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qū)九年級(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5/7/7 13:0:13

          一、積累與運用(17分)

          • 1.閱讀下面這首古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飲酒(其五)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組卷:229引用:1難度:0.5
          • 2.下列語文常識,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7引用:1難度:0.7
          • 3.下列各組詞語中字形和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24引用:3難度:0.5
          • 4.下列對名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1199引用:11難度:0.7
          • 5.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問題。
            ??眼如丹鳳,眉似臥蠶,滴溜溜兩耳垂珠,明皎皎雙睛點漆。唇方口正,髭須地閣輕盈;額闊頂平,皮肉天倉飽滿。坐定時渾如虎相,走動時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養(yǎng)濟萬人之度量;身軀六尺,懷掃除四海之心機。
            (1)以上文段選自《水滸傳》,這本書的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說家
             
            ,上述外貌描寫所描述的人物是
             

            (2)“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是許多梁山好漢的行事作風,請舉一人一事例,并說說從中體現(xiàn)了該好漢怎樣的性格特點。

            組卷:75引用:6難度:0.8
          • 6.根據(jù)提示填寫古詩文名句,完成問題。
            (1)攀條折其榮,
             
            。(《古詩十九首》》
            (2)
             
            ?松柏有本性。(劉楨《贈從弟》)
            (3)半煙半雨江橋畔,
             
            。(鄭谷《柳》)
            (4)
             
            ,獵馬帶禽歸。(王績《野望》)
            (5)白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中,借助鶯燕的活動傳達了春天來臨信息的詩句是:
             
             

            (6)曉霧將歇,
             
            ;夕日欲頹,
             
            。(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7)“信”,即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之一,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一。中國古代有許多關于“信”的名言,如(墨子?修身)中“志不強者,智不達。
             
             
            。”
            (8)“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蘇軾《記承天詩夜游》)

            組卷:2引用:1難度:0.5

          二、古詩文閱讀(17分)

          • 7.加點詞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牵ā 。?/h2>

            組卷:4引用:1難度:0.5
          • 8.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列小題。
                  (一)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選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二)然杭人游湖,止午、未、中三時,其時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客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節(jié)選自袁宏道《西湖游記晚游六橋待月記》)
            注:①午、未、中:指午時、未時、中時三個時辰,相當于現(xiàn)在從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五時的這一段時間。②夕舂(chōng):夕陽的代稱。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A.庭下積水空明 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
            B.張懷民 十余里無跡
            C.至承天寺 反潮流逆上矣
            D.可為俗士道哉 敢輕吾射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
            ②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3)語段(一)中表現(xiàn)作者興奮和喜悅的句子是“
             
            ”,它與“
             
            ”一句相照應,顯得一起一伏,一沉悶,一活躍。
            (4)兩個語段篇末的議論分別表露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或感情?

            組卷:29引用:2難度:0.6

          三、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

          • 9.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以下各題。
            詩詞文化普及不能止于記誦
            宋春光
                  ①在近日剛結束的上海書展中,古詩詞相關的圖書、分享會、談話活動等都備受讀者青睞。包括《中國詩詞大會》在內的電視綜藝節(jié)目的熱播,正展現(xiàn)了人們對古詩詞文化的熱情。但若要避免古詩詞文化成為“快餐文化”,把握古詩詞文化普及的方向并作有效的引導,是至關重要的。
                  ②古詩詞文化的普及,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所謂“普及”究竟指向何處?目前來看,社會上對古詩詞的弘揚,著力點主要在于記誦。古詩詞文化的普及固然應包括記誦乃至創(chuàng)作,但僅停留在這些“技”的層面實則并非真正的普及。我們的社會既不需要“有腳書柜”,也不期望人人都成為詩人。古詩詞及其傳承有其自身的轉性。作為“有意味的形式”,詩詞所承載的是人的情感。而一首詩詞能夠超越時空的界限流傳至今并成為經(jīng)典,這是我們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共同選擇的結果,這些詩詞中的“意味”也因此而包含了歷史合理性。
                  ③其次,我們也應認識到,詩詞中的這些“意味”并不是僵化的,而是在一代又一代讀者的理解與體認中被不斷豐富,從而不斷生成利于社會發(fā)展的、契合我們民族文化心理的“意味”。古詩詞中的每一個意象與典故,所承載的都是人們的情感積淀與思維方式。所以,我們吟誦古詩詞的過程,其實也是對這些“意味”產生情感認同和審美體認的過程,將最終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
                  ④諸如“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等這些經(jīng)典的詩詞,它們各自雖有其不同的風格與歷史文化語境,卻往往蘊含著相似的主題:對人生價值的追尋、對本真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情感的珍視。而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陸游、辛棄疾等人的作品之所以能夠成為經(jīng)典,也正是因為這些作品中所傳達的對于人生的思考與選擇具有跨越古今的普遍性意義。因此,長期的吟誦與體會便會使這些詩詞中的意蘊積淀到人們的文化心理中,對人的價值建構與心靈成長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⑤在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今天,古詩詞文化普及所指向的,應是每位讀者道德和情感的自覺能力的提升。每一個個體人文素質的提升,也將為我們民族走向未來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記誦是我們體認古詩詞的途徑,以記誦為評判標準的文娛節(jié)目對于古詩詞文化傳播也確有其借鑒意義,但僅從記誦層面“普及”古詩詞文化,其局限性是不言自明的。這就需要我們有更多的學者站在歷史文化的高度來體認、解讀古詩詞的文化意蘊,為讀者與古詩詞之間架起有效的橋梁。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A.詩詞文化普及是否止于記誦。
            B.古詩詞文化的普及把握方向是至關重要的。
            C.長期的吟誦與體會便會使這些詩詞中的意蘊積淀到人們的文化心理中,對人的價值建構與心靈成長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D.古詩詞文化的普及,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所謂“普及”究竟指向何處?
            (2)選出下列說法與原文不相符的一項。
             

            A.古詩詞文化的普及包括記誦乃至創(chuàng)作,達到這些“技”的層面已經(jīng)是真正的普及。
            B.古詩詞作為“有意味的形式”,詩詞所承載的是人的情感,它能夠超越時空的界限流
            傳至今并成為經(jīng)典,這是我們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共同選擇的結果,這包含了歷史合理性。
            C.長期的吟誦與體會古詩詞,詩詞中的意蘊積淀到人們的文化心理中,對人的價值建構與心靈成長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D.記誦是我們體認古詩詞的途徑,但僅從記誦層面“普及”古詩詞文化,其局限性是不言自明的。
            (3)下列對選文分析有錯誤的一項是
             

            A.選文第①段從當下熱門的古詩詞類綜藝節(jié)目引發(fā)人們對古詩詞的熱情的社會現(xiàn)象入手,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引起讀者的關注與思考。
            B.選文是一篇駁論文,開篇引論部分提出問題,中間引論部分分析問題,最后得出結論解決問題。
            C.選文第④段運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列舉了名家作品之所以成為經(jīng)典的例子,充分有力地證明了長期的吟誦與體會,詩詞中的意蘊對人的價值構建與心靈成長有著積極作用。
            D.選文圍繞“詩詞文化普及不能止于背誦”,從著力記誦,體會詩歌的“意味”、這些“意味”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詩歌“意味”對人的價值構建與心靈成長有著積極作用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4)下面哪一則材料可以作為本文的論據(jù)?請簡要分析并說明理由。
            材料一;
            “渭城朝雨挹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一邊是邊關功業(yè),一邊是親情、友情,兩難選擇形成了巨大的張力,詩的魅力由,此氤氳開來,人們沉浸其中,對自己的情感和選擇不斷進行著發(fā)現(xiàn)、認識和確認,心靈也在不斷成長。
            材料二:
                  江西某知府欲砍掉一顆百年的古樹。有位詩人得知后,便在樹上題一首詩云:“遙知此去作棟材,無復清蔭覆綠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誤他千歲鶴歸來。”知府讀過之后,為古樹感傷可惜,于是撤銷了砍樹的命令。

            組卷:9引用:1難度:0.5
          • 10.在探究“青少年睡眠”的班級活動中,同學們找到了以下材料,請你閱讀并完成下面的任務。
            材料一:
                  “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大一部分家長由于校內作業(yè)減少,擔心長此以往無法保證孩子的成績,因而通過找教輔、上補習班等方式,主動給孩子加餐,帶來了新的作業(yè)負擔;也有一部分是因為孩子本身學習能力不足,習慣不好,加上父母在指導作業(yè)時的能力有所欠缺,態(tài)度過于激烈等原因,造成孩子拖延,無法按時完成作業(yè)。”
                  “孩子熬夜寫作業(yè),睡眠不足的現(xiàn)象,在國內至少存在了20年以上。”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云曉表示,他所在的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從1999年就開始調查中國中小學生的睡眠問題。中心發(fā)布的研究報告表明,2010年中小學生睡眠時間低于國家規(guī)定時間的比例高達78.1%。2021年在教育部調查中這個數(shù)字有所下降,但也仍高達67%。
                  “家長逼著孩子熬夜寫作業(yè),不惜犧牲孩子的睡眠,這種現(xiàn)象實際上反映了當代教育壓力下家長的一種恐慌心態(tài)和成就焦慮。”孫云曉告訴記者,有很高比例的家長對孩子學業(yè)有很高的期望,比如一定要考到前15名才行,這些家長認為學業(yè)是最重要的,落實到寫作業(yè)上,就覺得寫的多,孩子才會有好的前途,為此他們不惜損害孩子健康。但實際上這種做法害了很多孩子,讓孩子不僅成績上不去,而且對于學習產生了厭惡,反而毀了孩子一生。
            (有刪改)材料二:

            材料三:
                  充足的睡眠時間,對促進中小學生大腦發(fā)育,視力保護和提高學習能力與效率至關重要,為此,教育部頒發(fā)的《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規(guī)定,小學生每天睡眠要保證10小時,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令人遺憾的是現(xiàn)實中不少孩子卻經(jīng)常處于嚴重睡眠不足之中。
                  要想讓孩子睡個好覺,還得從切實減輕學生學業(yè)負擔的問題上入手。保障孩子有充足的睡眠,老師家長都要切實有所行動。一方面老師布置作業(yè)要適量,不要布置大量機械性、重復性的僵化作業(yè),避免題海戰(zhàn)術,實現(xiàn)減量提質;另一方面家長不要有攀比心理,不要給孩子造成壓力,甚至額外增加負擔。
                  老師要正確看待成績,家長要有正確的育兒理念,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納入對學校教育的考核體系中,讓追求綠色升學率成為全社會共識,才能從根本上從根上解決問題。
            材料四:
                  第一,堅持規(guī)律作息時間。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為孩子確立一個起床時間和休息時間,并且一周7天保持一致。
                  1.約定好時間。有的孩子睡得很早卻很難入睡,還有個別孩子到晚上會異常興奮,如果孩子要花一個多小時才能睡著,那么可以考慮,把時間往后推遲30分鐘或一個小時。
                  2.當他們長大后。隨著孩子年齡的長大,他們會睡得晚一些或在周末時晚睡,但是一定要保證孩子在一天內有充足的睡眠。
                  3.叫醒時間。有的孩子會晚睡,但是盡量和之前的叫醒時間保持一致,或者不能夠比平時叫醒時間晚一個小時。盡管看上去晚叫醒能讓孩子多補點覺,但是從長遠來看越規(guī)律的作息,才能夠讓孩子睡得更好。
                  第二,適當?shù)捏w育鍛煉和活動。白天適當體育鍛煉,能夠讓孩子在晚上睡得更好深度,睡眠時間越長。如果孩子在學校里沒有足夠鍛煉,家長可以在家里安排一些活動,這些活動最好安排到晚到睡前兩三個小時之前,不要安排在休息前。睡前安排劇烈運動會讓人更興奮,孩子更難以入睡。
                  第三,健康飲食。孩子盡量在睡前不要使用帶有咖啡因的食物,例如巧克力、咖啡、茶、可樂等。孩子可以在睡前喝一些牛奶水和果汁。
            (1)下列是大家對材料內容的理解和分析,其中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在多數(shù)家長看來作業(yè)寫得多,孩子一定有好的前途,因此不主張孩子熬夜。
            B.要讓孩子睡個好覺,家長要鼓勵孩子快速做作業(yè),努力在較短時間內完成課外作業(yè)。
            C.隨著年齡增長,孩子睡得會晚一些,但是家長要保證孩子在一周內有充足的睡眠。
            D.在家里給孩子安排活動,最好應安排到睡前兩三個小時之前,不要安排在休息前。
            (2)請您結合材料內容,就如何改善青少年睡眠提供三條可行的建議。
            (3)小雨的媽媽為了讓小雨取得更好成績,在放學后額外給小雨布置一些作業(yè),導致小雨經(jīng)常很晚才入睡,小雨為此感到很苦惱,請你幫小雨勸他媽媽。

            組卷:3引用:1難度:0.5
          • 11.《藤野先生》節(jié)選部分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shù)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但我接著便有參觀槍斃中國人的命運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學,細菌的形狀是全用電影來顯示的,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zhàn)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里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講堂里的還有一個我。
            “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
                  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閑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采,--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1)選文主要記述了一件什么事?請簡要概括。
            (2)選文中“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采”,兩處“他們”分別指哪些人?
            (3)“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shù)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閱讀選文,請你試對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的原因加以概述與評論。

            組卷:218引用:18難度:0.3

          四、寫作,任選其一(50分)

          • 12.一次心靈的洗禮
            作文要求:
            (1)表達真情實感;
            (2)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3)認真書寫,力求工整、美觀;
            (4)文章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校名、姓名;
            (5)不少于600字。

            組卷:7引用:1難度:0.3
          • 13.守望是不離不棄的呵護,是安靜淡然的等待,是遭受風雨的幫助,是責無旁貸的擔當,是無怨無悔的付出,是滿懷期望的憧憬……
                  請以“守望”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果選擇本題,自選體裁(詩歌除外),自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②表達真情實感,積極向上,內容具體,中心突出,結構完整,語言流暢。③文章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字跡過分潦草,錯別字過多,語句很不通順,卷面嚴重污損,可酌情扣1~2分。

            組卷:4引用:1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