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中考生物一模試卷
發布:2025/1/2 9:0:8
一、選擇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50分)
-
1.我國古代文學中,有許多詩文或諺語都蘊含著一定的生物學知識,下列對應不恰當的是( )
A.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環境影響生物 C.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自然界的物質循環 D.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生物適應環境 組卷:27引用:2難度:0.5 -
2.如圖是鄉村振興項目所建立的人工生態系統——“桑基魚塘”,對該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桑葚果汁呈紫色,這些紫色汁液存在于葉綠體內 B.為了增加蠶的產絲量應該延長幼蟲期 C.該生態系統的生物部分只包括魚塘中的全部植物和動物 D.該生態系統中能量最終來自桑樹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 組卷:34引用:3難度:0.5 -
3.光學顯微鏡是初中生物學實驗常用的儀器,如圖是顯微鏡結構及某同學觀察根尖永久玻片標本時看到的物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低倍鏡下觀察到的視野較暗,可以調節④和⑥ B.要觀察成熟區根毛應向下移動玻片標本 C.a處細胞排列緊密,體積較小,細胞核較大 D.b處細胞與動物細胞相比,特有的結構是細胞壁、液泡、葉綠體 組卷:98引用:4難度:0.5 -
4.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許許多多活細胞有組織有秩序地結合在一起,形成生物體的各種結構,構成一個個充滿生命活力的生物。如圖表示多細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葉的結構層次屬于b,是由多種組織構成 B.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先復制再均分 C.葉表皮屬于a層次,與皮膚一樣屬于保護組織 D.c代表的是植物體,d代表的是動物體 組卷:111引用:3難度:0.6 -
5.如圖為玉米的一生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玉米依靠風力完成異花傳粉 B.花粉管中的精子與圖(二)中的Ⅰ融合,形成受精卵 C.圖(二)中的Ⅲ發育成圖(三)中的7 D.圖(三)中的4發育成圖(一)中的A 組卷:66引用:2難度:0.5 -
6.下列生產措施與所依據的生物學原理相匹配的是( )
①在大棚中施加氣肥(二氧化碳)——促進蔬菜的呼吸作用
②遇陰雨連綿天氣,給農田排水——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③栽種農作物時合理密植——提高光能利用率
④春季早播覆蓋地膜——提高地表溫度,利于種子萌發
⑤移栽植物時去掉部分葉片——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組卷:28引用:3難度:0.6 -
7.甲、乙兩種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隨光照強度的變化趨勢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光照強度為0時,甲和乙釋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同 B.光照強度為a時,乙不進行光合作用 C.光照強度為c時,甲和乙合成的有機物量相同 D.光照強度為d時,可表明甲更適合強光照下生長 組卷:817引用:29難度:0.4 -
8.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下列有關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圖一a、d滴加的液體分別是0.9%的生理鹽水和碘液 B.圖二的實驗結論是: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C.圖三的實驗現象可證明呼吸作用產生了二氧化碳 D.圖四中1是小動脈,2是毛細血管,3是小靜脈 組卷:59引用:7難度:0.5 -
9.如圖是人類排卵、受精及胚泡發育示意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圖中①為女性的卵巢,能夠產生卵細胞 B.Ⅰ過程完成受精,此時胎兒性別已決定 C.④為子宮,是胚胎和胎兒發育的場所 D.Ⅱ表示受精卵著床的過程,此后受精卵開始分裂、分化,最終發育為胎兒 組卷:119引用:5難度:0.5 -
10.某生物興趣小組為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設計如圖所示實驗,①-⑤表示實驗步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實驗步驟有誤,應改為①②④⑤③ B.實驗水浴時間不夠,應延長到5~10分鐘 C.實驗改進后滴加碘液③試管會變藍 D.實驗缺乏對照,應另設對照組,將唾液換作2毫升清水,其余與實驗組相同 組卷:54引用:3難度:0.4
二、解答題(共7小題,滿分50分)
-
31.生物多樣性關系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圖一是種類豐富的生物。圖二是動物的進化歷程(部分)。圖三是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圖。回答:
(1)蝗蟲的發育要經過卵、若蟲、成蟲,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為
(2)圖一中狗屬于動物界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動物。在生物分類上,它與其他二種動物具有一個相同的分類等級是
(3)圖一中,可以青蛙放在圖二中的位置是
(4)圖三中B表示是
(5)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歷程,你認同的是
①水生→陸生
②低等→高等
③體型小→體型大
④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⑤單細胞→多細胞組卷:39引用:3難度:0.5 -
32.當前基因工程、基因編輯以及基于基因檢測的精準醫療已經逐漸進入到我們的生活。2007年我國科學家獨立完成了中國人基因組圖譜“炎黃一號”,從此揭開了人類幾萬個基因的神秘面紗。其實人類對基因的研究是從近代開始的,讓我們沿著科學家的足跡,探索基因遺傳的奧秘。
(1)生物的性狀是怎樣遺傳的?1856年,孟德爾用豌豆進行了雜交實驗(圖1),提出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后來約翰遜將遺傳因子命名為基因。如果用D、d表示控制高莖、矮莖的基因,那么子一代中高莖豌豆的基因組成是
(2)基因究竟存在于細胞中什么位置呢?1909年摩爾根選擇了有4對染色體(圖2)的果蠅進行研究,雄性果蠅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成是
(3)基因到底是什么呢?20世紀中葉,科學家發現染色體具有獨特的結構,并通過實驗證明遺傳物質是圖3中的[
(4)基因與性狀有什么關系呢?1982年,科研人員將小鼠培育成了大鼠(圖4),該項研究說明了基因和性狀的關系是組卷:391引用:10難度:0.3