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四川省綿陽市江油市八校聯考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18分)

          •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組卷:1383引用:6難度:0.9
          • 2.下列成語書寫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514引用:3難度:0.9
          • 3.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

            組卷:1436引用:11難度:0.8
          • 4.曙光中學初三(1)班的同學們在讀過《艾青詩選》后,準備以此為主題做一期班刊。
            同學們找了著名作家對艾青詩歌的評價做了資料卡片,但不小心將評價其他詩人的資料卡片也混入了其中,請你根據自己的讀詩體會,找出下列不是對艾青詩歌的評價的是(  )

            組卷:344引用:5難度:0.8
          • 5.把下面的句子組成一段語意連貫的話,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
            ①我想,這是對讀書意義的深刻體悟和精辟總結。
            ②我們的社會難以傳承深邃的智慧、偉大的精神。
            ③讀書不僅僅是為了生存,更是為了充實我們的精神世界,提升我們的生命質量。
            ④缺少書籍的滋養,我們的精神世界會是一片荒蕪和狼藉。
            ⑤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舉動。
            ⑥我們的文化也會缺乏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

            組卷:1583引用:40難度:0.7

          七.現代文閱讀(共42分)

          • 16.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各題。
            喚醒傳統節日的儀式感
                  ①“前庭后院掛滿了燈籠,又是宮燈,又是紗燈,燭光輝煌,地上鋪了芝麻秸兒,踩上去咯咯吱吱響。”“至于孩子,頭天晚上母親已經反復地叮囑過了,過年時最好不說話,非得說時,也得斟酌詞語,千萬不能說出不吉利的詞。”作家筆下的春節,總能勾起許多人的鄉愁回憶。物質豐富、文化多樣的時代,人們雖然創設出各具特色的過年新形式,但傳統年俗的儀式感,從未在我們的文化記憶中失落。
                  ②如果沒有節俗帶來的儀式感,春節這樣的傳統節日便會與普通的假期無異。儀式感猶如生活的調味劑、文化的倍增器,它讓平庸的生命懂得莊重,讓潦草的生活煥發溫馨。儀式感是元宵佳節的燈火輝煌,
             
             
            。因為闔家團圓、守歲祈福、拜年賀歲等儀式感的存在,春節成為我們復蘇文化記憶、確認精神歸屬的重要時刻。我們重視過年,正是為了溫熱內心的儀式感,觸發文化意義上的深層感念。
                  ③“一個字,累;兩個字,消費;三個字,大聚會;四個字,胡吃海睡”,幾乎每年都會有不少人感慨年味變得寡淡。過年過年,“過”意味著莊嚴,“年”代表著主題。過得太隨意,吃吃喝喝、玩玩鬧鬧;過得太前衛,埋首于手機、沉迷在網絡:都會失去過年的氛圍。而像通宵麻將、紅包攀比、奔波酒桌,更是折射出世道人心的庸俗化。對待文化傳統,最令人憂心的事情莫過于,“‘物’的敗壞,尚可恢復,而‘文化精神’一旦敗落下去,要拯救回來,怕是難以計算時日”。節日內涵要靠節俗形式來承載,要有過節的“規定動作”,得遵照一定的“打分標準”。如果貪圖舒適享受,把節俗儀式當作應景的形式、累人的負擔,甚或貼上“糟粕”的標簽一腳踢開,節日豈能不變味?
                  ④告別了娛樂匱乏和物質貧瘠的年代,讓溫潤文化生活、慰藉人倫情感的“文化糧食”豐富起來,我們才能進一步告別靈魂信仰的困乏。繼承與創新,哪一方面都不能輕視。過去以真竹“著火爆之”即為“爆竹”,如今更為環保的電子爆竹有替代傳統爆竹之勢。過去拜年講究作揖、磕頭,如今短信、視頻、微博都可以成為心愿的承載。過去烘托家庭幸福的是一桌豐盛年夜飯,如今全家一起看場電影、拍張合照,同樣定格幸福團圓。變化的是年俗形式,不變的是文化追尋和情感慰藉。正所謂,“非新無以為進,非舊無以為守”,喚醒儀式感并不僅是發思古之幽情,也不是搞形式主義,而是不斷挖掘承載文化傳統和節日內涵的時代載體。如此,年俗才能生生不息,年味才能回味無窮。
                  ⑤春節這樣的文化傳統,不是擺在玻璃櫥窗里供人參觀的出土文物,而是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生活根脈。今天我們能夠在春節里像古人那樣,感受“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的喜悅,舒展“柏綠椒紅事事新,隔籬燈影賀年人”的豪情,體味“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意境,原因就在于文化傳統的一脈相承、代代相傳。歷久彌新的文化傳統,永遠是我們的精神原鄉。
                  ⑥不論我們走多遠,傳承好、發展好“文化家底”,喚醒內心的儀式感、認同感、使命感,我們就能記得住回家的路,忘不了鄉土的味道。
            (來源:《人民日報》作者:李斌)
            (1)通讀全文,說說“傳統節日的儀式感”該如何喚醒。
            (2)概括文章第③自然段畫線句子的內容,并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3)請指出文中第⑥自然段“我們就能記得住回家的路”中“回家”的深層含義。
            (4)請另選兩個節日,并依照第②自然段畫線句仿寫兩句,要突出該節日的特點。
            (5)下列關于傳統節日的詩詞,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B.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C.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D.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組卷:449引用:6難度:0.7

          八.作文(共60分)

          • 17.閱讀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個窮人和一個富人在談論什么是幸福。
                  窮人說:“幸福就是現在。”
                  富人望著窮人的茅舍、破舊的衣服,輕蔑地說:“這怎么叫幸福呢?我的幸福可是百間豪宅、千名奴仆啊。”世事無常,一把大火把富人的百間豪宅燒得片瓦不留,奴仆們各奔東西。一夜間,富人淪為了乞丐。正當三伏,汗流浹背的乞丐路過窮人的茅舍,想討口水喝。窮人端來一碗清涼涼的水,問他:“你現在認為什么是幸福?”乞丐眼巴巴地說:“幸福就是此時你手中的這碗水。”
                  其實,幸福本來就是現在。現在的幸福可能是干渴時的一杯水、饑餓時的一塊糕餅……
                  要求:根據材料寓意,選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組卷:153引用:5難度:0.8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