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安徽省宿州市蕭縣鵬程中學職高班高一(下)第一次質檢語文試卷

          發布:2024/11/1 15:30:2

          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良渚與泉州兩地在2019年與今年先后申遺成功,兩者如同人的“內”與“外”,將“氣派”二字完美詮釋。
                  中國氣派于“內”,表現為文化自信。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申遺成功,這既是幾代學者對良渚文化80余年研究探索的最好結果,也是文明界定標準的一次延伸——良渚古城遺址向人們展示了一個以稻作農業為基礎的早期國家的形態,然而,其是否可歸結為“文明”此前一直有爭論。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察了浙江余杭良渚遺址、山西襄汾陶寺遺址、陜西神木石峁遺址、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四處距今5500——3500年的都邑性遺址,對全國十余處區域聚落開展大規模考古調查和發掘。研究團隊從中提煉、歸納出了文明的四大特征: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基礎,社會階層、社會成員、階級的明顯分化現象,中心性城市的出現,以及大型建筑的修建。這與西方學術界一直采用的標準有所不同。西方學術界常用的文明三要素是城市、文字和冶金技術。良渚古城遺址作為“個例”,以它古城規模之大、琢玉技藝之高超及公共工程規模之巨改變了固有的評定標準,得到國際上的認可。
                  更重要的是,良渚古城遺址把中華文明的產生時間提早到距今5000多年,將中華文明的歷史向前延伸了一千多年;將“中華文明五千年”從傳說、號稱,論證為可信的歷史。
                  中國氣派于“外”,表現為自古以來的開放包容、和諧與共。長期以來,中華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無、交流借鑒,向世界貢獻了深刻的思想體系、豐富的科技文化藝術成果、獨特的制度創造,深刻影響了世界文明進程。
                  今年7月26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進入《世界遺產名錄》。泉州曾是世界海洋貿易重鎮,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也是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伊斯蘭教圣墓是中國現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蘭教遺跡,清凈寺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院之一,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是世界上唯一保存下來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而共存一城的真武廟、天后宮、開元寺、文廟、老君巖造像等,則屬于中國本土的儒教、道教和“中國化”佛教的史跡。這一座座代表著不同宗教文明、散發著不同藝術魅力的文化遺產,是古泉州多元文化和諧相處、互相交融的歷史見證。
                  中國之為中國,中國人之為中國人的文化認同離不開歷史認同,正是考古學的不斷發展讓我們對共同的祖先有了更多的了解。中國考古學在今天承擔著自覺建構中華民族的文明意識的使命,對于中國歷史、對于“我們是誰”的文化認同具有關鍵意義。
                  中國各民族之間形成基于文化認同之上的“共同體意識”,更離不開對各民族相互交融歷史的正確認識。考古發現與歷史文獻相互印證、參照補充、豐富完善著這一歷史認知。從先秦起,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從來就不是單向的,其中既有少數民族對漢文化的積極汲取,也有大量漢文化吸收少數民族文化的例證,反映出各民族對于共同建構中華文明體系的歷史貢獻。“胡漢雜糅,終成一家。”在禮樂制度、日常器用、服飾衣冠、語言文化等精神文化與物質文化的各個層面,考古學都以無比豐富的資料,客觀翔實地展示出各民族之間彼此交往、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的歷史證據和歷史軌跡。
            (摘編自《光明日報》2021年10月17日12版《世紀考古實證中華文明的力量》)材料二:
                  今年是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一百周年。在新征程上,我們要繼承和發揚百年中國考古的優良學術傳統,從歷史發展和學科發展的邏輯,用唯物史觀來總結和認識中華文明發展的歷史和內涵,認識中華文明走過的歷程,研究中國歷史發展的規律,系統思考、總結考古學成就對中國歷史發展的重大社會政治意義。要積極開拓、進一步推動考古學的發展,歷史學研究離不開考古學的堅強支撐,同樣考古學研究離不開歷史學的堅強支撐,必須加強歷史學與考古學的對話,推動歷史學與考古學的融合,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聚焦重大問題,集中力量聯合攻關,實施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文明起源發展綜合研究、考古中國等重大項目,圍繞人類起源、中華文明起源、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等重大學術課題進行攻關,爭取新的突破,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堅持深化考古學理論,探討符合歷史實際的人類文明特別是中華文明的認定標準,加快構建中國考古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加強考古能力的提升,強化科技創新驅動的行業發展,開展考古和文物保護技術的研究,持續推進文化遺產的保護展示工作,多維度闡釋轉化考古成果,增強國際合作,講好考古故事、中國故事,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努力造就一支有思想、有水平、有情懷、學貫中西的考古隊伍,努力推出一批有思想穿透力的考古學精品力作,不斷開創中國考古學繁榮發展的新局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考古人的力量和智慧。
            (摘編自《光明日報》2021年10月04日06版《專家學者共商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良渚古城遺址是一個以稻作農業為基礎的早期國家的形態,已是世界公認的中華早期文明。
            B.良渚古城遺址把中華文明的產生時間提早了5000多年,將“中華文明五千年”變為可信的歷史。
            C.早在宋、元時期,泉州已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是海洋貿易重鎮,是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D.考古學的不斷發展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歷史,能夠促進我國各民族之間形成“共同體意識”。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良渚、泉州兩地的申遺成功,表明古代傳統文化與當今改革開放政策被世界認可,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自信心。
            B.從良渚文化成果提煉、歸納出的人類文明標準為世界各國采納,成功構建了現代考古學的學科、學術與話語體系。
            C.良渚與泉州歷史研究,是有思想穿透力的考古學精品,兩地的申遺成功,開創了我國考古學繁榮發展的新局面。
            D.多維度闡釋轉化泉州的考古成果,就能講好中國故事,增強國際合作,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考古人的力量和智慧。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屬于中國氣派于“外”的表現的一項是
             

            A.中國古代先進的農業技術和“四大發明”等傳入西方。
            B.漆器、絲綢、瓷器、生鐵等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貢獻。
            C.泉州城里保存真武廟、天后宮、文廟、老君巖造像。
            D.漢字傳入越南、韓國、日本等國,有的國家使用至今。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
            (5)材料二提出,考古研究要聚焦重大問題,聯合攻關,爭取新的突破。從材料一看,取得了哪些突破?請簡要分析。

            組卷:2引用:1難度:0.5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珍珠翡翠白玉湯
            蔡興榮
                  牛掌柜看著稀稀落落的客人,輕輕嘆了口氣。
                  珍珠食鋪,開了近十年,生意和小溪里的水一樣,平平淡淡。
                  牛掌柜出身貧窮,人善良,開了食鋪,常常想起小時候搜腸刮肚,四處找食的日子。開張之日,牛掌柜就定了一個規矩,只要貧窮沒飯吃的人進店,免費供應一菜一飯。這可是衢州城獨一家的事。
                  新食鋪開張,客人多,僧道、藝人、乞丐免費吃的也多,只能賺一點兒辛苦錢了。
                  牛夫人不樂意了,打起了退堂鼓。牛掌柜依然樂呵呵的。
                  人都是有良心要臉面的,絕大多數免費吃飯的人都是偶爾路過來應個急,也有斷斷續續來的,唯獨有一個道人,卻是每晚必到。牛夫人有了想法,臉上就掛不住了,上菜的盤子出了聲響,牛掌柜看在眼里,自己親自上菜。客人少的時候,他還會請道人喝一杯。道人須發飄飄,眉毛花白,無論別人什么眼神,他都不以為意,吃完就走,連謝謝二字也絕口不提。牛掌柜從來不多問。
                  一年后,道人忽然來和牛掌柜辭別,說要云游去了。牛掌柜有一點兒意外:“是我有招待不周嗎?”道人撫著掌柜的背,哈哈大笑:“我觀察一年了,你生意不好,做善事卻從不間斷,心地純厚,內外如一,你是真善人哪!”
                  一周后,珍珠食鋪推出新珍珠翡翠白玉湯。
                  名聲很快傳出來,新客加老客,隊就排到了街上。食客的隊伍招引了外地人品嘗,珍珠食鋪成了全城最旺的食鋪。
                  一個青瓷的圓盤,豆腐如白玉柔和,菠菜翠綠如扇狀鋪開,白米如珍珠圓潤飄浮,中間是菠菜的紅根,做成昂立的孔雀,整個造型就像孔雀開屏。白綠紅三色,清清爽爽,賞心悅目。
                  這道菜,豆腐細膩潤滑,菠菜清脆爽口,最絕的是鮮,如瓊漿玉汁,品嘗之后無法忘懷。
                  一個月后,更離奇的事發生了。一個官吏的母親,眼睛昏花,第一次吃這道菜,贊不絕口,之后每周都要來兩次。一個月下來,老太太的眼睛竟然明亮了,她四處傳頌。一位有文化的老者,多年的老寒腿,走路不利索,每周必吃,拐杖竟然丟開了,歡天喜地。其他病痛減輕者等更是不計其數,食鋪門庭若市。
                  城里人在傳頌珍珠翡翠白玉湯,也在傳頌牛掌柜的美德。
                  牛掌柜雇了兩個伙計,旺財和來福。旺財聰明伶俐,嘴甜,會來事兒。來福老實憨厚,做人規矩。牛掌柜的女兒叫珍珠,年方二十,長得俊美異常,膚細如脂,笑起來,眼睛像一汪清泉,透人心底。兩個伙計都喜歡珍珠,暗暗省下工錢,買了好東西送珍珠。珍珠不諳世事,對誰都很好,天天開心得像個小孩兒似的,四處蹦蹦跳跳。
                  珍珠食鋪的這道菜,外面的菜館紛紛跟著推,可怎么也做不出牛掌柜的味道,眾人皆覺得是個謎,這道菜的秘方,藏在牛掌柜的手里腦里。每天凌晨,牛掌柜會出現在后院,開始調配豆腐,絕不讓人看。
                  旺財暗暗上了心,他常常爬到后院的墻頭上偷學。有一次,他上個墻頭,發現有一枚銅錢,又一次看到了一根紅線,他也沒有在意,半年了一無所獲。
                  有一天,旺財照舊爬上了墻頭,腳下石頭忽然一松,整個人掉了下來,陷到了沙坑里,他摸到了一個撥浪鼓。旺財心里明白,和掌柜的緣分盡了。
                  第二天,旺財來辭行。
                  牛掌柜沉默片刻,說:“做事要先做人,你頭腦聰明,卻沒有用在正道。世間萬物,自有歸屬。你想要,不能去偷去搶。我已經提醒你兩次了:銅錢就是取之有道,紅線就是不要跨越做人的底線。你不聽,所以摔了。”
                  臨行,牛掌柜送旺財一張紙,寫著幾行字:豆腐、菠菜、白米、鳥腦、金絲楠棍……這是道人留給他的秘方,道人是朱元璋的后人,這道菜就是當年宮里的珍珠翡翠白玉湯。
                  旺財痛哭流涕,他懂,按照風俗,這是牛掌柜和他最后的交情,他辛辛苦苦偷了半年,牛掌柜就這樣白白給他了。
                  他走到門口,回身三叩九拜,眼里含著淚水,心里想著珍珠,從此要遠走他鄉了。來福追出來,塞給他一個包袱。
                  旺財走了,秘方也帶走了,來福有一點兒失落,珍珠咯咯直笑,點著他的額頭:“你傻啊,爹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你了。”
            選自《小小說選刊》(1)下列對小說思想內容的分析與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牛掌柜因客人稀少而嘆氣,這表明他既擔心食鋪的生意,也因無法面對夫人而發愁。
            B.來食鋪免費吃飯的人多,賺錢少,牛掌柜不以為意,是因為他小時候過過苦日子。
            C.其他菜館始終做不出地道的珍珠翡翠白玉湯,表明做菜如做人,德才兼備方是正道。
            D.旺財在墻頭發現的銅錢和紅線,是牛掌柜覺察到徒弟偷學的行為后對他善意的提醒。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點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
             

            A.小說中的名字很有特色,像珍珠、來福、旺財、珍珠翡翠白玉湯賦予對象個性化特點,寓意豐富。
            B.小說巧用對比,用食鋪前后經營狀況的變化,旺財和來福人生際遇的不同,突出豐富深刻的主題。
            C.小說中的道人充滿神秘色彩,這一安排頗有用意,珍珠食鋪因他的秘方而聲名遠播,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D.珍珠翡翠白玉湯對官吏的母親和老者的疾病有奇效,這一情節充滿懸念,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3)小說結尾珍珠對來福說:“你傻啊,爹把最好的東西都留給你了。”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
            (4)古人云:“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寧”。請結合這句話分析牛掌柜的形象。

            組卷:9引用:1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地球如今面臨著一場城市固體廢棄物危機。全球約40%的人口產生的垃圾都沒有專業回收途徑,只能通過丟到野外或露天焚燒來處理。就算有人收垃圾,(  )。因此,我們要以受控的處理方式取代隨意堆棄和露天焚燒,在此基礎上,采取更具可持續性的管理方式。首先要①
             
            。例如,我們可以對產品和包裝進行重新設計,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增加重新利用次數。我們還要②
             
            ,盡可能將干垃圾與有機垃圾分開,提高二者的回收利用率。最后,我們還要思考③
             
            。在許多國家,私營垃圾回收產業已經開始蓬勃發展,或可降低對廢棄物進行受控管理的成本。在各國政府和商業組織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期待有朝一日能夠將全世界的垃圾清除一空。
            (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人們最終也不會通過受控方式處置大多數垃圾
            B.大多數垃圾通過受控方式處置也不是最終選擇
            C.最終人們也不會把大多數垃圾用受控方式處置
            D.大多數垃圾最終也不會通過受控方式進行處置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組卷:1引用:1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1998年1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成立,鄧清明成為首批14名航天員之一。截至2021年10月,鄧清明是唯一一位沒有執行過飛天任務,又仍在現役的首批航天員。鄧清明曾多次進入航天任務備份梯隊,完成和主份梯隊完全一樣的訓練,卻始終未能圓飛天夢。但他認為偉大的航天事業中,個人的榮辱得失微不足道,“不管主份還是備份,都是航天員的本分”,他總是竭力做好飛天航天員的地面支持工作,共同完成好任務,“任務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55歲的鄧清明始終保持最佳狀態,時刻做好飛天準備,只要航天事業需要,就不停下備戰的腳步。
                  以上材料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1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