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省武漢市部分名校中考語文聯考試卷(3月份)
發布:2025/7/3 16:0:17
一、(共9分,每小題3分)
-
1.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行路難(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以下對詩歌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詩的開頭兩句以夸張的筆法,營造了歡樂的宴飲氣氛,體現了詩人愉悅的心情。 B.詩中以“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來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艱難險阻。 C.詩中借典故,直接表達了詩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詩的最后兩句寫出了詩人對不懈行船必能到達彼岸的堅定信心。 組卷:21引用:1難度:0.5 -
2.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應該關注的傳統文化的形式?還是傳統文化的內涵?這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B.“聽著,朋友,”他們說:“你丑的可愛,連我都禁不住要喜歡你了。” C.讀實用書,做更強大的人;讀審美書,做更有情趣的人;讀哲學書,做深度思考人生價值的人。 D.這么厚的一本書,我至少要五、六天才能讀完。 組卷:140引用:4難度:0.7 -
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山東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大省,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滋養,在教育領域致力于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實踐,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更好地推動文化“兩創”落地做實,助力文化強國建設。 B.作為“雙減”后的國內首檔大語文公開課節目,《超級語文課》基于中小學語文經典課堂,打造一場“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C.語文是所有知識建筑的基石,語文成績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堅持來實現的。 D.歷史如江河一般奔騰向前,優秀的民俗與道德傳統卻是恒久不變的,并會隨著時代前進的腳步,得到發揚和繼承光大,最終表現出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面貌。 組卷:291引用:5難度:0.9
二、(共9分,每小題9分)
-
4.青年勇做新時代的弄潮兒
趙淵杰??①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共青團要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勇做新時代的弄潮兒,自覺聽從黨和人民召喚,胸懷國之大者,擔當使命任務,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爭當偉大理想的追夢人,爭做偉大事業的生力軍,讓青春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廣大青年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指明了航向。
??②馬克思說:“青春的光輝,理想的鑰匙,生命的意義,乃至人類的生存、發展……全包含在這兩個字之中——奮斗!”歷史上,有志青年從來不是時代的過客、看客,而是擔負使命、扛起責任的先鋒和實干家。《共產黨宣言》發表時,馬克思30歲,恩格斯28歲。列寧開始參加革命活動時只有17歲。黨的一大召開時,代表平均年齡為28歲。長征途中,紅軍將領平均年齡不到25歲。在不同歷史時期,無數青年英杰用青春的斗志和力量感應時代脈搏、投身時代洪流,成為推動時代前進的弄潮兒。
??③時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脈相承。青年的命運從來都同時代緊密相連。1939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慶賀模范青年大會上指出:“中國的青年運動有很好的革命傳統,這個傳統就是‘永久奮斗’。我們共產黨是繼承這個傳統的,現在傳下來了,以后更要繼續傳下去。”傳承這一光榮傳統,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青年奮斗者在打倒軍閥、抗日救亡、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偉大斗爭中沖鋒陷陣;向科學進軍、向困難進軍、向荒原進軍,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把青春獻給祖國;勇做改革闖將,開風氣之先,在現代化建設各條戰線上勇立潮頭;發出“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強音,自覺擔當重任,深入基層一線,讓青春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綻放異彩。事實證明,只有同黨和人民事業高度契合時,青春的光譜才會更廣闊,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發。只有進行了激情奮斗的青春,只有進行了頑強拼搏的青春,只有為人民作出了奉獻的青春。才會給人們留下充實、溫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
??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也是新時代的弄潮兒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踔厲風發、勇毅前進的時代。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北斗衛星團隊核心人員平均年齡36歲,量子科學團隊平均年齡35歲,中國天眼FAST研發團隊平均年齡30歲……這些新時代的弄潮兒敢為人先、敢于突破,以聰明才智貢獻國家,以開拓進取服務社會。在新時代的每個領域、各條戰線,還有許多這樣的弄潮兒爭當偉大理想的追夢人,爭做偉大事業的生力軍。從脫貧攻堅的戰場到科技攻關的崗位,從搶險救災的前線到疫情防控的一線,從奧運競技的賽場到保衛祖國的哨所,廣大新時代青年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誓言,在緊跟時代、奉獻時代中成就自我。
??⑤一個世紀前,李大釗在《青春》中寄語中國青年:“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但前進的道路仍然充滿艱辛。當代中國青年唯有勇做新時代的弄潮兒,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奮勇爭先,才能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在實現中國夢這場歷史接力賽中跑出好成績,不斷續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激昂的青春樂章。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1)下列對第②段主要運用的論證方法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A.比喻論證 道理論證 B.對比論證 舉例論證 C.引用論證 舉例論證 D.比喻論證 對比論證
A.題目便是文章中心論點,明確精練,第①段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再次點明中心。
B.事實證明,進行了激情奮斗、頑強拼搏的青春,為人民作出了奉獻的青春,一定會給人們留下充實、溫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
C.廣大新時代青年在每個領域、各條戰線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誓言。
D.文章多處采用了中外名人名言,充分有力地論證了中心論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3)為了更深入地闡述“青年勇做新時代的弄潮兒”,第③④⑤段分別從哪些方面論述?組卷:80引用:4難度:0.7
三、(共12分,每小題3分)
-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中國文字記錄的一個重大特點,便是它_______的持久性和延續性。這一特點使得世界上一個有創造性的遠古文化,得以繼繼繩繩,_______至今。中國文字有其特殊的形體,這種具有特殊形體的文字,超越了時間上的變化和空間上的限制,_______了中華民族,更造成了世界上一個最偉大的文化整體。A.具有/順延/團聚 B.獨有/綿延/團結 C.具有/綿延/團聚 D.獨有/順延/團結 組卷:101引用:4難度:0.7 -
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乙】 成王封伯禽于魯。周公①誡之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之以儉者,安;祿位尊盛②,守之以卑者,貴;人眾兵強,守之以畏③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④,守之以淺者,智。夫此六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⑤此德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可不慎歟?”
(選自《韓詩外傳》)【注】①周公:西周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元圣”,儒學先驅。②尊盛;位高勢盛。③畏:敬畏。④博聞強記:見聞廣博,記憶力強。⑤由:奉行,遵從。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非淡泊無以明志
②淫慢則不能勵精
③險躁則不能治性
④亡其身者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成王封伯禽于魯 吾于天下亦不輕矣 B.守之以恭者 子無以魯國驕士 C.猶恐失天下之士 夫君子之行 D.然一沐三握發 公欣然白
①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②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
(4)下列對【甲】【乙】兩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乙】兩文都是告誡子孫的文章,表達了相同的內容和思想感情。
B.【甲】【乙】兩文在殷殷教誨中都蘊含著父輩對子孫的深切期望。
C.【甲】文中諸葛亮告誡兒子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勤學勵志,修身養性。
D.【乙】文中周公告誡兒子伯禽:貴為郡王者,更應該謙虛謹慎,戒驕戒躁。
(5)【甲】【乙】兩文告誡孩子的中心內容分別是什么?組卷:506引用:2難度:0.5
四、(26分)
-
7.周學道雖然趕他出去,卻也把卷子取來看看。那童生叫做魏好古,文字也還清通。學道道:“把他低低的進了學罷。”因取過筆來,在卷子尾上點了一點,做個記認。又取過 卷子來看,看罷,不覺嘆息道:“這樣文字,連我看一兩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曉得是天地間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見世上糊涂試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筆細細圈點,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又把魏好古的卷子取過來,填了第二十名。
以上文字出自古典長篇小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是組卷:59引用:4難度:0.7 -
8.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中國文化的沖擊與延續
①中國文化的延續性,并不是從來沒有遭遇過沖擊,關鍵是沖擊過后依然能夠保持本色。
②秦國統一,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珠江流域完成統一。中原的核心地位,包含了多種因素,土地、人民、文化是關鍵要素。秦國統一之后采取的鞏固統一的政策,無疑有利于經濟交往和文化交流。而統一之后的中國文化體量,驟然增大。可以說,就文化的內在緊密性而言,亞歐大陸西端的任何帝國,從波斯帝國到亞歷山大帝國以及后來的羅馬帝國,都無法與中國相提并論。
③此后,對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中國文化的沖擊,主要來自北方。《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漢朝的一位宦官名叫中行說,他投降匈奴后,努力勸說匈奴不要使用漢朝的紡織品,這樣就能減少對漢朝的需要,擁有更主動的戰略優勢。其實,互通有無是貿易的本質,任何文明區域都需要外來商品的補充。農業地區與游牧地區具有互補性,而沖突發生便會帶來文明破壞。總體上說,中國古代中央集權的效率較高,軍事防范也有效果。然而一旦中國自身出現內在問題,遭受北方打擊的可能性便會提高。
④從文化的內在精神而言,會表現為文化韌性。與此同時,不可忽略中國文化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外在特征。體量龐大,自然增加了被征服的難度。從黃河到長江,這構成了中國文明的戰略縱深。
⑤沖突過后,中國文化獲得新生力量,延續與發展繼續。中國文化以中原為基本區,通過文化輻射擴大影響,各地情況或有不同,但動輒幾百年上千年的歷程,說明文化融合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主要方式。以中國東北地區而言,唐宋時期,東北地方與中原的文化沖突激烈。契丹、女真都對中原政權構成巨大威脅。但到清朝統治中國之后,東北的漢化日益深入,最終在清朝完成了漢化的全過程。
⑥在民族與文化的問題上,中國傳統強調文化的重要性。在文化的差異上,強調環境與條件的作用,于是凡文化都是人的文化,只要是文化,都可以交流融合。“二十四史”的“四夷傳”,無不表現為夷夏同源的觀點,而這無疑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因為中國文化一直處于發展之中,體量逐漸增大,文化的韌性也在加強,延續性于是不斷呈現。
⑦近代之后,中國遭遇了三千年未有的變局,來自西方的沖擊帶來最深刻的變化。然而,著名的歷史學家陳寅恪認為,來自西方的文化,最后一定會實現中國化。心中裝有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史,才會有如此堅定的文化自信。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陳寅恪的判斷正在被不斷證實。工具理性的競爭當然會競爭下去,文化的韌力依然是保持延續性的基礎。
(摘自《新華文摘》2020年第5期,有刪改)
(1)下列關于“中國文化的延續性”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統一后中國文化體量增大,形成了內在緊密性很強的中原文化。
B.中國文化極有韌性,因人口眾多,幅員遼闊,增加了被征服的難度。
C.文化融合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主要方式,有的融合甚至經歷上千年。
D.中國文化一直處于發展之中,文化的韌性在加強,延續性不斷呈現。
(2)下列關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高效率的中央集權帶來有效的軍事防范,但這種體制的負面效應也是顯而易見的。
B.東北地方與中原的文化沖突自古就有,契丹、女真一直都對中原政權構成巨大威脅。
C.中國對文化的交流融合,主張求同存異,強調文化的差異主要是環境與條件的作用。
D.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中國文化將會依然保持延續性,最終會實現西方文化中國化。
(3)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②段用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與秦帝國對比,是為了說明他們沒有像中國一樣的中原文化。
B.第③段中運用舉例論證,用《史記?匈奴列傳》的材料證明“農業地區與游牧地區具有互補性”這一觀點。
C.第⑥段中引用“四夷傳”中夷夏同源的觀點來證明中國人非常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強調文化的交流融合。
D.本文具有一般議論文的語言特點,嚴謹準確,樸素平實,既清晰地表明了作者的觀點,也給人文化的厚重感。組卷:119引用:5難度:0.6
五、(8分)
-
9.綜合運用
某學校開展“我和青春有一個約會”的語文實踐活動,請你完成以下任務。
(1)【活動設計】
學校將圍繞“我和青春有一個約會”的主題舉行系列主題活動,已設計出“活動一”和“活動二”,請你再設計出“活動三”。
活動一:舉行“青春最美”演講比賽
活動二:舉行“我的青春”征文比賽
活動三:
(2)【演講】
學校舉行演講比賽,有同學搜集了以下一組故事,準備以“只有勤奮才能成功”為主題寫一篇精彩的演講稿。這組故事中不符合主題要求的兩項是
①高山流水 ②孫康映雪 ③車胤囊螢 ④宋濂抄書 ⑤岳母刺字 ⑥蘇秦刺股
(3)【偶像介紹】
偶像是成長的心靈力量。下面三個人物都是同學們心中的青春偶像。請選擇其中一個,用簡潔的語言從人物所處的時代、人物的精神兩個方面進行介紹。
備選人物:①諸葛亮 ②文天祥 ③袁隆平
示例:蘇軾--宋代詞人,雖屢遭挫折但依然豁達樂觀。組卷:209引用:19難度:0.7
六、(50分)
-
10.根據下面材料作文。
“逆戰”即迎接戰斗。人、家、國都應有迎難而上的勇氣,剛毅不屈的意志,樂觀昂揚的精神。請以“逆戰”為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文體不限,不得抄襲,不得出現真實的姓名、學校等敏感信息。組卷:121引用:6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