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dāng)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蘇科版九年級上冊《11.5 機械效率》2020年同步練習(xí)卷

          發(fā)布:2024/11/7 9:0:2

          一、解答題(共13小題,滿分0分)

          • 1.小明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進行了三次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驗
            次數(shù)
            物重
            G/N
            物體上升的高度h/cm 測力計的示數(shù)F/N 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cm
            1 6 3 2.5 9
            2 6 5 2.5 17
            3 6 8 2.5 24
            (1)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回答以下問題:
            ①表中有一個數(shù)據(jù)的記錄是錯誤的,錯誤的數(shù)據(jù)是
            ,應(yīng)改為

            ②第3次實驗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

            ③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
            無關(guān)。
            (2)小紅在小明實驗的基礎(chǔ)上多使用一個滑輪也做了實驗,如圖乙所示。
            ①小紅多使用一個滑輪,目的是為了改變

            ②當(dāng)這兩位同學(xué)使用各自的滑輪組把相同的重物提升相同的高度時,若忽略繩重及摩擦,它們的機械效率
            (選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

            組卷:76引用:10難度:0.1
          • 2.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先用彈簧測力計測量鉤碼所受的重力G,再按圖所示的連接方式組裝好滑輪組,并分別記下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起始位置。
            (1)實驗時沿
            方向拉繩子自由端最省力,為了測量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應(yīng)該在彈簧測力計
            (填“緩慢勻速提升”或“靜止”)時讀數(shù),圖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是
            N。
            (2)按照正確的測量方法,測出的拉力F與鉤碼所受重力G的大小關(guān)系為F
            (填“>”、“=”或“<”)1/3G。
            (3)實驗中要分別記下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起始位置,是為了測量
            ,從而計算有用功和總功。
            (4)小明認(rèn)為“同一個機械,它的機械效率是一個定值”,你認(rèn)為他的觀點是
            (填“正確”或“錯誤”)的,在此實驗中,若僅增加鉤碼的重力,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
            (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組卷:20引用:2難度:0.3
          • 3.用如圖所示裝置測量動滑輪的機械效率。
            (1)本實驗需要用的測量儀器是

            (2)實驗時,需
            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動滑輪下面的鉤碼緩緩上升。
            (3)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記錄第②次實驗時,測得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

            序號 動滑輪重
            G/N
            鉤碼重
            力G/N
            鉤碼上
            升高度
            h/m
            繩的拉
            力F/N
            繩端移動
            距離s/m
            機械效
            率η/%
            0.1 1 0.2 0.6 0.4 83.3
            0.1 2 0.2 1.1 0.4
            0.2 2 0.2 1.2 0.4 83.3
            (4)通過比較
            (填實驗序號)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動滑輪的機械效率與動滑輪的自重
            (填“有關(guān)”或“無關(guān)”)。
            (5)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F(xiàn)≠
            G
            +
            G
            2
            ,可能的原因是

            (6)小明認(rèn)為“同一個機械,它的機械效率是一個定值”,通過比較
            (填實驗序號)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他的觀點是
            (填“正確”或“錯誤”)的。

            組卷:31引用:2難度:0.4
          • 4.小明在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所用裝置如圖所示,實驗中每個鉤碼重
            2N,測得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
            物理量

            實驗次數(shù)
            鉤碼總重G/N 鉤碼上升的高度h/m 測力計示數(shù)F/N 測力計移動距離s/m 機械效率η
            1 4 0.1 1.8 0.3
            2 6 0.1 2.4 0.3 83%
            3 4 0.1 1.4 0.5 57%
            4 4 0.2 1.4 1.0 57%
            (1)在實驗中,測繩端拉力F時,應(yīng)盡量豎直向上
            拉動彈簧測力計且在拉動過程中讀數(shù)。
            (2)第1次實驗測得的機械效率為
            。(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3)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第2次實驗是用
            圖做的;第4次實驗是用
            圖做的。(選填“a”、“b”或“c”)
            (4)分析第1、2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使用同一滑輪組,
            可以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分析第1、3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輪組,提升相同的重物,動滑輪個數(shù)越多(即動滑輪總重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5)分析第3、4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被提升的高度

            組卷:1201引用:117難度:0.1

          一、解答題(共13小題,滿分0分)

          • 12.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時,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較長杠桿下面的鉤碼緩緩上升。
            (1)實驗中,將杠桿拉至圖中虛線位置,測力計的示數(shù)F為
            N,鉤碼總重G為1.0N,鉤碼上升高度h為0.1m,測力計移動距離s為0.3m,則杠桿的機械效率為
            %。請寫出使用該杠桿做額外功的一個原因:

            (2)為了進一步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一位同學(xué)用該實驗裝置,先后將鉤碼掛在A、B兩點,測量并計算得到下表所示的兩組數(shù)據(jù):
            次數(shù) 鉤碼懸掛點 鉤碼總重G/N 鉤碼移動距離h/m 拉力F/N 測力計移動距離s/m 機械效率η
            1 A 1.5 0.10 0.7 0.30 71.4%
            2 B 2.0 0.15 1.2 0.30 83.3%
            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能否得出“杠桿的機械效率與所掛鉤碼的重有關(guān),鉤碼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結(jié)論?答:
            ;請簡要說明兩條理由:①
            ;②
            。如果杠桿粗細(xì)均勻,不考慮摩擦,由第2次實驗,可知杠桿自重
            N。

            組卷:218引用:6難度:0.5
          • 13.某小組同學(xué)在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時,提出了一些猜想并對猜想進行驗證。

            (1)如果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有A、B、C三個,要研究機械效率與B因素的關(guān)系,需要先控制
            因素不變,而改變B因素,從而進行研究。
            (2)下列A、B是同學(xué)提出的兩個猜想:
            猜想A:兩個相同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其機械效率與滑輪組細(xì)線的繞法有關(guān);
            猜想B:兩個相同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其機械效率與滑輪組提升的物重有關(guān)。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同學(xué)們準(zhǔn)備分別按圖1、圖2、圖3和圖4進行實驗。
            驗證猜想A的小組應(yīng)按圖
            所示進行實驗,若實驗測得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大小相等,則可初步判斷猜想A是
            (正確/錯誤)的。
            驗證猜想B的小組應(yīng)按圖
            所示進行實驗,若實驗測得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大小
            (相等/不相等),則可初步判斷猜想B是正確的;
            (3)實驗過程中測量拉力時彈簧測力計還應(yīng)沿
            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組卷:547引用:8難度:0.3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