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湖南省湘潭市湘潭縣八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布:2024/10/22 17:0:5

          一、現代文閱讀(27分)

          • 1.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
            合力防范青少年短視頻沉迷
            崔妍
                  ①近年來,短視頻受到互聯網用戶青睞,青少年上網看短視頻也愈發普遍。然而,由于內容特點、算法推薦、心理機制等多方面原因,不少人感覺刷短視頻會“上癮”。如何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視頻沉迷,成為一道現實課題。
                  ②《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6.8%,觸網低齡化趨勢明顯,而未成年網民中經常在互聯網上看短視頻的比例為47.6%。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調研的中部省份中,有九成農村留守兒童長期使用專屬手機或者長輩的手機,其中近七成兒童用手機看短視頻。短視頻沉迷極易造成青少年視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后果,一些不良信息還會產生誤導,進而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危害不容小覷。防范短視頻沉迷,是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題中應有之義。
                  ③加強監管,營造清朗的網絡視聽環境,才能更好守護未成年人成長。在制度上,應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強化網絡平臺責任。近年來,從出臺《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等文件,到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增設“網絡保護”專章,漸趨完備的制度體系為青少年設置起“防護網”。下一步仍須與時俱進,以制度剛性建好“防火墻”。在技術上,應進一步向科技借力,推動責任落細落實。監管部門可利用上線審查、應用管控等實現綜合監管,短視頻平臺等也可運用身份識別、大數據分析等,推動“防沉迷系統”“青少年模式”迭代升級。多措并舉、精準施策,才能讓監管更加有力有效。
                  ④幫助未成年人防范沉迷,關鍵在疏導。應當真正從青少年的視角出發,多供給優質的精神文化產品。就短視頻本身而言,平臺和創作者有責任瞄準未成年人需求,多發布、傳播健康向上的內容。學校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引導學生過精神充盈的生活。對于農村地區而言,公共服務供給相對不足,應著力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讓圖書、文體設施、社區活動等更可及,為未成年人打開更廣闊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對于部分留守兒童,在父母無法陪伴的情況下,如何更好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亟待全社會合力破題,給予他們更多關心與關愛。
                  ⑤未成年人是網絡建設的重要主體,防止網絡沉迷是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近年來,從推進專項行動、深化打擊針對未成年人的網絡違法犯罪,到圍繞有關問題進行重點整治、凈化未成年人網絡環境,一系列務實舉措,凝聚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合力。也應看到,構建良好網絡生態難以畢其功于一役,引導未成年人科學健康用網也需“授之以漁”。譬如,防沉迷的治本之策,就是提升青少年網絡素養。標本兼治、久久為功,既針對新形式、新問題推出新舉措,又著力提升未成年人網絡素養和用網能力,才能建設未成年人友好型網絡空間,助力他們健康成長。
                  ⑥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當前,網絡應用深度融入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每個人都是維護網絡環境的責任人、受益人。集聚眾智、匯聚眾力,營造清朗網絡空間生態,確保未成年人健康安全用網,互聯網必將更好助力青少年成長進步,讓他們的生活更多彩。
            (選自《人民日報》2023年04月14日)(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篇議論文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方式。
            B.文章首先針對社會現象提出問題,然后多角度分析問題,最后得出結論。
            C.第②段引用相關研究報告,用數據說話,提出了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視頻沉迷的辦法。
            D.集聚眾智、匯聚眾力,標本兼治,確保未成年人健康安全用網,互聯網必將更好助力青少年成長進步。
            (2)你認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請寫出來。
            (3)文章第③~⑤段提出了哪些有效防止未成年人陷入短視頻沉迷的方法?請簡要概括。
            (4)文中提出,防沉迷的治本之策,就是提升青少年網絡素養。請結合你的生活體驗,談談自己是如何避免沉迷于網絡的。

            組卷:217引用:12難度:0.5
          • 2.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種類繁多、各富特色,不僅承載著中華文化精神,更體現著中國人的審美追求。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創新實踐賦予戲曲更立體、更多樣的呈現方式,滿足觀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
            ??跨界融合成為戲曲不斷出新的有效手段之一。把傳統戲曲獨特的藝術魅力與多樣化的藝術形式相互融合,帶來了全新的觀感體驗,也激發了更多群體的情感共鳴。比如,今年某視頻網站播放的《上元千燈會》將戲曲與流行元素結合,以燈塑景、以戲傳情,呈現了一場戲曲盛宴,頗受年輕人喜愛?!皯蚯?電影”“戲曲+歌曲”“戲曲+動畫”等形式豐富了戲曲的藝術表達,呼應時代審美,讓戲曲以更親切、更接地氣的方式觸達更多人群。戲曲在一次次充滿新意的嘗試中,贏得了更多人的喜愛,展現著傳統藝術的時代新義。
            材料二:
            ??古代典籍如同文明的“時光匣”,是中華文化傳承千年的鮮活見證,也深深潤養著文化自信。古籍是不可再生的珍貴文獻,是中華文明的偉大結晶,時代越是發展,我們越要在古籍中挖掘寶藏,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
            ??加強文物古籍保護利用,邁出“數字新步伐”很重要。一方面,數字技術讓脆弱的不可再生文物永駐“云端”;另一方面,技術賦能更將為后續研究與實踐提供長久助力。從文本與影像數據庫,到可視化“圖譜”,“一鍵”便能完成海量古籍資料的提取與整合,研究者可將更多精力投入后續數據分析中。借助數字化手段,古籍“搶救性保護”才更高效。
            材料三:
            ??北京冬奧會籌辦從一開始就打上了鮮明的中國印記,體現著獨特的中國氣派。開幕當天恰逢中國農歷二十四節氣的“立春”,時間的巧合象征著中國與奧林匹克的冰雪奇緣。開幕式倒計時表演在中國傳統歷法的時光輪轉中開篇,從第秒鐘起就有中國文化的底蘊;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外形酷似象征吉祥的擺件“如意”;北京冬奧會會徽“冬夢”以漢字“冬”為靈感來源;火種燈的創意源于西漢長信宮燈……“中國風”貫穿始終,“中國味”融入細節,“中國情”感動人心,既讓中國傳統文化實現了現代表達,更用中國元素刷新了奧林匹克的審美,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元素融合,使傳統文化煥發新生,向全世界展現著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三則材料均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1)閱讀上述三則材料,選出對原文內容理解正確的一項
             

            A.跨界融合成為戲曲不斷出新的有效手段,把傳統戲曲獨特的藝術魅力與多樣化的藝術形式相互融合,帶來了全新的觀感體驗。
            B.戲曲在一次次充滿新意的嘗試中,贏得了所有人的喜愛,展現著傳統藝術的時代新義。
            C.北京冬奧會,“中國風”貫穿始終,“中國味”融入細節,“中國情”感動人心,用中國元素刷新了奧林匹克的審美。
            D.只要借助數字化手段,古籍“搶救性保護”就會更高效。
            (2)根據上述三則材料,概括中國傳統文化煥發生機的幾種方式。
            (3)國潮設計綿延著古老的文化根脈,凝結著中華智慧的光彩,在傳承與創新中充滿魅力。請你設計一個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筆袋,從色彩、圖案等方面簡要說明。

            組卷:4引用:1難度:0.5
          • 3.文學類文本閱讀。
            父親和樹
            陳寶全
            ??①現在,這些蘋果樹老了,老了的蘋果樹結不了多少果子,也結不出品相端莊的好果子,覺得沒臉活了。它們把地里的肥力吃了太多,根又粗又大,卻無法順應自己的愿望就此倒下。風也懶得理會它們,繞著吹。
            ??②只有父親理解這些老了的蘋果樹的心思,他提著斧頭進了果園。
            ??③這一片蘋果樹跟父親打了三十年交道,它們經歷了父親的中年和老年,父親經歷了它們的一生。它們了解父親,就如父親對它們目前所思所想的洞察。
            ??④父親在動手之前,用手量了這棵蘋果樹的樹干,四拃多一點。父親知道,它的身體里藏著30個年輪。也就是說,上世紀80年代末,它還是一株小樹苗,嫩葉在陽光下盡情地舒展,細小的枝條對未來充滿好奇和期待?,F在,父親拖著瘦弱的身子,要以一種近乎殘忍的方式介入一棵他親自栽植的蘋果樹的命運。
            ??⑤斧頭落下去,父親聽到了樹皮破裂的聲音——雖然這種聲音比斧子撞擊樹干的聲音要小很多,卻還是被父親敏感地捕捉到了。父親落淚了。
            ??⑥這幾年,這棵蘋果樹一半枯死,一半硬撐著活了下來,結出的果子像山林里的野果子,酸澀難入口。可父親心里明白,它為改善我們一家人的生活付出了畢生心血,足以讓我們感恩并銘記于心。
            ??⑦上世紀80 年代,父親和大多數李家山的村民一樣,剛剛吃飽肚子,從沒有去設想未來。作為木匠的父親,將大把大把的時間用在了修房子上。在他栽下第一批蘋果樹苗的時候,大片的小麥仍然享有遼闊的土地,是地里的主角。為了保住小麥,人們曾與草作戰,把它們統統趕出麥田。在田里,草都不讓長,怎么會容忍樹長進去?
            ??⑧父親是在鄉村干部的勸說下,才栽下了第一片果樹。
            ??⑨果樹選擇種在院子附近,不是為了管理上的方便,也不是為了看著這些小樹苗像孩子一樣一天天長大,從而讓人感到快樂,父親是為了看著它們被兔子和羊啃了,被風吹死,被小麥擠趕出去。他在耕地的時候,故意趕著毛驢逼近樹苗,讓犁鏵傷到樹根。
            ??⑩盡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倔強的蘋果樹活了下來,一副要長大成材的樣子,父親妥協了。為此,父親的果樹也在年輪里寫下了新的愿景:為人們奉獻甘甜的果肉。
            ???到第八個年頭,父親果園里的蘋果樹開始掛果了。父親開啟了新的生活方式,渾身上下充滿了力量,進入了一種持續的興奮狀態。按照時序,他在果園里澆水、施肥、疏花、疏果、套袋、摘袋,然后出售蘋果,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也突飛猛進地好了起來。
            ???帶著清香的木屑噴濺而出,落在父親的身上,像是一棵樹要對父親說出的話語。這個年近80歲的老人,揮動幾下笨重的斧子,就開始氣喘吁吁。他不得不停下來。越進入樹干的內部,就越接近遠去的時光,父親難過極了。這棵蘋果樹勉強支撐著身體,父親用力推了一下,蘋果樹開始吱嘎作響,慢慢倒下。沒有大樹倒下的那種轟然響動,它只是輕輕地躺在了自己生活過的這塊土地上。
            ???父親坐在放倒的這棵蘋果樹身上,抽了一根煙,像是在進行一次長時間的告別儀式。他將用近一個月的時間,砍倒果園里所有的老樹,再把它們劈成木柴。這些帶著濃郁芳香的木柴,將陪伴他度過一個漫長而寒冷的冬天。
            ???父親不再主持果園里的事,只是在天氣好的時候,到果園里轉轉??车袅死蠘涞耐恋?,平整而安詳,像是卸下了所有的負擔,在休憩,在安睡。父親知道,過上兩年,又一批新樹苗將在這里郁郁蔥蔥地長起來。這看似貧瘠的土地,總是會在春秋輪回之間,給勞作的人們以希望和饋贈。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1)下列對于標題《父親和樹》的理解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父親”和“樹”是文章寫作的主要內容,文章圍繞二者之間的故事展開敘述。
            B.“和”字暗示了父親和蘋果樹的密切關系。
            C.文章以“蘋果樹”和“父親的情感變化”兩條線索貫穿全文。
            D.點明文章主旨,揭示父親砍掉蘋果樹、破壞生態的痛苦和悔恨。
            (2)請用詞語概括父親對蘋果樹的感情變化。
            抗拒——
             
            ——
             
            ——難過
            (3)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文中劃線句子。
            帶著清香的木屑噴濺而出,落在父親的身上,像是一棵樹要對父親說出的話語。
            (4)結合本文談談你在父親身上發現了哪些美好品質。
            (5)文章結尾處寫到:“父親知道,過上兩年,又一批新樹苗將在這里郁郁蔥蔥地長起來。這看似貧瘠的土地,總是會在春秋輪回之間,給勞作的人們以希望和饋贈?!睂Υ?,你有哪些感悟?

            組卷:294引用:8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21分)

          • 4.文言文段閱讀。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巳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書生數人來過,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從之,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民夷雜糅,屠沽紛然。歸舍已三鼓矣。舍中掩關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為得失?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然亦笑韓退之釣魚無得,更欲遠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
            (蘇軾《書上元夜游》)【注釋】①上元:農歷正月十五。②儋州:蘇軾被貶之地,現屬海南。③民:指漢族。夷:指當地少數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再:同“在”。⑥過:蘇軾的小兒子。⑦韓退之釣魚:韓愈曾在詩中借釣魚釣不著大魚,埋怨水太淺,要另覓垂釣這處,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選出下列加點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
             

            A.竹柏影也 自笑也
            B.予欣然從 山川
            C.解衣 遠去
            D.欣起行 屠沽紛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②放杖而笑,孰為得失?
            (3)用“/”給下列句子斷句。(斷兩處)
            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
            (4)【甲】【乙】兩文作者所展露的胸懷有哪些共同之處?請結合兩文具體內容分析概括。

            組卷:3引用:1難度:0.5

          四、作文(50分)

          • 11.人們常常感慨“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然而,生活中往往有值得銘刻的日子,并且正是“這一天”讓你的生命更加豐富?!斑@一天”可能是從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尋常;也可能是某一個時刻讓“這一天”變得不同凡響。
            ??請以“這一天,讓我銘刻”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②不得出現所在學校的校名、人名、地名。

            組卷:2難度:0.5
          • 12.由“讀”至“懂”是一段心靈成長的旅行,讀山可以讀懂山的靜穆與厚重;讀水可以讀懂水的柔情與剛毅;讀童年,可以讀懂純真與清澈不再的珍貴;讀母愛,可以讀懂嘮叨和瑣屑背后的深情……
                  在你的成長經歷中,哪些人、哪些事,哪些道理是你慢慢讀懂的?請以“我讀懂了_____”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
            (1)在題目的橫線上填寫恰當的詞語,將題目補充完整,然后作文。
            (2)除詩歌,戲劇外,自選文體,文章不少于600字,嚴禁抄襲。
            (3)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組卷:29引用:7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