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湖南省懷化市通道縣八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布:2025/7/2 23:0:12
一、積累與運用。(40分)
-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
(1)雨季則有青頭菌、牛肝菌,味極鮮yú
(2)地面上的小草,它們是那樣bēi
(3)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
(4)幫助它越過帶有纖組卷:1引用:1難度:0.8 -
2.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山東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大省,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滋養,在教育領域致力于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實踐,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更好地推動文化“兩創”落地做實,助力文化強國建設。 B.作為“雙減”后的國內首檔大語文公開課節目,《超級語文課》基于中小學語文經典課堂,打造一場“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C.語文是所有知識建筑的基石,語文成績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堅持來實現的。 D.歷史如江河一般奔騰向前,優秀的民俗與道德傳統卻是恒久不變的,并會隨著時代前進的腳步,得到發揚和繼承光大,最終表現出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面貌。 組卷:291引用:5難度:0.9 -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A.重視閱讀、參加各種閱讀活動,不是附庸風雅,而是為了提升我們的語文核心素養。 B.在這優美的氣氛中,她出口自然,毫不矯揉造作,不論唱什么,都帶有山歌的原汁原味。 C.對待學習和工作,我們要學會心無旁騖,專注于自己的事情,將來必有所成。 D.他獨自一人嘮嘮叨叨地勇敢地承擔起了照顧母親和養育兩個孩子的重任。 組卷:38引用:1難度:0.5 -
4.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岳陽樓記》選自《范仲淹全集》。范仲淹,字希文,謚號“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歐陽修和宋代的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C.“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并通過記事、記物、記人、寫景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 D.“千里共嬋娟”里的“嬋娟”指月亮。月亮的別稱還有“玉兔”“嫦娥”等。 組卷:514引用:5難度:0.9 -
5.下列文學、文化常識及名著的相關信息對應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詞又稱“長短句”,句式長短不一,講究韻律,能自由表達思想感情。 B.《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的一部長篇諷刺小說,主要描寫明清時期科舉制度下讀書人及勞苦大眾的活動和精神面貌。 C.范仲淹是我國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D.《水滸傳》中楊志押運生辰綱途徑黃泥岡,被吳用、晁蓋等人用計劫走,被迫流落江湖,后來在二龍山落草。吳用等人也因為官府追查,去了梁山。 組卷:6引用:1難度:0.9 -
6.系統找不到該試題
-
7.閱讀下列消息。
騰訊娛樂訊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3日下午1時,諾貝爾獎官網公布最新消息,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美國民謠藝術家鮑勃?迪倫榮獲該獎項。是的,你沒看錯,就是那個唱了《答案在風中飄》的美國搖滾樂手鮑勃?迪倫。雖然人們一直將這些偉大的搖滾樂手稱為詩人、文學家,這一次,諾貝爾文學獎終于給了他一個“官方肯定”。頒獎詞是這樣寫的:“為美國音樂傳統增添了創造性的詩意表達”。這也是諾貝爾文學獎首次將該獎項頒予一位音樂人。
(1)請給上面的消息擬一個標題。(不超過20個字)
(2)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古都北京最著名的旅游景點。古運河是咱們揚州的母親河,已經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但知名度卻沒有長城高,請為揚州的古運河擬寫一條宣傳標語,擴大它的知名度。
(3)如果你在揚州古運河邊游玩時,恰巧遇到一位二十多歲的男青年正在往古運河里亂拋垃圾雜物,你看到后決定上去勸阻,你打算怎么說?組卷:416引用:4難度:0.8 -
8.名著閱讀。
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認為,《紅星照耀中國》為美國等西方國家打開了認識中國的新窗口,“卓絕的中國精神”促進了西方對中國認知的改變。結合書中具體內容,談談哪些地方表現了“卓絕的中國精神”。(寫出一處即可)組卷:320引用:13難度:0.7 -
9.下面是學習活動結束后學習委員的發言。請你完成填空。
古人不僅擅長勸說,在詩詞中,他們傳情言志的方式也非常精妙。
岑參說不舍:“山回路轉不見君,(1)
蘇軾言思念:“但愿人長久,(2)
“不畏浮云遮望眼,(3)
(4)“
孟浩然想求職謀事,卻以想渡湖而無船為喻:(5)“組卷:58引用:3難度:0.8 -
10.岳陽樓是江南名樓,古往今來,無數文人登臨攬勝,留下了許多名篇佳作。如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杜甫《登岳陽樓》、陳與義《登岳陽樓》等。找來這些詩讀一讀,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
組卷:4引用:1難度:0.5
二、閱讀與理解。(50分)
-
11.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問題。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1)這首詩從神話傳說寫起,有什么作用?
(2)詩歌尾聯描寫“日暮”和“煙波”,有什么用意?組卷:9引用:2難度:0.5 -
12.文言文閱讀,回答小題。
【一】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節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二】 余以為西湖之美在里湖,汲汲①乎為之賦詩,以顯于士君子間,而士君子之賀其遭者亦眾矣。當其不寓樓閣,不舍庵剎,而以琴樽書札②托彼輕舟也,舟人無酬答,一善也:昏曉不爽其候,二善也;訪客登山,恣意所如,三善也;入斷橋,出西冷,午眠夕興,四善也;殘客可避,時時移棹,五善也。挾五善以長于湖,僧上鳧下,觴止茗生。篙楫因風,漁茭③聚火,奇唱發,流光④升,霞斂星移,煙高霜滿。
(節選自譚元春《自題湖霜草》,有刪改)【注】①汲汲:急切的樣子。②札:文書。③漁茭:打魚的人和取茭白的人。④流光:這里指月光。
(1)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意思或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神情與蘇、黃不屬/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情況屬實
B.而以琴樽書札托彼輕舟也/潭西南而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C.見漁人,乃大驚/乃不知有漢/家祭無忘告乃翁
D.悉如外人/悉聽尊便/悉知底里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②挾五善以長于湖,僧上鳧下,觴止茗生。
(3)堯堯讀到語段【一】時,在旁邊寫了批注:“盡現世外桃源之美。”請結合語段【一】,分析桃花源美在何處?
(4)根據你對語段【一】和語段【二】的理解,分析兩位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有何異同。組卷:3引用:1難度:0.5 -
13.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1)作者寫“我”牽連不斷地拔何首烏,是由于
A.作者小時候有迷信思想
B.“我”小時候天真、好奇
C.何首烏是上好的中藥材
D.告訴讀者成仙的方法
(2)對這段話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段寫了百草園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妙趣橫生。
B.文段采用點面結合的寫法,突出了百草園的無限樂趣。
C.文段從多方面多角度寫了百草園,色彩鮮明。
D.文段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描寫百草園風物,生動形象。
(3)在泥墻根一帶可以做哪些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組卷:4引用:2難度:0.4 -
14.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題。
燈籠
吳伯蕭 雖不像撲燈蛾,愛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歡火,喜歡亮光,卻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寶兒,點亮了燈哭聲就止住了。歲梢寒夜,玩火玩燈,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盡管大人們怕火火燭燭的危險要說“玩火黑夜溺炕”那種幾近恐嚇的話,但偷偷還要在神龕里點起燭來。
連活活的太陽算著,一切亮光之中,我愛皎潔的月華,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來挑著照路的燈籠。提起燈籠,就會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頭呵狗的聲音;就會想起龐大的晃蕩著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嚕嚕的私語;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須,同洪亮大方的談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邊社戲臺下想起鬧嚷嚷的觀眾,花生籃,冰糖葫蘆;臺上的小丑,花臉,《司馬懿探山》。真的,燈籠的緣結得太多了,記憶的網里擠著的就都是。
記得,做著公正鄉紳的祖父,晚年來每每被邀去五里遙的城里說事,一去一整天。回家總是很晚的。湊巧若是沒有月亮的夜,長工李五和我便須應差去接。伴著我們的除了李老五的敘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燈籠。那時自己對人情世故還不懂,好聽點說,心還像素絲樣純潔,什么爭訟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識領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輕易不提斡旋著的情事,倒是一路數著牽牛織女星談些進京趕考的掌故--雪夜馳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遠近。村犬遙遙向燈籠吠了,認得了是主人,近前來卻又大搖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時分。不是夜飯吃完,燈籠還在院子里亮著嗎?那種照照然庭院的靜穆,是一輩子思慕著的。
“路上黑,打了燈籠去吧。”
自從遠離鄉井,為了生活在外面孤單地掙扎之后,像這樣慈母口中吩咐的話也很久聽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時候在村里上燈學,要挑了燈籠走去挑了燈籠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悵惘。母親給留著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親手接過了燈籠去后遞給自己的。為自己特別預備的那支小的紗燈,樣子也還清清楚楚記在心里。雖然人已經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親的頭發也全白了。
鄉俗還愿,唱戲,掛神袍而外,常在村頭高挑一掛紅燈。仿佛燈柱上還照例有些松柏枝葉做點綴。掛紅燈,自然同盛伏含茶、臘八施粥一樣,有著行好的意思;松柏枝葉的點綴,用意卻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虛驚的時候,忽然發現星天下紅燈高照,總會以去村不遠而默默高興起來的吧。
唐明皇在東宮結繪彩為高五十尺的燈樓,遍懸珠玉金銀而風至鏘然的那種盛事太古遠了,恨無緣觀賞。
金吾不禁的那元宵節張燈結彩,卻曾于太平半年在幾處山城小縣里湊過熱鬧:跟了一條龍燈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覺疲乏是什么,還要去看慶豐酒店的跑馬燈,猜源亨油坊出的燈謎。家來睡,不是還將一掛小燈懸在床頭么?夢都隨了蠟火開花。
想起來,族姊遠嫁,大送大迎,曾聽過徹夜的鼓吹,看滿街的燈火;轎前橋后雖不像《宋史?儀衛志》載,準有打燈籠子親事官八十人,但輝煌景象已夠華貴了。那時姊家仿佛還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戶了。進士第的官銜燈該還有吧,垂珠玲瓏的朱門卻早已褪色了。
用朱紅在紗燈上描宋體字,從前很引起過自己的喜悅;現在想,當時該并不是傳統思想,或羨慕什么富貴榮華,而是根本就愛那種玩意,如同黑漆大門上過年貼丹紅春聯一樣。自然,若是紗紅上的字是“尚書府”或“某某縣正堂”之類,懂得了意思,也會覺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純德堂的家用燈籠,可也未始勾不起愛好來。
宮燈,還沒見過;總該有翠羽流蘇的妝飾吧。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西宮南內有人在趁了燈光調綠嘴鸚鵡,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緩步尋一脈曲悄,意味應是深長的。雖然,“……好一似揚子江,駕小舟,風狂浪大,浪大風狂”的漢獻帝也許有燈籠作伴,但那時人的處境可憫,蠟淚就怕數不著長了。
最壯是塞外點兵,吹角連營,夜深星闌時候,將軍在挑燈看劍,那燈籠上你不希望寫的幾個斗方大字是霍驃姚,是漢將李廣,是唐朝裝公嗎?雪夜入蔡,與胡人不敢南下牧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樣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聽,正蕭蕭班馬鳴也,我愿就是那燈籠下的馬前卒。
唉,壯,于今燈籠又不夠了。應該數火把,數探海燈,數燎原的一把烈火!
(1)說說作者以“燈籠”為題的妙處。
(2)結合全文,簡要陳述作者喜歡燈籠的原因。
(3)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①說說下面句中加點詞的作用。
燈籠的緣結得太多了,記憶的網里擠著的就都是。
②請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的含義。
你聽,正蕭蕭班馬鳴也,我愿就是那燈籠下的馬前卒。
(4)從語言風格的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
①歲梢寒夜,玩火玩燈,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
②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西宮南內有人在趁了燈光調綠嘴鸚鵡,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緩步尋一脈幽悄,意味應是深長的。
(5)根據全文內容,用簡潔的語言填表。內容分類 相關描述 蘊含的意義 村民日常生活 在村里上燈學,“挑了燈籠走去挑了燈籠走回”。 A B 村邊社戲臺下想起鬧嚷嚷的觀眾,花生籃,冰糖葫蘆;臺上的小丑,花臉,跪堂譜,《司馬懿探山》。 “燈籠”成為鄉村藝術的重要構成,成為文化符號。 鄉村年節景 C “燈施”裝點了鄉村的節日,帶給村民歡樂。 歷史文化 那燈籠上你不希望寫的幾個斗方大字是霍驃姚,是漢將李廣,是唐朝裝公嗎?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樣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D 組卷:213引用:3難度:0.5
三、作文。(60分)
-
15.按要求作文。
??有的人,無論遠近,仿佛就在身邊;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終浮現在眼前;有份情,真摯濃烈,時時溫暖我們的心田……他們(它們)從未走遠。
??請以“從未走遠”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體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抄襲、套作;
④作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姓名等相關信息。組卷:9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