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蘇省蘇州市高新二中八年級(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正確)
-
1.下列幾種估測最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約為1.4 m/min B.正常人的脈搏約為60 Hz C.人體感覺最舒適的溫度約為37℃ D.全新的2B鉛筆長約18 cm 組卷:39引用:6難度:0.7 -
2.如圖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乒乓球會多次被彈開。這個實驗是用來探究( )
A.聲音能否在真空中傳播 B.聲音產生的原因 C.音調是否與頻率有關 D.聲音傳播是否需要時間 組卷:1621引用:332難度:0.9 -
3.蘇州雪景美不勝收,但大雪也給交通帶來了不便。為了盡快清除因大雪造成的道路積雪,常用的辦法是撒“融雪鹽”(如氯化鈉、氯化鎂等鹽酸鹽類的融雪劑),其原理是( )
A.“融雪鹽”有利于冰雪對陽光的吸收,從而加快冰雪的融化 B.“融雪鹽”產生“保暖層”,使冰雪吸收足夠的“地熱”而融化 C.“融雪鹽”與少量水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的熱量使周圍的冰雪融化 D.使雪形成“含融雪鹽的雪”,“含融雪鹽的雪”熔點低于當地溫度,使雪融化 組卷:26引用:1難度:0.9 -
4.下列對圖中四幅圖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甲圖在太空中的宇航員只能用無線電才能對話,說明聲音傳播需要介質 B.乙圖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變聲音的音色 C.丙圖道路兩旁的隔音墻是在傳播過程減弱噪聲 D.丁圖B超檢查身體應用聲能傳遞信息 組卷:33引用:9難度:0.9 -
5.有一天,霧、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爭論自己的出生由來,誰也不認同誰,下列關于她們的說法中,你認為正確的是( )
A.霧說:我是水汽化而來 B.露說:我是水蒸氣液化而來 C.霜說:我是水凝固而來 D.雪說:我是水升華而來 組卷:596引用:120難度:0.9 -
6.小明想通過實驗來研究小孔成像的成像特點,他準備用LED燈制作一個下列字形的光源進行研究,關于光源的形狀最適合的是( )
A. B. C. D. 組卷:876引用:4難度:0.7 -
7.下列減慢蒸發的措施中正確的是( )
A.將地面上的積水向周圍掃開 B.將濕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 C.將濕衣服晾在通風的地方 D.將新鮮蔬菜裝入保鮮袋 組卷:41引用:2難度:0.9 -
8.小明用焦距為15cm的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把蠟燭放在距凸透鏡20cm的光具座上,在透鏡的另一側光屏上觀察到一清晰的像。下列光學儀器成像原理與此原理相同的是( )
A.照相機 B.放大鏡 C.潛望鏡 D.幻燈機 組卷:16引用:2難度:0.7 -
9.有一只大雁在平靜的湖面上飛翔,有時我們能看到大雁好像是在水中的藍天白云間游動,有時又只能看到大雁的陰影在水面上移動,則( )
A.前者光線較強,后者光線較弱,二者產生原理相同 B.前者光線較弱,后者光線較強,二者產生原理相同 C.前者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所成的影;后者是由于光的反射,所成的虛像 D.前者是由于光的反射,所成的虛像;后者由于光的直線傳播,所成的影 組卷:247引用:5難度:0.7 -
10.青藏鐵路路基兩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細、高約2m的鐵棒(如圖所示),我們叫它熱棒。熱棒在路基下還埋有5m深,整個棒體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熱棒的工作原理很簡單:當路基溫度上升時,液態氨受熱發生 ①上升到熱棒的上端,通過散熱片將熱量傳遞給空氣,同時,氣態氨在此冷卻 ②變成了液態氨,又沉入了棒底。這樣,熱棒就相當于一個天然“制冷機”。請問文中空格處的物態變化名稱是( )
A.①升華 ②液化 B.①液化 ②汽化 C.①汽化 ②液化 D.①升華 ②凝華 組卷:214引用:10難度:0.9 -
11.小明為一小組同學拍照,使用鏡頭焦距不能變化的相機。在拍攝時,發現有個別同學沒有進入鏡頭,為了使全組同學都進入鏡頭,他應采取的方法是( )
A.小組人不動,照相機離小組遠一些,鏡頭往里縮一些 B.小組人不動,照相機離小組近一些,鏡頭往里縮一些 C.小組人不動,照相機離小組近一些,鏡頭往前伸一些 D.小組人不動,照相機離小組遠一些,鏡頭往前伸一些 組卷:272引用:4難度:0.7
三、解答題(本題共11小題,共54分)
-
33.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光的全反射
如圖1所示,當光線從玻璃斜射入空氣里的時候,一部分光會進入空氣里發生折射,此時折射角β大于入射角α.若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之增大,當入射角增大到某值時(小于90°),折射角會增大到90°。若繼續增大入射角,此時空氣中沒有折射光射出,光線全部反射回玻璃,這種全反射。
海面上出現的海市蜃樓奇景如圖2所示,就是因為光的在空氣層中多次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觀。在夏季,白晝海水溫度比較低,所以在海面上方的空氣出現下冷上暖的現象。由于空氣的熱脹冷縮,因此空氣層下密上疏。景物的光線先由密的空氣層逐漸折射進入稀的空氣層,并在上層發生了全反射,光線又折回到下層密的氣層中來,經過這樣彎曲的線路,最后投入人的眼中。由于人的視覺總是感到物像是來自直線方向的,因此看到的“景物”比實物抬高了許多。
某次探究光的全反射實驗中,光從玻璃射向空氣時的一些數據如表,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入射角i 0° 10° 20° 30° 40° 41.2° 41.8° 42° 折射角γ 0° 15.2° 30.9° 48.6° 74.6° 81° 90° /
(2)分析以上數據可知光從玻璃射向空氣在發生全反射之前,折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化關系是:。
(3)由表格數據可知:圖中圖線 (選填“a”或“b”)反映了上述實驗中的兩角關系。
(4)光發生全反射時,入射角 臨界角(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當光從空氣斜射向玻璃時 (選填“能”或“不能”)發生全反射現象。組卷:438引用:3難度:0.5 -
34.學習了光學知識后,愛動腦筋的小明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如圖1所示,他給兩個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別打上一個圓孔和一個方孔,再用兩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別將孔對著燭焰和燈絲,可以看到燭焰和燈絲通過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較甲、乙兩圖,蠟燭在塑料膜上所成的像的形狀與小孔的形狀 (填選“有”或“無”)關。
(2)在圖2中,作出小孔成像的光路圖,并在光屏上畫出像A′B′。
(3)夏天樹蔭下的圓形光斑形成的原理與之 (填選“相同”或“不同”),這些光斑是太陽的 (選填“像”或“影子”)。
(4)小明測出了光斑的直徑為7.0mm,光斑到小孔的距離為7.5m,從書上查到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為1.5×1011m,由此可以估算出太陽的直徑為 m。組卷:33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