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dāng)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10課 三峽》2021年同步練習(xí)卷(23)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翻譯

          • 1.課內(nèi)加點(diǎn)字釋義。
            (1)未復(fù)有能其奇者 
             

            (2)略無
             

            (3)猛浪若 
             

            (4)非亭午夜分
             

            組卷:57引用:4難度:0.8
          •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詞。
            (1)非亭午夜分 
             

            (2)引凄異 
             

            (3)任意東西 
             

            (4)窺谷忘 
             

            組卷:30引用:3難度:0.7

          二、課內(nèi)閱讀

          • 3.閱讀《三峽》《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游》,原文略。完成下面小題。
            (1)下面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不見 曦:太陽。
            B.未復(fù)有能其奇者 與:欣賞。
            C.無與為樂者 念:考慮。
            D.沿阻絕 溯:順流而下。
            (2)下列句子翻譯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相與步于中庭。
            譯文: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B.清榮峻茂。
            譯文:水清樹榮,山高草盛。
            C.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譯文:夕陽快要落山了,水中潛游的魚爭相跳出水面。
            D.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只是少了像我們兩個(gè)這樣清閑的人。
            (3)下列下面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三峽》采用了對偶句式,如“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等。
            B.《三峽》層次清楚,先寫山,后寫水;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四時(shí)之景。
            C.《答謝中書書》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借古證今,強(qiáng)調(diào)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的觀點(diǎn)。
            D.《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語言凝練含蓄,饒有余味;為讀者創(chuàng)造了一個(gè)清幽寧靜的藝術(shù)境界,同時(shí)傳達(dá)了作者復(fù)雜微妙的心境。

            組卷:3引用:1難度:0.6

          • 4.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shí)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shí),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素,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下列加點(diǎn)詞解釋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A.沿阻絕 溯:逆流而上。
            B.清榮峻 茂:茂盛。
            C.乘御風(fēng) 奔:飛奔的馬。
            D.屬凄異 引:連接。
            (2)下列各項(xiàng)中加點(diǎn)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非亭午夜分/三峽七百里中
            B.間千二百里/擇善者而從之
            C.春冬時(shí)/實(shí)是欲界仙都
            D.不疾也/我酌油知之
            (3)下列對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A.本文選自《水經(jīng)注》,描繪了三峽雄偉壯麗的景象,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B.第二段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突出了三峽夏季水勢之盛,水流之急。
            C.“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是俯視,“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是仰視,俯仰生姿,相映成趣。
            D.作者引用漁歌表現(xiàn)了三峽的山高水長,同時(shí)渲染了三峽秋季的清幽秀麗。

            組卷:3引用:1難度:0.6
          • 5.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三峽      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shí)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時(shí),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略無 闕:同“缺”,空隙、缺口。
            B.夏水 襄:沖上、漫上。
            C.雖乘御風(fēng) 奔:這里指飛奔的馬。
            D.空谷傳 響:響亮。
            (2)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春冬時(shí) 何陋
            B.??多生怪柏 會當(dāng)凌
            C.漁者歌曰 而知新
            D.不疾也 公亦此自矜
            (3)下列對選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本文作者是酈道元,所撰《水經(jīng)注》是我國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較高的文學(xué)價(jià)值。
            B.文章先寫山,后寫水,重點(diǎn)寫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C.作者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diǎn)。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
            D.本文多用散句,又兼用對偶句式。

            組卷:6引用:1難度:0.9
          • 6.閱讀《三峽》,完成下列各題。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shí)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shí),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沿阻絕 溯:逆流而上
            B.略無 闕:同“缺”,空隙、缺口
            C.雖乘御風(fēng) 奔:這里指飛奔的馬
            D.回倒影 清:清澈
            (2)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雖乘奔御風(fēng),不疾也 修身
            B.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
            C.春冬時(shí) 實(shí)是欲界仙都
            D.間千二百里 一犬坐于前
            (3)下列對選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本文選自《水經(jīng)注》,此書是我國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較高的文學(xué)價(jià)值。
            B.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qū)懭龒{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節(jié)的特點(diǎn)。
            C.結(jié)尾引用漁歌,渲染三峽秋天凄涼的環(huán)境特點(diǎn)。
            D.本文描寫了大自然無比雄偉壯麗的景色,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組卷:111引用:2難度:0.5
          • 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三峽
            酈道元      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shí)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時(shí),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下列各組中加點(diǎn)詞意思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三峽七百里中//富陽到桐廬一百許里
            B.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奇山異水,天下獨(dú)
            C.故漁歌曰//念無與為樂,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D.朝發(fā)白帝,暮至江陵,間千二百里//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奇者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3)下列對本文內(nèi)容和寫法分析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A.本文先寫三峽總體形勢,再抓住季節(jié)特點(diǎn),分別寫夏天、春冬之時(shí)和秋天各個(gè)不同季節(jié)的景象。
            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了夏天三峽山高水長、回環(huán)曲折的特點(diǎn)。
            C.第③④段應(yīng)該用輕柔、舒緩的語調(diào)來讀,要讀出清幽、凄婉之美。
            D.本文帶有駢文的特點(diǎn),句式整齊,音韻和諧,節(jié)拍多為二二式,讀來朗朗上口。
            (4)寫景要抓住景物的特點(diǎn),請說出“鏈接材料”與選文第④段分別表現(xiàn)了景物的什么特點(diǎn)。
            (鏈接材料)
                  滟滪大如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襆,瞿塘不可觸……
            (節(jié)選自《樂府詩集》)
            [注]①〔滟(yàn) 滪(yù)〕瞿塘峽口的一個(gè)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時(shí)如牛馬般高大。②〔瞿(qú)塘〕瞿塘峽,長江三峽之一。③〔噗(fú)〕古代男子束發(fā)用的頭巾。

            組卷:6引用:1難度:0.2
          • 8.閱讀《三峽》,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
                  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shí)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時(shí),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下列句中加點(diǎn)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三峽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B.乘奔御風(fēng) 小大之獄,不能察
            C.??多生怪柏 哀轉(zhuǎn)久
            D.湍綠潭 可以調(diào)琴,閱金經(jīng)
            (2)翻譯下面句子。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3)下列對課文理解有誤的一項(xiàng)
             

            A.本文展現(xiàn)了三峽獨(dú)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的贊嘆之情。
            B.本文語言凝練生動,句式駢散結(jié)合,音韻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
            C.第③段從俯視、仰視的角度描繪出三峽春冬之時(shí)清出秀美的景象。
            D.文中“或王命急……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回環(huán)曲折的特點(diǎn)。
            (4)文章結(jié)尾處引用漁歌有什么作用?

            組卷:107引用:3難度:0.4
          • 9.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以下各題。
            三峽
            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shí)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shí),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下列加點(diǎn)詞解釋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A.沿阻絕 溯:逆流而上
            B.清峻茂 榮:茂盛
            C.雖乘御風(fēng) 奔:奔跑
            D.引凄異 屬:連接
            (2)下列各項(xiàng)中加點(diǎn)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至夏水襄陵 相與步中庭
            B.不疾也 自康樂
            C.春冬時(shí) 予獨(dú)愛蓮出淤泥而不染
            D.素湍綠潭 千轉(zhuǎn)不窮
            (3)下列對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A.文章先寫山,后寫水,重點(diǎn)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故先寫“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只用正面描寫突出江流洶涌。
            C.“有時(shí)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與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有異曲同工之妙。
            D.結(jié)尾引用漁歌,既突出三峽山高嶺長的地形特點(diǎn),又渲染三峽秋天凄涼的環(huán)境特點(diǎn)。

            組卷:102引用:3難度:0.7
          • 10.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以下各題。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shí)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春冬之時(shí),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三峽》出自《水經(jīng)注》,作者是
             
            時(shí)期的地理學(xué)家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字詞。
            三峽七百里中
             

            ②至于夏水
             

            ③屬引
             

            ④哀轉(zhuǎn)久
             

            (3)“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這兩句話運(yùn)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作用是什么?
            (4)說說作者筆下三峽不同季節(jié)的景物各有怎樣的特征?
            (5)文章結(jié)尾處引用漁歌有什么作用?

            組卷:196引用:4難度:0.7
          • 11.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三峽      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年夜分,不見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shí)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時(shí),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下列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A.沿阻絕 順流而下。
            B.乘御風(fēng) 飛奔的馬。
            C.清峻茂 茂盛。
            D.引凄異 連接。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不疾也 刀劈狼首
            B.間千二百里 未復(fù)有能與奇者
            C.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博學(xué)篤志
            D.春冬時(shí) 以我酌酒知
            (3)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A.本文先寫山,后寫水,重點(diǎn)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故先寫“夏水”。
            B.第②段主要是正面描寫了夏日三峽的水流湍急,表現(xiàn)出江水一瀉千里的氣勢。
            C.第③段“素湍綠潭”中“綠”既寫出潭水之深,又寫出了潭水之靜。
            D.結(jié)尾寫漁人歌謠,間接表達(dá)了景物帶給人們的感傷情緒,更突出了秋天的凄涼冷落。

            組卷:7引用:1難度:0.9

          三、對比閱讀

          • 34.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甲)三峽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shí)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shí),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節(jié)選自酈道元《三峽》)(乙)觀潮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yuǎn)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shù)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并有乘騎弄旗標(biāo)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節(jié)選自周密《觀潮》)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字。
            多趣味(
             
            )。
            ②屬凄異(
             
            )。
            ③隨波而
             
            )。
            迎而上(
             
            )。
            (2)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斷三處)
            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①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②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
            (4)下面解析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A.(甲)文抓住景物特點(diǎn),描寫了三峽一年四季的水;(乙)文從潮來之狀、演兵之形等方面再現(xiàn)了錢塘江潮的景觀。
            B.兩文都有動靜相映之美,(甲)文以“素湍”“回清”“懸泉”的動態(tài)之美映襯“綠潭”的靜態(tài)之美;(乙)文第二段描寫了水軍演習(xí),而最后一句在寫靜景,同樣也是動靜相襯。
            C.兩文都采用了引用的手法,(甲)文引用歌謠的作用是側(cè)面烘托突出三峽秋景的蕭瑟、凄涼的特點(diǎn);(乙)文引用楊萬里的是側(cè)面烘托浙江潮水之偉觀。
            D.(甲)文語言簡潔凝練,景物描寫多作點(diǎn)染勾勒;(乙)文在描寫潮來時(shí),從遠(yuǎn)到近描繪了潮水的形、色、聲、勢,語言極其豪壯。
            (5)甲乙兩文都寫了水,試比較兩文中水的特點(diǎn)的異同。

            組卷:2引用:2難度:0.5
          • 35.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一)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shí)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shí),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選自酈道元的《三峽》)
            (二)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shí)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shí)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選自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A.清: 倒影 流見底
            B.自: 非亭午夜分 康樂以來
            C.絕: ??多生怪柏 哀轉(zhuǎn)久
            D.見: 曦月 清流
            (2)把語段(一)和(二)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②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3)根據(jù)課文理解填空。
            (一)文采用
             
            結(jié)構(gòu)行文,先后給人以山高、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二)文采用
             
            結(jié)構(gòu)行文,使讀者對山川景物產(chǎn)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兩文都是寫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都直接抒發(fā)了
             
            之情。
            (4)兩文都提到了“猿鳴”,各有什么作用?

            組卷:327引用:4難度:0.3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gè)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