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必修上冊《第2課 立在地球邊上放號》2021年同步練習卷(9)

          發布:2025/1/4 2:0:2

          一、選擇題

          • 1.下列各組詞語中,字形和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組卷:39引用:7難度:0.9
          • 2.下列詞語中,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38引用:23難度:0.8
          • 3.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組卷:109引用:8難度:0.9
          • 4.下列加點詞語的注音,不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251引用:8難度:0.5
          • 5.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完全不同的一組是(  )

            組卷:77引用:10難度:0.7
          • 6.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準確的一項是(  )

            組卷:70引用:13難度:0.9
          • 7.下列各組詞語中,字形和加線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組卷:25引用:9難度:0.9
          • 8.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72引用:19難度:0.9
          • 9.下列詩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組卷:50引用:21難度:0.9
          • 10.下列各句修辭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組卷:155引用:12難度:0.7
          • 11.下列詩句與作品、作者對應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103引用:17難度:0.8
          • 1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

            組卷:35引用:8難度:0.7
          • 13.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①人行道上車讓行人本是交規,然而長久以來的落實情況卻很不樂觀:新交規一經出臺,就如湯沃雪,使車讓行人蔚然成風。
            ②你是個不求回報的大方之家,你就像是隨叫隨到的知心大姐姐,只要朋友需要,你一定會全力相助,從來不去衡量利弊得失。
            ③這里雖然氣候條件惡劣,但富硒土地較多,在專家的幫助下,大家克服各種困難,大力發展科技型園藝,方寸之地開辟出了獨具特色的致富路。
            ④在安徽省宿松縣拍攝的《大山之戀》講述了一對青年大學生獻身山區教育事業的故事,他們放棄瓜田李下的甜蜜,體現出當代青年的高尚情操。
            ⑤在剛剛結束的中國“綠公司”年會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表示:“我們現在每一天都如履薄冰。十年以內BAT未必在,可能三年內就不在了。”
            ⑥電影《聽說》成功的秘訣在于不法常可,它并沒有像許多電影那樣用第一人稱來敘事,而是大膽地選擇用背景音樂來打破沉默的畫面。

            組卷:116引用:12難度:0.9

          三、論述類文本閱讀

          • 3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神話、傳說題材在文藝創作領域的勃興是20世紀世界上一大文化景觀。民族的神話、傳說是一個民族精神的文化根底,中國新文學重述民族神話、傳說即是從上古源頭找到與現代文明相融相契的心靈原礦。分而述之,民族神話、傳說的新文學書寫,具有以下之精神依歸。
                  強大的人格意志力量。中國上古神話在講述人與世界之間的關系時,其出發點并不在于人對世界最終是如何征服的,而在于宣揚英雄們彰顯的強大的人格意志力量:“夸父”雖敗猶榮,“愚公”雖“愚”卻感動“天帝”搬山,“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精衛”生命不盡“填海”不止,“杜鵑”哪怕“泣血”也要把行人召回故鄉,等等。中國新文學的“新民”與“立人”思想充分表達了對神話英雄人格的向往。魯迅的《鑄劍》不問“復仇”成功與否,而著意于“眉間尺”如何蹈厲性情和視死如歸;汪靜之的《精衛公主》修改版最終突出精衛的心魂是“不填平東海誓不甘休”;聞一多的《南海之神》、劉夢葦的《希望》等詩歌都是如此。抗日戰爭時期,“夸父追日”“共工之怒”等幾乎成了文學中的最大公共意象,力推反抗精神,作品借以給民族提氣壯神。
                  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識。從一開始,國人在神話中就寄寓了生命不死的冀求。盤古死后,他的一毛一脈都衍變成了樹木河流;女媧的肉身最終成為“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夸父渴死后,其手杖化為鄧林;瑤姬未嫁已死,其精魂立身為巫山女神……這些“化生”神話就充分隱含了中國文化的現世形態和樂感意識。郭沫若的《鳳凰涅槃》《女神之再生》,抒寫了大破后大立之激情,踐行了文學上常見的“再生”母題。此中的“再生”不是基督的“復活”,而是生命形態的存活。20世紀80年代,“尋根文學”不少作品都暗含著強烈的生命意識。韓少功《爸爸爸》中的“丙崽”也暗含著“生生之謂易”的深刻意蘊。
                  與物同游的和諧精神。崇尚“物我一體”是中國神話的一大內質。“化生”神話中就明確表達了外在世界是由盤古、女媧、夸父等人的肉身生衍而來的。西方在現代化過程中深覺科技制造了新的奴役,使人為機器所束縛,所以重提“神性”以圖拯救。但中國新文學作家并不以為然。郭沫若在《天狗》《日出》《地球,我的母親》等詩歌中,就以神話來比附現代科學。現代科技的“偉力”在郭沫若看來就是中國人曾經所想象的“神力”。另外,中國神話中的英雄有著“挾山超海”的能力,但絕不率性而為。“三皇五帝”作為人祖,以救民于水火而著稱,就是身體微弱如“精衛”者也通過“填海”與人方便。他們無不是集體力量的象征,給民族整體以激情、信心和動力。
            (摘編自《民族神話傳說的新文學書寫》)(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20世紀中國文學從上古神話傳說中找到了民族精神的文化根底。
            B.中國上古神話重視宣揚英雄的人格意志力量,其出發點不在于人是如何征服世界的。
            C.中國上古神話中的英雄人物只有生命形態的轉化,無真正的死亡。
            D.西方在現代化進程中發現人的生存困境是由科技或機器造成的。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總說神話傳說對新文學的意義,主體部分從三個方面闡述并舉例論證。
            B.郭沫若的《鳳凰涅槃》和韓少功的《爸爸爸》都包含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識。
            C.中國神話傳說中的英雄人物絕不率性而為,證明了他們是集體力量的象征。
            D.中國新文學從上古神話中繼承了人格意志力量、生命意識與物我和諧精神。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神話具有契合現代文明的精神內涵,所以能成為20世紀中國文學的常見內容。
            B.中國上古神話的敘事重視過程,讓人遺憾的是其敘事往往缺少明確的結果。
            C.尋根文學作品中的生命意識是對郭沫若《鳳凰涅槃》的精神的繼承和風格的延續。
            D.郭沫若的詩歌作品充滿想象的“神力”,體現了神話傳說與現代科學的和諧統一。

            組卷:1引用:3難度:0.6

          四、現代文閱讀

          • 39.現代詩派
            翟長興
                  ①現代詩派,是對三十年代到抗戰前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的創作風格的年輕的都市詩人的統稱。現代詩派因《現代》雜志而得名,其興起的標志,即是1932年在上海創刊的由施蟄存、杜衡主編的《現代》雜志。
                  ②戴望舒是現代派詩歌領袖,重要的詩人還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施蟄存、金克木、廢名等,他們都以各自意象新穎、想象獨特的詩作,推進現代派詩歌的發展。
                  ③在20世紀30年代階級對壘的社會歷史背景下,現代派詩人們大多是游離于政黨與政治派別之外的邊緣人;同時,許多人來自鄉土,在都市中感受著傳統與現代雙重文明的擠壓,又成為鄉土和都市夾縫中的邊緣人。他們深受法國象征派詩人的影響,濡染了波德萊爾式的對現代都市的疏離感和陌生感及魏爾倫式的世紀末頹廢情緒。而五四運動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敗,摧毀了年輕詩人的純真信念,遼遠的國土由此成為一代詩人的精神寄托。
                  ④戴望舒的《雨巷》典型地表達了一代青年普遍的理想幻滅的憂郁情緒。作為理想象征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像夢飄過一樣,在面前一閃,轉瞬即逝了。就這樣用暗示象征的手法,表達了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那種孤苦心情。這點深受法國象征派詩人魏爾倫的影響。
                  ⑤在詩藝上,現代派詩人注重暗示的技巧,很少直接呈現主觀感受,而是采用意象隱喻、通感、象征來間接傳達情調和意緒,這使得現代派詩歌大多含蓄、朦朧,既避免了狂叫、直說,又糾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澀難懂的弊病,創造性地轉化了波德萊爾、魏爾倫的象征主義詩藝。
                  ⑥現代派詩人重視向內在的心靈世界和平凡的日常生活開掘詩的題材,運用象征的意象與曲折隱藏的方法,表達其憂傷之思情,追求“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內容”的統一。現代派詩歌的現代詩形體體現在表層形式上,它有以象征主義為主,兼有浪漫主義、古典主義、意象派的藝術特點;而在審美趣味和文化心理取向上則顯示出鮮明的古典主義特征,呈現出朦朧而又明朗、單純而又豐富的東方民族審美特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東方民族現代詩。
                  ⑦正是現代派詩人們這樣孜孜不倦,兼收并蓄,不斷地進行著“化古化歐的創造性的轉化工作”,使中國新詩既民族化又現代化,從而構建起真正的東方民族現代詩。
                  ⑧現代派詩歌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詩壇的一道亮麗的風景,標志著中國新詩的成熟,是東方民族現代詩構建發展的開始。其所追求的開掘內心和傳達朦朧的美學原則,對于新詩藝術表現的含蓄與豐富,對詩的藝術本質的思考與探索,在中國新詩發展史上無疑是有積極意義與獨特的貢獻。
            (有刪改)(1)下列有關“現代詩派”的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項是
             

            A.現代詩派是指在20世紀30年代到抗戰前新崛起的創作風格上大致相似的年輕都市詩人的統稱。
            B.現代詩派因《現代》雜志而得名,1932年在上海創刊的由施蟄存、杜衡主編的《現代》雜志,成為現代詩派興起的標志。
            C.現代詩派的詩人多無政治派別,全都是來自鄉村,在城市生活而遭受鄉村、都市文明擠壓的邊緣人。
            D.現代詩派詩人追求化古化歐的創造性的轉化工作,使中國新詩成為具有民族性、現代化特征的東方民族現代詩。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現代詩派的得名源于1932年在上海創辦的《現代》雜志,雜志匯集了許多詩人,并刊發了許多具有現代主義傾向的詩作。
            B.戴望舒是現代詩派的領袖,其《雨巷》中“丁香一樣的姑娘”是詩人理想的象征,詩歌表現了當時青年普遍存在的理想幻滅情緒。
            C.現代詩派詩人創作的詩歌很少直接表達主觀感受,往往采用暗示的方法,間接表達內心情感,糾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澀難懂的問題。
            D.現代詩派有兩個明顯的特點:詩歌注重使用象征手法;具有鮮明的古典主義風格,審美特色有東方民族矛盾心理,如朦朧而明朗。
            (3)根據原文的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現代詩派的詩人都各自以意象新穎、想象獨特的詩作,推進了現代詩派的發展,形成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詩壇的美景。
            B.由于現代詩派詩人深受法國象征派的影響,再加上大革命失敗對詩人信念的摧毀,使得遼遠的國土成為一代詩人的精神寄托。
            C.波德萊爾、魏爾倫的詩歌特征等對現代詩派的詩人影響很大,但現代詩派的詩人并沒有生搬硬套,而是進行創造性轉化。
            D.現代詩派重視內心世界和平凡生活,詩人用曲折、隱藏方式和象征的意象表達內心情感,在中國新詩發展中有獨特貢獻。

            組卷:10引用:4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