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吉林省長春市綠園區中考語文模擬試卷(4月份)
發布:2025/7/5 5:0:13
一、積累與運用(15分)
-
1.閱讀語段,按要求完成題目。
①我們串過公園,進入樹林,最后來到一塊空地上。②在很遠的另一邊,有一道懸崖,像一面幾近垂直的墻,突兀地sǒng立在巖石中,四面都是土坡___上面長著參差不齊的矮樹叢和臭椿樹苗。③從底部雜亂的巖石到頂部草皮的邊緣,只有60英尺左右,(A而且 B所以 C但是)對于我來說,這是嚴禁和不可能的化身。
(1)根據拼音寫漢字,給加點字注音:
sǒng
參
(2)①句中有一個錯別字,找出并改正后的正確選項應該是
A.串——穿
B.公——供
C.進——近
(3)③句的括號中選擇恰當的關聯詞語填空,正確的一項是
A.而且
B.所以
C.但是
(4)②句中橫線處應填寫標點符號,正確的一項是
A.頓號
B.逗號
C.分號
(5)③句“只有60英尺左右”中的“左右”,可否去掉,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不可以
B.可以
C.去掉與不去掉效果相同組卷:0引用:1難度:0.7 -
2.古詩文默寫。
(1)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
(2)斯是陋室,
(3)予謂菊,
(4)
(5)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中寫詩人辭官之后的離愁別緒的句子是:組卷:3引用:2難度:0.5
二、閱讀(45分)
-
3.閱讀《岳陽樓記》選文,完成下列各題。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句子中,對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前人之述備矣 (詳盡) B.連月不開 (天氣放晴) C.則有去國懷鄉 (國家) D.至若春和景明 (日光) A.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行道之人弗受 B.然則北通巫峽 康肅忿然曰 C.感極而悲者矣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 D.其必曰 其真無馬邪
A.“微斯人,吾誰與歸”是一個倒裝句,起突出強調作用,正常的語序應該是“微斯人,吾與誰歸”。
B.選文中間兩段,所寫的景象特點截然不同,卻都寫了游人的“覽物之情”,而這“覽物之情”與“古仁人”的理念也并無不同。
C.作者在尾段擬出一問一答,假托古圣立言,發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豪言壯語,點明了全篇主旨。
D.選文語言充分體現了漢語的音樂美:記敘多用散句,長短錯落,質樸平實;寫景多用偶句,兩兩相對,珠聯璧合。
(4)翻譯下面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組卷:239引用:2難度:0.7 -
4.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亂礁洋①
(宋)文天祥② 自北海渡揚子江,至蘇州洋,其間最難得山,僅得蛇山、洋山大小數山而已。自入浙東,山漸多,入亂礁洋,青翠萬疊,如畫圖中。在洋中者或高或低,或小或大,與水相擊觸,奇怪不可名狀。其在兩傍者,如岸上山,叢山實則皆在海中,非有畔際。是日風小浪微,舟行石間天巧捷出令人應接不暇殆神仙國也。孤憤愁絕中,為之心曠目明,是行為不虛云。
選自《指南錄》【注釋】①亂礁洋:今舟山群島附近海域。②寫作背景:當時南宋瀕臨滅亡,朝臣爭權奪利,作者出使元營,同行參與談判者媚敵賣國,作者被扣押北行,中途脫險,顛沛流離。行至舟山海域,聽聞浙閩尚有抗敵的火種。
[甲]指南錄(其一)
(宋)文天祥
一葉飄搖揚子江,白云盡處是蘇洋①。
便如伍子②當年苦,只少行頭寶劍裝。
[乙]指南錄(其二)
(宋)文天祥
海山仙子國,邂逅寄孤蓬。
萬象畫圖里,千崖玉界③中。
風搖春浪軟,礁激暮潮雄。
云氣東南密,龍騰上碧空。【注釋】①蘇洋:今舟山群島海域。②伍子:伍子胥,春秋時吳國大夫。公元前522年伍子胥被追殺,歷經宋、鄭等國出逃至吳。③玉界:神仙居住之處。
(1)用“/”給下面句子斷句(限斷三處)。
舟行石間天巧捷出令人應接不暇殆神仙國也。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或高或低
②奇怪不可名狀
③非有畔際
④是日風小浪微
(3)結合加點字探究下句中文天祥的心理。
其間最難得山,僅得蛇山、洋山大小山數山而已。
(4)推測文章畫波浪線句作者的未盡之意,補寫于橫線上。
孤憤愁絕中,為之心曠目明,乃悟
(5)詩前的一段文字為詩序。請結合詩文相關內容簡要分析,《亂礁洋》為[甲][乙]中哪首詩歌的詩序?組卷:11引用:2難度:0.3 -
5.閱讀下面說明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宋代的“話本”是白話小說的老祖宗。話本是“說話”的底本;“說話”略同后來的“說書”,也是佛家的影響。唐代佛家向民眾宣講佛典故事,連帶說唱,本子夾雜“雅言”和口語,叫作“變文”,“變文”后來也有說唱歷史故事及社會故事的。“變文”便是“說話”的源頭;“說話”里也還有演說佛典這一派。“說話”是平民的藝術;宋仁宗很愛聽,以后便變為專業,大流行起來了。這里面有說歷史故事的,有說神怪故事的,有說社會故事的。“說話”漸漸發展,本來由一個或幾個同類而不相關聯的短故事,引出一個同類而不相關聯的長故事的,后來卻能將許多關聯的故事組織起來,分為“章回”了。這是體制上一個大進步。
話本留存到現在的已經很少,但還足以見出后世的幾部小說名著,如元羅貫中的《三國志演義》1,明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承恩的《西游記》,都是從話本演化出來的;不過這些已是文人的作品,而不是話本了。就中《三國志演義》還夾雜著“雅言”,《水滸傳》和《西游記》便都是白話了。這里除《西游記》以設想為主外,別的都可以說是寫實的。這種寫實的作風在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里得著充分的發展。《三國志演義》等書里的故事雖然是關聯的,卻不是聯貫的。到了《紅樓夢》,組織才更嚴密了;全書只是一個家庭的故事。雖然包羅萬有,而能“一以貫之”。這不但是章回小說,而且是近代所謂“長篇小說”了。白話小說到此大成。
(選自朱自清著《經典常談》)
《三國志演義》又名《三國演義》,全稱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羅貫中,現認為是元末明初人。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文的內容。
(2)根據文段提供的相關信息,仿照示例,為“近代長篇小說”下一個定義。
示例:章回小說是由“說話”發展、將許多同類且相關聯的短故事組織起來的一個長故事。組卷:62引用:5難度:0.5 -
6.閱讀下面的記敘文,回答問題。
與《史記》結下不解之緣
黃樸民 ①1973年2月初,拮據的家庭經濟,黯淡的生活前景,使得當時年僅14歲的我早早開始了5年有余的臨時工、合同工生涯,但是我依然渴望上學。要知道,從小學到初中,我的學習成績在班上一直是名列前茅的。于是我就讀書,讀一切當時所能搞到的書,覺得讀書能暫時平衡自己因不能讀高中而仄斜的心理。
②不久,一個十分偶然的機會,我獲得了一張當時紹興魯迅圖書館的借書證。我持著它,就像一個乞丐驟然間發掘到一宗財寶一樣。我趕忙趁著工余空暇,頂著七月的驕陽去圖書館借閱圖書。
③那個歲月,圖書館可供外借的書籍同樣少得可憐。很快地,《艷陽天》《金光大道》《紅巖》一類的文藝書籍就被我讀遍了。一天,我在沒有合適書籍可借的情況下,隨意借了一冊王伯祥先生編寫的《史記選注》,到家后漫不經心地翻閱起來。說實在的,我當時并不能讀懂《史記》,但我還是靜下心來,依靠王伯祥老先生的注釋,緩慢地,一知半解地堅持著“啃”讀下去。
④漸漸地,張牙舞爪的古文變得溫馴起來,原先十分生疏的《史記選注》也多少顯得親切可近。更重要的是,自己為能夠“生吞活剝”古書而有些沾沾自喜,“啃”《史記選注》也就更加起勁了。
⑤兩個星期很快過去了,借書證借閱期限已到,我不得不將未曾“啃”完的《史記選注》送還圖書館。但是,很不湊巧的是,那位圖書館管理員那一天似乎心情欠佳,不說任何理由,就拒絕了我的續借要求。不得已,我只好第二天再次專跑一趟圖書館,準備重借此書,更不湊巧的是,我還是沒能夠借到這本書。在這以后,我又跑了幾回圖書館,結果總是失望而歸,但我老是忘不了《史記選注》。
⑥那天,我正在市內的新華書店轉逛,突然,整齊擺放在書架上的煌煌10冊《史記》映入了我的眼簾。我駐足向它默默地注視了許久,最后終于鼓起勇氣,向營業員詢問它的定價。營業員用困惑的目光瞟了我一眼,半晌不吱聲。惶惑中,我又輕輕追問了一句:“同志,《史記》多少錢一部?”她有些不耐煩了,冷冰冰地回答了一句:“十塊三角,你要買?”的確,這個價錢對一位每天只掙九角三分的臨時工來講是太不可思議了。我悄悄離開了書店。
⑦回到家,我同母親談起了這件事。母親聽了,默然沒有作聲,良久,她輕聲問了我一句:“是十塊三角一整套嗎?”當我作了肯定的答復后,她又沉默了。又過了一會兒,她問我說:“你覺得那部書有用,是嗎?”我見母親這種認真的神態,心里不免有些緊張起來,真的怕她掏錢替我去買。于是,就忙不迭地回答:“我隨便講講的,要看,日后借來看看也就行了。”
⑧母親聽了我的話,便沒有再說什么。轉身去忙她自己的活了。第二天傍晚我下班回家,進屋一眼就看到堂前的飯桌上整齊置放著一疊書。走近一看,正是中華書局出版的十冊點校本《史記》。我捧起其中一本,匆匆走到正在廚房做飯的母親身旁,詢問這是怎么回事。母親抬頭望了我一眼,用十分平靜的語調說:“你愿意讀書,這是好事情。我不懂歷史和古書,但你既然講了《史記》是本有用的書,我今天就去新華書店替你買了回來。”說完,她就又忙手頭的事情去了。
⑨我望著母親的背影,許久沒有說出話來。我知道,那時候的十元三角錢,對我們這樣經濟窘迫的家庭來說,是一筆何等巨額的開支,母親并沒有很高的文化程度,但是,為了我的讀書嗜好,卻……我深深地感動了。我突然覺得,捧在自己手上的這本《史記》是這樣沉,這樣沉……
⑩就這樣,我同《史記》結下了不解之緣。我相信,自己的高中學業能夠自修完成,完全肇始于這部《史記》的購置。它伴隨我一路前進,揭開新的人生之頁。
?如今,我已擁有了相當數量的圖書,但是,從沒有其他任何一部書,能夠在我心目中占有像《史記》一樣的地位。因為,在我心靈深處,我永遠清晰地記得我與《史記》的恩怨糾葛,永遠清晰地記得當年母親替我購置這部書籍時的全部細節。
(1)根據文章內容,概括作者與《史記》的“不解之緣”。
①
③
(2)揣摩文中兩處劃線的句子,回答括號里的問題。
①漸漸地,張牙舞爪的古文變得溫馴起來,原先十分生疏的《史記選注》也多少顯得親切可近。(說說加著重號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②我持著它,就像一個乞丐驟然間發掘到一宗財寶一樣。(從修辭角度賞析)
(3)有人說第⑤段寫“我”續借《史記選注》的波折太啰嗦了,說說你的理解。
(4)作者同《史記》結下了不解之緣,《史記》伴隨他一路前進,并對他的人生產生了重要影響。在你的生命中,一定有一本書或者一件物品也與你結下了不解之緣,并對你產生過重要的影響,和大家分享一下。組卷:2引用:1難度:0.5 -
7.選出下列關于課外名著的說法有誤的一項( )
A.《朝花夕拾》讓我們拉近了與魯迅的距離。從《二十四孝圖》中讀出他的戰斗精神;從《阿長與<山海經>》中讀出他的飽含深情;從《藤野先生》中讀出他的幽默。 B.“言論的花兒開得愈大,行為的果子結得愈小”,冰心《繁星?春水》中這首小詩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C.悟空愛憎分明,取經路上“濟困扶危、恤孤念寡”。在車遲國,他為五百名無辜和尚解除了災難;在比丘國,他降服了白鹿精,救出了一千多個小孩的性命。 D.《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與瓦西里神父作對的情節,恰好印證了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說的話:“鋼是在烈火與驟冷中鑄造而成的”。 組卷:45引用:1難度:0.7 -
8.閱讀相關名著,完成題目。
【甲】??A想,別的都不打緊,忙進房去搶了一床被在手內,從床上把太公扶起,背在身上……又把母親扶了,背在身上,才得出門,那時火已到門口,幾乎沒有出路,A道:“好了!父母都救出來了!”
【乙】??A道:“潘三哥是個豪杰,他不曾遇事時,會著我們,到酒店里坐坐,鴨子是一定兩只,還有許多羊肉、豬肉、豬肉、雞、魚,像這店里錢數一賣的菜,他都是不吃的。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該竟到監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諸生的時候,既替朝廷辦事,就要照依著朝廷的賞罰,若到這樣地方去看人,便是賞罰不明了。”
(1)以上選段選自《
(2)“儒林”指的是
(3)A指的是組卷:25引用:3難度:0.5
三、綜合實踐(10分)
-
9.系統找不到該試題
四、任選一題寫作(5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作。
??對于“習”字的本義和三個延伸義項,你有什么聯想與感悟?請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歷,以《習》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文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600字。組卷:20引用:2難度:0.5 -
11.一個古董愛好者請專家為一個明代花瓶做鑒定。專家經過一番鑒定,認定花瓶價值不菲。古董愛好者驚呼:“一個看似普通的花瓶,其價值竟如此之高。”專家說:“明代幾乎每家都有這樣一個花瓶。”愛好者嘖嘖贊嘆說:“在明代,家家都如此富有!”專家搖搖頭說:“那是它現在的價值,而不是它當時的價值。因為經過時間的磨礪,普通的花瓶才會成為價值不菲的古董!”
根據材料,任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也不要超出所給的字格。
(3)書寫規范,卷面整潔,字體美觀,可酌情獎勵2分。
(4)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組卷:134引用:5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