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北京市順義區楊鎮一中高三(上)第一次質檢化學試卷

          發布:2024/9/26 2:0:2

          第Ⅰ部分本部分共14題,每題3分,共42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 1.下列關于有機化合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木糖醇(C5H12O5)是一種天然甜味劑,屬于糖類化合物 B.DNA的兩條多聚核苷酸鏈間通過氫鍵形成雙螺旋結構 C.1965年中國科學家人工合成的結晶牛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 D.烷基磺酸鈉(表面活性劑)在水中聚集形成的膠束屬于超分子

            組卷:120引用:8難度:0.7
          • 2.下列化學用語或圖示表達正確的是(  )

            組卷:33引用:1難度:0.7
          • 3.下列事實不是由于分子的極性導致的是(  )

            組卷:70引用:3難度:0.7
          • 4.下列關于同主族元素C、Si及其化合物的性質比較和原因分析不正確的是(  )
            選項 性質比較 原因分析
            A 熔點:CO2<SiO2 摩爾質量:CO2<SiO2
            B 電負性:C>Si 原子半徑:C<Si
            C 酸性:H2CO3>H2SiO3 非金屬性:C>Si
            D 熱穩定性:CH4>SiH4 鍵能:C-H>Si-H

            組卷:98引用:5難度:0.8
          • 5.下列事實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釋的是(  )

            組卷:67引用:6難度:0.7
          • 6.迷迭香酸是從蜂花屬植物中提取得到的酸性物質,其分子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組卷:77引用:4難度:0.5

          第Ⅱ部分

          • 18.伐倫克林是一種拮抗劑,其一種合成路線如圖。

            已知:i.
            ii. 
            iii. 
            (1)鄰二溴苯(A)只有一種結構,是因為苯環中除了σ鍵外,還有
             
            鍵,使得其中碳碳鍵完全相同。
            (2)試劑a的結構簡式是
             

            (3)C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是
             

            (4)E→F的化學方程式是
             

            (5)試劑b的結構簡式是
             

            (6)I→伐倫克林的反應類型是
             

            (7)步驟E→F在整個合成路線中起到重要作用。若無此步驟,可能導致在步驟中
             
            有副反應發生。

            組卷:71引用:3難度:0.5
          • 19.某科研小組對乙醛與新制Cu(OH)2反應的實驗進行探究。
            文獻資料:a.Cu(OH)2與OH-反應生成[Cu(OH)4]2-(藍紫色)。
            b.Cu2O在堿性條件下穩定,在酸性溶液中不穩定,如:Cu2O
            H
            2
            S
            O
            4
            Cu+Cu2+。?
            Ⅰ.探究NaOH在乙醛與新制Cu(OH)2濁液反應中的作用
            實驗記錄如下:
            序號 5%CuSO4溶液體積 10%NaOH溶液的體積 振蕩后現象 加入0.5mL40%的乙醛溶液,加熱后現象
            2mL 5滴 淺藍綠色沉淀 仍然為淺藍綠色沉淀
            2mL 0.5mL 淺藍色沉淀 淺藍色沉淀→黑色沉淀
            5滴 2mL 藍色濁液 藍色濁液→黃綠色濁液→橙黃色濁液→磚紅色濁液
            (1)實驗ⅰ中的淺藍綠色沉淀的主要成分為Cu2(OH)2SO4,受熱不易分解。寫出生成Cu2(OH)2SO4的化學方程式
             

            (2)實驗ⅰ、ⅱ、ⅲ中,實驗
             
            的新制Cu(OH)2濁液與乙醛反應生成了Cu2O。
            (3)為進一步探究新制Cu(OH)2與乙醛反應的本質,科研小組又進行如下實驗:滴加8mol/L氨水至過量
            序號 實驗 加入試劑 加入0.5mL40%的乙醛溶液,加熱后現象
            ? 3mLH2O 藍色沉淀→黑色沉淀
            3mL10%NaOH 藍色濁液→黃綠色濁液→橙黃色濁液→磚紅色濁液
            ①由實驗ⅳ的現象推測:實驗ⅱ的黑色沉淀是
             

            ②實驗ⅴ能夠產生磚紅色沉淀的原因是
             
            (結合微粒符號解釋),寫出實驗ⅴ中該微粒與乙醛發生反應的方程式
             

            Ⅱ.對“黃綠色濁液→橙黃色濁液”異常現象的探究及產物的分離檢驗
            (4)針對實驗ⅲ、ⅴ中“黃綠色濁液→橙黃色濁液”的異常現象,通過實驗證明了“橙黃色”與乙醛在堿性條件下發生反應生成的有色物質有關。實驗方案為:
             
            ,加熱,無色溶液先變為亮黃色,逐漸加深為橙黃色。
            (5)為分離實驗ⅴ中磚紅色物質,進行如下操作:取實驗ⅴ反應后濁液,加入50%乙醇溶液,過濾,得到磚紅色固體W,濾液放置24小時后,底部有幾粒黃豆大小的黃色油狀物質P。
            ①文獻表明:黃色油狀物質P主要是乙醛在堿性條件下的聚合產物。在堿作用下,乙醛發生羥醛縮合反應生成CH3CH=CHCHO,CH3CH=CHCHO與乙醛繼續發生羥醛縮合反應,最終生成多烯醛聚合物。寫出由乙醛生成多烯醛聚合物的反應方程式
             

            ②為進一步確定磚紅色固體W的成分,該小組同學設計以下實驗方案:取少量磚紅色固體W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稀H2SO4,振蕩,溶液變為藍色并有紫紅色固體。由實驗現象能否得出該磚紅色固體W是Cu2O,理由是
             

            組卷:22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