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版必修1《第二單元》2017年單元測試卷(新疆塔城三中)

          發布:2025/1/6 12:30:3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史學與新聞
                記錄客觀事物,這是記者與史家的基本工作。中國古代最早的史家是史官,所謂“左史記言,右史記事”。這左史、右史,便是史官,凡是最高統治者的言行及國家大事,都由他們記載下來。漢代以后,人們把這樣的記錄叫做“起居注”。這在當時是頗類似于“新聞”的,但我們畢竟不能把“起居注”一類的東西稱作“新聞”,而是把它們稱作歷史。記者的出現,是在近代報紙、雜志、廣播產生以后,才有所謂“本報記者”、“本刊記者”等。顧名思義,“記者”就是記錄之人也。《左傳?僖公七年》云:“夫諸侯之會,其德行禮義,無國不記。”可見,古時凡重大典禮、會盟,都是有專人記錄的。這些人都是史官,也有點像“新聞記者”。古代官府的邸抄也是用來傳知朝政的文書抄本和政治情報的,后來發展成一種手抄的類似報紙的出版物,又稱“京報”。不過,他們所做的記錄,是大多數人看不到的,故而這終究是歷史,不是新聞。今天,凡重大事情,都有記者采訪,然后寫成新聞報道,這種工作,這種身份,很容易使我們回憶起古代的史官來。
                  尊重事實,秉筆直書,是記者與史家共同遵循的準則。中國古代正直的史官和史家,都有一個優良傳統:秉筆直書。司馬遷著《史記》,“不虛襄,不隱惡”,被人稱為“實錄”(《漢書?司馬遷傳》).對于新聞記者來說,能不能尊重客觀事實,如實地反映生活中的善惡、美丑,先進與落后,猶如史家能不能秉筆直書一樣。反之,如若對新聞報道進行“合理想象”、“邏輯推理”、“藝術加工”、“故意拔高”等,就脫離了客觀事實。從本質上來看,這與曲筆作史沒有什么不同。因此,這是正直的記者所不取的。
                  尊重事實,秉筆直書,這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左傳》記載了這樣一件事:齊國大夫崔杼殺其國君齊莊公后,“太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太史盡死,執筆已往,聞既書矣,乃還。”(《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齊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殺,四弟繼續書“弒”,終于成功。古代如此,近代亦然。1918年在北京創辦《京報》的邵飄萍在“三?一八慘案”發生后,由于堅持披露事實真相,支持民眾反帝反軍閥斗爭,被奉系軍閥殺害。在“文革”中,不少記者不愿與“四人幫”同流合污。敢于說真話,說實話。他們雖然遭到“四人幫”的種種迫害,卻表現了一個正直的新聞工作者的尊嚴。即便在今天,說真話的記者,也會受到某些人的責難和打擊,但這樣的記者,人民是會永遠銘記他們的。
                  前人認為是“新聞”的,今天已視為歷史資料;今天認為是“新聞”的,后人也將視為歷史。這就是新聞與歷史的辯證法。今天的史家著述往古的歷史,在某種意義上就是考證、辯別、分析、綜合當時的“新聞”;今天的記者撰寫現實的新聞,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為后人書寫當代的歷史。
            (節選自馬寶珠《史學與新聞:“報紙為現代史記”》,有改動)
            (1)下列選項中關于“史學與新聞”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時凡重大典禮、會盟,都有專人記錄,他們所做的記錄,我們稱作歷史,而不是新聞。
            B.人們把中國古代史官所記載的最高統治者的言行及國家大事叫做“起居注”。
            C.今天我們稱“起居注”為歷史;今天的記者撰寫的現實的新聞,后人也將視為歷史。
            D.今天,記者采訪重大事情后寫成新聞報道,這種工作,這種身份,很容易使我們回憶起古代的史官來。
            (2)下列不屬于“尊重事實,秉筆直書”表現的一項是
             

            A.司馬遷著《史記》,“不虛美,不隱惡”,被人稱為“實錄”。
            B.齊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殺,四弟繼續書“弒”,終于成功。
            C.邵飄萍在“三?一八慘案”發生后,堅持披露事實真相,支持民眾反帝反軍閥斗爭。
            D.在“文革”中,有些記者不愿與“四人幫”同流合污。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左傳》是我國最早記錄古時重大典禮、會盟及最早出現“史官”一職的歷史典籍。
            B.新聞記者脫離了客觀事實對新聞進行報道,從本質上來看,這與曲筆作史沒有什么不同。
            C.“京報”是古時一種手抄的類似報紙的出版物,是由古代官府的邸抄發展而成的。
            D.一個嚴肅的史家和一個正值的記者一樣,他們可貴的品質就是“尊重事實,秉筆直書”。

            組卷:4引用:2難度:0.7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 2.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令狐熙,字長熙,敦煌人也,代為西州豪右,熙性嚴重,有雅量,雖在私室,終日儼然。不通賓客,凡所交結,必一時名士。博覽群書,尤明《三禮》;善騎射,頗知音律。起家以通經為吏部上士,尋授帥都督,轉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及武帝平齊,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戶。歷司勛、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當時之譽。
            高祖受禪之際,熙以本官行納言事。尋除司徒左長史,進爵河南郡公。時吐谷一142渾邊,以行軍長史從元帥元諧討之,以功進位上開府,后拜滄州刺史。時山東承齊之弊,戶口薄籍類不以實。熙乃曉諭之,令自歸首,至者一萬戶。在職數年,風教大洽,稱為良二千石。開皇四年,上幸洛陽,熙來朝,吏民恐其遷易,悲泣于道。及熙復還,百姓出境迎謁,歡叫盈路。
                  及上太山還,次汴州,惡其盛,多有奸俠,于是以熙為汴州刺史。下車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開門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為聚落,僑人逐令歸本,其有滯獄,并決遣之,令行禁止,稱為良政。上聞而嘉之,顧謂侍臣曰:“鄴都者,天下難理處也。”其年來朝,考績為天下之最,賜帛三百匹,頒告天下。
            上以嶺南夷、越數為反亂,征拜桂州總管十七州諸軍事,許以便宜從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補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帥更相謂曰:“前時總管皆以兵威相脅。今者乃以手教相諭,我輩其可違乎?”于是相率歸附。
                  在職數年,上表曰:“臣忝寄嶺表,四載于茲。犬馬之年,六十有一。才輕任重,然所管遐曠,綏撫尤難。雖未能頓革夷風,頗亦漸識皇化。今年疾俱侵,豈可猶當重寄?請解所任,優詔不許,賜以醫藥。后因李佛子為亂之事,上聞而固疑之,遣使者鎖熙詣闕。行至永州,憂憤發病而卒,時年六十三。(選自《隋書?令狐熙傳》,有刪改)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通賓客妄:胡亂
            B.時吐谷渾寇:侵犯
            C.及上太山還祠:祭祀
            D.惡其殷:殷勤
            (2)下列句子中,全都能體現令狐熙政績的一組是
             

            ①尋授帥都督,轉夏官府都上士
            ②高祖受禪之際,熙以本官行納言事
            ③熙乃曉諭之,令自歸首,至者一萬戶
            ④其有滯獄,并決遣之,令行禁止
            ⑤征拜桂州總管十七州諸軍事
            ⑥今者乃以手教相諭,我輩其可違乎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②⑤⑥D.③④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令狐熙出身名門望族,為人嚴肅穩重。他博覽群書,文武兼備,早在周武帝時就很受重用,仕途通達,他的才能頗得時人的贊譽。
            B.令狐熙治理滄州,使百姓安居,風氣良好,因而廣受擁戴。他被調往朝廷任職時,百姓悲傷不舍;他重返滄州主政,百姓無不歡欣鼓舞。
            C.令狐熙做汴州刺史,一到任就針對當地“殷盛”與“多有奸俠”的現象,推行重農抑商等政策,清理了獄訟積案,受到了隋文帝的嘉獎。
            D.嶺南一帶的人經常作亂,其首領受前任總管武力脅迫,不肯臣服。令狐熙到任后,廣施恩信,使部落首領深受感動,從而率眾歸附。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時山東承齊之弊,戶口簿籍類不以實。
            ②上聞而固疑之,遣使者鎖熙詣闕。

            組卷:7引用:1難度:0.7
          • 3.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各題。
            金陵懷古
            王珪
            懷鄉訪古事悠悠,獨上江城滿目秋。一鳥帶煙來別渚,數帆和雨下歸舟。
            蕭蕭暮吹驚紅葉,慘慘寒云壓舊樓。故國凄涼誰與問,人心無復更風流。
            【注】王硅:時任北宋左相,寫作此詩時北宋在與西夏的兩次戰爭中均遭失敗。
            (1)試分析詩歌首聯在全詩中的作用。
            (2)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組卷:18引用:3難度:0.7

          三、填空題(共1小題,每小題6分,滿分6分)

          • 4.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敢以煩執事。
             
            ,君知其難也。(《燭之武退秦師》)
            (2)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
             
            ,不武。吾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
            (3)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刺秦王》)
            (4)今者項莊拔劍舞,
             
            。(《鴻門宴》)

            組卷:20引用:1難度:0.9

          七、解答題(共2小題,滿分11分)

          • 11.提取下面一段話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內寫出四個關鍵詞
                  據報道,我國國家圖書館浩瀚的館藏古籍中,僅1.6萬卷“敦煌遺書”就有5000余米長卷需要修復,而國圖從事古籍修復的專業人員不過10人;各地圖書館、博物館收藏的古籍文獻共計3000萬冊,殘損情況也相當嚴重,亟待搶救性修復,但全國的古籍修復人才總共還不足百人。以這樣少的人數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復工程,即使夜以繼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關鍵詞:
             

            組卷:60引用:13難度:0.7

          六、寫作(60分)

          • 1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國作家和美術評論家約翰?羅斯金有一首小詩《痕跡》:
                  把每一個黎明看作生命的開始
                  把每一個黃昏看作生命的小結
                  讓每一這樣短短的生命
                  都能為自己留下一點兒可愛的事業的腳印
                  和你心靈得到實質的痕跡
                  請以“痕跡”為話題,自定立意,自選文體;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組卷:12引用:1難度:0.1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