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9-2020學年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司馬浦鎮九年級(上)期末化學試卷

          發布:2025/7/4 20:0:18

          一、選擇題.(15小題,共45分)

          • 1.貧血的人在平時的飲食中需注意鐵的攝入,這里的“鐵”是指(  )

            組卷:203引用:7難度:0.7
          • 2.下列四個圖像中,不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A.通電電解水 B.用等量等濃度的雙氧水制取O2 C.加熱一定質量的高錳酸鉀固體 D.加熱一定質量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固體

            組卷:24引用:2難度:0.5
          • 3.如圖實驗探究物質的燃燒條件。試管①充滿N2,試管②、③充滿空氣,同時放入水中,觀察到只有試管②中有白煙產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567引用:9難度:0.8
          • 4.如圖所示為簡易凈水器,其中可吸附雜質、除去臭味的是(  )

            組卷:191引用:6難度:0.6
          • 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組卷:9引用:2難度:0.9
          • 6.集氣瓶裝滿某氣體,可能是下列氣體中的某一種:①氧氣  ②空氣  ③氮氣,將燃著的木條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滅,則該瓶氣體是(  )

            組卷:20引用:2難度:0.9
          • 7.下列屬于緩慢氧化的是(  )

            組卷:9引用:2難度:0.8
          • 8.生活中用到的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

            組卷:53引用:4難度:0.9
          • 9.已知X和Y元素的原子序數分別為7和18,下列關于X和Y的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28引用:8難度:0.6
          • 10.無色透明普通玻璃,其主要成分又稱為鈉鈣玻璃,化學式為Na2CaSi6O14,其中硅元素的化合價為(  )

            組卷:3引用:1難度:0.7
          • 11.下列現象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組卷:25引用:7難度:0.9
          • 12.下列實驗操作或記錄正確的是(  )

            組卷:39引用:13難度:0.9
          • 13.在一密閉容器內加入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組卷:22引用:4難度:0.6
          • 14.化學反應依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分為不同類型。反應前后有元素化合價變化的化學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兩種:①3NO2+H2O═2HNO3+X ②2SO2+O2+2H2O
            粉塵
            2H2SO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組卷:43引用:3難度:0.5
          • 15.在氧氣中完全燃燒2.8g某物質,生成8.8g二氧化碳和3.6g水,該物質的化學式可能是(  )

            組卷:123引用:3難度:0.4

          二、填空題.(15分)

          • 16.結合如圖回答下列問題

            (1)鎂離子的符號是
             

            (2)X的值為
             

            (3)鎂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
            (4)鎂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顯示的化合價為
             
            價。

            組卷:25引用:1難度:0.7
          • 17.將太湖水轉變為飲用水的過程示意圖如圖:

            (1)“活性炭”的作用是
             

            (2)經過超濾膜后得到的飲用水屬于
             
            (填”混合物”或”純凈物”)。
            (3)檢驗凈化后的水是軟水,常用的試劑是
             

            (4)下列圖標表示“國家節水標志”的是
             
            (填序號)。

            組卷:23引用:4難度:0.6

          三、實驗題.(20分)

          • 18.學習了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之后,老師布置了“實驗室制取乙炔”的任務,檢驗同學們的學習效果。
            已知:
            1.在常溫下,塊狀固體碳化鈣(CaC2)與水反應生成乙炔氣體,乙炔是一種無色、無味、無毒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微溶于水,易燃燒。
            2.碳化鈣(CaC2)與水反應非常劇烈,容易暴沸。

            (1)制取乙炔的發生裝置是
             
            (填序號,下同),收集裝置
             

            (2)做乙炔性質實驗前,必須先
             

            (3)已知CaC2+2H2O=Ca(OH)2+
             
            (乙炔)↑,請將空格內乙炔的化學式寫出來。
            (4)為了防止反應過程中的“暴沸”現象,你采取的措施是
             

            組卷:8引用:2難度:0.7
          • 19.20℃時,將鎂條放入飽和(溶質質量分數約為17.7%)的Na2CO3溶液中,觀察到持續產生較多氣泡,且有白色沉淀生成。實驗小組對其進行探究。
            【查閱資料】①鎂能與水緩慢反應生成氫氣。
            ②Na2CO3、K2CO3溶液均顯堿性,其溶液中除金屬離子、CO32-外,還有OH-
            實驗1:探究反應產生的氣體
            【猜想與假設】
            Ⅰ.氣體是H2
            Ⅱ.氣體是CO2
            Ⅲ.氣體是H2和CO2
            【進行實驗】取適量鎂條、100mL飽和Na2CO3溶液,按如圖所示方案進行實驗。
            編號 1-1 1-2
            裝置    
            實驗現象 澄清石灰水
             
            氣體被點燃,燒杯內壁有小液滴生成
            實驗2:探究持續產生較多氣體的原因
            【猜想與假設】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種離子促進了鎂與水的反應,從而產生較多氣體。
            【進行實驗】20℃時,利用圖示裝置分別完成下列實驗,記錄如下:
            裝置 編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2-1 向試管中加入2mL 17.7%的Na2CO3溶液 持續產生較多氣泡
            2-2 向試管中加入2mL 1%的Na2CO3溶液 有少量氣泡
            2-3 向試管中加入2mL 17.7%的K2CO3溶液 持續產生較多氣泡
            2-4 向試管中加入2mL 17.7%的X溶液 無明顯現象
            2-5 向試管中加入2mL 1%的X溶液 無明顯現象
            【解釋與結論】
            (1)依據實驗1-1、1-2的現象,可得出猜想Ⅰ正確。
            ①補全實驗1-1的現象
             

            ②實驗1-2中有小液滴生成的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解釋)。
            (2)實驗2-4、2-5中加入的X是
             

            (3)得出“Na2CO3溶液濃度越大,反應更劇烈”的結論,依據的實驗是
             
            (填編號)。
            (4)實驗2的結論是
             

            【反思與評價】
            (5)欲進一步檢驗反應產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碳酸鹽,所需試劑是
             

            組卷:98引用:4難度:0.5

          四、綜合能力題.(10分)

          • 20.圖中A~I表示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其中A、C、E、F為單質,其余均為氧化物。B中兩種元素的原子個數之比為2:5;D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0;F在空氣中燃燒時產生淡藍色火焰。圖中“—”表示兩端的物質間能發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間存在轉化關系;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已略去:

            (1)G的顏色是
             
            色。
            (2)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A→B:
             

            ②C與E:
             

            ③H→F:
             

            組卷:70引用:1難度:0.5

          五、計算題.(10分)

          • 21.過氧化鈉(Na2O2)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產生氧氣,因此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潛水艇中作為氧氣的來源。現有2g過氧化鈉樣品(雜質不參加反應),與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完全反應,生成氣體質量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3+2CO2═2Na2CO3+O2。請計算:
            (1)生成氧氣的質量是
             
            g。
            (2)樣品中過氧化鈉的質量。

            組卷:12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