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重慶九十四中九年級(上)第二次月考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布:2024/12/20 14:0:2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請選出,并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字母符號涂黑。(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
-
1.某校舉辦以“學習2019‘兩會’,爭創新業績”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小林在演講稿中寫道。“改革開放前,我家五代居陋室,收入只夠解決溫飽。而今住進寬敞房,冰箱、電腦樣樣全,我們家勤勞致富,科技致富。”下列最適合作為他演講的標題是( )
A.改革開放富民路,生活水平大提高 B.改革開放強國路,創造奇跡心自豪 C.經濟建設為中心,共同富裕已實現 D.多種經濟齊發展,同步富裕促和諧 組卷:31引用:21難度:0.8 -
2.在第七個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繼續推進鞏固拓展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多措并舉鞏固脫貧成果。對此,以下認識正確的是( )
①脫貧攻堅是我國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國2020年的目標
③建黨100年的目標是基本實現現代化
④解決好貧困問題助力城鄉、區域協調發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組卷:1引用:1難度:0.7 -
3.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翻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發現,2019年民生進一步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元,基本養老、醫療、低保等保障水平提高,義務教育學生生活補助人數增加近40%……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①政府堅持以民生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增進民生福祉
②政府致力于讓全體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同時富裕
③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的根本途徑,我國努力建設教育強國
④政府的做法有利于緩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提升人民的幸福感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組卷:1引用:1難度:0.7 -
4.2020年6月23日,北斗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成功發射,中國“北斗”正式進入服務全球的新時代。“北斗”的橫空出世,不僅讓我們擁有了太空中的“千里眼”,更在衛星導航上從此不再受制于人。北斗系統的研制成功( )
①說明科技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②說明發展科技是解決我國當前存在的所有問題的關鍵所在
③說明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④說明我國某些科技領域走在世界前列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組卷:14引用:2難度:0.7 -
5.下面是道德與法治課上張老師為同學們展示的一些資料以及同學們的解讀,其中不正確的是( )
①重慶市城市管理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形成了《重慶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并面向社會征求意見——體現了民主決策,有利于匯集民智民意
②黃子藝就小區旁工地半夜施工、嚴重擾民的問題向相關部門投訴——體現了民主監督,能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③剛滿18周歲的婷婷在選舉縣人大代表時投出了自己神圣的一票——選舉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④王某為反映該鎮政府官員貪污腐敗問題去市政府門口張貼大字報——王某依法行使了監督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組卷:4引用:3難度:0.8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其中13題4分,14題8分,15題6分,16題8分,共26分)
-
15.下列表格是九年級(2)班博濤同學在道德與法治課上分享的時政信息,請你寫出他們體現的國情國策知識。(此題作答時不用聯系材料)
時政信息 國情國策知識 今年雖然有新冠肺炎疫情和島內人為阻撓的不利影響,但第十二屆海峽論壇仍在廈門隆重舉行,大批臺胞赴會,充分證明兩岸民眾交流意愿真誠強烈,任何勢力無法阻擋。汪洋強調,兩岸擴大民間交流、促進融合發展,既是大義,更具大利;我們會堅持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1) 資艷萍是一名基諾族的醫護工作者。她所在的基諾鄉在國家的扶持與幫助下,當地的衛生事業發展步伐明顯加快。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資艷萍多次深入基層,傾聽群眾心聲。今年,她準備把老百姓要求提高野生動物肇事賠償標準的愿望反映到兩會上。 (2)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表示,在這次疫情防控斗爭中,在黨中央的堅強統一領導下,廣大人民群眾識大體、顧大局,犧牲小我,成就大我,自覺配合疫情防控斗爭大局,形成了疫情防控的基礎性力量,為抗疫斗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3) 組卷:0引用:1難度:0.6 -
16.感受璀璨中華,書寫幸福華章。小渝參加了學校舉辦的“憶崢嶸歲月 譜華夏新篇”為主題的演講比賽,以下是她演講稿中的三個片段,作為聽眾,請你運用國情國策知識談談你的聽后感想。
往昔回聲
2011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體;近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響應和支持;G20峰會、APEC會議、進博會……多場國際會議上都閃耀著中國人的身影。超級計算機問世、特有的核電技術、天宮飛天……一項項硬核科技讓世界驚嘆。
今日掠影
2020年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首度開展的“云游非遺影像展”在多家知名網絡平臺全面上線,1000余部非遺傳承紀錄影像、非遺題材紀錄片進行公益性展播。“云游非遺影像展”還特別推出“擁抱身邊的非遺”系列專題片,從“心”出發,以初心、本心、匠心、仁心、恒心五個不同角度展示傳統美食、傳統演藝、傳統手工藝、傳統醫藥、傳統體育五個方面,呈現當下非遺傳承和保護成果。
2020年9月25日,電影《奪冠》在中國內地上映。影片講述了中國女排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生死攸關的中巴大戰,反映了中國女排三十年拼搏不息,幾代人歷經沉浮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女排的身影是民族性格的縮影,女排的腳步是一個國家成長的歷程。中國女排的成就,顯露出祖國至上、頑強拼搏、勝不驕敗不餒的英者風范。
未來可期
2020年10月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北京閉幕。全會公報將“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寫入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當中。全會公報提出,十四五期間,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專家認為關鍵核心技術被“卡脖子”正是當下中國遭遇的發展瓶頸之一,但我們相信14億中國人民攜手與共、闖關奪隘、鋪平道路,定會描繪出科技強國、美好生活新藍圖。
撰寫聽后感想要求:
①結合三個片段,從中國成就、文化、民族精神、科技創新等方面撰寫。
②觀點明確,條理清晰,80字以上。組卷:15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