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2021學年北京市中央民大附中高三(上)第一次周測語文試卷(8.10)

          發布:2024/4/20 14:35:0

          一、文言文

          • 1.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
                  王安石,字介甫,撫州臨川人。安石少好讀書,其文動筆如飛,初若不經意,既成,見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議論高奇,能以辨博濟其說,果于自用,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于是上萬言書,以為:“今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風俗日以衰壞,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則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傾駭天下之耳目,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自古治世,未嘗以財不足為公患也,患在治財無其道爾。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閭巷草野之間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為常,而無一旦之憂乎?愿監茍且因循之弊,明詔大臣,為之以漸,期合于當世之變。”后安石當國,其所注措,大抵皆此書。
                  熙寧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對,帝問為治,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當法堯、舜,何以太宗為哉?堯、舜之道,至簡而不煩,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難。但末世學者不能通知,以為高不可及爾。”帝曰:“卿可謂責難于君,朕自視眇躬,恐無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輔朕,同濟此道。”
                  一日,帝留安石坐,曰:“有欲與卿從容論議者。”因言:“唐太宗必得魏征,劉備必得諸葛亮,然后可以有為,二子誠不世出之人也。”安石曰:“陛下誠能為堯,舜,則必有皋、夔、稷、禼;誠能為高宗,則必有傅說。以天下之大,人民之眾,百年承平,學者不為不多。然常患無人可以助治者,以陛下擇術未明,推誠未至,雖有皋、夔、稷、禼、傅說之賢,亦將為小人所蔽,卷懷而去爾。”帝曰:“何世無小人,雖堯、舜之時,不能無四兇。”安石曰:“惟能辨四兇而誅之,此其所以為堯、舜也。若使四兇得其讒慝,則皋、夔、稷、禼亦安肯食其祿以終身乎?”
                  二年二月,拜參知政事。上謂曰:“人皆不能知卿,以為卿知經術,不曉世務。”安石對曰:“經術正所以經世務,但后世所謂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為經術不可施于世務爾。”上問:“然則卿所施設以何先?”安石曰:“變風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為然。
            (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①其文動筆如飛 屬:連綴
            天下之口 囂:阻塞
            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 因:沿襲
            ④大抵皆此書 祖:效法
            同濟此道 庶:希望
            ⑥若使四兇得其讒慝 肆:放縱
            ⑦安肯食其祿以終身乎 茍:茍且
            ⑧以為卿知經術,不曉世務 但:只是
            A.①⑦
            B.②③
            C.④⑤
            D.⑥⑧
            (2)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何以太宗為哉 哪里比得上太宗的作為呢
            B.恐無以副卿此意 恐怕無法符合你的期望
            C.二子誠不世出之人也 這二人確實不是每代都能有的人物啊
            D.卷懷而去爾 藏身退隱而離開(朝廷)罷了
            (3)下列對第二段王安石所上《萬言書》的內容理解和分析,有誤一項是
             

            A.要學習先王施政的思想要義
            B.財富不足是治國的最大憂患
            C.要舉賢任能,儲備人才
            D.改革弊端需要循序漸進
            (4)下列《論語》中的為政思想,在王安石的言論中沒有體現的一項是
             

            A.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B.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C.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
            D.舜有天下,選于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
            (5)將下面語句譯為現代漢語。
            陛下其能久以天幸為常,而無一旦之憂乎?
            (6)某同學讀完《宋史?王安石傳》,制作了一張讀書卡片,請你根據文章的第二段內容,把下面的表格空白之處補充完整。
            ?《宋史?王安石傳》讀書卡片?
            問題所在 根源分析 解決辦法
            財力日以困窮  風俗日以衰壞
             
             
             
             
            搜羅天下人才
             
            茍且因循
             

            組卷:2引用:1難度:0.4
          • 2.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各題。
            紅梅
            蘇軾
            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詩老【注】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注】詩老:指蘇軾的前輩詩人石曼卿。
            (1)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獨開遲”既點出了紅梅晚開,也賦予了她不與眾花爭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說自己真的擔心,而是含蓄地表達了不愿趨時的情感。
            C.“尚余”句在寫紅梅“雪霜姿”的同時,也透露出一絲無奈。
            D.“酒暈”句是說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飲酒后臉上泛起的紅暈。
            (2)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面對百花盛開的“春態”,紅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節操。
            B.心境幽寒的紅梅“怕愁貪睡”,不肯隨“春”,故而未能及早開放。
            C.紅梅生機難抑,爛漫開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潔,自成一片春光。
            D.詩人使用擬人手法,以紅梅自況,表達了與桃杏一起裝點春天的愿望。
            (3)讀下面蘇軾的詩論并回答問題。
                  林逋《梅花》詩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決非桃李詩。皮日休《白蓮》詩云“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墜時”,決非紅蓮詩。此乃寫物之功。若石曼卿《紅梅》詩云,“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此村學中至陋語也。
            說出蘇軾贊揚寫梅花、白蓮的詩而批評石曼卿《紅梅》詩的理由,并作具體分析。
            (4)下列選自《紅樓夢》中的四首“紅梅詩”,其中“梅格”與蘇軾《紅梅》一致的是
             

            A.酒未開樽句未裁,尋春問臘到蓬萊。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嫦娥檻外梅。入世冷桃紅雪去,離塵香割紫云來。槎椏誰惜詩肩瘦,衣上猶沾佛院苔。--《紅樓夢》訪妙玉乞紅梅
            B.桃未芳菲杏未紅,沖寒先已笑東風。魂飛庾嶺春難辨,霞隔羅浮夢未通。綠萼添妝融寶炬,縞仙扶醉跨殘虹。看來豈是尋常色,濃淡由他冰雪中。--《紅樓夢》詠紅梅花(紅字)
            C.白梅懶賦賦紅梅,逞艷先迎醉眼開。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誤吞丹藥移真骨,偷下瑤池脫舊胎。江北江南春燦爛,寄言蜂蝶漫疑猜。--《紅樓夢》詠紅梅花(梅字)
            D.疏是枝條艷是花,春妝兒女竟奢華。閑廳曲檻無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幽夢冷隨紅袖笛,游仙香泛絳河槎。前身定是瑤臺種,無復相疑色相差。--《紅樓夢》詠紅梅花(花字)

            組卷:7引用:1難度:0.4

          三、微寫作(二選一)

          • 5.按要求完成寫作。
            “名如其人”,作家為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命名往往也遵循這一原則。通過文學化手法命制的名字,或暗示人物命運,或隱含人物品格性格,或揭示作品主題,大有意趣。請從下列三組名字中,任選一組,談談你的理解。
                  要求:符合原著,有理有據。
                  元、迎、探、惜四春   王熙鳳與平兒   甄士隱與賈雨村

            組卷:4引用:1難度:0.7
          • 6.按要求作答,150 字左右。
                  高考前夕,同學們經歷了很多高中階段的“最后一次”:“最后一節復習課”“最后一次值日”“最后一次課間操”“最后一次統練”“最后一節晚自習”……,有的讓我們感動不已,有的讓我們陷入深思,還有的讓我們難以忘懷……請描寫其中一個片段,要求: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

            組卷:19引用:3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