重點景區(qū)、遺址遺跡、古城古鎮(zhèn)古村等節(jié)點,( )“山東手造、山東智造”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黃河大集”之興展現(xiàn)了老百姓物質(zhì)生活富足和消費品位的提升。
(節(jié)選自《人民日報海外版》)(1)材料二括號處填寫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A.整合 貫通 匯集 B.融合 貫通 集合 C.整合 連通 集合 D.融合 連通 匯集
上聯(lián):憶往昔河道多變致生靈涂炭
下聯(lián):
【活動三:揚文化精神】
小文搜集了關(guān)于黃河文化內(nèi)涵的文字和兩段歌詞。請根據(jù)提示,完成探究任務(wù)。
黃河文化內(nèi)涵: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標志性符號,是一種國家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深厚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命運與共”的家國情懷、“同根同族同源”的民族觀念和“協(xié)和萬邦”“親仁善鄰”的價值理念。黃河文化還蘊含著我國從古至今治國理政的最高智慧,飽含以民為本、人民至上的理念。
(摘自《河南日報》)歌詞一:
啊!黃河/你是偉大堅強/像一個巨人/出現(xiàn)在亞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體魄/筑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節(jié)選自《黃河頌》)歌詞二:
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心中一樣親
(節(jié)選自《我的中國心》)(3)根據(jù)對“黃河文化內(nèi)涵”的理解,歌詞一、二中“黃河”的文化內(nèi)涵分別是組卷:6引用:1難度:0.7 -
10.系統(tǒng)找不到該試題
三、閱讀理解(28分)
-
11.閱讀課文《談讀書》選段,完成問題。
狡黠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唯明智之士用讀書,然書并不以用處告人,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亦不可只為尋章摘句,而應推敲細思。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shù)則須咀嚼消化。換言之,有只須讀其部分者,有只須大體涉獵者,少數(shù)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書亦可請人代讀,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題材較次或價值不高者,否則書經(jīng)提煉猶如水經(jīng)蒸餾,味同嚼蠟矣。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作文使人準確。因此不常作文者須記憶特強,不常討論者須天生聰穎,不常讀書者須欺世有術(shù),始能無知而顯有知。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A】數(shù)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B】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一如身體百病,皆可借相宜之運動除之。滾球利睪腎,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腸胃,騎術(shù)利頭腦,諸如此類。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讀數(shù)學,蓋演題須全神貫注,稍有分散即須重演;如不能辨異,可令讀經(jīng)院哲學,蓋是輩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闡證另一物,可令讀律師之案卷。如此頭腦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藥可醫(yī)。
(1)選段中A處畫線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2)選段中B處畫線句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出這句話的論點。
(3)請為“讀史使人明智”提供一個道理論據(jù)。
(4)作者論述了讀書的重要性,為什么又說“不可盡信書上所言”?組卷:5引用:1難度:0.5 -
12.閱讀下面的實用類文本,完成問題。
有趣的靈魂都有靜氣??①生樂趣一半得之于活動,也還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謂“感受”是被動的,是容許自然界事物感動我的感官和心靈。這兩個字含義極廣。眼見顏色,耳聞聲音,是感受;見顏色而知其美,聞聲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顏,同一和聲,而各個人所見到的美與和的程度又隨天資境遇而不同。比方路邊有一棵蒼松,你看見它只覺得可以砍來造船;我見到它可以讓人納涼;旁人也許說它很宜于入畫,或者說它是高風亮節(jié)的象征。反應不同,由于人的感受力有強有弱。世間天才之所以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強烈。比方詩人和美術(shù)家,你見不到的東西他能見到,你聞不到的東西他能聞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請伯牙向他彈琴,他也只聯(lián)想到棉匠彈棉花。
??②感受也可以說是“領(lǐng)略”,不過領(lǐng)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所謂領(lǐng)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尋出趣味。能處處領(lǐng)略到趣味的人決不至于岑寂,也決不至于煩悶。朱子有一首詩說:“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一種絕美的境界。你姑且閉目一思索,把這幅圖畫印在腦里,然后假想這半畝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這首詩比擬人生苦樂多么恰當!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為他們的“半畝方塘”中沒有天光云影,沒有源頭活水來,這源頭活水便是“領(lǐng)略”的趣味。
??③領(lǐng)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資,一半也由于修養(yǎng)。大約靜中比較容易見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條定律說:兩物不能同時并存于同一空間。這個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說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靈。我所謂“靜”,便是指心界的空靈,不是指物界的沉寂。你的心境愈空靈,你愈不覺得物界沉寂,或者我還可以進一步說,你的心界愈空靈,你也愈不覺得物界喧嘈。
??④靜與閑也不同。“閑”是一種無所事事的狀態(tài)。許多閑人不必都能領(lǐng)略靜中趣味,而能領(lǐng)略靜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閑。在塵市喧嚷中,你偶然丟開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驀然似有一道靈光閃爍,無窮妙悟便源源而來。這就是忙中靜趣。“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大約詩人的領(lǐng)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中國詩人到這種境界的也很多,“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像這一類描寫靜趣的詩,你只要仔細玩味,你便可以見到這個宇宙又有一種景象,為你平時所未見到的。
??⑤現(xiàn)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這潮流里,自然也難免跟著旁人亂嚷。不過忙里偶然偷閑,鬧中偶然覓靜,于身于心,都有極大裨益。你多在靜中領(lǐng)略些趣味,不僅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們看著你也快慰些。你對著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談話,只是默然相對,心領(lǐng)神會,便可覺得朋友中間的無上至樂。
(1)下列對“感受”和“領(lǐng)略”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感受”是人們的感官和心靈對自然界的各類事物的感知與觸動。
B.聽美妙的音樂只能聯(lián)想到棉匠彈棉花的麻木不仁者,哪有一點感受能力?
C.領(lǐng)略是感受的一部分,它要求你能在平常的生活中主動去尋找趣味。
D.不同的人領(lǐng)略趣味的能力有大有小,內(nèi)心空靈者才更容易陶然自得!
(2)下列對“靜”與“閑”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靜”心之人更容易領(lǐng)略到尋常生活中的快樂。
B.工作清閑之人自然能享受得到“靜心”之樂趣。
C.工作忙碌者保持內(nèi)心安靜也能領(lǐng)略到人生之樂。
D.忙碌、浮躁的年輕人要學會領(lǐng)略“靜心”之樂。組卷:15引用:3難度:0.3 -
13.閱讀下面議論性文本,完成問題。
①從公開的文字上看起來:兩年以前,我們總自夸著“地大物博”,是事實;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著國聯(lián),也是事實;現(xiàn)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國聯(lián),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卻也是事實。
②于是有人慨嘆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單據(jù)這一點現(xiàn)象而論,自信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來信“國聯(lián)”,都沒有相信過“自己”。假使這也算一種“信”,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jīng)有過“他信力”,自從對國聯(lián)失望之后,便把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會疑,一個轉(zhuǎn)身,也許能夠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條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漸玄虛起來了。信“地”和“物”,還是切實的東西,國聯(lián)就渺茫,不過這還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賴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虛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時就找不出分明的結(jié)果來,它可以令人更長久的麻醉著自己。
⑤中國人現(xiàn)在是在發(fā)展著“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現(xiàn)在的新東西,現(xiàn)在只不過日見其明顯,籠罩了一切罷了。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⑦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⑧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xiàn)在也何嘗少呢?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仆后繼的戰(zhàn)斗,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于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蔑。
⑨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jù)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1)議論文分為“立論文”和“駁論文”,本文屬于駁論文。對方的觀點是:
(2)說說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兩年以前,我們總自夸著“地大物博”,是事實;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著國聯(lián),也是事實。
(3)作者反復強調(diào)“中國的脊梁”的目的是什么?
(4)下面關(guān)于文章內(nèi)容及寫法錯誤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作者列舉三個“事實”,為后文駁敵方論證過程的錯誤作鋪墊。
B.第⑨段中加點的“地底下”指當時還處于地下斗爭狀態(tài)的群眾革命力量。
C.本文論證的主要特點是:先用駁對方論證過程的方法間接批駁,又用正面立論的方法直接批駁,從而徹底駁倒對方謬論。
D.第⑨段是結(jié)論,照應題目,對題目提出的問題作答。組卷:8引用:1難度:0.5 -
14.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這首詞在《花庵詞選》中題作“記夢”,請分析詞人著力描寫夢境的作用是什么?
(2)近代梁啟超評此詞:“絕似蘇辛派,不類《漱玉集》中語。”請從場景角度賞析其豪放的藝術(shù)風格。組卷:256引用:5難度:0.7
四、寫作(50分)
-
15.面對紛繁的生活,我們常常有許多感悟;當我們看見一輪紅日冉冉升時,我們也許會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氣蓬勃與旺盛的生命力,當我們看見葉子從樹上落下,我們也許會感悟到生命的短暫,而應該珍惜時光發(fā)奮進取……
朋友,你對生活有什么感悟呢?請以《感悟 》為題 寫一篇文章。
要求:(1)在“感悟”后面的空白處填一個詞或短語。
(2)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3)書寫清楚,600字左右。組卷:45引用:5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