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六年級(下)期末語文試卷(五四學制)

          發布:2025/7/4 17:0:13

          一、積累與運用(25分)

          • 1.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國情懷一直流淌在中華民族的血脈基因中,綿延古今,令人動容。
            請欣賞如圖這幅書法作品,并按照“字體一致、和諧美觀”的原則,為空缺處選擇合適的“國”字,你的選擇是 (  )

            組卷:13引用:1難度:0.8
          • 2.下列關于《魯濱遜漂流記》中的內容,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137引用:2難度:0.7
          • 3.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組卷:1引用:2難度:0.8
          • 4.下列詞語書寫無誤的一項是(  )

            組卷:2引用:1難度:0.8
          • 5.下列文學文化常識有錯的一項是(  )

            組卷:319引用:4難度:0.9
          • 6.下列詞語中字形和加點字的字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組卷:7引用:1難度:0.8

          二、填空

          • 7.古詩文名句默寫。
            (1)晴川歷歷漢陽樹,
             
            。(崔顥《黃鶴樓》)
            (2)
             
            ,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3)
             
            ,志在千里。(曹操《龜雖壽》)
            (4)
             
             
            ,國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5)我們現在常用《別董大》的詩句“
             
             
            ”來鼓勵朋友勇敢地走向遠方,走向未來。

            組卷:2引用:1難度:0.4

          三、閱讀(45分)

          • 8.閱讀《三峽》,完成下列各題。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沿阻絕 溯:逆流而上
            B.略無 闕:同“缺”,空隙、缺口
            C.雖乘御風 奔:這里指飛奔的馬
            D.回倒影 清:清澈
            (2)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雖乘奔御風,不疾也 修身
            B.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
            C.春冬 實是欲界仙都
            D.間千二百里 一犬坐于前
            (3)下列對選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選自《水經注》,此書是我國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B.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寫三峽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節的特點。
            C.結尾引用漁歌,渲染三峽秋天凄涼的環境特點。
            D.本文描寫了大自然無比雄偉壯麗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組卷:111引用:2難度:0.5
          • 9.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
            學習照顧未來的自己      ①這幾年,因為雙親的病老,我經常要陪著就診,不得不花很多時間在醫療、保健、養生等事務上。表面上看好像辛苦,受惠最多的卻是自己。
                  ②在這個看似艱辛漫長的過程中,我不僅積累許多豐富的醫學常識和實用的養生方法,還在經歷歲月的風霜之后,依然擁有青春的心情和充沛的能量,迎接自己也會慢慢變老的事實。因此,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盡心盡力看護老人,其實是在學習照顧未來的自己。
                  ③陪在她的身邊,我的體會十分深刻,無論是對高血壓的預防還是治療,漸漸有了“久病成良醫”的能力。
                  ④媽媽中風四五年之后,有一段時間,突然快速消瘦,對此,家人推測是糖尿病的緣故。我陪她看了幾家大型醫院的門診,參加了很多有關治療糖尿病的講座,幾個月過去,依然不見起色。后來,我看了許多資料,才知道媽媽得了輕微的憂郁癥。
                  ⑤經過很多戲劇性的轉折,說服她前往精神科就診。遵照醫囑長期服藥,再慢慢減輕藥量,而今,她已經不需要藥物,重拾歡顏笑語。除了初期藥物輔助,媽媽恢復的秘訣就是多做運動,并且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⑥有了這個經驗,相信我也能免于憂郁之苦。當工作壓力大,生活中碰到不如意的事時,應該留意自己心情的變化,不但要想得開,還要有實際疏解郁悶的方法,例如多運動、從事自己有興趣的休閑活動等。
                  ⑦“久病床前無孝子”,唯一能改變這個定律的方法,是換一個全新的想法,不要把服侍雙親的任務當做是在盡孝,而是父母犧牲健康,提供機會讓兒女學習如何照顧未來的自己。身為子女,我們感恩都來不及啊,怎么還會有所抱怨呢?
                  ⑧更何況學習是很快樂的事。我看到過一句很感人的話:“為自己學習,是成長;為他人學習,是生命的精進。”我覺得看護“銀發族”,既是自我成長,也是生命的精進。
                  ⑨由于媽媽需要走路復健,所以,我經常到處尋找適合她漫步的路段。有一次,我在近郊發現新建好的小徑,是特別規劃給老人及殘障者的登山步道,于是專門陪她去健身。
                  ⑩以她步行的速度估計,來回大概要花兩個多小時,加上沿途休息、定點游覽,總計約需三四個小時。
            ?我們開始辛苦而愉快的旅程。沿途風光明媚,蟲鳴鳥叫,美不勝收。新春的綠意,讓遠山增添青翠。
            ?每步行約二十分鐘,我們就會找個涼亭,休息一會兒。母子倆走得輕松自在,身心舒暢。我唯一的顧慮是,如果步行時間太長,就無法配合老人家正常的用餐時間。事前的規劃,百密一疏,我竟然忘了多帶些水果和點心充饑。
            ?饑腸轆轆的我,想到山腳下有一家有名的傳統店鋪,專賣排骨飯,興致盎然地邀媽媽去吃,她也一口答應。
            ?熱騰騰的排骨飯端上桌,媽媽開口咀嚼,正準備好好享受,沒想到在她尚未來得及吞咽之前,一個星期前剛補好的假牙竟然掉下來,完全無法咀嚼。
            ?頓時,我的臉色慘綠,怎么常常發生這種美中不足的事啊?我們好不容易要開始享受的美食,這一下,全泡湯了。
            ?為了不讓出游的興致遭到破壞,我開始像喂食嬰兒那樣,把排骨、拌著鹵肉汁和酸菜的飯粒,用湯匙和筷子逐一搗碎,勉強讓媽媽充饑,然后用手機聯絡牙醫,火速送她回去就診。
            ?親子一日游,就這樣,差點前功盡棄。多虧好心的牙醫師贊美媽媽:“你真的好棒,還知道當場把脫落的那塊假牙保留下來,我才能順利幫忙粘回去,否則,重新咬模再做,要到下個禮拜才能裝好。”
            ?媽媽終于破涕為笑。
            ?陪伴銀發度晚年,只有學會接受“美中不足”的事實,才能寬容自己事事求好的心。
            ?回家的路上,我看到春末的晚霞,輝映初開的木棉花,溫暖的畫面,讓我忘卻“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傷感。
            (文/吳若權 有刪改)(1)閱讀①②段,作者為什么說在雙親病老后,“表面上看好像辛苦,受惠最多的卻是自己”?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原因。
            (2)讀③-⑥段,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有“久病成良醫”的能力?
            (3)讀文章后半部分,思考:作者為什么在陪伴母親出游出現那么多“美中不足的事”后卻能忘卻“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傷感?
            (4)結合全文內容,說說作者將看護“銀發族”理解成“學習照顧未來的自己”,是想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組卷:24引用:2難度:0.5
          • 10.《月光曲》中貝多芬走進茅屋,為什么彈完一曲,又彈一曲?

            組卷:6引用:2難度:0.0
          • 11.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問題。
            緩解氣候變化需要碳中和技術
            明廷臻   熊寒冰
                  ①4月11日在海南省海口舉辦的第三屆消博會上,綠色可持續理念、低碳可降解的產品,成為各類消費精品生產企業的共同追求。
                  ②近年來,極端氣候事件頻發引起人們高度關注。全球氣候系統變化的原因可分為自然因子和人為因子兩大類,前者包括太陽活動變化、氣候系統內部變率等,后者包括人類使用化石燃料以及毀林引起的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增加、大氣中氣溶膠濃度變化等。
                  ③全球系統中的碳庫主要有4個,分別為大氣碳庫、海洋碳庫、陸地生態系統碳庫和巖石圈碳庫。大氣碳庫是4個碳庫中最小的,約700Gt(1Gt=10億噸),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最先引起關注。
                  ④工業革命以來,各國大量開采和使用巖石圈中以石油、煤、天然氣等形式存在的化石燃料,最終產生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停留在大氣圈中。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可以吸收地面向上的長波輻射,導致全球溫度升高,形成溫室效應。溫室效應會造成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氣候帶北移等生態問題,也會導致森林火災、干旱、龍卷風等氣候異常。
                  ⑤在國家政策號召下,各行各業實施減碳策略。目前減少溫室氣體的手段主要分為源頭控制、過程控制和末端控制。
                  ⑥源頭控制是指開發新能源以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核能等。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核電集團全年發電量為1826.3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61%,創歷史新高。其中采用核能形式的發電量為1731.2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71%;非核清潔能源的發電量為95.1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8.69%
                  ⑦過程控制是指在溫室氣體排放源處設置相應技術來減排。在火力發電廠,可以利用碳捕獲與封存技術來實施對二氧化碳的捕集,并封存地下或海底,使大氣中的碳重新回歸巖石圈,主要采用電化學捕獲、液體吸收法和物理吸附法等。世界上最大的碳捕獲與封存技術工廠位于冰島,每年可儲存4000噸二氧化碳,相當于把790輛汽車的年碳排放量封入地下。目前,碳捕獲與封存技術的成本和一些技術難關依舊限制了其規模化發展。
                  ⑧源頭控制和過程控制均是在減少向大氣中直接排放二氧化碳,但無法處理那些分散的碳排放源和當前大氣中現有的二氧化碳,因此需要一些末端技術來實現深層次的脫碳。常見的末端技術是生物質能的碳捕集與封存。該技術被認為是可行性最高的負碳技術,通過農作物或植物的生長來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但是利用該技術需要大量的土地,這可能會引起糧食、淡水危機。還有一些其他技術,包括陸地增強風化、海洋堿化,均是提升生態系統能力來去除大氣中的碳。直接空氣捕獲與封存技術,是指通過大型風扇提供穩定的大氣流動,并結合化學工藝直接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捕獲。該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土地和水源的負擔,但捕獲一噸二氧化碳的成本約為600美元,成本是阻礙其發展的重要原因。
                  ⑨根據聯合國環境署聲明,去除大氣中溫室潛能值更高的甲烷,是在短時間內解決氣候變化的另一有效途徑。國外學者布倫奈斯將經過銅處理的沸石顆粒加熱至310℃,可以百分百去除大氣甲烷,這為未來使用熱催化技術來對抗氣候變化提供了基礎。光催化技術是利用在紫外光的激發下,光催化劑內形成電子——空穴對,產生具有較強的還原性羧基活性基團,氧化大氣甲烷。目前出現了一種太陽能熱氣流發電系統與光催化相結合的新系統,可實現超稀薄大氣甲烷的大規模、零能耗捕集與高效降解,被最新出版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年度報告認為是新興負排放技術。
            (選自2023年4月25日《科普時報》,有刪改)(1)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太陽活動變化和人類使用化石燃料都能引起全球氣候系統變化。
            B.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會產生各種生態問題和氣候異常。
            C.減少溫室氣體的主要手段目前均受到一定條件的限制。
            D.熱催化和光催化技術可以百分百去除大氣中的甲烷,是目前解決氣候變化的有效途徑。
            (2)根據⑥~⑨段,概述減少溫室氣體的技術。
            (3)簡析第⑥段畫線句的說明方法及作用。
            其中采用核能形式的發電量為1731.23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71%;非核清潔能源的發電量為95.1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8.69%。
            (4)簡析第⑧段加點詞的表達效果。
            但是利用該技術需要大量的土地,這可能會引起糧食、淡水危機。
            (5)為響應國家號召,我們在減碳減排活動中可以做什么?

            組卷:184引用:5難度:0.5

          四、作文(50分)

          • 12.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作。

            ??對于“習”字的本義和三個延伸義項,你有什么聯想與感悟?請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歷,以《習》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文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組卷:20引用:2難度:0.5
          • 13.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色彩繽紛,引人遐想。在我們心底,總有一個聲音--我真想:單純,樂觀,堅強;享受成功的喜悅,體會真摯的情誼,品嘗幸福的滋味;和往事輕輕揮手,走向詩意的遠方……
                  請以“我真想
             
            ”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內容具體,有真情實感;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寫字母代替; ⑤不得抄襲。

            組卷:2引用:2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