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河南省實驗中學高一(上)第二次段考地理試卷
發布:2024/11/9 16:0:2
一、選擇題(共40個小題,每小題6分,共80分)
-
1.2022年11月17日,神舟十四號乘組完成了第三次出艙活動,如圖為我國航天員艙外航天服結構功能示意圖,讀圖完成1~3題。
此次出艙活動,天宮空間站( )A.一直在地月系 B.飛離了地月系 C.飛離了太陽系 D.飛離了銀河系 組卷:1引用:0難度:0.70 -
2.2022年11月17日,神舟十四號乘組完成了第三次出艙活動,如圖為我國航天員艙外航天服結構功能示意圖,讀圖完成1~3題。
“飛天”“艙外航天服具有的功能有( )
①恒定氣壓、溫度
②防止失重
③屏蔽紫外輻射
④防微小碎片撞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組卷:2引用:0難度:0.70 -
3.北京時間2021年11月7日18時51分,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瞿志剛身著新型艙外航天服首次出艙,據設計者介紹該新型艙外航天服(圖1)是一個小型的飛行器,它可以為航天員提供壓力防護、熱防護以及氧氣等生命保障的條件,并為航天員提供在艙外活動8小時的生命保障功能。圖2為中國空間站組合體之“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圖3為天和核心艙中葉光富老師演示失重狀態下大空行走,據此完成1~3題。
強烈的太陽活動可能會造成空間站與地球通訊中斷,原因是( )A.高緯出現極光,影響短波通信 B.全球氣溫升高,阻礙信號傳輸 C.太陽風強度大,干擾電子設備 D.干擾地磁穩定,影響軌道運行 組卷:8引用:0難度:0.80 -
4.2022年9月5日12時52分在我國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圖為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9~10題。
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A.Ⅱ圈層 B.Ⅳ圈層 C.軟流層 D.地幔 組卷:1引用:0難度:0.50 -
5.2022年9月5日12時52分在我國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如圖為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據此完成4~5題。
關于圖中各圈層說法正確的是( )A.I圈層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氧氣 B.Ⅱ圈層主要由鐵和鎳等金屬組成 C.Ⅲ圈層與人類生活和發展關系密切 D.Ⅳ圈層是巖漿的發源地 組卷:0引用:0難度:0.80 -
6.1996年,在我國遼寧省西部發現的中華龍鳥化石,是第一個被發現的帶羽毛的恐龍化石,圖為地質年代示意圖。據此完成7~8題。
中華龍鳥所在地層形成于圖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組卷:1引用:0難度:0.50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2小題,總分20分)
-
41.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在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人們在地表覆蓋一層厚6~15厘米的粗砂礫石或卵石,形成一片特殊的田地,被稱為砂田(圖1)。鋪設砂田后種植的西瓜水分更足、甜度更高,含糖量高達13.8%。圖2示意砂田和裸田的蒸發量,圖3示意4月末種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
(1)依據圖文資料,從水循環角度,說明砂石覆蓋層對西瓜種植的積極作用。
(2)與裸田相比,分析寧夏中衛砂田西瓜品質更好的原因。組卷:1引用:1難度:0.5 -
4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亞馬孫平原的熱帶雨林地區的土壤為磚紅壤,有機質含量非常低,呈酸性、黏重。早期歐洲殖民者在巴西亞馬孫河流域發現,當地印第安人在一種與自然土壤迥異的黑色土壤上耕作。據研究,這種黑色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生物炭(讓木材、稻草或者農作物廢棄物在缺氧的環境下燃燒,得到的物質就是生物炭)。如圖為“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養分循環示意圖”。
(1)據圖分析亞馬孫熱帶雨林地區土壤貧瘠的原因。
(2)簡述當地印第安人用生物炭改良土壤的作用。組卷:7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