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7.3 讓家更美好》2023年同步練習卷(一)

          發布:2024/8/4 8:0:9

          一、選擇題

          • 1.漫畫中的情景告訴我們(  )

            組卷:5引用:2難度:0.6
          • 2.傳統的親子關系:孩子只有聽話的權利,沒有與父母對話的自由。現代家庭的親子關系已經從“聽話”轉變到“對話”的模式。這一轉變說明(  )

            組卷:16引用:9難度:0.7
          • 3.現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不包括(  )

            組卷:10引用:4難度:0.8
          • 4.中學生小明原先與父母、弟弟一起生活,上了初二,父母把老家的爺爺奶奶接來一起住了。那么,小明的家庭結構發生的變化是(  )

            組卷:20引用:9難度:0.7
          • 5.家庭是寧靜的港灣,春風和煦,波瀾不驚。而家庭的幸福美滿,則需要我們在人生的航程中永遠并肩前進。如此,便能溫馨如一,幸福永遠。家庭幸福美滿的重要條件是家庭成員之間(  )

            組卷:5引用:2難度:0.7
          • 6.一個和諧的家庭,是充滿愛和溫暖的地方。一個充滿矛盾與沖突的家庭談不上和諧。為此,構建和諧家庭,需要家庭成員之間(  )
            ①相互信任
            ②相互包容
            ③相互排斥
            ④相互對立

            組卷:5引用:3難度:0.7

          二、材料分析題

          • 17.觀察漫畫《婆媳大戰》,回答問題。
            如果你的家庭正在發生一場“婆媳大戰”,你會怎么做?

            組卷:4引用:2難度:0.5
          • 18.和諧家庭,人人有責。為激發學生建設和諧家庭的熱情,某校七年級(1)班正在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
            ◆傳統家訓在論及家庭成員之間關系的調適時,主要是論述父子、兄弟、夫婦“六親”之間的關系,認為“一家之親,此三而已矣”(《顏氏家訓》)。在父子關系上,強調父慈子孝;在兄弟關系上,強調兄友弟恭;在夫妻關系上,強調夫義婦順。與儒家倡導的“齊家”思想相適應,傳統家訓把家庭和睦,“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元氣團結”(孫奇逢《孝友堂家訓》)作為“家道隆昌”必不可少的條件,強調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相處對于“齊家”“興家”“治國”的極端重要性。
            (1)家庭成員之間和睦相處有何重要意義?
            ◆自打“二孩”政策放開后,家住江蘇省連云港海州區的韓玲家中就一直沒安靜過。因為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第一個孩子又是女兒,雙方父母希望二人生“二孩”的愿望極為強烈,甚至連“二孩”的準生證都是父母幫著辦理的。綜合各方面考慮,韓玲最終還是選擇生“二孩”。但是,自打懷上了孩子后,為了孩子到底跟誰姓,雙方老人一直各持己見,甚至一度影響家庭和諧。
            (2)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
            ◆小梅是一名品學兼優的中學生,近期卻出現了情緒低落,甚至不愿上學的狀況。原來是不和諧的家庭關系使小梅背負了沉重的心理壓力。經了解,小梅的父母不注重維護彼此關系,經常吵架。小梅承擔很大的精神壓力,生怕自己表現不好讓父母生氣甚至失望,她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父母關系中的不和諧部分,但又不知道如何做。
            (3)小梅應該如何做?請你幫幫她。
            ◆1月10日,202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會上強調,勞動教育不能泛化,不能簡單認為動手動腦都是勞動,不能簡單用學習、體育等替代勞動。勞動教育要培養勞動情感、勞動技能,培養吃苦精神、奮斗精神,要以體力勞動為主,手腦并用,實實在在地干活,實實在在地出力流汗。
            (4)勞動教育需要中小學生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為和諧家庭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你準備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組卷:1引用:2難度:0.9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