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2021學年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共同體九年級(上)調研語文試卷(10月份)

          發布:2025/7/7 15:0:17

          一、積累運用(25分)

          • 1.根據劃線的詞語寫拼音,并解釋下面二個詞語。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地張開了眼,山朗潤①_____起來了,水_____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1)
             

            (2)
             

            (3)欣欣然
             

            (4)朗潤 
             

            組卷:2引用:1難度:0.8
          • 2.趙師秀《約客》一詩中,表達詩人候客時長而失望焦躁情緒的兩句是:
             
             

            組卷:404引用:3難度:0.8
          • 3.下列關于名著和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21引用:1難度:0.9
          • 4.班級舉行名著《水滸傳》閱讀探究活動,請你參與。
            小語發現《水滸傳》曾經有一個譯本名叫《四海之內皆兄弟》,同學們有的認為這個譯名好,有的認為不好;“兩大陣營”都向作為語文科代表的你求助,希望得到你的支持。請結合原著,分別向正反兩方闡述你的理由。

            組卷:11引用:1難度:0.5
          • 5.下面句子中存在語言表達方面的不足,請加以改正。
            正確認讀、書寫漢字,是每一個中國公民應該遵循的標準。
            改正:
             

            組卷:10引用:1難度:0.8
          • 6.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
            秋韻
            宗璞
                  ①京華秋色,最先想到的總是香山紅葉。曾記得滿山如火如荼的壯觀。在太陽下,那紅色似乎在跳動,像火焰一樣。二三友人,騎著小驢笑語與得得蹄聲相和,循著彎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豐富和幽靜調和得勻勻的,向每個毛孔滲進來。后來驢沒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起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雙清這一邊,一段山路后,上幾個陡臺階,眼前會出現一大片金黃,那是幾棵大樹,現在想來,也是銀杏罷。滿樹茂密的葉子都黃透了,從樹梢披散到地,黃得那樣滋潤,好像把秋天的豐收集聚在那里了。讓人覺得,這才是秋天的基調。
                  ②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滿路車輛與行人,如同電影散場,或要舉行大規模代表會。只好改道萬安山,去尋秋意。山麓有一片黃櫨,不甚茂密。法海寺廢墟前石階兩旁,有兩片暗紅,也很寥落。廢墟上有順治年間的殘碑,鐫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樣。亂草叢中,斷石橫臥,枯樹枝頭,露出友藍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陽。這似乎很有秋天的蕭索氣象了。然而,這不是我要尋找的秋的韻致。
                  ③有人說,該到圓明園去,西洋樓西北的一片樹林,這時大概正染著紅、黃兩種富麗的顏色。可對我來說,不斷地尋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這時間,且待來年罷。家人說,來年人更多,你騎車的本領更差,也還是無由尋到的。那就待來生罷,我說,大家一笑。
                  ④其實,我是注意今世的。清晨照例的散步,便是為了尋健康,沒有什么浪漫色彩。
                  ⑤這一天,秋已深了,披著斜風細雨,照例走到臨湖軒下小湖旁,忽然覺得這景色這般奇妙,似乎我從未到過這里。
                  ⑥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與湖之間是一排高大的銀杏樹。幾天不見,竟變成一座金黃屏障,遮住了山,映進了水。扇形葉子落了一地,鋪滿了繞湖的小徑。似乎這金黃屏障向四周滲透,無限地擴大了,循路走去,湖東側一片鮮紅跳進眼簾。這樣耀眼的紅葉!不是黃櫨,黃櫨的紅較暗;不是楓樹,楓葉的紅較深。這紅葉著了雨,遠看鮮亮極了,近看時,是對稱的長形葉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層紅氈。在小片鮮紅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間,還有深淺不同的綠,深淺不同的褐、棕等豐富的顏色環抱著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幾滴秋雨,更給整個景色添了幾分朦朧,似乎除了眼前這一切,還有別的蘊藏。這是我要尋的秋的韻致了嗎?
                  ⑦秋去冬來之時,意外地收到一份訃告,是父親的一位哲學友人故去了。訃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遺詩,譯出來是這等模樣:
                  不要推卻友愛
                  不要延遲歡樂
                  現在不悟
                  便永迷惑
                  ⑧在這里,一切都有一著落。秋天是有成績的人生,絢爛多彩而肅穆莊嚴,似朦朧而實清明,充滿了大徹大悟的味道。我要尋找的秋韻,原來便在現在,在這里,在心頭。
            (1)根據文意填空。
            面對京華秋色,作者寫了不同地點的不同秋韻。香山:
             
            ——萬安山:
             
            、蕭索——
             
            :富麗——小湖旁:
             

            (2)第②段中,萬安山的秋的既然不是作者要尋找的,作者為什么還要寫它?
            (3)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第⑥段畫線的句子。
            這樣耀眼的紅葉:不是黃櫨,黃櫨的紅較暗;不是楓葉,楓葉的紅較深。
            (4)第⑦段中,作者為什么要抄錄父親的哲學友人的遺詩?
            (5)結合全文,說說作者要尋找什么樣的秋韻。

            組卷:10引用:3難度:0.5

          二、閱讀理解(45分)

          • 7.古詩閱讀。
            夜到漁家
            [唐]張籍
            漁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猶未歸。
            竹深村路遠,月出釣船稀。
            遙見尋沙岸,春風動草衣。
            (1)第一、二聯中暗示夜色已晚的一個句子是“
             
            ”。
            (2)第三、四聯中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組卷:2引用:1難度:0.5
          • 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節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問:“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
            (節選自《禮記?檀弓下》)【注釋】①式:同“軾”,車前的扶手橫木,這里用作動詞。②壹:真是,實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稱呼公婆。④小子:古時長輩對晚輩或老師對學生的稱呼。
            (1)解釋下面加點詞的意思。
            ①阡陌交通
             

            ②便還家
             

            之哭也
             

            ④何為不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B.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C.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D.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②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
            (4)從表達方式看,甲乙兩文都運用了
             
            。桃花源人、泰山婦人為什么都不愿意離開他們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回答)

            組卷:20引用:2難度:0.6
          • 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材料一:
            “睡前拖延”是荷蘭學者Kroese等人提出的概念,是指個體在可以自由選擇的情況下,習慣性地推遲其預定的就寢時間的行為。這一概念在國內常被稱為“晚睡強迫癥”或“習慣性熬夜”。已有許多研究表明,習慣性睡前拖延帶來的睡眠不足會導致激素異常和免疫力下降,使人們患糖尿病、肥胖癥、癌癥、心血管疾病、神經精神疾病和慢性感染等各種疾病的風險加大。
                  由于每個人的生物鐘存在個體差異,所以其睡眠——覺醒節律也不同。睡眠——覺醒節律代表了個體對睡眠和清醒時間的偏好差異,表現為不同的睡眠類型。已有研究表明,個體睡眠——覺醒節律與睡前拖延存在關聯。偏晚睡晚起型的青少年更傾向于推遲就寢時間,偏早睡早起型的青少年更不易于睡前拖延。偏早睡早起型的人更容易考慮他們行為的未來后果,采取更具策略性的行動,懂得延遲滿足,即不用熬夜的方式來滿足某種愿望;而偏晚睡晚起型的人則更容易沖動和冒險,尋求即時滿足,更看重眼前而不顧長遠。
                  研究顯示,睡前拖延特別容易發生在個體心理能量不足或自我控制力弱的狀態下,因為決定去睡覺的時間點本來就是在一天結束時,而那時個體的自我控制資源通常都是比較匱乏的,所以往往會自我調節失敗,不能按預期的時間去睡覺。
            (摘編自李露、孫慧敏《睡前拖延研究綜述》)材料二:年長、年輕兩輩作息規律及認識比較
            年長一輩 年青一輩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規律。 華燈初上,我的精彩才開始。
            按照中醫養生來說,23點開始肝臟排毒,是子午覺的黃金時期。 西醫認為,人的生物鐘不一樣,只要整體睡眠時間夠就行。
            遵守自然規律,天黑了睡覺,天亮了起床,這樣才健康。 根據個體習慣自定規律,我的時間我做主,適合自己就好。
            “螢火蟲族”的六大特征
            年輕化族群構成 因為職業選擇和互聯網影響,以90后、95后、00后年輕群體為主。
            主動熬夜為主 他們熬夜是工作或個人原因的主動熬夜。
            越夜越歡,享受夜時光 習慣夜晚,享受夜晚。
            在夜間發光發熱 在夜間,通過工作和消費切實為中國夜間經濟發展創造價值。
            多樣化夜間生活 夜間活動豐富多彩,有的在奮斗,有的在工作,有的在享受,各得其樂。
            不斷擴大的“螢火蟲部落” 隨著00后、10后互聯網一代的成長,群體不斷擴大,并形成獨具屬性的“夜間”社群。
            (摘編自《2020中國睡眠指數報告》)
                  材料三:
            《2020中國睡眠指數報告》顯示,國人平均睡眠時長為6.92個小時,接近六成的人每周熬夜超過3次,擁有深度睡眠的不到1/3,睡得晚,睡得短,睡得淺成為當代國民的三大睡眠現狀。
                  一方面,城市化進程帶來的光污染打破睡眠節律,職場、社交和社會階層壓力導致身份焦慮和群體孤獨,失眠成為常態。另一方面,干擾睡眠的因素不斷增長。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2019年我國手機網民達8.47億。某科技公司數據則顯示,中國人平均每天在移動設備上花費6.2個小時,信息傳播的碎片化、娛樂文化的繁榮和對自由時間的把控欲讓熬夜成為一種主動行為,呈現出明顯的低齡化趨勢。
            “報復性熬夜”“解壓式狂歡”是職場人在內心焦慮狀態下帶有證明性的自我宣誓,此外,00后和年輕媽媽也是“螢火蟲族”中的典型人群。00后學生黨娛樂學習兩手抓,而年輕媽媽處于職場和家庭雙重壓迫中,在“工作+帶娃”的模式下過著雙面黑洞的生活,20%的人甚至發生天天熬夜的現象。
            (摘編自《2020中國睡眠指數報告解讀》,消費日報網)(1)下列關于“睡前拖延”的相關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由荷蘭學者Kroese等人提出的“睡前拖延”,是指個體在可以自由選擇的時候,習慣性地推遲自己預定
            的就寢時間的行為。
            B.偏早睡早起型的人更容易考慮他們行為的未來后果,采取更具策略性的行動,懂得延遲滿足,即使熬夜也會補足睡眠。
            C.睡前拖延可能會影響激素和免疫力水平,增加人們患上糖尿病、肥胖癥、癌癥、心血管疾病、慢性感染等各種疾病的風險。
            D.決定去睡覺的時間點就是在一天結束時,而那時自我控制資源通常比較匱乏,往往會導致自我調節失敗,引發種種睡前拖延現象。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年長一輩信奉中醫“子時入眠、肝臟排毒”的自然規律,而年青一代認為這并無科學道理,更愿意按照自己的習慣自由安排睡眠時間。
            B.受職業選擇和互聯網影響,螢火蟲族以90后、95后、00后年輕群體為主,年輕媽媽是“螢火蟲族”中被動性熬夜的典型人群。
            C.螢火蟲族的夜間活動豐富多彩,他們或為工作而努力奮斗,或為享受夜晚生活而消費的同時,為我國夜間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D.20%的人甚至發生天天熬夜的現象,這反映了當代國民睡得晚、睡得淺、睡得短的現狀。
            (3)根據材料,概括人們習慣性熬夜的原因。

            組卷:33引用:3難度:0.3
          • 10.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重拾漢語的母語自信      ①母語通常是指一個人所屬民族的群體語言,是一個民族最為鮮明的符號標志,它能把一些人凝聚為一個共同體。母語自信則是對母語品質和母語生命力的堅定信念,體現了一個國家和民族對自身母語價值的充分肯定和尊重。
                  ②每個民族對自己的母語都有一種天然的認同感和自豪感,視其為最美的語言。漢語是中國人的母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徽章。漢語擁有最為豐富的書面文獻和自公元前841年以來不曾中斷的歷史記錄,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它因其承載的文化的先進性而對世界產生了不小的影響。這讓我們自豪,也增強了我們對漢語的自信。然而,在近現代,隨著社會的發展,加之西方語言和文化的沖擊,我們對漢語的自信產生了動搖,這給漢語帶來了危機,造成了傷害。“五四”期間,漢語嚴重歐化,有學者甚至主張用拼音來代替漢字;上世紀80年代,漢語的計算機輸入成為難題,漢字又蒙受了“筆畫復雜、輸入困難”的責難;即使是現在,國人對外語的重視程度依然遠遠超過漢語……因此,重拾漢語的母語自信是每個中國人必須正視的問題。
                  ③對母語的不自信,究其本質,是對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在當今形勢下,我們更應清醒地認識到,中華文化是我國生存和發展的軟實力,是中華民族的命脈和靈魂。而漢語既是這種文化的產物,也是這種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還是這種文化最重要的載體和最集中的體現。因而要維護中華文化的繁榮與發展,就不能再對漢語采取那種“自貶、自侮、自戕”的感覺,而應重新拾回對漢語的自信。
                  ④事實上,從語言學角度看,漢語也的確有值得我們自信的理由。漢語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發展水平最高的語言之一。在世界語言中,漢語具有獨一無二的簡潔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精通多國語言的季羨林先生稱譽漢語是世界語言里最簡練的一個語種,同樣表達一個意思,如果英語要60秒,漢語5秒就夠了。漢語在表達的自由度和創造性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美國語言學家范諾洛薩說,漢語充滿動感,不像西方語言那樣被語法、詞類規格套死。漢語有聲調,音韻鏗鏘,和諧美麗,瑞典語言學家高本漢認為,在這方面,漢語比西方語言略勝一籌。
                  ⑤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影響力的不斷增強,漢語在全球快速傳播,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不斷升溫的“漢語熱”不僅強化了人們對漢語的認同,旺盛的需求也為漢語“走出去”增添了信心。據英國語言學家格雷多爾研究預測,到2050年,漢語將上升到國際語言分類金字塔的最高一層。因此,我們更應重拾漢語的母語自信,做一個根基牢固的中國人。
            (作者:紀秀生。有刪改)(1)從全文看,作者認為應該“重拾漢語的母語自信”的原因有哪些?請逐條概括。
            (2)請簡要分析第②段的論證思路。
            (3)下面兩則材料分別可以用作本文哪一段的論據?請簡述理由。
            材料一 國學大師錢穆說過,漢語之美在于“精”。“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僅10個字,不僅使我心與天地大生命融凝合一,又兼及自然科學。著語不多,會心自在深微處。
            材料二 德國語言學家洪堡特說,語言是一個民族所必需的“呼吸”,通過一種語言,一個人類群體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一個民族的特性才能獲得完整的映照和表達。

            組卷:381引用:7難度:0.5

          三、作文(共50分)

          • 11.請以《別擔心,我可以的》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體自選(詩歌除外);
            ②600字以上;
            ③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襲本試卷閱讀理解部分的材料。

            組卷:7引用:3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