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江蘇省南京市聯合體八年級(下)期中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布:2024/12/11 0:0:1

          一、單項選擇題(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每小題2分,共30分)

          • 1.2022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對外發布。《意見》堅持促進數據合規高效流通使用、賦能_____這一主線,以充分實現數據要素價值、促進全體人民共享_____發展紅利為目標。(  )

            組卷:6引用:1難度:0.7
          • 2.2023年1月28日電,近日,我國高校首艘破冰船“中山大學極地”號在渤海遼東灣開展冰區試航,成為我國第_____艘具備極地科考能力的破冰船。(  )

            組卷:10引用:1難度:0.7
          • 3.本次立法法修改廣泛征求了人大代表和社會各界的意見,這可以更好地在立法過程中匯集民意民智,也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實踐。對于公民來說,全過程人民民主有利于(  )

            組卷:22引用:1難度:0.7
          • 4.“雙減”政策的實施對我國教育有著重大而深刻的意義。減輕學生沉重的課業負擔,從短時間看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長遠看能夠為國家的未來提供后備人才力量。如圖信息(  )

            組卷:29引用:2難度:0.7
          • 5.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要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失職要問責,違法要追究,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這句話告訴我們(  )
            ①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預防權力的腐敗
            ②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可以防止權力濫用,杜絕腐敗現象
            ③規范國家權力運行以保障公民權利,這是憲法的核心內容
            ④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必須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的建設

            組卷:57引用:2難度:0.7

          二、非選擇題(共2題,30分)

          • 16.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于2023年3月5日上午開幕,是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召開的,是一次換屆的大會,繼往開來,意義非凡。時事小組成員搜集了關于此次會議的有關資料:
            資料一: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通過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深化國務院機構改革是其中的一項重要任務。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決定批準這個方案。
            資料二:3月10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新當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習近平進行憲法宣誓:“我宣誓: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接受人民的監督,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努力奮斗!”
            資料三: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修正草案)》的議案。修改立法法,總結憲法實施和監督工作的實踐經驗,明確合憲性審查的環節和要求,用科學有效、系統完備的制度體系保證憲法實施。
            (1)請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上述資料。
            立法法,有“小憲法”之稱,它規定的是立法這項國家重要的政治活動的體制機制,被稱為“管法之法”。那么立法法是憲法嗎?思辨小組的同學找來兩則資料:
            資料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是為了規范立法活動,健全國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質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保障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
            資料二:根據《憲法》的規定,全國人大審議法律議案時,對于憲法,需要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其他法律草案,需要經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
            (2)請你依據資料,運用所學知識說明立法法是否等同于憲法。

            組卷:29引用:1難度:0.4
          • 17.隨著中國法治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構建法治社會成為我國法治建設的主要目標。對于影響法治建設進程的因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在這之中,關于培養公民法治觀念的問題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普法小組的成員搜集了相關法律條文和新聞: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第二十條規定,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公民不得擾亂公共汽車、電車、火車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秩序。
            新聞一:近日,有網友發視頻稱自己在江蘇南京的地鐵上,因手機外放聲音而收到“罰單”引發關注。南京地鐵隨后回應稱,相關情況屬實。
            新聞二:丁某因不滿拆遷補償協議,欲獲得更多的拆遷補償。于是在政府門口,拉帶有侮辱性語句攻擊黨政干部的橫幅,希望通過這種極端的上訪方式來滿足自身訴求。派出所將涉嫌擾亂單位秩序的丁某依法行政拘留7日。
            (1)請結合上述法律條文,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上述公民行為不合理的原因。
            (2)請舉例說明青少年在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方面如何做到權利義務相統一?(例子要具體可行)

            組卷:19引用:1難度:0.4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