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皇帝的新裝》2017年同步練習卷(2)
發布:2024/11/11 5:30:3
一、積累運用
-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滑稽 賞賜 欽差 妥當 呈報 bì xūn yù pìn 組卷:152引用:10難度:0.9 -
2.下列句中加點的成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每天,我們都在忙忙碌碌:為工作奔波,為生活操勞。總有接二連三的事情讓我們無法停下忙碌的腳步。 B.人民監督員與檢察官的意見完全一致,這絕對不是隨聲附和,而是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檢察官秉公執法。 C.反復思量后,王振耀辭去了國家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一職,他解釋這只是為了一心做慈善。人們贊揚他是不可救藥的人。 D.今天的報紙刊登了一條駭人聽聞的消息。 組卷:208引用:4難度:0.9 -
3.下列句中標點符號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
A.人們提到他,總是說:“皇上在更衣室里”。 B.“哎呀,真是美極了!”皇帝說。“我十二分地滿意!” C.最后,他們齊聲說,“請看!新衣服縫好了!” D.“嗯,我們聽了非常高興。”兩個織工齊聲說。 組卷:371引用:12難度:0.7
三、拓展閱讀
-
9.差不多先生傳
胡適
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
提起此人,人人皆曉,處處聞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你一定見過他,一定聽過別人談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因為他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兩只耳朵,但聽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于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細密。
他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時候,他媽叫他去買紅糖,他買了白糖回來。他媽罵他,他搖搖頭說:“紅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嗎?”
他在學堂的時候,先生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哪一省?”他說是陜西。先生說:“錯了。是山西,不是陜西。”他說:“陜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
后來他在一個錢鋪里做伙計;他也會寫,也會算,只是總不會精細。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千字常常寫成十字。掌柜的生氣了,常常罵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賠禮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嗎?”
有一天,他為了一件要緊的事,要搭火車到上海去。他從從容容地走到火車站,遲了兩分鐘,火車已開走了。他白瞪著眼,望著遠遠的火車上的煤煙,搖搖頭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還差不多。可是火車公司未免太認真了。八點三十分開,同八點三十二分開,不是差不多嗎?”他一面說,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總不明白為什么火車不肯等他兩分鐘。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趕快叫家人去請東街的汪醫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時尋不著東街的汪大夫,卻把西街牛醫王大夫請來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尋錯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讓他試試看罷。”于是這位牛醫王大夫走近床前,用醫牛的法子給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點鐘,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時候,一口氣斷斷續續地說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認真呢?”他說完了這句話,方才絕氣了。
他死后,大家都稱贊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算賬,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給他取個死后的法號,叫他做圓通大師。
他的名譽越傳越遠,越久越大。無數無數的人都學他的榜樣。于是人人都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國從此就成為一個懶人國了。
(1)本文是一篇用傳記形式寫成的帶有寓言性質的諷刺作品。文中用一些具體事例刻畫了差不多先生可笑又可悲的形象。讀了本文,請概括差不多先生的性格特點。
(2)“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時候,一口氣斷斷續續地說道”,句中加點的“差不多”刪去后語意仍然說得通,作者為什么還要加上“差不多”呢?請你說說此處加上“差不多”一詞有什么作用。
(3)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4)在現實生活中,你如果遇上了“差不多先生”,談談自己該怎么辦?組卷:55引用:1難度:0.8
四、寫作創新
-
10.丑態百出的游行大典結束后,皇帝回到宮里會做什么?大臣們會做什么?請你大膽想象,為課文續寫一個精彩的結尾,200字左右。
【寫法分析】想象,是一種有目的、有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是利用我們頭腦倉庫中所存儲的已有的信息(平常觀察的事物和知識經驗等),構筑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動。想象要合情合理,想象所展示的未必是生活中有過的,但一定要合乎生活的邏輯。組卷:31引用:5難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