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

          發布:2024/8/3 8:0:9

          一、填空題(共16分,每空1分)

          • 1.如圖所示,是我國少數民族的“押加”體育項目比賽時的場景,運動員穿著鞋底花紋很深的運動鞋,主要是為了
            ;運動員用力向后蹬地就能獲得向前的力,這是因為
            。

            組卷:17引用:3難度:0.8
          • 2.如圖甲所示,靜止在水平面上的長方體木塊,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向前移動,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僅改變推力F作用的位置,如圖乙所示,木塊卻向前傾倒,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有關。

            組卷:641引用:30難度:0.8
          • 3.如圖所示,圖為中國甲骨文中的“射”字,宛如搭弓射箭。用力拉弓弦時,弓弦被拉彎,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
            ,弓弦發生了
            (選填“彈性”或“塑性”)形變產生了彈力。

            組卷:76引用:4難度:0.7
          • 4.如圖所示,錘子的錘頭變松了,人們常用撞擊錘柄下端的方法使錘頭緊套在錘柄上,這是利用了
            (選填“錘柄”或“錘頭”)的慣性,并且錘頭的質量
            (選填“越大”或“越小”)越容易套緊。

            組卷:168引用:6難度:0.6
          • 5.如圖所示,對著兩張紙中間用力向下吹氣,兩張紙會
            (選填“靠攏”、“分開”或“保持靜止”),理由是在流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
            。

            組卷:41引用:4難度:0.7
          • 6.海水的密度大于河水的密度,當軍艦(保持質量不變)由河流駛向大海的過程中,它所受到的浮力將
            (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軍艦排開液體的體積將
            (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組卷:21引用:2難度:0.5
          • 7.2022年4月16日,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出差半年的”航天員成功隨“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返回艙返回地球,返回艙下落到地面附近時,由于受到阻力而做減速運動,在減速下降的過程中,返回艙的動能
            ,重力勢能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組卷:29引用:3難度:0.8

          四、實驗與探究題(共28分。每小題7分)

          • 20.汽車的超載、超速行駛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小東由此想要探究動能大小與質量、速度的關系。實驗過程如圖,其中h1<h2。

            (1)三次實驗應讓小球由靜止開始滾下。實驗中,動能的大小是通過
            來反映的;
            (2)甲、乙兩次實驗探究的是動能與
            的關系;
            (3)進行圖丙實驗時,木塊被撞后滑出木板掉落,由此可推斷A、B兩球的質量關系是:mA
            mB,與乙圖實驗進行比較,可以得出:
            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為了實驗安全,需改進丙圖實驗,再與乙圖實驗對比,在不改變木板長度的情況下,以下可行的方法是
            (填寫正確選項前的字母)。
            A.換用質量更小的鋼球
            B.給水平木板鋪上毛巾
            C.適當降低鋼球B的高度
            D.換用一個較重的木塊
            (4)善于動腦的小東又設計了如圖丁所示的方案:用同一個鋼球兩次將同一彈簧壓縮到不同程度,兩次實驗彈簧具有的彈性勢能
            (填“相同”或“不同”)。放手后將小球彈出去撞擊放在同一位置的木塊時的速度也不同,從而驗證了動能與速度的關系。接著讓質量不同的兩個鋼球兩次將同一彈簧壓縮到相同程度,放手后將小球彈出去撞擊放在同一位置的木塊,這樣做
            (填“能”或“不能”)驗證動能與質量的關系。

            組卷:606引用:8難度:0.5
          • 21.在做“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如圖甲所示,杠桿是否平衡:
            (填“是”或“不是”),將杠桿調至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為了:①
            ;②消除杠桿自身重力對實驗的影響。
            (2)調節平衡后,在杠桿兩側掛不同數量的鉤碼,移動鉤碼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并記錄相關數據。改變鉤碼的數量及位置多次實驗,目的是為了
            (填“減小誤差”或“尋找普遍規律”)。通過實驗小明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用公式表示)。
            (3)如圖乙所示,A、B兩點分別增加一個鉤碼,則杠桿
            (填“左端下沉”“右端下沉”或“仍保持平衡”)。
            (4)如圖丙所示,每個鉤碼重0.5N,若不在B點掛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在B點豎直向下拉杠桿,則拉力F=
            N,若彈簧測力計由豎直方向逐漸向左轉動,杠桿始終保持水平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逐漸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組卷:21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