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北京十二中高一(下)期中化學試卷
發布:2024/11/25 4:0:2
第一部分選擇題(共42分)本部分共21題,每題2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
-
1.電動汽車(標志為“
”)在改善城市交通、保護環境等方面的作用至關重要。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電動汽車的使用有助于減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B.燃油汽車也可以懸掛該標志 C.電動汽車使用時涉及化學能與電能的轉換 D.電動汽車充電、放電過程均有電子轉移 組卷:14引用:4難度:0.7 -
2.下列物質的主要成分(括號中)不包括第ⅢA族元素的是( )
A.硼砂[Na2B4O7?10H2O] B.貓眼石[Be3Al2Si6O18] C.孔雀石[Cu2(OH)2CO3] D.紅寶石[Al2O3] A.A B.B C.C D.D 組卷:9引用:1難度:0.8 -
3.下列物質屬于離子化合物、且含有共價鍵的是( )
A.H2SO4 B.Na2CO3 C.MgCl2 D.CO2 組卷:14引用:1難度:0.6 -
4.下列各組微粒半徑大小的比較,不正確的是( )
A.K>Na>Li B.Mg2+>Na+>F- C.Cl->F->F D.Na+>Mg2+>Al3+ 組卷:127引用:3難度:0.7 -
5.水是最寶貴的資源之一,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H2O的電子式為 B.常壓下將水加熱至100℃會變為水蒸氣,說明水分子之間沒有作用力 C. O中,質量數之和是質子數之和的兩倍D162D.273K、101kPa,22.4L水含有的原子個數為3NA個 組卷:8引用:1難度:0.8 -
6.下列關于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強弱判斷不正確的是( )
A.高溫下,2C+SiO2 2CO↑+Si,說明非金屬性:C>Si高溫B.NaOH屬于強堿,能與稀硫酸反應;Al(OH)3屬于弱堿,既能與稀硫酸反應又能與NaOH溶液反應,說明金屬性:Na>Al C.氟氣與氫氣在暗處爆炸,氯氣與氫氣混合在光照或點燃時發生爆炸,說明非金屬性:F>Cl D.Na放入水中可發生反應,Cu放入水中不發生反應,說明金屬性:Na>Cu 組卷:48引用:4難度:0.6 -
7.根據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實進行歸納推測,推測不合理的是( )
選項 事實 推測 A 冶煉金屬Be使用熱還原法,冶煉Mg使用電解法 冶煉Ca使用電解法 B Na與Cl形成離子鍵,Al與Cl形成共價鍵 Si與Cl形成共價鍵 C HCl在1500℃時分解,HI在230℃時分解 HBr的分解溫度介于二者之間 D 第ⅣA族的單質Si和Ge可以作為半導體材料 同族的單質Pb可以作為半導體材料 A.A B.B C.C D.D 組卷:11引用:1難度:0.7 -
8.某同學用如圖裝置設計實驗證明非金屬性:C>Si,選取試劑最合理的是( )
試劑a 試劑b 試劑c A 硝酸 碳酸鈣 二氧化硅 B 鹽酸 碳酸鈉 硅酸鈉溶液 C 硫酸 碳酸鈉 硅酸鈉溶液 D 硫酸 碳酸鈣 硅酸 A.A B.B C.C D.D 組卷:20引用:1難度:0.7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58分)
-
24.電池是一種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它的出現極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如圖為三種電池的示意圖:
(1)請根據原電池的形成條件,分析圖中原電池的組成要素,用化學式填寫表:負極材料 負極反應物 正極材料 正極反應物 離子導體 圖甲:堿性鋅錳電池 K+、OH- 圖乙:鋰-空氣電池 Li+ Li2O2。放電充電
探究H2O對放電的影響:向非水電解液中加入少量水,放電后檢測A、B電極上的固體物質。
A極產物:LiOH
B極產物:Li2O2、LiOH
A、B電極產生LiOH的化學或電極反應方程式分別是:
A極:
B極:2Li2O2+2H2O=2LiOH+H2↑或
結論:H2O降低鋰一空氣電池放電、充電循環性能。
(3)鋁離子電池高效耐用、超快充電、高安全性、可折疊、材料成本低等優勢。已知圖丙的正極反應物為CnAlCl4,請寫出兩極的電極反應式:負極:
(4)某堿性鋅錳電池維持電流0.5A(相當于每秒通過5×10-6mol電子),連續工作80分鐘即接近失效。如果制造一節電池所需的鋅粉為6g,則電池失效時仍有組卷:4引用:1難度:0.7 -
25.某研究小組探究鹵素離子與濃硫酸的反應。
(1)實驗Ⅰ:向盛有少量NaCl固體的試管中滴加濃度為98%的濃硫酸,試管中產生了白霧。用蘸有濃氨水的玻璃棒靠近試管口,有白煙產生。
①產生白煙的化學方程式為
②小組同學認為白霧中可能含有少量Cl2,作出預測的依據是
該小組同學設計實驗:將濕潤的KI淀粉試紙放在試管口,未觀察到明顯現象。
(2)實驗Ⅱ:向盛有少量KBr固體的試管中滴加濃度為98%的濃硫酸,固體表面緩慢冒出氣泡,溶液變為橙色,一段時間后反應變得劇烈,最終得到棕紅色的溶液A。
①反應一段時間后變為劇烈的原因可能為
②反應產生的氣體具有刺激性氣味,小組同學認為其中可能含有SO2。該小組同學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A,按照如圖流程進行實驗,驗證了SO2的產生:
已知沉淀3為單質S。步驟1中加入足量Ba(OH)2的目的是
③另取溶液A于試管中加水,溶液顏色明顯變淺至接近無色。甲同學認為原因是Br2被稀釋或與水的反應;乙同學認為發生了其他反應。若認為甲同學的分析合理,請進一步設計實驗方案說明:若認為乙同學的分析合理,用具體的反應說明理由。理由或方案:
④將溶液A放置一段時間后再加等量水,發現顏色不再明顯變淺或褪去。可能的原因為:
a.SO2溢出體系,不能將Br2全部還原褪色;
b.
(3)實驗Ⅲ:向盛有少量KI固體的試管中滴加濃度為98%的濃硫酸,固體迅速變為紫黑色,有紫色煙出現,聞到難聞的臭雞蛋氣味,經檢測為H2S。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將實驗Ⅰ、Ⅱ、Ⅲ的現象進行對比,得出結論:Cl-難被濃硫酸氧化;與Br-相比,I-更容易被濃硫酸氧化。試從原子結構或元素周期律的角度解釋差異:組卷:15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