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課改版九年級上冊《9.5 電阻》2018年同步練習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選題
-
1.小明用如圖所示的器材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a、b為長度一樣的鎳鉻合金絲,b比a的橫截面積大。關于此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燈泡越亮,表示接入的合金絲電阻越大 B.利用此裝置只能探究導體電阻大小和橫截面積的關系 C.利用此裝置能探究導體電阻大小和橫截面積、長度、材料的關系 D.為了準確比較兩條合金絲的電阻,可在電路中串聯一個電流表 組卷:228引用:5難度:0.7 -
2.如圖所示是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因素的實驗裝置(導線的數量及連接可改變),演示板上的金屬絲長短粗細都相同,A、B和C都是鎳鉻絲,D是銅絲、E是鐵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中,電流表示數越大說明電阻越大 B.該裝置能研究電阻與導體長度的關系 C.該裝置無法研究電阻與導體橫截面積的關系 D.在圖示情況下,用導線連接B、C接線柱,電流表示數將變小 組卷:355引用:5難度:0.7 -
3.由歐姆定律公式I=
變形得R=UR,對此,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UIA.導體的電阻跟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導體的電流無關 B.通過導體的電流越大,則導體的電阻越小 C.當導體兩端的電壓為零時,導體的電阻也為零 D.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越大,則導體的電阻越大 組卷:442引用:253難度:0.9 -
4.在“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的活動中,小明發現實驗器材中金屬絲只有一根,其他器材足夠,下面實驗探究活動中他不可能完成的是( )
A.探究導體電阻與長度的關系 B.探究導體電阻與橫截面積的關系 C.探究導體電阻與材料的關系 D.探究導體電阻與溫度的關系 組卷:727引用:110難度:0.9 -
5.關于導體的電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導體的電阻與通過導體的電流成反比 B.導體的電阻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C.導體的電阻與電流、電壓大小無關 D.導體兩端電壓為零時,導體的電阻也為零 組卷:1052引用:144難度:0.9 -
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導體兩端電壓為零時,導體電阻消失 B.導體的電阻越大,通過它的電流越小 C.通過導體的電流越大,說明導體的電阻越小 D.導體的電阻越大,它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 組卷:1331引用:6難度:0.9
四、實驗探究題
-
18.小芳在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時,猜想導體的電阻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A.導體的材料 B.導體的長度 C.導體的橫截面積
為驗證上述猜想,小芳用圖甲的器材進行實驗,其中①、②、③是鎳鉻合金絲,④是錳銅絲
(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處于狀態,在M、N之間分別接上不同的導體,閉合開關后通過觀察來比較導體電阻的大小。
(2)為驗證猜想B,應選用編號為兩根金屬絲分別接入電路進行實驗
(3)分別將①、③兩金屬絲接入圖中M、N兩點間,電流表的示數不同,由此得到的結論是:當材料和長度相同時,導體電阻跟有關
(4)小芳同學想進一步測出②的電阻大小,把②接在M、N的同時并聯上電壓表測出其兩端的電壓為1V,電流表的示數如圖乙所示,此讀數為A,則②的電阻為Ω組卷:1314引用:50難度:0.5
五、綜合題
-
19.1911年,荷蘭科學家卡末林-昂內斯(Heike Kam erlingh-Onnes)用液氦冷卻汞,當溫度下降到4.2K(零下268.95℃)時,水銀的電阻完全消失。當溫度降低到足夠低時,有些材料的電阻變為零,這即為超導現象。1933年,荷蘭的邁斯納和奧森菲爾德共同發現了超導體的另一個極為重要的性質-完全抗磁性,也稱邁斯納效應。完全抗磁性是指磁場中的金屬處于超導狀態時,體內的磁感應強度為零的現象。邁斯納效應使人們可以用此原理制造超導列車和超導船,由于這些交通工具將在懸浮無摩擦狀態下運行,這將大大提高它們的速度和安靜性,并有效減少機械磨損。另外利用超導懸浮還可制造無磨損軸承,將軸承轉速提高到每分鐘10萬轉以上。發生超導現象時的溫度稱為臨界溫度。2014年12月,我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鐵基超導材料鋰鐵氫氧鐵硒化合物,其超導轉變溫度高達40K(零下233.15攝氏度)以上,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水熱法發現鐵硒類新型高溫超導材料,堪稱鐵基超導研究的重大進展,為相關體系新超導體的探索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同時,為探索鐵基高溫超導的內在物理機制提供了理想的材料體系。
根據材料請回答下列問題
(1)當溫度降低到足夠低時,有些材料的
(2)荷蘭的邁斯納和奧森菲爾德共同發現了超導體的另一個極為重要的性質
(3)若常溫下超導體研制成功,則超導體適合做
A.電爐絲 B.輸電線 C.滑動變阻器的線圈 D.電動機線圈。組卷:44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