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高考物理質檢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1-6為單選,7-10為多選,每小題4分,共計40分)
-
1.如圖所示是利用光電管產生光電流的電路,關于此電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為電源的負極,b為電源的正極 B.若用藍光照射陰極K能觀察到光電流,則用黃光也一定能觀察到 C.在光電管中電流方向是從K指向A D.若已知光電管中的電流大小,則可求出每秒從光電管陰極至少發射的光電子個數 組卷:95引用:1難度:0.7 -
2.觀看雜技表演時,一演員駕駛著摩托車在球形金屬內壁上下盤旋,令人驚嘆。關于摩托車在沿如圖豎直軌道做圓周運動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機械能一定守恒 B.其輸出功率始終保持恒定 C.經過最低點時的向心力僅由支持力提供 D.通過最高點時的最小速度與球形金屬網直徑有關 組卷:69引用:1難度:0.7 -
3.中國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升空過程如下:“嫦娥一號”衛星發射后首先將被送入一個橢圓軌道,這一軌道(設為軌道Ⅰ)離地面最近距離為500公里,最遠為7萬公里,探月衛星將用26小時環繞此軌道一圈后,通過加速再進入一個更大的橢圓軌道(設為軌道Ⅱ),距離地面最近距離為500公里,最遠為12萬公里,需要48小時才環繞一圈。此后,探月衛星不斷加速,開始奔向月球,大概經過83小時的飛行,在快要到達月球時,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減速,在被月球引力“俘獲”后,成為環月衛星,最終在離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軌道上繞月球飛行,開始拍攝三維影像等工作。下面判斷正確的是( )
A.由軌道Ⅰ變為軌道Ⅱ,應在遠地點加速,因在遠地點加速更易使衛星到達月球 B.“嫦娥一號”在軌道Ⅰ、Ⅱ運行時遵循 =k,k是與地球質量有關的常量(a、T為相應軌道的半長軸和公轉周期)a3T2C.“嫦娥一號”在軌道Ⅰ的近地點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在軌道Ⅱ的近地點的向心加速度 D.“嫦娥一號”奔月過程中,經過某一點萬有引力將消失 組卷:58引用:2難度:0.6 -
4.兩個完全相同的電容器A和B如圖所示連接,它們的極板均水平放置。當它們都帶有一定電荷量并處于靜電平衡時,電容器A中的帶電粒子恰好靜止。現僅將電容器B兩板間距縮小,測得A中帶電粒子的加速度大小為
,則變化前后B兩板間的距離之比為( )g3A.2:1 B.3:1 C.4:3 D.9:4 組卷:125引用:1難度:0.6 -
5.如圖所示為一圓環發電裝置,用電阻R1=4Ω的導體彎成半徑為L=0.2m的閉合圓環,圓心為O,COD是一條直徑,在O、D間接有電阻R2=1Ω,整個圓環中有B=0.5T的勻強磁場垂直環面穿過。電阻r=1Ω的導體棒OA貼著圓環以O為轉軸勻速轉動,角速度ω=300rad/s,則全電路的最大功率Pm為( )
A.2.5W B.3.0W C.4.5W D.6.0W 組卷:126引用:1難度:0.5 -
6.霍爾元件磁傳感器,是實際生活中的重要元件之一,廣泛應用于測量和自動控制等領域。如圖一長度一定的霍爾元件,磁感應強度B垂直于霍爾元件的工作面向下,通入圖示從E到F方向的電流I,其中元件中的載流子是帶負電的電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該元件能把電學量轉化為磁學量 B.左表面的電勢高于右表面 C.如果用該元件測赤道處的磁場,應保持工作面水平 D.如果在霍爾元件中的電流大小不變,則左右表面的電勢差與磁場的磁感應強度成正比 組卷:91引用:3難度:0.6
[選做題]
-
18.如圖甲所示,在一塊平板玻璃上放置一平薄凸透鏡,在兩者之間形成厚度不均勻的空氣膜,讓一束單一波長的光垂直入射到該裝置上,結果在上方觀察到如圖乙所示的同心內疏外密的圓環狀干涉條紋,稱為牛頓環,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干涉條紋是由于凸透鏡下表面反射光和玻璃上表面反射光疊加形成的 B.干涉條紋不等間距是因為空氣膜厚度不是均勻變化造成的 C.若平薄凸透鏡的圓弧面半徑增大,圓環狀干涉條紋的間距將變大 D.紅光的圓環狀干涉條紋的間距小于綠光的圓環狀干涉條紋間距 E.不論用何種單色光入射,牛頓環的中央都是亮斑 組卷:130引用:1難度:0.5 -
19.某介質中有一列簡諧波,t=0時刻的波形如圖中實線所示,若波向右傳播,零時刻剛好傳到B點,且再經過0.6s,P點也開始起振,求:
(1)從t=0時刻起到P點第一次達到波峰的過程中,O點對平衡位置的位移y0,及其經過的路程.
(2)若該列波的傳播速度大小為20m/s,且波形中由實線變成虛線需要經歷0.525s時間,試推斷該列波的傳播方向.組卷:79引用:1難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