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4年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中考語文一模試卷

          發布:2025/7/6 8:0:14

          一、基礎積累:共8分

          • 1.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野三坡景區旅游資源極為豐富,(甲)是清流_______(婉轉/曲折)、田園如畫的拒馬河和剛勁挺拔、濃蔭蔽日的白草畔,(乙)是濃墨重彩、飛瀑飄舞的龍門天關,都會讓游人嘆為觀止。而百里峽景區更是野三坡的奇觀。步入景區,頃刻之間,你就會被它的“雄、險、奇、幽”_______(佩服/折服)。雄者,罔如直上蒼穹,氣勢磅礴,陽剛之氣攝人心魄;險者,懸崖峭壁猶如斧劈刀削,峻極險極;奇者,怪石嶙峋,造型奇特,千姿百態;幽者,峰回路轉,深邃曲折,勝似仙境。這里不僅是大自然為人們創造的一幅神奇的百里畫卷,還是學者游人解讀歷史、走進科學的天然課堂。
            (1)從文段的括號內選擇符合語境的詞語,分別填入橫線處。
            (2)文段中甲、乙兩處應填入的關聯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A.有時 有時
            B.無論
            (3)文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組卷:4引用:1難度:0.5
          • 2.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組卷:29引用:2難度:0.8

          二、古詩文閱讀:共21分

          • 3.文言文閱讀。
            陸游筑書巢??吾室之內,或棲于櫝,或陳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痛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賓客不至,妻子不覿,而風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至不得行,輒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邪!”乃引客就觀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釋】①櫝(dú):木柜、木匣,這里指書櫥。②覿(dí):相見。
            (1)下列對選文中“賓客不至,妻子不覿”的理解與文意相符的一項是
             

            A.客人不來拜訪,妻子子女不來相見。
            B.不接待到訪的客人,不去和妻子相見
            C.客人不來拜訪,妻子不來相見
            D.客人不到來,妻子就不出來與自己相見
            (2)請你選文中摘抄出最能體現陸游“書巢”特點的原句。
            (3)下列各組加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項是
             

            A.未不與書俱 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
            B.或于前 雜然而前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記》)
            C.至不得行 異二者之為(《岳陽樓記》
            D.入又不能出 出,得其船,便扶向路(《桃花源記》)

            組卷:12引用:1難度:0.5
          • 4.閱讀詩歌,完成問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1)下列是小語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平”字寫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靜,“混”字寫出了水天相接的景象。
            B.頷聯是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氣蒸顯浩闊,下句以波撼顯氣勢。
            C.這是一首五言律詩,詩歌運用了多種手法,比如對偶、夸張、比喻、用典等。
            D.這是作者寫給張丞相的一首投贈詩,同時也是后人心中描摹山水的佳作。
            (2)小語一直不理解詩歌題目中的“望洞庭湖”與“贈張丞相”之間的關系,請你結合全詩幫她簡要分析。

            組卷:8引用:1難度:0.5
          • 5.古詩文默寫。
            (1)《禮記》中說:“雖有嘉肴,弗食,
             
            。”中國古代詩歌的盛宴,唯有用心學習、潛心吟詠才能品嘗到其中的珍饈至味。
            (2)《詩經》中主要的表現手法是賦、比、興。《關雎》中開頭“
             
            ”兩句就運用了“比興”的手法。
            (3)《木蘭詩》選自《樂府詩集》,成語“撲朔迷離”就出自其中“雄兔腳撲朔,
             
            ”一句。“樂府”是繼《詩經》楚辭》之后出現的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
            (4)律詩通常規定每首八句,每兩句成一聯,計四聯。一般說來,律詩的頷聯、頸聯的上下句應是對仗句,如王維的《使至塞上》的頷聯“征蓬出漢塞,
             

            (5)古體詩與律詩不同,每篇句數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最后一句“
             
            ”就是九言句。
            (6)詞原是配合音樂歌唱的歌詞,又稱“長短句”。辛棄疾在詞作《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了卻君王天下事,
             
            ”兩句中,表達了作者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7)曲是元代出現的新興詩歌體裁。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是散曲名作,“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簡練生動地寫出了潼關險要的地勢。

            組卷:7引用:1難度:0.8

          三、綜合運用:共7分

          • 6.系統找不到該試題

          四、現代文閱讀:共24分

          • 7.閱讀,回答問題。
            驚艷世人的二十四節氣      2022年2月4日,第二十四屆冬奧會開幕,恰逢中國二十四節氣之首的立春。“24”成為開幕式中反復出現的一個“密碼”:以二十四節氣倒計時、暖場歌曲24首、雕刻冰立方的激光24束……有文化時間之稱的二十四節氣引發廣泛關注,那么二十四節氣是什么?其中有何文化內涵?
                  二十四節氣指中國農歷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源于商周,確立于秦漢,是用來指導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補充歷法。中國的先民們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確定了二十四節氣的時間:黃道一圈為360度,如果以春分時太陽在黃道所處的位置為黃道0度,每隔15度取一個點,恰好可以得到24個點。這24個點所在的位置,從理論上說,就是二十四節氣的位置。每隔大約15天,太陽就轉過15度(實際上是地球繞太陽轉動了15度),就到了一個節氣。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包含著豐厚的文化內涵。
                  首先,甲                    
                  《莊子》載:“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二十四節氣細致而準確地反映中國四季交替的氣候特征,例如,驚蟄、谷雨、芒種、寒露、霜降等是通過物候的標志性變化來定名,體現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與此同時,受天人合一觀影響,節氣不但為農業生產立法,也成為規范日常行動的指南。中國古籍里說:“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
                  其次,乙                   
                  中國農歷是融合夏歷和二十四節氣,形成的一種陰陽合歷歷法。夏歷,又稱陰歷,根據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一月。陰歷以月相變化為依據,能反映潮汐而可指導海事活動,但未考慮地球繞太陽的運行,不能反映季節轉換,難以準確指導農事。而二十四節氣則是將一個太陽回歸年劃分為24段,反映了太陽周年視運動的“陽歷”。中國農歷融合了夏歷與二十四節氣,通過置閏法協調回歸年與朔望月之間的天數,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數與回歸年的天數相符,這得益于中國的文化土壤和智慧。夏歷與二十四節氣沒有“陰陽不調”,而是“和而不同”,融為一體,形成了既與月相相符,也與地球繞太陽周期運動相符合的中國農歷。
                  再次,丙                 
                  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環旋轉,斗柄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周期,謂之一“歲”。每一旋轉周期,始于立春、終于大寒。“冬至陽生春又來”,二十四節氣體現的是生生不息的循環時間觀。如《黃帝內經》所載,“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終期之日,周而復始,時立氣布,如環無端”“在天地,則氣化流行,生生不息”。
                  二十四節氣作為一種文化時間,影響到中國人生產和生命活動的方方面面,是中國獨有的知識和實踐體系。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此次,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與世界的第二十四屆冬奧會相遇,兩種時間和合共融,毫無疑問,創造了交流與互鑒的典范,既是奧運這一體育盛事的題中之義,也為審視和思考人類文明發展提供了有益視角。
            注釋:①選自《中國新聞網》,有刪改。
            (1)下列句子填入文中空缺處,正確的一組是
             

            ①蘊含和而不同的思想
            ②蘊含生生不息的思想
            ③蘊含天人合一的思想
            A.甲:① 乙:② 丙:③
            B.甲:② 乙:③ 丙:①
            C.甲:② 乙:① 丙:③
            D.甲:③ 乙:① 丙:②
            (2)下列對“二十四節氣”的闡述與理解,與文章不符的一項是
             

            A.二十四節氣是用來指導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補充歷法。
            B.二十四節氣細致而準確地反映中國四季交替的氣候特征。
            C.二十四節氣是根據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運行規律制定的。
            D.二十四節氣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始于立春、終于大寒。
            (3)根據全文內容,請用“首先……然后……接著……最后……”的句式,簡要分析本文的寫作思路。
            (4)作者為什么說“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與世界的第二十四屆冬奧會相遇……創造了交流與互鑒的典范”。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

            組卷:2引用:1難度:0.5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最美的化學反應
            鄧迎雪
                  ①十幾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學。
                  ②那時的我總認為,他以后一定會成為大名鼎鼎的化學家。
                  ③因為秋明對化學有那么濃厚的興趣,懂的又是那樣多,尤其是會做許多非常有趣的化學實驗!在我眼里,他簡直像是會變戲法一樣,許多普普通通的物品一經他手,好像都被施了魔法,立即變成了千奇百怪的樣子。
                  ④有次我和同學去他家玩,秋明又給我們演示他的化學新實驗。只見他端著一杯棕黃色飄著香味的茶水,然后用一只晶瑩剔透的玻璃棒,在水里輕輕攪動三下,口中念聲“變”,那杯香氣四溢的茶水立即變成了藍色的墨水。還沒等大家明白這是怎么一回事,秋明又把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里輕輕一攪,淡藍色的墨水又變回了剛才的茶水。
                  ⑤哇--我們驚呼連連。
                  ⑥秋明嘻嘻,好玩不?知道為啥不?
                  ⑦眾人搖頭。
                  ⑧秋明嘴邊綻放出一抹狡黠的笑,說,這是因為玻璃棒的一端先蘸上了綠礬粉末,另一端蘸上了草酸晶體粉末,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單寧酸,當單寧酸遇到綠礬里的亞鐵離子……
                  ⑨停--我們大叫,趕快再變個更好玩的。
                  ⑩看我們對那些枯燥的化學知識不感興趣,秋明遺憾地皺皺眉,把沒有講完的知識咽了回去。然后又做了一個清水變豆漿、豆漿變清水的化學實驗,自然大家又是一片叫好。
            ?我不由得感嘆,這是我見過的最美的化學實驗!你這家伙以后不當化學家就虧了!
            ?秋明的眼睛更亮了,說,對呀,我的理想就是當化學家,以后在實驗室里做各種各樣有趣的實驗。
            ?我覺得秋明有當魔術師的潛質。另一個同學說。
            ?我還是最喜歡化學。秋明說。
            ?可是世事難料,秋明讀高中的時候,他的父母因車禍喪失了勞動能力,全家失去了經濟來源,生活捉襟見肘。堅強的秋明為撐起這個家,供弟弟繼續讀書,一個人離開家鄉,到南方打工去了。
            ?離開了校園,秋明的化學夢一定是從此破滅了。每每想到這些,我就為他難過。
            ?不久,因為父親工作調動,我們全家遷到了外地。再后來,我又去了遙遠的他鄉讀大學,人生的軌跡離秋明越來越遠,我們漸漸地失去了聯系。
            ?沒有想到,時隔十五年,我竟然在電視屏幕上見到了秋明。這一發現讓我驚喜萬分!
            ?此時的秋明已是一副中年人的模樣,胖了,額頭上有了細細密密的皺紋,但眉眼間還是那么熟悉,以至于我一眼就認出了他。
            ?那是一檔業余組魔術選拔賽節目,秋明和搭檔笑瞇瞇地上場,自報家門后,臺下兩位評委不知悄悄地在嘀咕些什么。
            ?隨后評委問了秋明一個和賽事完全不相關的話題。
            ?“你的個人資料上,有項內容十分吸引我,那就是你曾經獲得過省里的道德模范獎,這些年資助了許多孤殘兒童讀書,你能講講這件事嗎?”
            ?“是這樣的,”秋明不好意思地笑,“讀高中的時候,我因家庭貧困失去了讀書的機會。17歲時到廣州打工,掃過廁所,做過零工,干過電焊,遭了不少罪,知道沒有文化的痛苦,也對渴盼讀書的心情有著深切的感受。前些年,我開辦了一家機械加工廠,經過自己的努力,如今,日子好過了,廠子也越來越紅火,我就想盡自己的能力資助一些孩子讀書,幫他們圓夢。”
            ?“你小時候有什么夢想呢?”另一個評委問。
            ?“小時候一直想當個化學家,可惜我這個夢想沒有實現。”秋明苦
            ?看到這里,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又想哭又想笑,我為秋明經歷的這些磨難而難過,也為他沒有實現理想而感到遺憾!好在,在鍥而不舍的奮斗下,秋明終于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如今,他把這成功化成了點點滴滴的關愛,給予了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秋明真是好樣的!
            ?我忽然想,這難道不是秋明做過的最美的化學實驗嗎?在坎坷曲折的人生旅途上,他播下勤奮、執著、堅持和善良的種子,努力在歲月里耕耘,終于在貧瘠的土地上綻放出了豐碩、美麗的花朵。
            ?我好想立即告訴秋明,這是一場多么美好的化學反應!
            (選文有改動)(1)請按照時間順序,梳理小說主人公秋明的人生經歷。
            初中時,喜歡化學,常給同學們演示有趣的化學實驗→高中時,①
             
            →前些年,②
             
            →現在,參加業余組魔術選拔賽。
            (2)作者為什么要通過一個初中同學“我”的眼光來講述秋明的故事?請分析這種敘事角度的好處。
            (3)小說中多次寫到了秋明的笑。請結合語境,分析下列句中的“笑”分別表現了他怎樣的心理。
            ①秋明嘻嘻,好玩不?知道為啥不?
            ②“小時候一直想當個化學家,可惜我這個夢想沒有實現。”秋明苦
            (4)第④-?段細致地描寫了秋明給我們演示化學實驗的場景,這些細節描寫對故事情節的發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
            (5)請結合全文,說說小說題目“最美的化學反應”的含意。

            組卷:556引用:15難度:0.5

          五、寫作:共40分

          • 9.《尋味之旅》的三個欄目正在征稿。請根據對欄目導語的理解,選擇一個進行投稿。可以講述經歷,可以抒發感想,也可以闡述觀點。
            美味篇      美食意義在于吃前的期待、吃后的回味;在于滋味的美好、過程的有趣……能夠真切感受到“味道”的,不僅是我們的舌頭和鼻子,還有我們的心。
            情味篇      一草一木,一行一走,一經一歷,即是一生一世。人間有情亦有愛,留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感受濃濃真情味。
            興味篇      人生有沒有興味,全在于自己的體會;興味索然與否,全在于自己的經歷。酸甜苦辣皆是人生滋味,要活出自己的態度和境界。
                  要求:(1)立意自定,題目自擬;(2)文體自選,詩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

            組卷:39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