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學年四川省成都市嘉祥外國語學校九年級(上)第三次周練化學試卷
發布:2024/10/27 3:30:2
一、選擇題(本題共包括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
1.下列說法中沒有錯誤的是( )
A.元素周期表中一個橫行為一個周期,周期數與原子結構圖中的電子層數一樣 B.明礬凈水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活性炭的吸附體現了分子之間有間隙 D.涼開水不宜養魚,是因為水中幾乎不含氧原子 組卷:2引用:1難度:0.9 -
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燈泡里充氬氣或氮氣是運用它們在通電時都可以發出不同顏色的光 B.只要兩種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其元素的化學性質一定相似 C.混合物中不可能只含有一種元素 D.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粒子不能確定是同種元素 組卷:2引用:1難度:0.9 -
3.下列關于實驗操作的描述錯誤的是( )
A.在沉淀、過濾、蒸餾等對黃河水的凈化操作中,凈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餾 B.過濾時,將玻璃棒斜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 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應該等火柴徹底熄滅后才能將鐵絲伸入氧氣的集氣瓶中 D.制取氧氣停止加熱時,應先把導氣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滅酒精燈 組卷:18引用:1難度:0.9 -
4.小明同學依據描述書寫的化學符號:①兩個氮原子:2N;②由三個氧原子構成的臭氧分子:3O;③粒子結構示意圖
表示的粒子:S;④兩個二氧化硫分子:2SO2;⑤三個鈉離子:Na-1;⑥氯化鉀:KCl.其中正確的有( )
A.②④⑤ B.①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⑥ 組卷:6引用:1難度:0.9 -
5.建立微觀和宏觀之間的聯系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溫度升高使原子之間的間隔變大,因此水銀溫度計中的水銀受熱后體積會增大 B.冰和干冰的化學性質存在差異,因為構成它們的分子不同 C.當一銅塊的所有原子都被移出之后,該銅塊的質量只減少一部分 D.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不能說明分子可以再分 組卷:15引用:1難度:0.7 -
6.“超臨界水”(H2O)因具有許多優良特性而被科學家追捧,它是指當溫度和壓強達到一定值時,水的液態和氣態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狀態,用“〇”表示氫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臨界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組卷:2303引用:70難度:0.9 -
7.圖為某原子結構模型的示意圖,其中a、b、c是構成該原子的三種不同粒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決定該原子種類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與c的數目一定相同且均為6 C.原子中a與c的數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質量集中在a和c上 組卷:162引用:7難度:0.7
二、第II卷(非選擇題共58分)
-
22.如圖所示,在小燒杯A中裝入30mL蒸餾水,再滴入3滴酚酞溶液,在小燒杯B中裝入30mL濃氨水,用一大燒杯把A、B兩個燒杯罩在一起。過一段時間燒杯A中溶液變紅色,該實驗說明分子具有的性質是
【提出問題】是什么物質使A燒杯中酚酞溶液變紅色?
【提出猜想】猜想1:B燒杯中揮發出的蒸餾水使酚酞溶液變紅。
猜想2:B燒杯中濃氨水揮發出氨氣使酚酞溶液變紅。
猜想3:B燒杯中濃氨水揮發出的氨氣與A燒杯中水反應的生成物使酚酞溶液變紅。
【實驗探究】限選試劑:酚酞試液、氨氣、濃氨水、蒸餾水。
(1)通過上述實驗你認為猜想
(2)步驟 實驗操作 預期現象與結論 1 取一張濾紙,用酚酞試液濕潤,待涼干后制成條狀酚酞試紙。 2 取酚酞試紙置于盛有 試紙不變色,猜想
不成立3
組卷:33引用:16難度:0.3 -
23.某學習小組做鎂帶在空氣中燃燒實驗時,發現生成物中有黑色固體。針對這一現象,他們開展了如下探究活動。請仔細閱讀并完成下列探究報告。
【探究目的】探究鎂在空氣中燃燒產生的黑色固體是鎂與空氣中什么物質反應產生的。
【分析猜想】分析空氣中各種成分,尋找猜想依據。
分析之一:
分析之二:氧氣--與鎂反應生成的氧化鎂是白色固體。
分析之三:水蒸氣--將鎂帶放入沸水中,表面會附有白色固體并產生大量氣泡,你猜想這氣泡可能是
分析之四:猜想:可能是鎂與
【實驗一】鎂帶與氮氣的反應
(一)獲取氮氣
(1)把空氣液化,然后蒸發,先蒸發出來的氣體就是氮氣。這種方法屬于
(2)以下是獲取氮氣的方法及裝置,其中得到氮氣較純的是(二)燃燒鎂帶,觀察現象
將鎂帶點燃,伸入盛N2的集氣瓶中,瓶內壁附著一層淡黃色的固體。
(三)實驗結論:鎂在氮氣中燃燒,發生化合反應生成淡黃色的氮化鎂(Mg3N2)。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是
【實驗二】將燃著的鎂帶伸入盛滿CO2的集氣瓶中,鎂帶沒有燃燒,某同學提出可能是因為
【探究結論】鎂在空氣中燃燒產生的黑色固體是鎂與空氣中CO2反應產生的。同學們經過查閱資料發現白色固體的成分是氧化鎂,請你寫出此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組卷:9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